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远东1628 >

第1159部分

远东1628-第1159部分

小说: 远东162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大明各级官员就开始过着自己骗自己的日子。

  面对强大的远东公司,大明官员从内阁到地方的官员大佬,都把远东这两个字当成了禁忌。不但不敢在崇祯的面前提,官员之间也很少提及。

  而且远东公司这些年虽然扫了北方草原,灭了朝鲜、日本,可却始终没有越过大明边墙半步,这也让大明朝堂上下,刻意的忽略了远东的存在,就像一只鸵鸟似的,把脑袋插进沙堆里。

  也许就连大明皇帝崇祯也知道远东的存在,只是装作不知道罢了。就算他想整兵经武讨伐辽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先是远东军强悍无比,靠大明那些烂到不能再烂的官兵,别说打啊,兵马没等拉到辽东呢,可能就跑得不剩几个了。

  然后就是没钱,崇祯上台后灭了以魏忠贤为的阉党,大明朝堂就成了东林党的天下。这个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大喊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一个个说得慷慨激昂。

  他们还忽悠新登基的崇祯皇帝,废除了各种“与民争利”并且违反祖制的税收,茶税、海税、丝绢税、布税等等税收都得到了减免,但是农税却一加再加,然后朝野的东林君子们异口同声的称赞这位少年天子是大明当之无愧地中兴之主。

  自此之后崇祯苦逼了,他为了筹措军饷,把皇帝的金银器皿、甚至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宫女不够也不敢招,整日节衣缩食,袖口磨破了就补补再穿,结果李自成破北京的时候,现崇祯除了龙袍只有粗布衣,把零碎什么的都折价算上内库也只有数万两银子。

  中记载,“宫中久已如洗,怀宗减膳布衣,酒扈器具之金银者尽充军饷,内帑无数万之藏。大顺军其所得金,大约侯门十之三,宦寺十之三,百官十之二,商贾十之二,共七千万两”。

  而当时的大明国库呢,李自成三月十九日入京,时人记录,三月十五日清点国库,库中只有二千三百余两银子,和八百串铜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崇祯皇帝都穷成什么逼样了。

  造了他十几年反的李自成是这样形容崇祯的:“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更糟糕的是,崇祯皇帝自登基的那天起,大明北方就灾害不断。崇祯元年,高迎祥反,崇祯三年,张献忠反,李自成反……

  接下来就是残酷的“崇祯大旱”,接连七八年的时间,大明各地饿殍遍地、流贼四起,大明也陷入到风雨飘摇的境地。

  所以无论大明朝堂,还是九边军镇,甚至是崇祯皇帝本人都刻意的忽略了关外的远东,反正就是看不见,就是看不见……

  现在令他们最担心的事情还是生了,那头一直盘踞在关外打盹的斑斓猛虎似乎苏醒了,终于对中原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而此时的大明东林君子们,却是心态各异。这些年江南的士绅集团与远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商业往来,一个个赚的钵满盆满。

  这些年他们还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的与远东建立了关系。做为大明士绅阶层,他们才不管天下谁来坐,甚至很多人就等着远东入主中原,希望远东来了以后录用他们呢。

  毕竟中原皇朝更迭不断,但是帝皇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却一直延续着。在士绅集团的眼里,若是没有他们,远东根本无法治理天下。

  有官员在朝堂上提出了“南迁”,这下可不得了了,言官们意气风,大道理说了一堆。他们在朝上还不够尽兴,回去后纷纷向皇帝上了一系列关于皇帝绝不可以南迁的折子。其中有个御史李邦华的折子是这样写的,“在皇上惟有坚持效死勿去之义”。

  与京师混乱的局面相比,大明九边军镇更是接近崩溃。这几个月大明九边军镇生了无数次哗变,大批边军和当地的军户纷纷逃亡,很多明军都是有组织的逃离了大明边墙。

  远东还没有南下,大明九边边军的军心就已经散了。

  远东情报部驻中原情报站,也趁此机会在大明各地大肆行动,派出了大批的情报员,通过各种手段与各地的驻军、边镇的军头和京城的官员见面交流,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通过中原情报站的努力,至少大明北方的边墙,对于远东军来说已经形同虚设。大明历代耗费巨资建立的九边军镇,已经变得四处漏风,远东军起进攻后,其实就是一次武装游行。

