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404部分

大时代1958-第404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洛夫知道,贝加尔湖虽然是淡水湖,但其实更像成长中的海洋,贝加尔湖其他淡水湖不同的地方在于,这里生活着众多的海洋生物,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贝加尔海豹就生存在这里,湖里还有龙虾、海鱼、海螺等海洋生物。湖水更是可以直接饮用,人站在岸边可以看到四十米下的湖底。

  一个星期之后,假期结束的瓦莉娅带着孩子们回莫斯科,谢洛夫则乘坐边防军的护卫舰登上了奥利洪岛,奥利洪岛是贝加尔湖最大的岛,上面生活着数百名布里亚特蒙古人。这还是很多西伯利亚少数民族的精神所在,萨满教的圣地。

  “长老,这是莫斯科来的客人!”登岛之后,岛上的党委书记引领着谢洛夫见到了布里亚特蒙古人的长老,这个长老在岛上的威望很高。穿着的装束和他上辈子见过的蒙古人不太一样,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蒙古人分布的很广,习惯和装束不同很好理解。

  奥利洪岛的党组织,大概不到二十人的样子,而且这些犯人的家人都在岛外居住。所以一次上岛了七八十穿着军装的人,还让当地的布里亚特蒙古人很惊讶,不过这不是大事,岛屿很大,布里亚特蒙古人就显得并不多。

  “你好,长老同志。”眼前的长老从外表看来,不太确定是多大岁数,这和对方装束以及人种有关,最容易从外表看出来年龄的是白人,因为从人种上白人衰老的最快。黄种人次之,至于最容易保持年轻和皮肤最好的是黑人。

  对于萨满教,本身家乡就有这个宗教的谢洛夫,倒并不是一无所知。不过中国和苏联的传统肯定不太一样,更何况他只看过跳大神的场面,具体根本不了解。

  苏联重点打击的宗教是成气候的宗教,对这种原始宗教倒是网开一面。可能也因为对方人数少没什么影响力,不会构成威胁。而另外一种蒙古人的普遍信仰佛教,也是克格勃重点压制的宗教,在古巴登陆的人里面,还有六七百个喇嘛。

  长老倒是比较热情,对谢洛夫一行人都表示欢迎,奥利洪岛上的蒙古人以打猎和捕鱼为生,打猎主要是猎杀贝加尔海豹。不喜欢这种生活的人,都已经离开了奥利洪岛。这不代表奥利洪岛就没有现代化的东西,除了这些本地人之外,岛上还有科研机构,以及克格勃瞭望塔,还有疗养院。不过最近奥利洪岛倒是没有什么人来。

  晚上谢洛夫领着一群克格勃参加了蒙古人的篝火晚会,同样亲历了一次萨满教的传统。看着这些蒙古人蹦蹦跳跳,很多年轻的克格勃都一副我们是不是看到了智障的表情。

  “就当是传统吧,我们是出来休假的,而且萨满教没什么威胁性。”谢洛夫倒是感觉很有意思,他有点不好意思把这种都快成活化石一样的宗教赶尽杀绝。有两个人已经来到西伯利亚了,当然是秘密的,所以他才没有回莫斯科。

  他最近确实比较闲,哪怕埃及和叙利亚、伊拉克三国代表团访问莫斯科,谢洛夫都没有去参加,虽然三国的领导人他都很熟悉。伊拉克政府的主力直接就是从阿塞拜疆训练营走出来的,至于训练营也没有关闭,只是培训目标换成了土耳其的库尔德人。

  教材没有变,教官没有变,甚至标语都只是改了改,把伊拉克换成了库尔德。继续培训库尔德*的武装力量,目标也没变,就是想把伊拉克的情况,在土耳其复制一次 。不过谢洛夫深知土耳其的力量远超伊拉克,想要达成目的苏联必须亲自下场,机会只有一次,没了还不知道要等待多少年。

  “这么看来战争要爆发了,还是那句话,要小心以色列的偷袭,小国对抗大国的基本套路在二战的时候应该见得多了,突然袭击,不宣而战,上次埃及和叙利亚应该吃过亏了。应该有防备,那这次战争是以色列主动开战还是阿拉伯主动开战都有可能,谁知道他们自己是如何评估威胁的。”谢洛夫没有放弃宝贵的休假机会,但仍然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了最高苏维埃主席谢列平,一个真正的克格勃主席,应该做到不论身在哪里,都要自己的部门保持掌控力。

  这几天除了在岛上收集狼皮,准备做一件大衣外,就是等着自己的两位客人。可惜的是,自己的孩子没有跟着过来,在英国工党执政的时候,两位影后到苏联旅游,并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何况她们还是秘密来的,从进入苏联之后,消息就已经被封锁了。

  “你们苏联航空公司的飞机太可怕了。”到了奥利洪岛赫本和泰勒就扑到了谢洛夫的怀中,不过这其中有多少感情,只有两个女人自己知道。

  “晚点起飞,提早降落,是苏联航空的传统,这样比较有紧迫感。好了,好长时间不见了,两位影后,你们好么”谢洛夫每次坐飞机都要感谢机长的不杀之恩,两个女人做了一次就这么多废话?

