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583部分

大时代1958-第583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比亚中层军官以上竟然在空袭的时候不在岗位,我记得共青团真理报已经提醒过利比亚人,美国的攻击近在眼前了?是这样吧?”一个苏联技术军官有些不满的在苏联地空导弹营检查,和自己的同伴不满的嘟哝道。

  “这些阿拉伯人不让我们碰自己生产的武器系统,但是他们自己又不能维护。有时候我宁愿我们的武器让以色列人使用,至少他们知道如何打仗。”另外一个军衔稍高一些的军官也很无奈,和苏联驻这里的技术人员沟通之后,得到了这个不怎么样的答案。

  “这话说说就算了,以色列可是阿拉伯人的仇人,再说以色列买不了多少武器。”刚开始说话的军官阻止道。苏联对以色列没有多少负面宣传,但是一直强调以色列是反苏国家,年年都警告以色列不要试图研发核武器,不然苏联保证以色列领国会全部进行核武装。

  苏联的军事调查团还在慢慢黄沙中调查防空系统没有奏效的原因,美国那边则陷入一片狂欢当中,这个年代的网络远没有传同传媒发达,传统媒体说什么,人们就听什么。绝大部分美国人都认为里根的决定没有错误,有错误又怎么样?

  不论是白宫还是五角大楼,透漏出来的消息都十分满意,对美国来说,这显然是一场大获全胜,但一条消息从利比亚传出,迅速扩散到了整个世界。

  美国得到这个消息就好像迎来一场大地震,美国被利比亚扣押的人质因为要越狱被杀,虽然还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这个消息马上就被全世界得知。

  这个消息迅速冲散了黄金峡谷行动中,美国人对军事行动大获全胜的喜悦。利比亚有美国的人质?有多少?为什么普通人不知道这件事!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很多人都希望白宫和五角大楼出来辟谣,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美国政府没有反驳人质存在的消息,因为整个黄金峡谷行动的决策速度很快,时间比较突然,美国政府也没想到利比亚以一个国家的名义扣押人质。甚至里根和政府高官听到这个消息,脸色更加难看。

  喜悦之后的痛苦随之而来,谢洛夫找到了一个好机会,抄起闷棍就对着里根砸了上去,直接给里根则的头昏眼花。

  

第九百五十六章 苏联斡旋

  美国政府的沉默直接让民众炸了,谁让美国一直把人权塑造的高高在上,用来指责苏联。造成了美国人有一种珍惜生命的错觉。觉得美国政府一直都非常尊重本国民众的生命,这个错觉现在被戳破了。

  很多人又想起了去年下半年爆发的伊朗门,同样是因为人质危机造成的问题。谢洛夫要知道自己去年捅出来的伊朗门还有这个效果,一定会很欣慰的,加上这次的利比亚人质危机,那就更加欣慰了。两件事加起来,至少能把里根从私德方面扒的连底裤都不剩……

  里根离任之后,相信名声不会比水门事件的尼克松要好。美国民众自然不知道大克里姆林宫的特务头子,利用早年间的人质危机和现在的人质危机,造成叠加效应坑了里根。

  知道又怎么样?两国可是敌人,美国人难道会指望苏联手下留情,何况苏联这次还准备让美国人感谢苏联,博得好名声的同时,还要把里根的名声搞臭。

  抗议才是刚刚开始,任何事情都需要发酵。从效率上来讲,苏联只要不出现接连死总书记的事情,就应该比美国高。趁着美国还在思考应对之策的时候,莫斯科出手了。

  苏联首先评价这次军事打击,是典型的帝国主义攻击第三世界国家的不义战争。在苏联表态之后,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等一系列国家加入到了抨击美国军事行动的行列中,但是话题马上转向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变成了对里根个人的批评。

  美国总是用人权恶心苏联,谢洛夫好不容易等到了这次机会,他是绝对不会放过去的。共青团真理报评价,这次的军事行动非常欠考虑,在大批美国人仍然滞留利比亚的情况下,一个国家首先应该想办法把本国民众撤走,至于战争是不是正义,则要看之后的发展,可美国政府却把这个撤侨的过程省略了。

  这不是人权的问题,而是战争之前的必要过程。当然在评论之前,共青团真理报把苏联攻击土耳其的先例忘了,苏联和美国国情不同,苏联的出国人员只要接到命令撤离是很快的,一般情况下私人出国的人数很少,这种不同美国人不知道。

  苏联的抨击,就等于是确认了利比亚的美国人质确实出现了伤亡,一时间西欧报纸也开始引述苏联的报道,抨击美国的军事行动欠考虑,不顾本国人民的安慰。刚刚在利比亚同时和苏联一起被打脸的法国尤其起劲,这涉及到了法国武器的订单问题,不能马虎。

