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苏联教父 >

第180部分

苏联教父-第180部分

小说: 苏联教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况之下,各国政府都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这似乎又是历史的必然,就在几年之前,中国提出了改革开放。撒切尔政府也开始私有化改革之路,法国密特朗政府在几年前将自己的政策调整到了和英国差不多的道路上,而苏联从晚年的勃列日涅夫开始也一直在强调着改革的问题。不过从现阶段来看,英国的铁娘子似乎给大家指了一条明路,虽然英国的经济在主要工业国之中依旧垫底,但是要考虑在去年这个国家还耗费巨资和阿根廷大了一仗,从实际上看来,英国的改革已经开始显现积极的效果了。

    房间里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在热烈的讨论着,谢廖沙则一言不发静静的倾听着。谢廖沙承认雅科夫列夫的大部分观点都是正确的,但是改革可不是光动嘴就可以的,撒切尔可以为了节约政府的预算把小学生的牛奶都取消了,戈尔巴乔夫可不敢取消工人们类似的福利。

    “谢廖沙,你有什么看法?”戈尔巴乔夫看到谢廖沙一言不发,感到有些好奇,于是向他问道。

    “戈尔巴乔夫书记,你们所谈论的这些问题多我来说还是太复杂了,我不是很清楚这些经济上的理论,但是如果让我谈一谈我们外贸部的工作的话,我想说我们现在的出口商品实在是太单一了,而且大部分是资源和原材料,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谢廖沙向戈尔巴乔夫汇报道。

    “不错嘛!谢廖沙现在也成长起来了!”雅科夫列夫当面向戈尔巴乔夫夸奖到,毕竟谢廖沙是雅科夫列夫介绍过来的,他干的越好越能说明当初雅科夫列夫的眼光。

    对于对方的夸奖,谢廖沙自然要有一番推脱,但是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今天三个人之间的这场谈话他听到了好多不适合公开发表的言论。这是不是意味着谢廖沙已经进入了戈尔巴乔夫更深层的幕僚圈子里了呢。

    “谢廖沙同志,前一段时间你在农业部干过,我想知道你对我们的农业有什么看法!你要知道,这一块一直都是我在负责。如果有什么好的想法的话我们都是可以实践的!”戈尔巴乔夫显然对谢廖沙的回答不满意,他想要更深刻更有效的答案。

    “书记,其实当初我在粮食局局长的位子上也打算干一番事业的,但是您知道我们面对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劳动力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才是制约我们农业发展的最大困难!如果我们能从……抽调一些青壮回国从事农业生产的话,我想我们的粮食生产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谢廖沙小心翼翼的说道,他本来想说阿富汗的,不过其实不只是阿富汗,在东欧各国都有大量的苏联军队存在,还有中苏边境的百万陈兵,要知道苏联的人口和国土比起来几乎是世界上人烟最稀少的国家,可是大把的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却被送上了前线,国内的生产建设怎么可能好的了。斯大林时期从无到有的建设一座大型钢铁厂只需要半年的时间,可是现在莫斯科盖几幢公寓楼却要一年的时间,足以说明国内的劳动力短缺已经多么严重的损害了正常的建设速度。

    “谢廖沙,这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扭转的!”戈尔巴乔夫摇了摇头叹息的说道。

    “总书记,我们可以从美洲国家哪里进口冻肉和谷物,但是老百姓不是只吃这些东西就会满足的!我们还缺少蔬菜,水果等生鲜食品。您要知道这些只能从我们的邻国进口,就算我们的劳动力充足,但是因为气候等原因我们也不可能生产出足够的水果和蔬菜来保证老百姓的供应!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是不是能和我们的邻国沟通一下,解决解决我们这方面的困难?”谢廖沙隐晦地问道,他其实是在暗示戈尔巴乔夫,能不能跟中国做一些生鲜产品的贸易,比如一些果蔬类的产品,除非空运,否则是无法新鲜的从南美洲送到苏联本土的。

    “你是说中国吗?这样吧,谢廖沙!下个礼拜有一位美国客人要到克里姆林宫做客,我想他或许有办法解决我们的问题!”戈尔巴乔夫神秘的说道。
………………………………

第二十七章 哈默同志

    戈尔巴乔夫心里倒是惦记着谢廖沙的请求,一周之后,谢廖沙果然接到了克里姆林宫的通知,让他陪同领导去接待一位来自美国的贵客…阿曼德·哈默(arm…and·hammer),不过苏联大部分的官员还是习惯用哈默同志来称呼这位美国人,其实不只是苏联,在中国,在东欧集团等社会主义国家,人们同样会称呼这位老人为哈默同志。这个称呼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国际共产主义友谊的象征。