  在谢洛夫的礼貌安慰下,两位女士总算平静下来,两人进入苏联确实有一定的风险。但西方世界资本为王,而且西欧和美国又不太一样,现在世界上刮着缓和的大风。也能为两人降低一定的风险。

  “其实我应该感谢你们,有你们的帮助,最近一年苏联这些文化人终于记起来他们是本国人了,我必须谢谢你们,感谢你们的工作。”谢洛夫早已经准备好了如何招待两位影后,所有进入岛上的人都是绝对信任的人,招待两人的阁楼,也已经布置完毕。

  “小事一桩,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反正对我们来说这是政治正确。”赫本微微仰头,似乎很是骄傲的道,“你们那些苏联作家也不想想,我们国家怎么可能让歌颂苏联的书在西方世界出版,苏联的知识分子真是愚蠢的可爱。”

  “是啊,苏联的知识分子阶层比较愚蠢,美国的普通阶层比较愚蠢,都是一样的。”起开一瓶红酒给两位女士倒上,“哈萨克草原的葡萄酿造而成,看看和法国、意大利的红酒比较一下,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三人都抿了一口,如果没有这两位已经洗白的影后发挥能量,谢洛夫也同样能让苏联的知识分子碰的头破血流,但是绝对没有这么顺利。想想看苏联作家协会,有数千名作家,就算里面有些知识分子亲西方,可绝大多数还是对本国比较拥护的。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作品在西欧和美国受到抵制,甚至被直接痛斥为垃圾和洗脑教材,这些遭到了侮辱了作者会怎么样?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的情况。

  自己费尽心血的作品被创作出来,所想的是得到公众的认可,而不是被拿出来做卫生纸的,如果为自己的国家骄傲,都要受到对手的贬低,想想看苏联的作家协会现在是什么状态。

  状态简直太好了,处在五十年代之后最为良好的环境中。根本不需要克格勃去警告,亲西方的作家自动被大多数人排挤。现在的苏联作家协会充满了正能量,这群人终于在被西方当做****的情况下,想起了苏联的好处。

  两个女人同样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他们是被英美重点打造的理想演员和商人。主流媒体一致认为伊丽莎白泰勒和奥黛丽赫本,是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影后,这种女人会让男人自惭形秽,也许这是两位女士单身的原因。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是我们的守护者,我们不帮你,帮谁呢?”赫本完美的面庞挂着动人的笑容道,“如果有什么好处,可不要忘了我和泰勒。”

  “这是当然的,你想要什么?如果苏联有很多,而美国和西欧又很少的话,大可以开口,我不帮你们有帮谁呢?”谢洛夫查了一只北极虾边吃边说道。

第六百六十八章 战争准备

  走私这个东西要分怎么看,苏联的重型机械和很多商品出现了堆积如山的情况,有人说一架苏联武装直升机,算出来不过是几吨猪肉的价格,这固然是因为苏联轻工业没有西方强大,但同样也说明苏联的重工业产能十分恐怖。苏联当然也希望出口一些自己的产品,但在西方的封锁下,正规渠道基本不可能实现。

  这个时候走私就是一个可以进行的选择,前提是苏联必须得到好处。处理一部分积压的库存,两个女人回忆一下,几乎马上就看到了其中的好处,苏联的盟国很多东西价格偏低,哪怕就是她们提高价格,其中也有很大的利润。

  “谢谢,我们的男人。”两个女人一左一右的放下酒杯抱住男人,两只脑袋都在谢洛夫的肩上,而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谢洛夫则一脸迷惑,这种情况好像发生过,想起来了,是伊塞莫特妮和卢卡妮,在加茨拿的时候。

  “目前以色列和阿拉伯的关系十分紧张,而且都已经摆脱了上次大战的影响,相信占政府将马上爆发,而且苏联和美国都有些无力阻止。这毕竟是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恩怨,最重要的是双方都认为对方打不过自己,一旦战争爆发,美国和多数西欧国家肯定支持以色列,如果你们能够利用好这个机会,可能会和在美国势力不小的犹太人关系和睦,这对以后的行动是有利的。”搂着两个影后睡觉的谢洛夫神清气爽,到时候挑动阿拉伯国家石油涨价,会削弱美国和西方的经济力量,至于苏联石油出口赚外汇,其实并不多么重要。苏联现在又不需要美元买粮食,完全可以去泰国抢。