  随着报道的深入,一些早先苏联和法国试图阻止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记忆被唤起,在美国人质出现死亡之后,这种记忆会让人不自觉的相信苏联确实是发现了问题。而里根主导的军事打击则十分冒失冲动。

  白宫面前,抗议者的人群还是出现了,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人山人海。这些人举着抗议标语,要求政府对美国人质的事情解释。

  “苏联人是故意的,甚至没准就是苏联人杀害了我们的人。卡扎菲不敢这么做。”当着众多美国高级官员的面,总统里根绝口不提自己没有擦干净屁股,而是认为苏联故意捅出了美国人质被利比亚扣押的事情。里根不能承认自己知道人质被扣押,还强行通过了军事打击的决议,因为这有可能会导致他下台。

  去年年底的伊朗门已经给里根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这次弄不好的话,他真的可能会步尼克松的后尘,这对于目前的里根绝对不是好事。

  事情确实是苏联弄出来的,可是里根没有证据,这种事情,反应最灵敏,行动最快的要数那些唯恐天下不热闹的西方记者了,他们立即施出浑身解数,连篇累犊地追踪采访报道。多次的新闻大曝光,使这股狂风越吹越大,终成暴风骤雨之势。

  苏联那边只是吹出来了一个小风,但略过西欧到达美国之后,已经成长成为了能够绞碎山峰的龙卷风,就算在老练的政治家,面对这种风暴都勃然变色,更何况里根算不上多么老练,他唯一擅长的事情就是骂苏联,这次他也同样这么做了。

  “怎么也要发酵一段时间,我还等着里根化险为夷呢。”谢洛夫对着自己身边的几个安全巨头一点不客气的说道,“这次我不准备让美国怎么样,就是让里根的名声变臭了一点。这是什么世界?一个演员都想要翻天?”

  “里根就算是度过这次政治风波,下台后也会被万人唾骂。”茨维贡大将不失时机的拍马屁道,“这个老年痴呆还想推行他的反苏政策,做梦。”

  “哎,不能这么说。利比亚也是被里根的政策推过来的。”谢洛夫有些矜持的笑道,“所以说呢?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全部都是不利的因素,一件事情发生不可能只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利用好每一件事情,耐心等待机会,事情就有转机。当初三千万人民的死亡我们都扛过来,而且国家越来越强大,现在的形势已经好多了。”

  “目前苏联和美国处在真正的平衡状态,这还是我比较谦虚的说法,实际上时间在我们这边,只要我不理里根,慢慢在欧亚大陆上等待,美国就自然会越来越边缘化,最终对我们没有挑战!”谢洛夫让小瓦莉娅拿出了几个酒杯,亲自给几个仅次于自己的大特务头子一人倒了一杯红酒慢慢道,“不过压着美国一头很容易,只要慢慢发展二十年时间。可真要击败这个对手,还需要美国自己出问题。”

  “相信这就是总书记一定要对抗的目的,尽早的决出胜负。”博布科夫大将摸着光亮的前额道,“我们的岁数都很大了,也希望尽早的看到那一天出现。”

  这倒是实话,他们这批人不年轻了,能在他们还在任内的时候结束冷战,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荣耀,作为一个领导者,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重要。这也是里根为什么任期内毁誉参半,可在苏联解体之后一下成了全民偶像的原因,对抗政策是里根定下来的。

  “想要突破平衡,我们需要做好几点,废掉美国的金融优势,金融业的衍生品在全世界循环一次需要一个周期,这个周期一旦到来就是美国下一次经济停滞的时期。联邦德国和日本已经被废掉,这种废掉指的是制造业,不会对美国制造进行冲击。可以说里根已经帮我们立下了基础。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的金融业在绑架所有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让这些国家不断的给美国吸血。制造业和金融业其实有一种冲突,美国废掉日德只是暂时止血,只不过从大出血变成了慢性失血,因为某个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还不至于让现在的美国感受到贸易逆差的压力。”谢洛夫沉默了一下道,“怎么把美国的经济停滞,变成经济崩溃,关键的问题在于,能不能让美国的金融业出现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让美元变成普通货币。”

  “我一直都没有阻止伊拉克、伊朗继续用美元结算,就是在储备美元,等到美国的金融资本下一个周期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动手的时候了。到时候我们的美元储备全部抛出,反正苏联和美国没有经济联系。”谢洛夫补充道,“这只是其中一步!”