  大明北方各地的很多府城、县城的官员和驻军也纷纷被远东情报员以各种手段买通了,届时只等远东军兵临城下之时,他们就会伺机打开城门,引远东军进城。

  中原战役的大战还为开启,远东情报部驻中原情报站就已经在大明各地大肆的行动了起来。甚至大明京师的京营和锦衣卫,也有很多军将和千户被远东情报员收买。反正远东军杀到大明京师城下的时候,可能比历史上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北京还要顺利。

  现在还在为大明操心的重臣良将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当然,正在大明宣府坐镇的卢象升绝对是其中之一。可是他也知道如今的局势,面对远东大军的进攻,他也是螳臂拦车,根本挡不住远东军的进攻。

  虽然他总督大明四镇军马,可是目前他能调动的人,也只有手下天雄军的老底子了。但是兵力也仅有数千而已,剩下的大明各路军头都是听调不听宣,根本支持不动。

  8



孩子中考,确实太让人操心,晚上那章不能更了

?????????????????????????????????????????????????????????????????????????????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即将崩塌的王朝(二)

  卢象升每天都在边墙巡视,督促各镇边军严加戒备。可是各地军头却都是老油条,阴奉阳违的事情没少干。

  他们心里都清楚,大明就要完了,现在谁还甘心为朱家王朝卖命啊。通过远东军情报部的不断努力,每天都有各个军镇的军头派出的使者秘密出关,与远东军进行接触。都这时候了,他们哪还有打仗的心思,都在想着为自己找一条后路。

  其实卢象升心里也清楚,可他还能怎么样。现在就算是他,也知道大明的江山恐怕要走到尽头。

  他现在已经了无牵挂,女儿已经安排好了,而且远东那边虽然没有明说,但已经暗示过,以后会善待卢家。

  所以卢象升只等着远东军进攻,自己会率领手下的数千天雄军精锐与远东军死战到底,即便是螳臂拦车、以卵击石,也要成就自己一世的英名。至于是非公论,还是留待后人评说吧。

  结束了各个军镇的巡视,卢象升满身疲惫的回到了宣府。这一路让他非常的失望,各军镇的边军心已经散了。

  钟大海跟着卢象升回到了宣府,他看卢象升心里烦闷不已,就凑上前说道:“大人,咱们是不是……”

  卢象升转过头,满脸愤怒的看着钟大海。然后叹了口气道:“老钟,你跟我几年了?”

  钟大海听了顿时一愣,但还是想了下道:“大人,八年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王胜在辽东过得还好吧……”

  “大人,王胜那小子现在抖起来了,据说被姑爷安排进了远东军。”钟大海满脸羡慕的说道。

  卢象升点了点头,欣慰的说道:“你们跟了我这么多年,除了上阵拼命,都没捞着什么好。别人的亲兵家丁哪个不是身家丰厚,可是你们几个……唉……明天你就带着他们去北京,接上夫人去辽东吧,我知道你能找到远东的人……”

  “大人……”

  钟大海一听连忙跪在了地上,咣咣的往地上磕头,嚎啕大哭了起来。他知道卢象升这是在安排后事,自家大人怕是打定主意要杀身成仁了。

  卢象升没管钟大海,满脸疲惫的进了院子,只是他的背影显得极为落寞。

  钟大海抬起头,抹了把眼睛,脸上的表情变得越发坚定了起来。他一咬牙从地上站了起来,然后匆匆离开了院子。

  他出了院子径直来到了城内的一件铺子,门口的伙计看到他眼睛顿时一亮,连忙笑呵呵的招呼他进了屋。

  钟大海被伙计引领着来到了后院,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正等在这里,看到了钟大海笑着迎上来一抱拳道:“老钟,你可有日子没来了……”

  他说完一摆手把钟大海迎进了屋,双方坐定之后,中年男子笑着道:“老钟,这次你带来的是好消息……”

  钟大海苦笑着摇了摇头,中年男子遗憾的说道:“既然如此,那……”

  他还没说完,就见钟大海猛的抬起头,瞪着通红的双眼道:“就按之前你说的法子办吧,千万不要出什么差错,若是伤到我家大人,我就拼了一条性命不要,也要宰了你……”

  中年男子笑了下道:“老钟,你就放心吧,我们做事一向谨慎,必不会伤卢大人分毫。但接下来的事情,你要好好的配合我们,若是你没把事情办好,出了什么事情那就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了。”

  钟大海瓮声瓮气的说道:“你们放心吧,我那出不了岔子。”

  他说完就站起来,转身离开了屋子,中年男子连忙起身相送,一直把钟大海送出了铺子。

  直到钟大海走远,他才转过头对旁边的伙计说道:“马上去发报吧,就说鱼咬钩了……”