    同志这个词在后市几乎已经成为了基佬的专用称呼了。不过在苏共内部,这个称呼意味着大家有着共同的信仰。哈默同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本人的经历绝对堪称传奇。他是石油巨头,美国石油七姐妹之一的西方石油公司的创立者。他是社会主义者,二十多岁只身来到了苏联和列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哈默同志这个称号就是列宁亲口说出来的。

    阿曼德·哈默的祖父是尼古拉一世时期沙俄的造船业巨富,可惜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毁了所有的家业,哈默的祖父只得带着妻儿来到美国打拼。而哈默的父亲则是一名钢铁工人,他十五岁进入工厂工作,身强力壮,逐渐成为了工人当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参加社会劳工党,组织工会,逐渐成为了一名社会主义者。当哈默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以社会劳工党的党旗手臂(arm)和锤子(hammer)作为了自己儿子的名字。

    哈默家族的日子逐渐富裕了起来,在哈默高中毕业之后,他顺利的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不过就在他求学期间,哈默父亲的生意遭遇意外,濒临破产。哈默的父亲将重担压在了年轻的哈默身上,哈默果然不负众望,不但顺利的完成了学业,还把家里的药店发展成为了美国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联合化学制药公司。等到哈默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时候,他不但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医学博士,还成为了年收入过亿的亿万富翁。要知道那时候美国人的平均年收入仅仅是可怜的625美元。

    哈默的父亲后来成为了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本来想要来苏联访问的,但是后来因为一次医疗事故受审入狱,年轻的哈默代替父亲组建了援苏医疗团来到了十月革命之后的苏联。在苏联哈默拒绝了任何的优待,和普通的苏联人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直到十年之后才回到美国。哈默帮助苏联政府以易货贸易的方式进口粮食,为苏联兴建工厂。哈默在苏联的一系列表现得到了列宁的器重,两个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哈默回到了美国之后,他那天才般的经商才能得到了充足的发挥,几乎干什么生意都会发大财,他不仅是制药大亨,酿酒大亨还是大牧场主和大型牛肉加工商,最后还成功的把手伸进了石油行业。

    哈默和苏联的每一代领导人都有着深厚的友谊,从赫鲁晓夫到安德罗波夫都是如此。而这一次也是为了庆祝契尔年科书记的当选而专程来莫斯科拜访苏联的新一代领导人的。不过这位哈默同志和苏联关系好,和中国的关系也不差,据说在去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刚刚在中国获得了一座煤矿的采矿权,这件事情谢廖沙也是通过戈尔巴乔夫之口才知道的。现在中苏关系依旧交恶,没有正常的沟通渠道,哈默就是最合适的间接沟通渠道。

    谢廖沙的级别在这种场合仅仅列席就可以了,格尔巴乔夫会找个机会把谢廖沙这边的要求告诉哈默同志的。谢廖沙现在打心眼里佩服哈默同志的政治才能,即使现在美国正在制裁苏联,可是哈默同志的西方石油公司开展对苏贸易却一点都不受制裁的影响。哈默的油田主要在利比亚,卡扎菲自从上台之后几乎驱逐了所有的外国石油公司,唯有哈默同志的油田还在正常的运转着,哈默同志的政治手腕可见一斑。

    契尔年科总书记和哈默进行了一番热情的交流之后,就向哈默介绍起了今天到场的陪同官员们。哈默获得的待遇就好像是外国的元首一般,几乎所有官员和他握手都要恭敬的称呼一声哈默同志。轮到了谢廖沙的时候自然也是如此,谢廖沙不由自主的看向了这位白手起家的牛人,心里充满了敬意。由衷的向对方叫了一声哈默同志。

    会见结束之后,戈尔巴乔夫带着谢廖沙走到了哈默同志的身边,小声的对他说道:“尊敬的哈默同志,我们可能要麻烦您帮我们做点事情,希望你不要推辞?”

    “戈尔巴乔夫书记!请不要客气,只要我力所能及!能帮的忙我一定帮!”哈默热情的回答道。

    “哈默同志,如果您什么时候去中国的话,请一定给中国的同志们带个话。我们想和他们恢复往来!最好是易货贸易,我们希望用苏联的工业品和中国交换一些生鲜果蔬。当然具体的问题还要对方给了大幅之后再由有关的部门磋商,不知道您的意下如何!”戈尔巴乔夫恭敬的请教道。

    “这件事情你们契尔年科总书记知道吗?”哈默同志谨慎地问道。

    “契尔年科总书记一直期待着和中国的同志改善关系。对于我们两国贸易的事情,总书记是不会有意见的!”戈尔巴乔夫打着保票说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戈尔巴乔夫书记,这个忙我愿意帮!我去过中国,他们的经济状况正在逐渐好转!如果能促成你们之间的贸易正常化我想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不过戈尔巴乔夫书记,我一直很好奇跟在您身后的这位同志是谁,为什么我觉得在什么地方见过他呢?”哈默突然话锋一转转向了谢廖沙。