  苏联的外汇储备大头是用来卖粮食,七十年代也用来收买大型机械,不过里根现在不是开始封锁苏联了么。所以苏联的外汇储备,基本上只能在那里放着,充其量从阿根廷进口一点牛肉,阿根廷农产品也很便宜。

  “吉洪诺夫同志应该也知道这件事了吧?”切布里科夫大将询问道。

  “嗯,我们苏联准备了三十年,现在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战胜美国结束冷战的问题,而是怎么赢!所有对美国不利的条件,我希望在两年时间内集中爆发。油价一定要上涨,美元也要在同时期抛售,这两个动作的前提是经济危机再次出现。”

  “有些动作需要放缓,有些则需要加快。只要美国步入衰退,我就重启关塔那摩海军基地!”谢洛夫再次给每个人倒了一杯酒,举起杯道,“为了胜利,干杯!”

  “为了胜利,干杯!”切布里科夫、茨维贡几个安全巨头全部站起来,举杯大喝,随后毫不迟疑的将杯中的红酒一饮而尽,来一次克里姆林宫,又被大忽悠用心灵毒鸡汤给灌迷糊。

  等到几个大特务离开之后,谢洛夫再次倒酒递给了小瓦莉娅,然后去办公桌起电话打给葛罗米柯。第二天,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访问利比亚,表示愿意斡旋美国被扣押在利比亚的上千人质。苏联这个举动再次抢在了美国的前面,里根才刚刚准备对人质事件进行正面回应,葛罗米柯已经到了利比亚。

第九百五十七章 这是体制问题


  这批人利比亚不可能一直扣押在手里,国家和武装团体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卡扎菲不可能真的像恐怖分子一样做事,既然他是国家领袖,那么这批人迟早会交出来,这是必然的。

  问题是,利比亚到底会把这批人质交到谁的手里,里根当然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谢洛夫不能给他这个机会,自然就出现了抢先截胡这一幕。直接让苏联中央主席团委员,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前往利比亚,在里根还没有动作之前截住人

  葛罗米柯到达利比亚的时候,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甚至第六舰队也回到了在意大利的港口待命,这件事苏联最清楚了,意大利又不是多远的地方。

  利比亚人质事件在世界媒体的推动之下沸沸扬扬,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风暴。当然这个风暴是冲着里根去的,莫斯科风平浪静,正在准备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

  “这批美国人迟早会回到美国,以人质为威胁,作为一个国家是不会被容忍的。”葛罗米柯见到了平安无事的卡扎菲,这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没有恭喜卡扎菲死里逃生,也没有安慰,对于一个从底层出身的国家领袖,这种安慰一点必要都没有,葛罗米柯也直接进入正题,说起了现在全世界关心的利比亚人质危机。

  毕竟是一千多条人命,哪怕是表面上,葛罗米柯也要做出竭尽全力的动作,救下这批苏联的敌人,如果成功,在全世界面前苏联都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国人毫不犹豫的用炸弹炸死了我们这么多人,美国都没有道歉。”卡扎菲十分不满的道,“其中我的养女被炸死,她才一岁半,还有我的儿子也受伤了。”

  葛罗米柯面不改色,没有被对方的深情所打动,外交官本来就是只讲究利益的群体,更何况苏联的外交部一直都和特务部门关系良好,算是所有外交群体当中最无情的一个。

  如果需要安慰的话,葛罗米柯可以在私人场合安慰一下对方,不过么?现在不是时候!

  “你也说了,对方是美国人。”葛罗米柯声音平淡,但其中蕴含的意思不言自明,对方是美国人,那不是一般的国家,杀美国人不会被战争威胁的国家,也就这么几个。这几个国家当中绝对不包括利比亚,利比亚属于那种美国不在乎的国家。

  如果利比亚有苏联的四百万大军,几十个国家的声援,十万辆坦克,三百多核潜艇、四万多核弹,一个华约,那么美国就算是碰到这种事,也愿意和利比亚谈谈,大不了抗议。

  谢米恰斯内就曾经没有理由的抓了美国人,谢洛夫做克格勃主席的时候也曾经把卢比杨卡闹事的美国人关到死,不是也一点事没有么?问题是利比亚不是苏联……

  也许卡扎菲一时之间不能接受,但是这件事很明确,卡扎菲要是不放人,美国第六舰队就在意大利,可以随时杀回来。被人质威胁不敢动战争这种事,不会出现在大国,尤其是美国和苏联身上。如果对方是一块肥羊,苏联巴不得赶紧有一个国家绑了自己的人民,以此为借口动战争。

  葛罗米柯也给了卡扎菲考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