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跃马大唐 >

第426部分

跃马大唐-第426部分

小说: 跃马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源当然满口的答应。虽然这个高家小七妹嘴巴上不饶人,但实际上还是个挺不错的聊天解闷的对象。于事上的见解倒也独特,不似寻常女子那般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次日上午,高仙芝进宫向玄宗辞行,王源带人送至南城十里长亭摆酒践行,依依作别。
  看着高仙芝急火火离去的背影,王源不禁叹道:“兄长真是个怪人,这走得跟逃似的。别的外官来京都是巴不得多赖几天,朝廷不让他们走他们绝不肯走,他倒好,自己急着走了。陛下特准的贵妃娘娘的生辰宴会都不参加了。”
  高墨颜在旁轻叹道:“我家阿兄就是这样的人,在京城他百般的不自在,还是安西之地,军旅之中更加适合他。走了也好,若再呆几天,怕是要憋出病来了。”
  ……
  一晃数日,自九月二十三抵京,王源在京城已经呆了七日。除了开始的那两天,其后的日子倒也算平静。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京城的生活节奏和剑南截然不同。美酒佳肴宴饮聚会之后,王源不免感叹,这样的日子如何不让人觉得天下太平,又如何能让人激起雄心壮志。无怪乎如今的朝中上下官员心中想的是如何享受得利,而不是励精图治了。这便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理了。
  有一件事王源一直很是疑惑,那便是关于神威炮和霹雳弹的事情。那日朝上本做好了李林甫要提起此事发难的准备,然而从头到尾李林甫没有提此事一个字,到让王源有了一拳打空了感觉。按理来说,这样的机会李林甫应该不会放过,就算他不提,也会指使手下的人提一提,可居然一个字都没提,这反倒让人觉得不安心。
  也许是自己造出的造价昂贵的舆论传到了李林甫的耳中,李林甫觉得提了其实也没什么用,朝廷不可能花大价钱装备这样的攻城器械。虽然它威力十足,但朝廷还没有到必须要这种装备的地步。
  既然此事无人提及,王源倒也不愿去惹麻烦,最好大家都别提,否则不免破坏这一片祥和的状态。对于伏火方的秘密,王源是打算誓死捍卫的。
  九月到十月这几天,京城的天气变化的极为迅速。像是一眨眼之间,秋天便迅速的远去。随着北边吹来的风越来越凌冽,长安城的颜色也从深绿到橙黄然后便为一片灰蒙蒙的颜色。百姓们的衣着前几日还只是穿着衬衣罩着外衫的秋装,然后忽然便全部穿上了夹袄,走路的姿势也从昂首挺胸变成了缩头缩脑。
  然而严寒的降临未能阻止一件事的热度高涨,那便是贵妃娘娘的生辰之日。十月初一,便是杨贵妃的生辰。其实杨贵妃真正的生辰是六月初一,但贵妃自寿王妃离开进入太真观成为妙尼太真的那天是十月初一,所以自此以后,贵妃的生日便成了十月初一。
  这当中有个讲究,改为十月初一生日虽然有悖常理,但却有着很好的寓意。这一天杨玉环褪下了寿王妃的身份,成为自由之身。这也预示着一种新生。定为十月初一,便是杨玉环脱胎换骨的那天。从那天之后,她便成了玄宗的女人。既可以说是新生,也可以说是进入了另外一种生活之中。
  这事儿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恐怕除了当事人和贵妃的亲眷之外,无人知晓其中的内情。但王源是知道的,因为秦国夫人和王源聊天时曾经说漏了嘴说出了这些事情。王源愕然之余不免觉得这年头的人实在是有些愚钝。改了生日杨玉环便不是杨玉环了?便能抹去她曾是寿王妃的过去?便能抹煞玄宗霸占儿媳的丑行?这件事八成是玄宗自欺欺人的命令,否则怕是没人想起来做这么无聊的事情。
  无论如何,贵妃芳辰那可是一件大事。为了此事,朝廷上下,宫内宫外已经忙的不可开交,准备大肆庆贺一番。这段时间,京内外官员的贺表雪片一般的飞来京城,都是对此事的道贺。各地文人雅士写诗赋文送来道贺。有的人是不得不为之,有的人是诚心为之,而更多的人则是希望能通过这次机会找到晋升之阶。
  各地送来的贺礼也在九月底前陆续抵京。金银珠宝,玉石三彩,蜀绣浙刺,珊瑚海珠,这些自不必说。贵妃最爱吃的荔枝也从岭南飞骑运抵,到了京城还水灵灵的叶子碧绿果儿粉红,新鲜之极。