  至于轻工业的管理文化和一些技术,克格勃一直在支持科研机构研究,再说前有意大利、后有法兰西,这方面苏联早就不落后了,所差的不是技术而是积累。

  石油危机的爆发,因为苏联本身盛产石油没有受到影响,还可以拉近双方的实力对比。所以站在苏联的角度这场战争当然应该打,海湾国家也需要一个借口涨价,他们也会支持。至于埃及和叙利亚、伊拉克来说,这些关乎于他们这些中东军事强国的尊严。所有条件都具备了,互相不服的以色列和阿拉伯双方,就是什么时候开战的问题。

  百事可乐在帮苏联卖伏特加,影后就不能帮苏联卖红酒么?就算现在不能卖,也可以先买下一些酒庄,然后用苏联产装做法国产的,这些根本不用他教,两位女士门清,路熟……

  伏特加的好处谢洛夫倒是没感觉,不过就阿厉克赛的说法,伏特加的好处就是不像别的酒一样香味太重,好伏特加闻不出来味道,喝起来有种凛冽寒冬的感觉。谢洛夫表示不同意,这种说法太有欺骗性。就像前世他的家乡在巅峰时候,号称每个县都有一个啤酒厂,一样没把他弄成酒鬼,明明就是自己馋。

  在贝加尔湖谢洛夫呆了半个月,正好在三国代表团离开莫斯科的时候,天天和自己鬼混的两个影后也准备走人,三天后,完成休假的谢洛夫带着被掏空的身体回到莫斯科。

  “到家了,虽然没有赶上三国代表团的访问,但我并不遗憾,博布科夫同志,说一下我们了解的情况。”谢洛夫明显一副老子喝大了的样子,要不是人数太多,他都想躺着听报告。

  “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三国加上约旦,一直都在进行战争准备。三国合计有军人九十多万,坦克将近六千辆,飞机一千二百架,这还没有算上约旦军队,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上次的战争,可以说几个国家的军力已经远远比上次强了。他们的目的自然是雪耻,把各自丢失的土地收回来,如果战争进展的顺利,说不定还会灭了以色列。”第一副主席博布科夫介绍着三国的情况,不论从任何方面对比,似乎都是阿拉伯联军占据优势。

  三国的武装程度,和苏联军工产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因为苏联有多了好几个盟国,所以在军工产业必须跟上进度,在去年,乌斯季诺夫的主持之下,苏联的军工生产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一年有四千一百辆坦克走下生产线,四大坦克制造厂都在开足马力生产,在为苏联提供武器的同时,该肩负着为苏丹、伊拉克、埃及、叙利亚等国提供军备的任务。

  “灭以色列?他们还是想多了,美国肯定不会让他们这么做的,而且这不符合我们苏联的利益,没有了共同的敌人,说不定他们下一步就是赶我们走了,现在我们的基础在三国还不牢固,他们真的能赶走我们。”谢洛夫一副大俄罗斯主义样子评价完之后,转向了茨维贡问道,“总书记的意思是什么?是支持还是反对?”

  “总书记和最高苏维埃主席都是赞成支持阿拉伯国家,毕竟对方是我们的盟友,伊拉克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只有部长会议主席同志建议保持谨慎的态度、。”茨维贡马上介绍道。

  “柯西金同志一直都是那样,看来中央主席团倾向于支持。”谢洛夫想了一下道,“我们在三国的军事顾问团,加起来有四万多人,不到五万人的样子。对了,军方有什么准备。”

  “军方决定派出防空导弹部队帮助三国做好防控工作。”齐涅夫回答了这个问题,这种情况如果国防部不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奇怪了,更何况是国防部长马上要进入中央主席团的情况下,肯定要表示一下苏联军队的力量。

  “我们是情报部门,冲锋陷阵的事情就让国防部去做吧。但是这次战争还是要利用上,不然就没有这个机会了,在这个好机会中,要想办法加一把火。通知河内方面,东南亚的革命之火还不够猛烈,至少泰国这个国家很碍眼,希望河内方面能够履行国际责任,对泰国共产党进行支援,同样的电报还要往雅加达发一封,措辞和语句都不要改,我想看看美国认为中东重要还是东南亚重要。”谢洛夫做起来强调道,“现在我们摆平了欧洲,暂时稳住了美国,看看这次两场战争同时爆发,美国会救谁?还是同时都救……”

  “如果阿拉伯国家受到,我们首先照顾谁呢?”第一副主席博布科夫自语道,先把最差的结果设想好,到时候会更加容易接受。

  “当然是伊拉克,我们苏联一旦把一个国家当做朋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都要照顾,不管它的对手是谁,但是这个基本前提就是他要够资格做我们的朋友。如果没有这个资格,那就去死。”谢洛夫冷笑道,“谁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