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293部分

大时代1958-第293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同的经历只是一个原因,其实让谢洛夫欣赏的是,普戈是八一九政变失败之后唯一为了苏联殉葬的人,历史真是有意思,唯一一个愿意为了苏联去死的政变主要人物,竟然是一个拉脱维亚人,这个当年和第三帝国并肩作战的加盟共和国。

  在八一九政变后,普戈和妻子瓦连京娜上楼来到儿子瓦季姆的房间。他们之间的谈话令人伤感。实际上,普戈夫妇是在向儿子和媳妇作最后绝别,当时普戈提到他肯定会被捕一事。在此之前,瓦连京娜就问丈夫他的武器放在何处,因为她觉得一旦丈夫死后,她也不会在这个世界苟且偷生。,普戈给内务部的助手打电话,问他们处境如何,当助手问普戈是否在当天去办公室时,他反问道为什么不呢?在谈话结束时,普戈要他们向他的第一副手致以问候。不久,普戈就接到了俄罗斯情报机构打来的电话,“我们能够与你会面吗?”叶利钦的两名亲信准备找他问话,普戈说:“那么请来我住处吧。”

  当他们赶到他家时,内务部长此时正躺在床上,鲜血正从太阳穴中不断流出来,他妻子瓦连京娜坐在靠近另一张床的地板上,当时还没断气,不久她就死在医院里了。普戈在遗言中写到:“我太信任他人了,我一生都老老实实。”他妻子瓦连京娜的遗书内容更为简洁:“我再也不想活了,不要责怪我们,照顾好外公。母亲。”事后调查结论为自杀。

  在谢洛夫早先的规划中,应该是阿利耶夫和普戈作为内务部的副部长,钳制住谢洛科夫。不过因为普戈的地位还很低,所以最后觉得由阿利耶夫做这件事比较好。后来连阿利耶夫也被阿厉克赛给否决,才让谢洛夫想起了苏联末代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

  现在看来用克留奇科夫是一件好事,可以淡化自己钳制谢洛科夫的企图。那么同样作为苏联最后一代内务部部长普戈,也进入到了谢洛夫的视线当中。正好这次来看看那些懒鬼的情况,于是叫上了普戈进行陪同。

  看到普戈谢洛夫才忽然发觉,原来自己已经老了,之所以认为自己还很年轻是因为在莫斯科的缘故,接触的人最年轻的也是比自己大三岁的谢米恰斯内,而普戈比他足足小了十岁,在他眼中普戈和他的妻子瓦连京娜,已经成了小伙子和小姑娘。

  这座可以叫城市的地方没有正式名字,克格勃也没有把这个苏联懒人的流放地专门命名,不过在卢比杨卡的一些人谈论中,这座城市叫新纽约,很讽刺的名字。在干部的眼中,这里其实和古拉格那种东西差不多,只不过被全苏联各地送到这里的人不会受到虐待,让他们完全的自生自灭。

  当然这不代表这里无法无天,这座城市虽然就是让全国的懒人呆着的地方,但仍然有内务部的存在,在这个特殊的地方,除了一些国企设置工厂不让人饿死之外,内务部几乎管理所有的事情,原因则是防止律贼团体的滋生。

  要是真的让这些懒人自生自灭,不维护秩序的话,那很快这里就会蜕变成另外一个古拉格,世界上比较缺乏好人,不缺乏的是信奉拳头最大的恶人。通过几次的行动,把在封锁区的犯罪分子处决之后,这些苏联游手好闲的懒人也明白了,就算在这个地方法律也是存在的,和外面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政府不强迫你干活。前提是你自己必须保证饿不死……

  “最让我惊讶的是,这座流放之地竟然是盈利的。”谢洛夫拿着整个城市的运转的财政报告,送来报告的是驻这里内务部的克格勃代表处。里面详细的把整个城市的运转盈利的数据都拿出来。开玩笑,一年三四千万卢布的结余呢……

  新纽约的设立的初衷就是,物价一定要超英赶美,居住条件就是第三世界。所有的管理办法以追求利益为主要目标,人懒没关系,你非要饿死自己,内务部绝不阻拦。这是苏联国内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地方,可以说谢洛夫完全就是抱着恶心这帮人的初衷,在苏联的国土上弄出来这么一个地方。

  整个新纽约的人口流动很大,每天都有到期认定已经是一个勤劳的苏联人民被放回家乡,也有源源不断从苏联各地送过来的懒人。新纽约的失业率是百分之七十,每天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工作,至于剩下的人嘛?走到大街上的谢洛夫看到在角落里面不知道是活着还是死了的家伙,心中微微的摇摇头。

  可以说这种人已经被国家放弃了,如果有人真的想要过这种生活,完全可以在这里呆一辈子,“干一天可以歇三天!”嘟哝着这句口头禅,如果有选择的话,他真的不愿意进来,这座完全够得上苏联中型城市的地方环境真的不怎么样,要不是知道这座城市是自己建立的,没准谢洛夫会认为自己一觉之后从印度醒来。

