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远东1628 >

第460部分

远东1628-第460部分

小说: 远东162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一斗和几名传媒中心的员工,在来这个时代之前,都在传媒行业混饭吃,虽然不是专业的人才,但都经常在网络上发表自己拍摄的视频节目,也有一定的影视制作基础。

  他们来这个时代之前,准备了数量繁多的现代社会的制作素材,以及各种影视片、纪录片、背景音乐的资料,将海量的资源存储在闪存设备中,统统的带到了这个时代。

  公司对宣教部提出了要求以后,刘一斗就召集了传媒中心三个部门的员工,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研究制定这次宣传吕梁山根据地的策划方案。

  将他们在吕梁山根据地拍摄的素材,在最短的时间内,就精心编辑制作出了一部纪录片,名字起的很直观,就叫“吕梁山”。整部纪录片也一改以往以煽情为主题,宣传为目的制作思想,并运用大量的技术手段进行艺术加工的制作方式。

  而是用极其平实的表现方式,画面粗糙而真实,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后期处理,讲述着吕梁山根据地的李明等远东员工,在荒无人烟的吕梁山根据地艰苦创业的故事。

  故事也很简单,就是根据地在物资匮乏。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将六万多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流民从阎王爷的手中救了出来。他们在荒僻的吕梁山,带领广大流民,经过将根据地建设成了一个世外桃源。

  传媒中心把样片拿到董事局委员会,高建国和王和马上召集了董事局委员会的各位常委和委员,在公司小放映室。首先对样片进行了观看。

  当小放映室的灯光熄灭以后,随着“我的父亲母亲”的电影原声音乐响起,“吕梁山”纪录片也慢慢的开始播放。

  片头的一幕刚一出现,瞬间就让人感到非常震撼。几个身着破旧的棉衣,胡子拉碴的汉子站在那里。他们的周围,到处都是一片触目惊心的苍黄,远处此起彼伏,隆起一丘丘黄土,一条条沟壑。层层叠叠,如同瘦骨嶙嶙的肋骨。

  狂风呼啸着卷起漫天的黄沙烟尘,一股难以言述的苍凉,瞬间扑面而来。

  镜头慢慢的推过去,在对面几个人的脸上一一扫过,平日里沉默如山的李明,此时已经有点让人认不出来了,双眼充满着血丝。眼神满是疲惫,头发也很久没有打理了。显得非常的凌乱。一套破旧臃肿的棉衣,身上、脸上和头发上尽是一层黄土。

  那个曾经执掌数万远东虎贲,血洗南洋,横扫辽东,屠戮草原的远东次帅,当年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如今画面中的他。却有点儿红军北上长征,刚刚到达陕北时的风采。

  其他人也都差不多,都是一头灰头土脸的样子,就像来到了当年的延安。

  马庆现在更像一个在大山里呆了多年的乡村民办教师。宋涛笑的最灿烂,依旧是混不吝的样子。现在那个熊样,就是一个乡痞二流子的做派。沉稳内敛的周林,满脸微笑,依然没有丝毫官威,像极了当年下放到农村,被关进牛棚的知识分子。

  吕永仁的气质变化最大,原本低调羞涩的宅男,如今已经蜕变成了一个活脱脱的乡镇干部,好似焦裕禄附体。林菁华倒是没什么变化,满脸憨笑的往那一站,马上就能让人联想起土里刨食了多年的贫下中农,就算给他穿一套阿玛尼西装,也脱不去他身上那股子浓浓的乡土气息。

  几个人静静的站在那里,好似用笨刀钝斧简单劈凿出的几个粗糙的雕像,竟然表现出了一股极其强烈的画面感,让人感受到一股安静的力量。

  观看片子的一些没有参加考察组的常委和委员,看到这里的时候,顿时泛起一阵酸楚,心也好像被狠狠的揪了一下似的。

  这个镜头很真实,当时一名拿着摄像机的宣教部员工,随考察组一同来到了吕梁山根据地。当飞艇缓缓降落的瞬间,他看到了李明他们站在那里迎接考察组的到来,当时的情景,让他内心震颤。

  于是他下意识的拿起摄像机,拍下了这组珍贵的镜头,没有一丝的艺术加工,画面也没有经过处理。但是几个人站在那里,周围尘土飞扬,入目都是黏稠的黄色,那一派空旷辽远的景致,却极具视觉冲击力。

  李明他们也不是故意打扮成这个样子,这里的条件确实非常艰苦。就算你天天不停的打理自己,可一会儿的功夫,就又变成了灰头土脸。久而久之,几个都不怎么勤快的大男人,干脆也懒得拾掇自己了。

