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苏联教父 >

第161部分

苏联教父-第161部分

小说: 苏联教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瑞士,加入嘉能可学习马克·里奇的那一套交易手法,建立自己的交易员队伍。谢廖沙这些年一直都从事着地下金融业,手上的人多多少少都懂得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谢廖沙不期待这些人全部都称为出色的交易员,哪怕只有一两个成功者,也算是谢廖沙的心血没有白费。

    就在1983年的最后一个月,Yota通讯发布了自己针对于年初的TCP/IP协议所开发的一整套联网解决方案,彻底震惊了整个行业。人们惊讶于Yota通讯强大的研发效率和敏锐的商业嗅觉。这一整套解决方案提出了网关,网桥,路由等全新的概念,而给予这项解决方案的实验性网络再次落户到了剑桥市。这套方案已经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以及波士顿大学等马萨诸塞州的高校内部网络彻底地连接在了一起,这些学校的学生开始体会到了一种全新的边界通讯方式。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参观了Yota通讯的实验网络之后,很快就意识到了其中所蕴藏的价值,他们意识到这将会成为公司继移动通讯技术之后的又一个利润增长点。因此表达了和Yota通讯合作的意愿,希望像上次的移动解决方案一样,在美国独家采购Yota通讯的联网解决方案。并且希望收购Yota通讯成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伊娃委婉的拒绝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建议,先不说谢廖沙有多么看重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单是过去曾经参与过洗钱活动这一条就已经决定了Yota通讯是谢廖沙的非卖品。别说收购,就是连请人入股,甚至是上市都是不可能的。从Yota通讯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注定了它将永远是一家私人企业,只能够依靠谢廖沙的自有资金来发展壮大,就连去银行贷款都得小心翼翼的以防被人发现问题。这也是一直以来Yota通讯没有成立自己的生产线和制造基地,而是依靠别人代工贴牌的方式来生产产品的原因。

    不仅仅是Yota通讯,包括谢廖沙在加拿大收购的粮食公司,尤里的赌场生意,孟山都以及刚刚改了名字的嘉能可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们都无法公开自己的财务情况,只能够通过自有资金谋求发展,因此谢廖沙也无法估算整个高尔基兄弟会到底有多少的资产。

    另外从手上的这些生意的经营状况来说,新入手的孟山都还处于亏损状态,而且亏损的还不是个小数目,转基因作物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最乐观的情况也要在五六年之后才能有所收获,在这段时间里谢廖沙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资金。而Yota通讯的状况则要好得多,从电信运营商的手中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已经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但是谢廖沙却知道这个行业的竞争更加残酷,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维持住Yota通讯的行业龙头地位,因此Yota通讯的利润将会原封不动的投入到第二代移动通讯解决方案以及大规模网络解决方案的研发当中。

    至于谢廖沙其余的生意也就是马马虎虎,嘉能可现在的规模还很小,而且粮食贸易是苏联政府要求的项目,利润并不丰厚,尤里的赌场也是马马虎虎。毕竟靠着经营获取利润的速度和公司上市获取的利润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这些生意真正的赢利点并非主业,而是隐藏在背后的洗钱活动。

    在正常的商业活动中,如果一家金融机构从客户手中拿到了100块钱,必然会支付给客户一定的利润,客户最终会从这家金融机构连本带息得到100+。而在谢廖沙的洗钱活动中则正好相反,从客户手中拿走100块钱,能支付给客户85块钱已经是良心价了。消耗掉的那一部分,除了必要的损耗(例如税负,交易成本之类的东西)之外,其余的就是谢廖沙的利润。

    而这一部分也就是谢廖沙的集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笔帐目前掌握在米哈伊尔的手中,米哈伊尔从原来的高尔基帮成员之中专门挑选了一些有天分成员去普列汉诺夫国家经济学院开设的成人课程进修过财务方面的知识。他们会负责统计兄弟会的准确收入,最后由谢廖沙对这些收入进行再分配。归根结底高尔基兄弟会是个帮派而不是一家企业,谈股权纯属扯淡,谢廖沙只是留下必要的流动自己然后将其余的钱平均分给自己的几个兄弟。虽然目前来看雅可夫是帮着兄弟会赚钱最多的人,可是谢廖沙的生死弟兄却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并不能以赚钱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价格,否则当初米哈伊尔独自前往乌兹别克的贡献怎么算,鲍里斯险些命丧波波夫之手又怎么算。

