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苏联教父 >

第276部分

苏联教父-第276部分

小说: 苏联教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共青团真理报》周末俯瞰的刺激之下,《共青团真理报》的销量开始打着滚的往上翻。因为《共青团真理报》的独特视角,很多年轻人不再把阅读《共青团真理报》当作过时的事情,成为《共青团真理报》的忠实读者在年轻人当中逐渐成为了一种时髦的事情。

    如果你错过了《共青团真理报》的周末专刊,那就绝对无法插入年轻人的话题之中。

    于是接着这股浪潮,耶利钦在周末的专栏开始以化名的形式刊登了出来,其主要内容是以游记的方式来介绍美国人的生活。这种文章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政治文章,反倒像是旅游指南一般。耶利钦之所以这样写都是谢廖沙的建议,谢廖沙这样做一是为了保持和《共青团真理报》的整体风格的搭配,另外也实在帮助耶利钦拉拢读者。至于耶利钦的政治主张,自然就通过这些“游记”夹带着传播给了读者。

    想让耶利钦以街头政治家的方式重新回到公众面前是需要时间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见到成效。不过谢廖沙觉得自己重视媒体的这步棋应该是走对了。毕竟现在媒体大部分都由雅科夫列夫来掌控,就连利加乔夫都没有专门为自己发声的媒体。

    利加乔夫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和谢瓦尔德纳泽之间的纠纷,没有功夫去处理地中海贸易公司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大事情需要谢廖沙来处理。那就是阿富汗的撤军问题。

    就在去年年底,戈尔巴乔夫给苏联军方已经下了最后的通牒,如果不能彻底解决阿富汗的圣战者问题,就从阿富汗撤走所有的军队,尽管军方试图证明自己控制阿富汗的能力,但是最终的还是无功而返,于是撤军的事情就摆上了政治局会议上的议案。

    要知道再早些年因为中亚士兵在战场上大量逃跑的现象频发,苏联国防部就没怎么调用过纪律散漫的中亚士兵,转而从俄罗斯和乌克兰征召值得信赖的斯拉夫士兵。现在要撤军了,这些人的工作怎么办,这些人回到祖国之后的住房问题怎么办。统统都需要戈尔巴乔夫来处理和解决。可是现在苏联的财政还没有从切尔诺贝利事件之中恢复过来,戈尔巴乔夫其实一点办法都没有。

    大量从前线回到苏联的士兵们很快就会发现,等待他们的不是祖国的热情拥抱,而是冰冷的现实问题。这些人会面临着就业,住房等实际的问题。因为战争已经停止了,苏联不会在养活这么多的军队,可是这些已经习惯了杀戮的年轻人又会怎么办呢?

    谢廖沙现在确实需要人,远的不说,就说工人新城的建筑施工队、大众合资汽车厂、还有季莫申科家族在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的农业项目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批军人来的正是时候。不过谢廖沙却无法完全安置所有从阿富汗撤退的士兵。除此之外,这些年轻人要住在哪里?

    戈尔巴乔夫已经把这件事拿到中央工作会议上来讨论了,谁都知道,如果处理不好这些人的安置问题,那么这些人就是危险的火药桶,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

第一百七十三章 萨莫特洛尔油田

    阿富汗撤军行动带来的大量失业人口给苏联政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安置这些人成了现在戈尔巴乔夫政府最头疼的问题。其实就算没有撤军,苏联的实际失业率也在逐渐的攀升,因为工资出现了浮动,所以那些原本经营状况就不太好的企业不得不削减工人的工资,而那些原本就待遇丰厚的石油天然气等垄断行业则上调了工资,这一升一降,再加上原本就已经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让很多普通苏联的家庭日子更加难过了。

    现在因为工资实际上已经大大的缩水了,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帮派从事有利可图的走私生意,尤其是那些有机会出国的人,更是成为了苏联国内走私的主力军,走私香水和香烟现在成为了苏联民航工作人员当中的一种风气。这种情况反倒是应正了勃列日涅夫的那句名言——“靠着工资我们谁也活不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苏联的地下货币兑换行业也就逐渐的发达了起来,在黑市上,卢比和美元的汇率已经比官方给出的汇率低了一倍,面对这种财富的缩水,人们纷纷的想尽各种办法把自己手上的卢布兑换成美元。

    在这种背景之下,谢廖沙决定让高尔基兄弟会把走私这种低端产业让出来,专心致志的去从事地下金融行业。现在卢布兑美元的苏联官方汇率价格还维持在1。5:1左右,可是在黑市上,这个价格已经快接近3:1了,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黑市上收购卢布然后那到官方的银行来兑换,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兑换很难不被苏联的金融监管机关发现,因此能做这种生意的必然要很强的背景和关系。