  虽然数十万远东军兵临城下,但是对于大明的普通百姓来说,根本不了解其中的玄机,依然过着自己的日子。就算是大明很多地方官员,也并不知道这个延续了三百余年的王朝即将崩塌。

  随着崇祯大旱的逐渐结束,大明北方各地的流民,也变得少了起来。大部分熬不过去都死了,剩下的要么从贼,要么被远东收拢起来运出了大明。

  但是今年大明各地的官员非常奇怪,往年此时正是远东大肆收拢流民的时候,可是今年力度却小了许多,甚至有的地区干脆一点动静都没有,这也让众多大明地方官府感觉费解。

  好在这两年各地的流民也在逐渐减少,即便没有远东商团收拢流民,各地的局势也算安稳。所以他们也都索性不去在意,毕竟远东商团明目张胆的忙活,他们这些地方官老爷一直不闻不问,怎么也说不过去。

  但是世上有心人多得是,很多大明的官吏倒是琢磨出了一些东西。所以这段时间正在河南洛阳周卫凡,每天都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很多人是从很远的省份特意赶来的,其中不乏某些封疆大吏的师爷智囊级人物。这也让周卫凡天天忙得焦头烂额,但是这个时候他都得见,不但要见还得与对方谈,而且要尽量把远东的想法让对方领会。

  远东公司初入中原,当然不想制造太多的杀戮,都是同文同种,公司员工普遍不认为屠杀迫害自己人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所以公司要团结中原各地各个阶层,尽量做到远东军占据长江以北地区,要基本保证各地局势的稳定,但若是有人试图挑战远东的底线,那也要做好承受远东公司怒火的准备。

  公司之所以在中原战役发动之前,在大明耗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可能避免战争和伤亡,能和平解放最好,稳定的大明北方地区,最符合远东公司目前的需要。

  现在大明九边军镇的军头,基本上都与远东军有了接触。但是令他们比较烦恼的是,远东人根本不玩那些弯弯绕,直接抛出了他们的底线。那就是任何人不得保留兵权,必须无条件放下武器,并交出手下的部队。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即将崩塌的王朝(三)

  这些大明的军头哪能受得了这个啊,手中没了兵权,等远东入主中原,哪还有他们的好日子过啊。

  可是他们还真不敢有别的心思,即便再不情愿,也只能答应远东的要求。至少远东公司没有和他们虚与委蛇,而是把丑话说到了前头。其实越这样他们反而越放心,只是不甘心而已。

  毕竟现在不是乱世,他们手中的兵马就是本钱,不管谁坐这个江山,他们凭借手中的兵马刻意与对方讨价还价。

  远东军可不一样,实力强大不说,而且眼里绝对揉不得一点沙子。他们若是敢起刺,分分钟就能让他们灰飞烟灭。

  而且远东公司也比较够意思,他们交出的兵权有多大的份量,远东就给与他们多大的财富。这些军头倒是不怕远东赖账,因为他们太有钱了,简直肥的流油。

  所以大部分九边军镇的军头都无奈答应了远东军的苛刻条件,只等着远东军大举进攻的那一天,他们直接打开边墙的大门,再交出军权,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当然,也有和卢象升一样向忠君报国的将领,都是抱着必死的信念,想杀身成仁留下一世英名。这些忠臣武将想与远东军决一死战,可他们手下的军将却没那个心思。

  你死就死呗,为什么要拉我们垫背啊,我们才不管谁坐这个江山呢。远东情报部无法争取所有的大明的官员和军头,就把突破口放在了这些忠臣武将的下属身上。

  像卢象升这样的更是重点照顾,毕竟他是次帅的老丈人,情报部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卢象升挥舞着大刀片冲向远东军,然后死在密集的弹雨下,再被无数骑兵踩成肉泥吧。

  还有就是辽镇的吴襄父子了,自从远东军开始集结以来,大凌河对岸的关宁军不但没有派人过河接洽,反而加强了军备城防。

  虽然这也是东部兵团司令部故意冷落他们所致,但是至少说明吴氏父子的心里还是有些想法的,而且想法还不小。

  这也给了东部兵团司令员强权胜一个收拾他们的机会,准备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狠狠的杀一杀关宁铁骑的嚣张气焰。

  军委会内部对那个大汉奸吴三桂普遍存在厌恶、愤恨的情绪,都想趁着这次战役灭了吴氏父子。

  随着关宁军紧张的战备,远东军东部兵团也知道该派人去和吴氏父子见面了。本来远东派去的人是民委会的员工,可强权胜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