  “到现在位置累计释放人数十二万四千人,城市人口维持在十五万左右,男女比例十四比一左右。”在谢洛夫和普戈夫妇旁边,新纽约的内务部部长介绍着这里的情况。

  “十四比一?也就是说基本上没女人?”谢洛夫自语了一句,这可能是苏联为数不多的男多女少的地方了,不过虽然有这么悬殊的男女比例,但其实也没什么可怕,一般情况下在人这里生活的时间为半年,大多数人在经过半年的生活之后都回到了家乡,、城市人口总数虽说没有变化,其实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茬人。

  “普戈同志,你怎么看?”谢洛夫转头看着旁边的普戈夫妇,两人自从进来之后就没有多少话,不过这也难怪,新纽约的环境都快和印度差不多了。谁愿意在这里多说话。

  “可怕,除此之外我没有什么话说。”普戈一脸说了好几个可怕,可见他对这里的观感到底是怎么样的。

  这种态度让谢洛夫很满意,这次校正普戈三观的行动看来还算是成功。在新纽约刚刚建好的时候,也受到了一些指责,有地方干部来到这里之后指责克格勃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把古拉格又重建起来了。

  谢洛夫的反应是禁止地方干部进入这个地方,想要进来必须对克格勃进行申请。同时对这个问题向中央主席团进行解释,表示这完全实行资本主义运转的城市,是在对苏联人民中一些人进行扭转观念的治疗。让他们明白在资本主义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当然是在瞎掰,但也不完全是在瞎掰,新纽约确实在尽力往资本主义身上靠,只不过是在往血汗工厂这边靠拢,不是照着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靠拢。

  普戈如果正常发展的话,谢洛夫迟早会把这个人调进安全机关,虽然有些优柔寡断的小毛病,但在内务部负责维持社会治安也足够了。克格勃本身不缺乏心狠手辣的人,有足够的空间弥补普戈这个毛病。

  这里的环境当然不适合入住,所以在天黑之前他们离开这里回到里加,拉脱维亚总体平静,这种波罗的海的国家其实治安很好,经济在苏联也是数得上的地方。所以拉脱维亚人就算是有不满,也只是放在心里。

  “要是你们在活着的时候闹独立,我把你们全部拉出去打靶。”在拉脱维亚呆了两天的谢洛夫也不是没发现这里的优点,经济好、治安好不算什么优点。而是他发现这里金发碧眼的女人多的不像话,苏联男女比例最悬殊的地方就是波罗的海三国,这里缺男人已经到了走一圈就能看出来的地步。

  打开一封从卢比杨卡转来的电报,电报上说塞米巴拉金斯克试验场上空实验已经成功,所有范围之内的家畜已经全部窒息死亡,新型炸弹威力十分巨大。谢洛夫把电报销毁自语道,“云爆弹成功了。”云爆弹的主装药为云爆剂,又称为燃料——空气炸药。云爆剂不是炸药,而是一种高能燃料。在一定起爆条件下云爆剂被抛洒开,与空气混合并发生剧烈爆炸,这称为云雾爆轰。由于爆轰时间比普通炸弹长几十倍,其高温高压对目标的侵入时间也同样长达几十倍,所以破坏作用远大于一般炸弹。由于云雾爆轰会消耗周围的氧气,一般在四分钟内爆炸现场严重缺氧,对人畜产生窒息作用。

第四百八十八章重复传了两遍

  没开自动订阅的规避一下,有问题加在简介上的群,一群我扩大到一千人了,现在有位置。给大家带来的困扰我十分抱歉,可VIP章节不能删除,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解决办法

我已经把第四百八十九章覆盖到了第二个第四百八十八章的内容上,明天更新的第一章会覆盖到云爆弹这张上,明天晚上你们直接看就行了。

←  →

新书推荐:、、、、、、、、、、、

云爆弹章节已经替换完毕

????0000000000

第四百九十章 政变注定失败

  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谢洛夫经过试探发现谢列平没有明显对赫鲁晓夫不满,坏消息是通过对伊格纳托夫的跟踪调查,发现最近这段时间伊格纳托夫和波德戈尔内过从甚密,通过伊格纳托夫最近的行程,克格勃发现伊格纳托夫频繁的出现在苏联各地,如果进行有罪推定,波德戈尔内至少也没有对伊格纳托夫上蹿下跳的举动阻止。

  事情有些大条了,波德戈尔内是分管组织工作的中央书记,其实从科兹洛夫病倒之后,属于第二书记的权利被赫鲁晓夫分成了两部分,其实是三个部分。科兹洛夫病休后,赫鲁晓夫不得不对接班人问题作出重新安排,将勃列日涅夫和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波德戈尔内同时调入**********,根据赫鲁晓夫的安排,勃列日涅夫担任第二书记,波德戈尔内管组织人事工作。最后一项不太明显的权利则交给了谢列平,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的谢列平的权力得到增大,增加监察外交部、军队、克格勃和公共秩序维护部的职能。