    “噢!这是我们外经贸部的乌里扬诺夫同志!难道你们见过面?”戈尔巴乔夫好奇的问道。

    “啊!我想起来了,你是次贷之父——乌里扬诺夫!”哈默突然恍然大悟的说道。
………………………………

第二十八章 诱饵

    “次贷之父?这是怎么一回事?”戈尔巴乔夫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

    “戈尔巴乔夫书记,我现在突然觉得你们这里还真是藏龙卧虎。我想还是让您的下属和您解释一下什么是次贷吧,毕竟他才是这种金融产品的发明者!”哈默热情的将谢廖沙拉到身边来为戈尔巴乔夫推荐到。

    “好吧!谢廖沙,你不想解释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吗?”戈尔巴乔夫向谢廖沙问道。

    “书记,次贷是我在英国的时候申请的一项国际金融专利,我不知道哈默同志是如何得知的!我只是将这项专利授权给了几家银行,起码在我离开伦敦的时候,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并不多!”谢廖沙也是一脸迷茫的解释道。英国那边全权交给卡莉姆去打里了,谢廖沙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过问过了。也没听说有什么消息传来啊!

    “别介意戈尔巴乔夫同志,次贷的事情现在还在华尔街的小圈子里流传着,普通人还没机会这到这些。不过不少人都对这项金融专利很感兴趣。其中也包括我生意上的一些朋友!”哈默同志为两人解释道。

    三个人就这样一路交谈一路往外走着,哈默的一番交谈对于谢廖沙来说是一个难得的了解美国最富裕阶层的看法的机会。从哈默那里得到的信息是积极的,看起来美国的投资圈子对于次贷产品非常有兴趣,而且毫无意外的,没有人将整个资产包全部分解出来去分析其中的风险。

    送走了哈默同志,谢廖沙坐着戈尔巴乔夫的汽车一同返回白宫。在路上戈尔巴乔夫酝酿好久才对谢廖沙说道:“按照哈默的说法你应该很有钱,不过我有点好奇你的钱到底是怎么挣来的?”

    “戈尔巴乔夫书记,我可以拿我的党性担保,我是清白的!我的事情很多领导都清楚,据说当初安德罗波夫总书记还专门过问过这件事情!”谢廖沙心里忽然吓了一跳,赶忙向戈尔巴乔夫解释道。

    “你别多想,我是信任你的,你的事情我多少清楚一些。知道你曾经在国外发过一笔横财,当初工人新城的启动资金就是你垫付的把?”戈尔巴乔夫和颜悦色的说道。

    戈尔巴乔夫知道这些事情谢廖沙一点都不奇怪,但是刚才涉及到自己财产上的事情还是让谢廖沙吓了一跳!一来自己的财产规模过于庞大,而且来历也不好解释。但是谢廖沙还是想要掩饰一下自己那庞大的财富,于是他对戈尔巴乔夫说道:“书记,工人新城的钱大部分都是找国外的银行拆借来的,好在项目进行的非常顺利,基本上已经还的差不多了!说实话我自己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

    “谢廖沙,我很欣赏你的才能。你脑子活,胆子大,敢于突破那些条条框框去开创新的道路。老实说,像你这样的干部在我们党内简直是凤毛麟角!其实我更愿意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你就是最好的例子!”戈尔巴乔夫说道。

    车上的一番谈话让谢廖沙感受到了来自戈尔巴乔夫的从未有过的信任。其实说起来现在戈尔巴乔夫的压力非常的大,他只有战胜葛罗米柯这一条留在政治局的道路,没有其他的机会了。戈尔巴乔夫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党内大多数高级干部的认可。但是戈尔巴乔夫太年轻了,他的政治底蕴不足。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戈尔巴乔夫开始四处搜罗一些有能力的年轻干部们。由于谢廖沙在共青团系统中的地位,共青团的干部们大部分都是支持戈尔巴乔夫的,但是这些干部实在太年轻了,还不足以担当大任。就算是谢廖沙也是因为年龄的问题,在晋升的道路上吃了大亏。如果谢廖沙现在能够大上二十多岁的话,以谢廖沙的履历一个中央候补委员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谢廖沙,你现在手上的工作有些多,有没有意愿把手头上的一些其他的工作交给别人,专心做好外经贸部的工作呢?”戈尔巴乔夫突然问道。

    “书记,您的意思是?”谢廖沙虽然脸上没有表示,但是心里却有些忐忑,他不知道戈尔巴乔夫又在打什么主意?

    “你的工人新城项目,现在越高越大,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重点工程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