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跃马大唐 >

第468部分

跃马大唐-第468部分

小说: 跃马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唐天宝九年正月二十八,安庆绪史思明率十五万大军抵达长安城下,于当日巳时末展开了对长安的攻城战。禁军的战斗力再一次得到了检验,那只是一帮老爷军。当叛军以蜂拥之势猛攻东城城门的时候,城头的禁军的惶恐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机械的弯弓射箭,阻挠着叛军的攻城,但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打着随时拔腿逃跑的打算。
  虽然一开始,禁军依靠着高大的城墙防卫工事给叛军巨大的杀伤,但当叛军祭出了从潼关之战中缴获的神威炮和雷霆弹开始猛烈轰击城门的时候,形势立刻便变得不可收拾起来。只听说过神威炮之名,却根本没见过神威炮发射雷霆弹的禁军士兵万万没想到的是,叛军也拥有了这种攻城利器。
  他们不知道那只是王源送给高仙芝的几十架神威炮和数百发雷霆弹而已,打完了雷霆弹,这些神威炮也不过只是摆设,最多投射些石块之类的。他们还以为叛军已经拥有了这种攻城利器,那么城头的坚守其实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凭着这种攻城利器,叛军可以很快轰塌城墙或者城门,长安城跟本守不住。
  这种情绪很快蔓延全军,即便是领军的将领的心理也接近崩溃,这些神威炮成了压垮他们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两发雷霆弹落在城墙上爆裂,带走方圆三丈内的几十名禁军的性命之后,不知是谁叫了一声:“逃吧,城守不住了,留下来只是等死。”
  于是,在这一嗓子之后,城头的禁军士兵开始了大溃败和大逃亡。他们抱头逃下城墙,无视将官的喝令没命的往城里跑,抢了马匹便往西城外逃走。大溃败像瘟疫一般席卷全军,半个时辰内城头的禁军士兵跑了个干干净净。留下的只有陈希烈和少量的京城民团坚守城墙。
  午后未时初刻,失去了禁军把守的长安城墙被叛军轻松攻破,陈希烈带着少量兵马和敌进行肉搏,但却已经无济于事。仅仅小半个时辰之后,东城门洞开,叛军开始蜂拥进城。而陈希烈和坚守的几千名京城团练的兵马也尽数被屠。陈希烈一辈子唯唯诺诺,唯有在长安一战中给他的人生划上了个圆满的句号。他一一介书生之质,坚持守城到了最后,最后死于叛军乱刀之下。他兑现了他死守长安的诺言。相比之下,他效忠的那个男人却正仓皇逃窜在西去的路上。
  叛军几乎可以用不费吹灰之力来形容便拿下了大唐的都城长安。大唐最后的圣地彻底沦陷在叛军的铁蹄之下。虽然安庆绪在严庄的建议下下达了严禁烧杀抢掠扰民的命令,但安庆绪的命令显然对史思明以及奚族、(东)突厥的几路兵马无约束力。他们连安禄山的命令都不一定听,更何况是这个在他们看来毫无能力的小崽子。于是乎长安城被迫的当日,洛阳城破之后的一幕再次上演。叛军们在城中尽情狂欢尽情劫掠,杀的血流成河,抢的盆满钵满,一个个如魔鬼一般恣意纵横。
  安庆绪毫无办法,和严庄商议后便只能以手下兵马将皇城大明宫兴庆宫等重要皇家宫殿之处保护起来,不受这帮家伙的劫掠。此举招致了史思明等人的不满,但安庆绪以安禄山下令保护皇宫重地为借口,这才让史思明等将领偃旗息鼓,不至于将几处皇宫劫掠一空。
  长安城破的消息传到洛阳,在洛阳皇宫中花天酒地享受着帝王般生活的安禄山哈哈大笑不已。洛阳长安尽归于自己之手,陛下仓皇西逃,大唐气数已尽。看来,自己当皇帝的时机已经到了。
  安禄山立刻下令,命长安兵马驻扎休整,召严庄安庆绪史思明以及其他各路将领来洛阳商议登基之事。安禄山已经迫不及待了。