    自从安德罗波夫的反腐活动愈演愈烈之后,谢廖沙已经彻底停止了国内的洗钱生意,而把生意转移到了海外。意大利黑手党集团和哥伦比亚麦德林集团成为了谢廖沙目前最大的两个客户。而且谢廖沙的洗钱手法也开始更加的隐蔽和更具有技术含量。可是既然苏联国内的市场空出来了,自然就有外来的势力想要填补这个空缺。在谢廖沙的大本营高尔基市,一伙人冒充尼古拉的手下开始大张旗鼓的招揽将资金汇往海外的生意,鲍里斯本来是不在意这些家伙的,可是他明显高估了这些家伙的职业操守,和他们合作的客户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钱一分都没有转到外国的亲人手中,而是被这些家伙们给骗光了。一伙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蹦出来的诈骗团伙在四处败坏着高尔基兄弟会的信誉。
………………………………

第二百三十三章 诈骗团伙(二)

    高尔基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在古时候,这里曾经建立过一个独立的公国,在二战期间从莫斯科和明斯克等地陆续迁来了火炮和坦克的生产线,这里在战争期间又称为了苏联大后方非常重要的重武器生产基地。

    伴随着高尔基市的发展,大量的犹太人来到了高尔基。可是最近这些年来随着苏联国内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以色利在中东站稳了脚跟,这些犹太人开始掀起了一股向以色列移民的浪潮。而一旦决定移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国内的各种财产变现然后转移到国外去。

    这些人不是谢廖沙的客户,谢廖沙的客户一向集中在官僚阶层。不过随着反腐运动的持续发酵,尼古拉的名字从克格勃内部泄漏出来,成为了苏联黑帮,尤其是经营地下钱庄的黑帮们所敬仰的对象。江湖上传言只要尼古拉经手的资金,就对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而且还信守诺言。在地下钱庄这一个行当里,信誉简直就是一个帮会的生命。只有有信誉的帮会才能在这个行当里长久地生存下去。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群胆大妄为的骗子是在拆高尔基兄弟会的根基,这种行为是鲍里斯绝对不能容忍的。

    鲍里斯派出手下去查查这些人的底细,却没想到这些人很快就识破了鲍里斯派去的人。这伙骗子很快就坐火车离开了高尔基市。鲍里斯派去的人也一路更着他们上了火车,这些骗子一路坐车回到了莫斯科,然后就下车了,鲍里斯的人跟着他们下了车很快就跟丢了,这些人消失在了火车站的人流之中。

    几名手下立刻打电话通知了鲍里斯这些骗子在莫斯科火车站失踪的事情。鲍里斯没办法只好联系了哈桑和谢廖沙,将这件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谢廖沙。谢廖沙当然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这伙人必须找到,要不然随便什么人都能冒尼古拉的名字去招摇撞骗,谢廖沙苦心经营多年的信誉就会被这些人败坏的一文不值。

    “鲍里斯,还知不知道什么别的消息?”谢廖沙关切地问道。

    “很抱歉,谢廖沙,这伙人躲进了人群之中突然就不见了,我的人在火车站找了好几遍都没有发现这些人的身影!”鲍里斯愧疚的说道。

    “鲍里斯,别在意这些,如果不是你我们很可能还不知道这件事情呢!你让你的人回忆一下这些家伙的长相,给我弄几张画像来,我看看能不能通过警察的渠道来搜索一下这些人的下落!”谢廖沙叮嘱道。

    “了解,谢廖沙!我会派我的人到周围的城市去问问。看看他们是不是也把触角伸向了别的地方,我觉得很有可能这些人已经扩散到别的什么城市了!”鲍里斯回答道。

    电话挂断了之后,谢廖沙拉着彼得罗夫老爹和哈桑一块商量这件事情。不用谢廖沙多说什么大家就已经明白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了。

    “我觉得鲍里斯说的对,这些人肯定不止去过高尔基,很有可能已经去过很多个城市了!我也派我的人去周围的地方问问,看看有没有相似的骗子出现过!”哈桑认真的说道。

    “谢廖沙,莫斯科倒是没有听说过发上过这种事情,既然这些人在莫斯科下车,想必此地应该有他们的落脚地,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入手,看看能不能缕出来什么线索!”彼得罗夫老爹补充道。

    “我觉得你们所说的都很对,这样吧!哈桑你带一部分人去周围转一转,老爹带着剩下的人在莫斯科找找这伙人的下落!我去走走内政部的门路看看能不能找到这些人的线索!”谢廖沙最后决定到。

    大家又七嘴八舌的完善了一下细节方面的东西,谢廖沙给哈桑开了一张支票,让他给兄弟们发下去。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大部分城市都已经是冰天雪地的天气了。这种时候还让手下在外面跑,谢廖沙怎么样都要让弟兄们手头宽裕一些。

    哈桑那个一看支票上的数字立刻吃了一惊,替自己的手下谢过谢廖沙,谢廖沙把他送出了门外,目送哈桑驾车离开之后才回到了房间里。彼得罗夫老爹超谢廖沙招了招手,把他叫到了自己面前,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你说我们在国内是不是混的有些低调了,居然什么阿猫阿狗都敢冒我们的名义出来招摇撞骗!”