  谢列平可以监察苏联陆海空三军和火箭部队,克格勃国内外特工和全体边防军、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和全国各地的警察机关,权力几乎赶超当年贝利亚时代的内务部。

  历史上那次政变赫鲁晓夫面对的局面是这样的,两个接班人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尔内、控制苏联国内所有强力部门的谢列平,苏联经济方面的掌舵者柯西金、苏联思想领域的权威苏斯洛夫,中央主席团内赫鲁晓夫的支持者处在少数。但其实赫鲁晓夫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只要克格勃不叛变事情还是可以控制的,那次政变中克格勃屏蔽了赫鲁晓夫和支持者的联系,让赫鲁晓夫的支持者无法回到莫斯科。

  勃列日涅夫已经准备好了所有中央委员在莫斯科,第一轮罢免赫鲁晓夫的投票以一百比七十获得通过,赫鲁晓夫被罢免后,勃列日涅夫的当选则是全面通过。两轮投票让谢洛夫得出的信息就是,第一轮投票表明虽然中央主席团的重要人物都反对赫鲁晓夫,但中央委员层面哪怕勃列日涅夫已经做好了工作,仍然有赫鲁晓夫的支持者。第二轮投票则证明在赫鲁晓夫下台已经成定局的情况下,勃列日涅夫是人们心中最适合的人选,他们相信性格温和的勃列日涅夫不会进行大变动。

  当然这种相信是错误的,后来的事情是支持赫鲁晓夫的**********全部被调离,随后就轮到了首先跳起来的伊格纳托夫、在政变中做出了出格举动的谢米恰斯内,随后则是叶戈雷切夫、季库诺夫、谢列平这些人。

  共青团和安全干部被收拾掉之后,就是分管组织的波德戈尔内、最后则是经济领域地位十分稳固的柯西金,至于权威仅限于思想领域的苏斯洛夫则没有问题。

  谢洛夫有两个选择,马上告诉赫鲁晓夫,然后在萌芽状态中就挫败这次未遂政变,赫鲁晓夫自然会通过正常的方式把伊格纳托夫和波德戈尔内一撸到底。第二和选择是等到串联的规模更大一些,干掉一批人。

  后者风险巨大,首先串联规模变大克格勃就无法在赫鲁晓夫那边交代,谢洛夫这个克格勃主席失职是避免不了的。赫鲁晓夫成功挫败政变也会对谢洛夫产生疑虑,万一没被赶下台谢洛夫等于是为赫鲁晓夫殉葬了。所以他只能选择前者,在还只是萌芽状态中就告知赫鲁晓夫真实的消息,让他把伊格纳托夫和波德戈尔内处理掉。

  “什么叫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到了今天才算是理解这句话。”谢洛夫终于明白为什么政治难搞了,如果自己以目前掌控的情况让赫鲁晓夫决断,很难说这次收获最大的是谢列平还是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尔内同出乌克兰,本身有一定的竞争关系,把波德戈尔内搞掉,只要勃列日涅夫继续韬光养晦,他就是最大的胜利者。顺便接收波德戈尔内的支持者,成为当人不然的接班人。

  这样最强大的三种势力,就变成了两种,勃列日涅夫的第聂伯罗黑帮和谢列平的共青团干部,当然也许第聂伯罗黑帮也许根本不存在,因为接班人稳固的勃列日涅夫,受到的是整个乌克兰帮的支持,而不是其中一部分的第聂伯罗黑帮。

  隐瞒是不行的,一旦像谢米恰斯内做出格的事情,谢洛夫说不定也会被换掉。三天后赫鲁晓夫从国外访问归来,谢洛夫已经在赫鲁晓夫的办公室等待递交国家安全报告。

  “这是真的?”赫鲁晓夫的脸上充满了愤怒,声音则是压抑的。到了这个地位其实如何斗争不需要任何人教,就在七年前,他还收拾掉了马林科夫那群人,豁然抬头问道,“这件事除了你目前调查到了端倪,还有没有别人知道?”

  “伊格纳托夫嘛,有可能,而且总的来说,他这个人不好。?”赫鲁晓夫本身就对伊格纳托夫看不上,所以最后科兹洛夫成了第二书记,伊格纳托夫则被打发到苏维埃工作。所以知道伊格纳托夫的动作,他一定都不意外。但赫鲁晓夫没想到这里还有波德戈尔内的问题。

  “克格勃不会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我以自己的生命担保调查的真实性,但关于波德戈尔内同志的问题,我无权过问,他是中央主席团的委员,我只是一个中央委员。”可以调查么?当然可以,克格勃如果反水把赫鲁晓夫搞下台都是有可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