第747章 直言
  长安陷落的消息于二月初二传到王源耳中,此时王源刚刚护送惊魂未定的玄宗和刚出山口的十余万大军汇合。当王源将这个消息禀报玄宗时,玄宗双目流泪,久久沉默不语。
  “陛下,事已至此,请陛下勿要伤心。臣保证,会替陛下将长安夺回来的。”王源低声安慰道。
  玄宗长叹一声道:“朕怎么到了今日这个地步?朕做错了什么?朕的京城沦为叛贼之手,朕的江山支离破碎,朕的爱妃也死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事情怎么就变成这样了?是朕这个皇帝当的不合格么?朕即位以来,大唐民生安定,国力雄厚,万邦来朝,朕不敢自比尧舜,但也不至于成为亡国之君吧?王源,你告诉,朕到底做错了什么?”
  王源皱眉沉吟半晌道:“陛下,臣无法回答你,也许某天臣会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给陛下一个答案,但不是现在。臣现在没有精力去考虑这个问题,臣现在要做的事情很多。”
  玄宗叹道:“是啊,这个问题恐怕谁也无法回答朕了,朕怕是到死都不明白了。”
  王源心道:我知道原因,但我不能告诉你。
  “陛下莫要介怀,大局虽已糜烂,但还不至于大厦将倾。陛下要保重身子,臣护送陛下去成都,那里当是安全之地。天下臣民得知陛下无恙,也会放下心来。朝臣百姓也会追随而来。”
  玄宗擦去眼泪点头道:“也只能这么办了。王源,你能替朕夺回长安么?咱们还有这么多兵马,或许趁其立足未稳能够一举反攻夺回长安城。”
  王源眉头皱起,想了想沉声道:“陛下,臣有句话不得不说,若有冒犯之处,还请陛下恕罪。”
  玄宗忙道:“你说,朕岂会治你的罪,你快说。”
  王源道:“陛下还记得潼关之败么?”
  玄宗愣道:“才过去一个月,朕焉能忘记?那一败刻骨铭心,朕当然记得。”
  王源点头道:“陛下记得便好,陛下认为潼关之败原因在何处?”
  玄宗想了想道:“朕不知道。”
  王源道:“陛下不知的话,臣来告诉陛下。潼关之败是因为陛下而起。可以说是陛下导致了潼关大败,导致了长安失守,导致了如今不得不颠沛于西进之路上。这都是陛下的过错。”
  玄宗吃惊的看着王源,结结巴巴的道:“你是……你是说,朕……朕的错?”
  王源道:“臣此言或许是冒犯,但陛下应该直面此事。陛下若不下旨杀封常清贬高仙芝,而是相信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守御之策,焉能有今日?那潼关易守难攻,叛军一路攻杀而来,气势正盛。安禄山苦心经营了那么多年,手下的兵马都是精锐之兵,岂是一般兵马可档?鉴于此,高仙芝和封常清才定下坚守潼关之策。但陛下却对他二人产生猜忌,命高仙芝出战潼关,这可是犯了兵法之大忌。诚然,高仙芝确实说话过于耿直,但他是经验丰富的领军之帅,陛下对于领军之事有知道多少呢?陛下杀封常清贬高仙芝便是自毁长城之举。”
  玄宗呆呆的看着王源,他想发怒,却发现自己根本怒不起来,他想承认,却又没有勇气承认是自己的错。一时间甚是尴尬。
  “臣说这话不是要指谪陛下什么。我只想告诉陛下,陛下是大唐天子,能御臣而未必能御兵,高仙芝是将帅之才,他的本事便是领军打仗。陛下不去尊重能打仗的人,反而要替他们出主意,这岂非是用己之短强人所长?陛下最应该做的便是给领军之将自主决断的权力,而非横加干涉。所以,潼关之战败了。那也不是哥舒翰李光弼的错,那还是陛下你的错。陛下刚才问什么原因导致了如今的局面,臣认为陛下应该好好的想想,而非问臣下这个问题。”
  王源已经尽量用舒缓的语气说这些话,但尽管语气舒缓,这话的份量还是相当的重。
  玄宗呆呆的看着王源道:“这么说,这全是朕的错么?都是朕一手酿成了今日的糜烂之局么?”
  王源叹道:“陛下确实有责任,但很多人都有责任。甚至是臣都有责任。陛下,我的意思不是追究谁的责任,我的意思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陛下若不能从中吸取教训,那便会一错再错。”
  玄宗道:“朕已经明白了……有些事朕确实做得不对,朕……不会再犯那样的错误了。回头去了成都,朕会下旨给高仙芝平反,给封常清平反。高仙芝不知在何处,朕或许还可以重新重用他,弥补朕的过失。”
  王源皱眉道:“陛下真的知道自己错了么?臣表示怀疑。”
  玄宗楞道:“你这是何意?”
  王源道:“陛下刚才一句话便暴露了内心,陛下并没有意识到过错。”
  “朕的那句话?”玄宗愕然道。
  王源道:“陛下刚才要我趁着长安叛军立足未稳,去夺回长安城。便是这一句。”
  玄宗讶异道:“这句话有错么?”
  王源道:“大大的错了,陛下还是没有改掉喜欢干涉的毛病。陛下又要我去率军夺回长安,这岂非又想当初命高仙芝夺回洛阳的情形一样?”
  玄宗眨眼道:“这……难道不成么?”
  王源道:“当然不成,眼下叛军夺取长安士气正盛,叛军十五万盘踞长安,陛下却要我率手中这十余万兵马去夺城?陛下认为这个主意很好是么?”
  “……”
  “臣是遵旨好还是不遵旨好?臣遵旨的话,此战必败,这十余万兵马也将葬送在长安城下。臣若是不遵旨的话,陛下岂非又要像对待高仙芝那般的对待我?说我有异心,说我抗旨不遵?”
  “这……朕怎会那样,朕不会那么做了。”玄宗忙道。
  王源道:“陛下不会那样做,但不代表陛下心里不是那么想的。陛下,你若真觉得自己错了,便该是问计于我,问我是否有领军夺回长安的可能性而非是命令我去那么做。陛下是君,君御臣而臣御兵,陛下不可御兵,陛下又要在战事上下命令,这不是走老路蹈覆辙么?”
  玄宗哑口无言,他确实是想下旨让王源夺回长安,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其他的可能。事实上在王源还没来禀报长安失守的消息时,他便已经想召见王源,让王源领兵去和叛军交战了。
  “陛下,臣今日和陛下把话说透了。陛下想不想回长安?想不想平息叛乱?”王源沉声道。
  “朕当然想,这还用说么?”玄宗道。
  “那好,陛下想用谁替你平叛?”王源再问。
  “自然是你,还能是谁?”玄宗忙道。
  “那好,既然陛下想臣平叛,夺回长安洛阳。那么臣便有一要求,陛下答应了臣,臣便鞠躬尽瘁百死无悔,否则便请陛下令委他人平叛。”
  “你说,慢说是一个要求,便是百个千个,但能平息叛乱,安定我大唐社稷,朕也会答应的。”玄宗大声道。
  “不用千个百个,臣只要一个。那便是,臣领军平叛,陛下不要插手。陛下不要下旨逼迫臣去做什么,臣自会一步步的将叛乱平息。陛下要么不用臣,要么便相信臣,给臣自主领军之权。若陛下觉得这个要求不能容忍的话,此事便作罢,臣也不去操这份心,免得到头来身死名裂,步高仙芝封常清的后尘。”
  玄宗其实没有别的选择,王源这些话其实并非是请求,而是不得不答应的条件。眼下大唐除了王源手下的这十几万兵马,还有何处的兵马能和叛军抗衡?除了王源谁能统率这十几万神策军?自己能依靠的除了王源还有谁?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很明显。虽然王源今日的话有些无礼,甚至是有些生硬,但在经历马嵬坡之变后,玄宗早已不是以前那个自高自大好大喜功的玄宗,而突然间变得自怨自艾自卑自怜。他尚未从那场变故的阴影之中走出来,他也根本没有办法走出来。
  “朕答应你,朕什么都答应你,只要你能替朕平息叛乱,还朕大唐江山。朕不能愧对大唐列祖列宗。朕再也不会指手画脚了,朕还是静静的呆着为好,静静的等着你的好消息。”玄宗轻声道。
  王源忽然有些可怜玄宗,一代君王从一只老虎蜕变为一只小猫的过程其实很心酸。王源也并不想说这些话来刺激他,但这些话不说清楚的话,自己的行动便多受掣肘,不得不说清楚为好。
  “好,有了陛下这句话,臣便信心百倍了。臣在此立誓,一定会平息叛乱,夺回长安和洛阳,将安禄山碎尸万段。但臣现在要做一个决定,那便是大军不再东进,而是回陇右和剑南。长安已失,已经没有救援的必要,陛下觉得如何?”
  玄宗皱了皱眉头,张了张嘴,半晌后沉声道:“你觉得这么做恰当便这么做,以后军事上的行动你可自己做主,不必问朕的意见了。”
  王源拱手道谢,躬身请辞。出帐之后回过身来,脸上全是笑意。
  帐幕之中,玄宗默默的看着王源离去的身影,直到王源的脚步消失,这才缓缓坐下。伸手从怀中逃出一只牡丹花的金钗来端详,口中喃喃道:“爱妃啊,你可知道朕多么想你么?你可知道朕如今的处境么?朕已经真的什么都没了,朕是孤家寡人了。”