    谢廖沙做这种事情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刚接手苏联外贸银行的时候,谢廖沙就曾经小规模的试过几次,不过现在谢廖沙已经彻底的掏空了苏联外贸银行,他的一万亿外汇存底已经顺利的转移到了哥伦比亚银行的手中,怎么样把这笔帐来做平就是谢廖沙现在最需要考虑的了,借着这股兑换外汇的浪潮,谢廖沙决定用卢布来填这笔烂帐,因为现在苏联国内已经出现了像是大众,麦当劳,卡夫这样的外资企业,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苏联市场,那么外贸银行的外汇持续流出,和卢布持续流入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不过一万亿可不是什么小数目,紧紧靠着三四家外国企业就想换走这么多的外汇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所以谢廖沙还要收购更多的跨国公司,让他们进入苏联市场,一起来把这笔帐做平,这样既可以满足自己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尽可能的控制更多的公司,又可以让苏联这边的外汇亏空得到合理的解释。

    谢廖沙的手上还有嘉能可,而苏联的自然资源又极其的丰富,如果嘉能可能够借着苏联对外资开放的这股浪潮尽早的占领苏联的石油市场,那么嘉能可也许就可以在石油贸易上和美孚,英国石油公司等石油巨头比肩。除此之外,谢廖沙对苏联的天然气啊也很感兴趣,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利用外资多建一些天然气管道,以此来加大嘉能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上的话语权呢?

    现在的苏联现在的天然气主要来自里海,那里是各种势力盘踞的地方,基本上已经没法再伸手了。谢廖沙觉得也只有因为缺乏资金而陷入建设停滞状态的秋明天然气还有点搞头。苏联现任的天然气工业部部长兼全苏秋明天然气联合公司的领导人是切尔诺梅尔金,此人和耶利钦的关系不错,连带着谢廖沙和他也有些交情,谢廖沙对切尔诺梅尔金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小时候听新闻联播,有关俄罗斯的新闻经常会听到这个名字,在叶利钦担任俄罗斯总统的时期,切尔诺梅尔金曾经担任过俄罗斯总理。因此切尔诺梅尔金这样的豪杰是谢廖沙无论如何都不可已错过的结交对象。

    于是在关于阿富汗撤军安置的部长会议结束之后,谢廖沙找机会拦住了切尔诺梅尔金,想和他商量一下在秋明建立合资天然气公司以及管道公司的事情。

    经过谢廖沙的简单介绍之后,切尔诺梅尔金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切尔诺梅尔金才对谢廖沙说道:“谢廖沙,天然气的问题实在是太敏感了,我觉得戈尔巴乔夫书记不太会同意外资参与我们的天然气生意,不过,我觉得也许我们可以用一块鸡肋来坑一下那些外国的资本家?”

    听到切尔诺梅尔金打算坑前来投资的外商,谢廖沙简直是哭笑不得,嘉能可可是他的公司,现在他居然要和切尔诺梅尔金商量怎么来坑害自己的企业,真是天大的笑话。不过谢廖沙还是打算问问切尔诺梅尔金,到底要怎么坑外商。

    “谢廖沙你知道萨莫特洛尔油田吗?”切尔诺梅尔金了呵呵地说道。

    “不会吧,那可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油田了,政府肯让外资介入萨莫特洛尔油田的开采?”谢廖沙难以置信的问道。

    “如果不是出了问题,肯定不会让外资进来。不过现在萨莫特洛尔油田产量下降到厉害,而且国际油价又一个劲的往下跌,萨莫特洛尔从成本上来说有已经没有什么开采价值了!”切尔诺梅尔金长叹一声说道。

    “怎么可能,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萨莫特洛尔油田不是1965年才发现的吗,产量还一度超过了沙特加瓦尔油田,产量怎么下降的这么厉害?”谢廖沙迷惑的问道。

    “嗨,一言难尽啊!萨莫特洛尔油田现在已经没法给国家创造效益了,如果没有外资接手,我们就只能让当地的石油工人改种粮食为生了……”切尔诺梅尔金说道。

    “你们打算坑外商多少钱?”谢廖沙好奇的问道,他要了解一下萨莫特洛尔到底出了什么事,这么大一个油田怎么才开采了二十多年就不行了?