  其他诸如奇花异草怪石玩物更是数不胜数,还有禀报各种祥瑞之事来应景的。终南山的修道之人禀报说见到仙人降临山中,为贵妃娘娘芳辰祝福;寺庙之中的僧人禀报说大佛开眼口出梵音;其他什么铁树开花、鸟出人言、天献彩云、地处甘泉、龟刻谶言等等,简直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王源得知这些所谓的祥瑞之兆的事情后在家里笑的差点背过气去,为此和高家小七妹还有过一段唇枪舌战。高墨颜认为王源这样是对祥瑞之兆的不尊重,这等事虽然有些牵强,但也未必便全是无稽之谈。古书上记载很多的祥瑞之兆,都伴随着大事发生,王源不该笑话这些事,这也是对朝廷的不敬。
  王源给高墨颜的回答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的事情未必能信,书是人写的,人是可以胡诌的。而且人为了应景会造出许多虚假之事来,其实只是利己罢了。”
  高墨颜虽然口中不愿认输,但心里却也深以为然。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有些事是假的,但所有人都装糊涂罢了,谁也不想在此事煞风景。
  除了献宝献祥瑞上贺表等事之外,很多官员也千里迢迢赶往京城,即便知道根本进不了宫,见不到陛下和贵妃,也要以这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贵妃芳辰的敬贺。当然,在贵妃的名单中的人则更是赶在九月底抵达京城。基本上几大节度使,各道首官都在名单之中。而王源也得到了安禄山抵达京城的消息。
  王源得到安禄山抵京的消息的第一反应便是,这厮果然老奸巨猾。即便正紧锣密鼓的准备谋反之事,他还是会冒着风险来到京城,借此麻痹玄宗和群臣,打消玄宗的疑虑。一般人在这时候一定不会冒险来到京城,因为他手握重兵且杨国忠都调不动他的兵马的事情,杨国忠早已在玄宗耳边吹风,暗示安禄山有图谋不轨之心。当然这只是杨国忠的谄陷之言,杨国忠可并不真的认为安禄山会造反。杨国忠还在玄宗耳边说,这时候召安禄山进京他一定不敢来。现在安禄山来了,杨国忠的话不攻自破,想必玄宗也会心中释然,从此再也不会听任何人关于安禄山的坏话了。
  总而言之,整个京城,应该说是整个大唐都围绕着贵妃的生辰大做文章。除了当年的武后则天帝,大唐怕是没有第二个女子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瞩目,会成为天下人议论的焦点了。就是这个已经二十八岁的女子,却在很长时间内成为大唐百姓们羡慕的焦点,不得不说是一种异数。然而这种普天之下的关注是好是坏,是祸是福,怕是只有天知晓了。


第683章 芳辰
  十月初一上午,朝钟敲响,京城内外上千名官员被允许进入兴庆宫中为贵妃跪拜贺寿。一时间兴庆宫南熏殿内外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大殿内是无法容纳的下这么多官员的,于是便将排场搬到了殿外的广场上。玄宗和贵妃盛装站在殿前的台阶上方的平台上,下方千余官员跪地行礼,齐声高呼敬贺贵妃芳辰,那气势不亚于祭拜天地,祭奠祖宗。为一个女子如此,当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跪拜贺寿之后,玄宗命人宣读圣旨,大赞贵妃贤淑德惠,凤仪天地。同时宣布大唐全国三日不夜禁,尽情狂欢。并下令以贵妃的名义大赦天下囚徒,以积贵妃之德。
  这些做法明显超出了大唐朝廷的祖制,大赦天下是帝王登基才有的行为,却用在了一个后宫贵妃的生辰之上,不免让人觉得做法太过。在此之前,当然也有人提出此事不妥,但被玄宗怒斥而出,灰溜溜的不敢再言。
  他们不知道玄宗的心思,已经六十五岁的玄宗心中有着难言之隐。随着年纪的增长,玄宗的精力体力和身体的机能已经快速的退化。数年前当他遇到杨玉环的时候,他还能用身体表达他的宠爱,然而随着他的垂垂老暮,他的身体早已经无法表达他的欲望了。有句话说,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心无力便是玄宗这几年来的状态。
  而杨贵妃正当妙龄,正是一朵鲜花开放的鲜艳灿烂的年纪,玄宗却无法用行动去浇灌滋润这朵鲜花,成为了玄宗心中之痛及难与人言的悲哀。虽然高力士等人想尽办法搜寻仙丹妙药让玄宗重振雄风,但油尽灯枯、难燃其火,水涸鱼亡、回天乏术。虎狼之药除了让玄宗的身体屡出状况之外,毫无任何作用。
  为了玄宗的龙体考虑,最后所有人都放弃了这方面的努力。而玄宗也不得不面对天下间最美的女子在前,却无法与之交欢享乐的窘境。最痛苦的不是玄宗,他其实已经对这种事情的欲望不太强烈,只是玄宗因为疼爱贵妃而替她感到难受。杨贵妃虽然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每日里也看不出她有什么不满,但从她的眼神中,玄宗看到了深深的寂寞和空虚。