    “老爹,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是想低调一些,闷声发大财!”谢廖沙回答道。

    “你的低调让别人以为你是好欺负的,低调是没有错,但是偶尔也要挥挥爪子,亮亮獠牙!”老爹教训道,谢廖沙认真的听着,赞同的点了点头。

    谢廖沙和老爹又聊了一会儿,随后两人互道晚安回去休息了。谢廖沙躺在床上,心情有些烦躁。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信誉被别人破坏,他心里就有一股子邪火,恨不得把这些人抓出来碎尸万段才好。不过老爹的话却自有他的道理,一直以来自己的帮派很少像其他的帮派那样四处争斗。仅仅只有和伊万科夫的一战算得上是靠武力说话,没有强而有力的暴力组织一直都是谢廖沙的弱点。

    那些罗马尼亚人虽然好使,可是毕竟是精英部队,人数太少,用他们来对付这些街头帮会实在是得不偿失!而自己的兄弟会将来会转型成为组织内部的精英集团,将来不可能过多的去掺和那些街头暴力犯罪的事情了,现在是时候去找一些打手来充实自己的实力了。

    让谢廖沙担心的事情还远不是信誉被败坏的问题,那些骗子可以把手伸到高尔基去,而且很有可能还在莫斯科有自己的落脚点,谢廖沙担心这些人很有可能属于一个跨区域的大规模犯罪组织,如果真的要是这样的话,那这个事情就太扎手了。
………………………………

第二百三十四章 挖地三尺

    哈桑,鲍里斯和彼得罗夫老爹第二天就把人都派了出去,去追查这些人的下落。谢廖沙嘱咐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查清楚这些人的确切来历,他们从什么地方来,有没有同伙等等情况都要搞清楚。切忌打草惊蛇。

    由于工人新村二期即将竣工,团委和工会那边还有工作要忙,因此谢廖沙让鲍里斯来莫斯科主持这边的帮务。谢廖沙还跟跟莫斯科内政局的团委打了个招呼,让那些整天在大街上巡逻的警察帮忙注意看看能不能找到这些人的线索。

    一周之后,撒出去的人陆续传来了一些消息。沃罗涅日,图拉,梁赞以及弗拉基米尔都发现了类似的诈骗团伙的身影,他们打着尼古拉的名义招摇撞骗,招揽地下钱庄的生意。这些人的犯罪手法如出一辙,主要的目标都是这些城市的犹太人。他们承诺会帮助这些犹太人将钱汇往以色列,其实是暗中将这些钱据为己有,受害者往往是到了国外几个月之后才发现自己受骗了,很多人都落了个倾家荡产。

    还真是让谢廖沙给猜对了,这伙人还真是一个跨地区的犯罪团伙。不过莫斯科肯定不是他们的大本营,因为哈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些人。老爹的人还在莫斯科城里搜索着这些人落脚的地方,酒馆,火车站周边,城里的红灯区,以及外来人口聚集的地方都是重点关注的地区。

    根据反馈回来的情报,鲍里斯逐渐看出来了一些端倪,在莫斯科以南的地区,这些骗子的活动频率更高,而莫斯科以西的地区到高尔基之间的范围也有零星的相似案件发生,只有莫斯科以北和以东的地区没有出现这些人的身影。根据这些情况,鲍里斯判断这些人应该是从南边过来的。

    “我觉得他们应该是一路北上刚刚在莫斯科站住脚,想要在这边开发新的业务!不过这些人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在莫斯科他们站不住脚,所以就往周围的城市扩散!”鲍里斯向大家讲述着自己分析得来的结论。

    “拿一笔赏金出来,要足够有吸引力,用尼古拉的名义在莫斯科地区的黑道里散出去!就说只要找到了这几个人的下落就给举报人一百万美元,死活不论!”彼得罗夫老爹突然说道。

    “对啊,老爹!这样就可以撇清楚这些人和尼古拉的关系了!傻子都知道如果他们真是尼古拉的人尼古拉就不会追杀他们了!”哈桑恍然大悟的称赞道。

    鲍里斯也点头表示赞成,把消息散出去以后最起码可以让那些骗子不敢再这么肆无忌惮了。不过当务之急还是要弄清楚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来历。

    悬赏的消息很快就通过各种渠道在莫斯科的地下世界扩散了出去,几乎一夜之间莫斯科那些从事边缘工作的人都像疯了一样的查找着这些人的下落,那些每天都喜欢下班之后去酒馆喝几杯的人几乎都在谈论着这个事情。

    不但是个人,某些有一定实力的帮派也看上了这一大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