    “一百亿美元,外商可以获得五十年的独家开采权!”切尔诺梅尔金谨慎的提出了一个数字,谢廖沙听完之后,心里乐开了花。


………………………………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两伊战争,殃及池鱼

    一百亿美元买走苏联储量最大产量最高的萨莫特洛尔油田,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一般的好事啊!可是为什么苏联政府要这么着急的甩卖萨莫特洛尔油田,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隐情。谢廖沙必须都打听清楚之后在做决断。

    于是谢廖沙向切尔诺梅尔金提出了心中的疑问,为什么萨莫特洛尔油田会下降的如此厉害,按理说这样一个大油田足以排在世界前十名之内,完全不会输给沙特的加瓦尔油田。可是现在连三十年都不到,就成为了苏联政府手中的弃子。这三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当年估算的产量有误,地方官员夸大了油田的储量不成?

    “谢廖沙,萨莫特洛尔油田的储量没有问题,现在还有大量的石油储存在地下等待着开采,我们获得的石油连整个萨莫特洛尔油田储量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产量下降完全是因为人为的原因,在勃列日涅夫时代,我们为了追求产量,获取更多的石油出口创汇,采用了不科学的开采方法,因为注入了太多的地下水,摧毁了萨莫特洛尔油田原有的地质结构,导致地层破裂,注入的水优先进入了地下的岩石缝隙之中,油田的含水量上升,石油的产量锐减。现在投产的14口油井打上来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地下水,基本上算是把这个好端端的大油田给生生的毁掉了。”切尔诺梅尔金对谢廖沙毫无保留的说道,这件事情苏联政府是不会对老百姓公布的,因为萨莫特洛尔油田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它的产量对社会有着重要到影响力,关乎着人们对苏联改革前途的信心。

    听到切尔诺梅尔金的这席话,谢廖沙在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但是这毕竟是世界排名第七的大油田,而且萨莫特洛尔油田的石油品质出奇的好,不但含硫量极低,而且埋藏浅,这样的优质油田在全世界也不多见,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各国政府的手中,如果苏联政府肯把萨莫特洛尔油田出售给外国公司,那么嘉能可但从储量上来看,绝对可以排进世界前十大石油公司。

    “维克托(切尔诺梅尔金的名字),这条消息对外公布过吗?”谢廖沙焦急的问道。

    “还没有,不过我已经向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和利加乔夫书记汇报过这件事情了,他们一致认为萨莫特洛尔油田已经失去了继续开采的价值,倒不如出售给外国资本来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巴库和第二巴库(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的开采。”切尔诺梅尔金回答道。

    “维克托,这件事情你看能不能这样,反正不过就是100亿美金而已,我想我在欧洲还有一些关系,也许能够给你找到一个这样的冤大头,所以这件事情就不要在对外公开招标了!”谢廖莎请求道。

    “谢廖莎,这样做恐怕不太好吧,一百亿只是我们的起始价,你要知道如果拍卖的话萨莫特洛尔油田能赚到的绝对不止这个数字……”

    “但是别的外国企业只要一验货就知道萨莫特洛尔油田其实是个赔钱货,到时候不但我们国家的商誉会被毁掉,而且对方很可能会拒绝付款,这样的话我想萨莫特洛尔油田以后连一百亿都卖不到了。我给你找一家企业接盘,我保证用现金支付,一百亿一分不少的达到政府的账户上!”谢廖莎对切尔诺美尔金说到。

    “好吧,不过你得先告诉我是哪家企业会接手萨莫特洛尔油田?”切尔诺梅尔金好奇的问道。

    “是我们外经贸部最大的贸易伙伴——嘉能可集团”谢廖莎如实相告。

    “谢廖莎,我在外资石油公司的选择上不持立场,不过这件事毕竟在政治局挂了号,该有的流程还是要有的,所以对外公开是肯定的,不过我们可以在具体操作上设置一些障碍,比如参加招标的外资必须和苏联政府有良好的贸易关系,还比如拍卖之前必须缴纳七十亿美元的保证金,比如不能以任何理由辞退我们的工人,我觉得能够得上这些标准的企业应该没有几家……”切尔诺梅尔金说话滴水不漏,虽然他没有直接答应谢廖莎的请求,但是他已经透漏出了足够多的方法可以将其他实力雄厚的石油公司拒之门外,别的不说,就拿和苏联有着良好的贸易关系这一条就能够把美孚和英国石油公司这样的清理竞争者拒之门外。而且切尔诺梅尔金的话有很强的暗示作用,基本上是在告诉谢廖沙这次招标的条件,这样的话,嘉能可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了。

    谢廖莎和切尔诺梅尔金握了握手,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谢廖莎其实心里已经决定了,无论萨莫特洛尔油田现状如何,她都要把它收入囊中,毕竟五十年的开采权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改变萨莫特洛尔油田的现状。

    当谢廖莎结束了和切尔诺梅尔金的谈话之后,他再回去的路上一直都在心中总计划这件事情。现在苏联对外商的大门已经打开了,但是全世界依旧处于观望之中,只有少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