  随着纪录片的不断播放,用平白朴实的画面,缓缓的讲述着根据地的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也让观看的众人深陷其中。

  片中没有刻意煽情的画面,也没有矫揉造作的渲染。更多的是展现李明他们一帮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带领大家克服各种困难,依靠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的努力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把原本荒凉偏僻的吕梁山建设成了流民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李明刚到根据地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于是他就让吕永仁用相机和摄录机将根据地的原生态,都一一拍摄了下来。而且在根据地最艰苦的建设初期,吕永仁手中的摄录机和相机,也在不断记录下了根据地建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跟随考察组的那名宣教部的员工,也把这些资源拷贝了带回沈阳,在制作纪录片的时候,这些资料都成了片子创作的素材。在那名宣教部员工在根据地期间拍摄的资料,经过精心的编辑,终于制作出了这部急剧感染力的片子。

  当整部纪录片播放完毕以后,高建国、王和等董事局委员会所有的常委和委员都站了起来,对这部纪录片报以热烈的掌声。

  ps:

  感谢日光神的月票支持。感谢日光神的打赏。

  

第八百二十四章 宣传


  

  “吕梁山”这部纪录片播放完了,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所有常委和委员,依然感觉有些意犹未尽。

  不得不说,虽然这部纪录片从头至尾,大都是采用平白朴实的叙述方式,并没有刻意的去渲染气氛,但大家的内心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片中充满了浓浓的正能量,极具感染力,每一个观看的人都深受触动。

  吕梁山根据地虽然条件艰苦,但根据地的广大员工和流民,却都怀着饱满的激情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大家以苦为乐,克服了重重的困难,踏踏实实的埋头苦干,在吕梁山的一片荒山野岭之中,逐步将根据地发展壮大了起来。

  李明做为吕梁山根据地的带头人,不但提出了“以我做起,艰苦奋斗”的口号,他还以身作则,始终工作在第一线,为根据地所有的管理干部做出了表率。根据地的领导干部,都以这句口号做为自己的座右铭,严格的要求自己。

  高建国转过头,看了一眼李明,欣慰的说道:“虽然我在吕梁山根据地呆了十几天,但是看完了这部片子,还是非常的激动啊。我们远东现在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未来几年我们都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也是需要我们改变工作作风的时候了。”

  王和也笑着道:“我们首先要感谢吕梁山根据地的所有员工,为我们好好的上了一课啊!我们也要感谢传媒中心的员工,制作出这么好的一部片子,让公司所有的员工都能看到吕梁山根据地的先进事迹。”

  大家听了两人的话,都热烈的鼓起了掌。李明身后的几个人,还都纷纷拍了下他的肩膀。其他委员也都对他表达了敬意,毕竟他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面对着物资匮乏,人员配置不足等困难,却依然把吕梁山根据地搞得这么好。若是换个人。还真干不出那样的成绩。

  其实李明看完了以后,心里也是感慨万分,原本以为这样一部介绍根据地的纪录片,毕竟他就身处其中,看了以后不会有什么感觉。

  可是李明在观看的过程中,都是在恍惚中度过的,仿佛又回到了吕梁山。从他回来的那一刻起。他就一直在怀念和战友们没日没夜忙碌的那段日子,根据地就像他们的孩子。慢慢的看着它一天天长大。直到片子放完了,他才从恍惚中清醒了过来,此时他已经不知不觉间热泪盈眶。

  董事局委员会的各位常委和委员,又召集了宣教部等部门的负责人,在小放映厅临时召开了一次会议。部署下一步对吕梁山根据地的宣传工作,决定将吕梁山根据地树立成一个典型,号召公司的所有员工,学习吕梁山根据地的工作作风。

  学习李明提出的那句”以我做起,艰苦奋斗“的口号。并要求公司各部门,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应对未来几年的困难时期。

  宣教部马上行动了起来,为了搞好这次宣传活动,宣教部派出了精兵强将。特意向军委会申请了一艘飞艇专程去了一趟吕梁山根据地,进行了一次更加深入细致的采访。

  他们在根据地收集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并征求了李明和根据地几名常委的意见,树立了十几个典型,其中包括基层领导干部、支队的官兵、普通的流民,包括根据地的各个阶层。