  这种事是没法弥补的。若贵妃是其他的嫔妃们倒也罢了,玄宗大可不必理会她们的感受,然而这可是杨玉环啊,这是让玄宗真正爱上的一个女子,是让玄宗在步入老年之后才品尝到爱情滋味的一个尤物,在玄宗看来,这份感情可是非常珍贵的。一个皇帝,他不缺少女人,不缺少性事,不缺少发泄的渠道。但要想收获一份爱情,那可比什么都难。而玄宗便品尝到了爱的滋味。
  杨贵妃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声微微的叹息,甚至是对自己的埋怨、愤怒、厌恶甚至是斥责,在玄宗眼中看来那都是可爱的。玄宗可以包容贵妃的一切,甚至是她表现出的对自己的不屑。谁能想到,惶惶大唐帝国的当家人,被誉为不世明君,古往今来第一大帝的唐明皇,会如此的为一个女人而倾倒,为了她的喜怒而陶醉。
  正因如此,玄宗才决定以其他的行为弥补自己对贵妃的亏欠。作为大唐帝国的皇帝,玄宗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可以调动这些权力让贵妃感受到自己对她的爱和愧疚之情。虽然杨玉环竭力的反对玄宗这么做,说这么做毫无必要,玄宗还是选择了贵妃的二十八岁的生日大操大办。并在这个根本无需大操大半的年龄给予贵妃最隆重的庆贺。什么天下大赦这种登基才能用的招数,玄宗也一概不管,怎么热闹怎么来,怎么醒目怎么办,怎么隆重怎么铺张怎么豪奢便怎么去做。
  玄宗完美的展示了一个昏了头的上了年纪的人坠入爱河之中的典型表现。混然不顾任何人的颇有微词。
  王源自然也上了贺表,也是南熏殿前广场上拜寿官员之中的一员。但拜寿结束王源便出宫回家躲在了家里。街上锣鼓喧天,热闹的了不得,王源乐的清静躲在家中修花剪草,这可是他来到京城之后难得的没有人打搅的一天。
  事实上作为杨家的亲密伙伴,王源被是被杨国忠点明参与贵妃芳辰的筹备和主持的事务的,但被王源坚决的拒绝了。倒不是为了避嫌和撇清,而是王源不愿意为这样的事情出头。在王源看来,玄宗是昏了头了,无缘无故搞这么一场寿诞之礼,也没什么名目,除了劳民伤财之外毫无用处。而且在王源看来,当事人其实也未必开心。从贵妃娘娘坐在南熏殿台阶上面无表情的模样便可看得出,其实她或许也并不喜欢这样。
  和贵妃虽然接触不多,但总体而言,王源对贵妃的印象还不错。这好印象倒不是源于贵妃的美貌而产生好感,也不是自己和杨家关系紧密而产生,而是从贵妃的举止和言行。在王源看来,贵妃其实是个很简单单纯的女子,而且颇有涵养和风度,绝非谣传的奢华靡费的人。那些荔枝贵妃未必爱吃,只是玄宗要人从岭南赶着新鲜送来,贵妃又能如何?杨贵妃对王源其实也是不错的,应该说杨贵妃并没有多事,否则王源在杨贵妃手中攥着的一些把柄很有可能成为王源葬身的屠刀。虢国夫人临死前留下的那些监视自己的记录,还有那些引人怀疑的信件,换做任何一人,都有可能成为导火索。杨贵妃并未深究,很难说是因为城府单纯还是故意为之。
  还有上次李龟年刺杀贵妃的事情,杨贵妃也一直没有声张。这件事成了王源和贵妃之间共同保守的秘密之事了。杨贵妃甚至连秦国夫人杨国忠他们都没有告诉,不得不说这从某种程度上大大的增加了王源对她的好感。
  王源并不认为这是贵妃自己要求要办这次盛大的生日,他也不认为这是玄宗爱贵妃的一种举动。王源将玄宗的这种行为简单的归结为玄宗自己想这么做而已。在王源的脑海里,玄宗好大喜功的缺点已经挥之不去,这只是他好大喜功的一种表现而已。
  相较于杨国忠的志得圆满得意洋洋的表情,王源只能暗自慨叹。你以为这是荣耀,其实这是一种危险。玄宗越是宠爱贵妃,越是为贵妃做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带给杨家的不是荣耀,而是灭顶之灾。杨家已经像是被挂在树梢上的灯笼,所有人都看得见,所有人也都瞄着它。
  傍晚时分,宫中内侍来到王宅中宣旨,请王源偕同家眷进宫赴晚宴。能出席这个宴会的不过是千名官员之中的六七十人,这才是真正的生辰宴会的重头戏。打发走宫中内侍之后,王源和李欣儿高墨颜开始沐浴更衣准备进宫。那是正式隆重的场合,一定是要穿着得体,显示身份的。
  王源沐浴之后来到房中更衣,却发现李欣儿正呆呆的坐在房里,还是之前的装扮,根本就没有沐浴也没有重新更衣梳头。不觉有些奇怪。
  “怎么了?初更宴会便要开始了,咱们要抓紧时间赶到宫里。”王源道。
  “二郎,我怕是不能去了。”李欣儿道。
  “为什么?”王源诧异问道。
  “二郎忘了么?我的身份……我若进宫,万一被李林甫和他府中的人认出来,那可如何是好?”李欣儿秀眉紧蹙,咬着下唇。
  王源愣了愣,也不仅挠头起来。这确实是件棘手的事情,自己倒是忘了这个茬了。李欣儿曾是相国府的舞姬身份,此去宫中不免要和李林甫照面。自己又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