第748章 试探
  王源下令十一万大军调头而回。王源可不是怯战,他是有意为之。以神策军如今的实力,和叛军的优势兵力作战也未必便无一战之力,但王源可不想那么做,王源知道叛军一定会西进攻打陇右和蜀地,那里才是王源希望的理想战场。
  要问王源为何那么自信叛军会继续往西攻打陇右和蜀地,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玄宗在自己手中,这便是最大的诱饵。如今的安禄山一路高歌猛进,连取洛阳长安,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落入他的手中,这时候安禄山心里想的肯定是称帝登基。然而玄宗还活着,自己占领的这一片大唐西部的地方便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安禄山必会乘胜而来,誓要将自己的兵马击败,杀了玄宗,他才好安心的登基为帝。玄宗和自己手下的这十多万兵马便是安禄山必须要来的理由。
  而一旦战场转移到了陇右和剑南之地,王源之前所做的种种准备也就派上了用场。两年时间,王源顶着很多人的咒骂强迫剑南陇右东边的各处州府加强城防,在很多人诟病他不加强西边边境的城防反倒去着力东边的城池,简直是毫无眼光的舆论压力之下,将两道靠东侧巴山秦岭之地的陇州、岐州、凤州、梁州、利州、巴州、通州、合州等十几座州府的城防加固了一层又一层,便是为了今日。
  之前率军出动的时候,王源的用意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