  原本还要重点宣传一下李明。可是李明拒绝了。这次吕梁山根据地也就是恰逢其会,赶上了公司最艰难的一段特殊时期,也因此才会被树立成典型,大肆宣传一番。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未来几年公司势必会勒着裤腰带过日子,今年公司各部门的预算,早已上报公司计财部。审计处已经审计了几次,每个部门今年的预算,都被削减了将近一半,连军委会原本准备装备的几款新式武器和一批军舰,都被延期交付了两年。

  甚至往年公司员工丰厚的福利,今年都要消减了不少。对于福利一向丰厚的远东公司,着绝对是很伤士气的一件事情。公司内部员工当然没什么问题,毕竟这是大家共同的事业。可是移民员工和部队的指战员,心里必然会有所想法。

  所以公司才适时树立了吕梁山根据地这个典型,如果换个时间,当然也会宣传表彰,但力度根本不会这么大。

  而这一次吕梁山根据地成功的在公司刷脸刷到爆,受益最大的无疑是李明。他凭借这一份沉甸甸的履历,在公司树立了威信。原本质疑他在民事方面工作能力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已经无需质疑。

  越是在这样的时候,低调的隐于幕后才是最佳的选择,反正成绩摆在那,不管宣传谁,都是在李明的领导下才取得的成绩。

  而马庆和周林两人都不想出这个风头,也拒绝了宣教部的好意。所以吕永仁、林菁华两人就成为了公司树立的典型,他们的各种先进事迹,不管有的还是没有的,都被宣教部利用了起来。

  首先是远东广播电台迅速的行动了起来,整整一天远东所有移民家里的播音喇叭里,几乎不间断的反复播放着吕梁山根据地的各种新闻,各种感人的事迹,一遍一遍的重复播出,一连播放了十几天。

  然后是远东日报,最新一期的报纸,都增加了版面,早早的就被分发到了各地,大批的精心编辑的新闻素材,整版整版的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一张张大幅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先进事迹,让吕梁山根据地瞬间红遍整个远东控制区。

  远东传媒的派出了大批的电影放映小组,深入到远东各地的军营、乡村、厂矿、学校,为广大人民群众放映影片。公司各部门也组织员工集体观看了“吕梁山”这部极具冲击力的纪录片。整个宣传活动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ps:

  感谢尘世小股民的月票支持。

  

第八百二十五章 我们还能有几个十年


  公司号召公司的所有员工,大力开展学习吕梁山根据地的活动,在远东公司各个控制区取得了极大的反响

  远东庞大的宣传机器一旦开动起来,各种宣传手段,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从农村的田间地头到城市的企业厂矿,远东控制区普通的农民、远东军指战员、工矿企业的工人,大家都被吕梁山根据地的各种先进事迹所感动。

  吕梁山根据地的十余名先进事迹的典型人物,也坐着飞艇来到了辽东,进行为期十天的巡回演讲。他们中有刚刚扫盲的普通流民,也有山西游击支队的普通战士,还有公司的普通移民员工。

  宣教部并没有为他们准备演讲稿,只是让他们用最朴实的方言在台上自由发挥。但是这种颇为接地气的演讲方式,效果非常的不错。

  持续一个月的宣传活动结束以后,虽然这次活动的成本耗费极大,但是效果却立竿见影。

  辽东广大的农户们,率先开始自发的组织捐助粮食,虽然每家每户捐出的粮食并不多,但整个辽东参加包产到户的农户足足有几十万人,加在一起数量也有不少。

  最后经过统计,辽东的几十万农户,总攻捐出了各类粮食达到了四万多吨。若是按照远东公司接收流民的最低标准,几十万名流民,省着点吃能一直吃坚持到秋收。

  远东各个部门也都自发的开展了捐款捐物的募捐活动,并号召大家学习发扬吕梁山根据地“以我做起,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踏踏实实的埋头苦干,和公司一起共度难关。

  吕永仁、林菁华两人,这次算是出尽了风头。他们的各种先进事迹和大幅的照片,都曾整版刊登在远东日报的头版上。跟随李明去大明的其他内部员工,也都或多或少的刷了一些版面。使得一帮在公司里处于边缘化的员工,也总算扬眉吐气了一回。他们也都在感慨,这次跟李明在吕梁山根据地遭的那些罪,也算值得了。

  高建国和王和等董事局的常委。也召集了公司所有的内部员工,召开了一次内部员工大会。除了一些在海外的员工,因为岗位特殊等原因,不方便回来的,两千多名公司的内部员工,足足来了三分之二还多。

  会议开始前,大家首先集体观看了那部“吕梁山”纪录片,片子播放完了之后,大家都站了起来。热烈的掌声一直持续了十几分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