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倾宋 >

第150部分

倾宋-第150部分

小说: 倾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支队伍看上去并没有敌意,走在前面一身短打的男子更像是一个士人而不是将军,两群人蓦然相遇,男子身后十多名手持刀盾的士卒飞快的上前,将他挡在身后,而另外五六名弓弩手则是同时举起了手中的弓弩!

    “你们是什么人?!”女子下意识的将惊恐的孩子们保护在身后。勉强保持冷静。

    看着眼前这个身上披着汉家衣衫的女子,也听出来了她口音中带着的明显的江南味道,李叹眯了眯眼,忍不住感叹一句。看来自己真是走了好运气,当下里不由分说让身前的刀盾手让开,上前一拱手:“在下李叹,见过娘子。”

    “在下”“娘子”,这两个已经久违了称呼让女子彻底怔在那里,他们是汉人。第一次在逃离家乡这么多年后见到汉人,女子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是应该怀念还是痛恨那一段过往。

    不过这个时候她还是保持冷静,压制住心头翻涌着思绪:“你们是何方人士,在这里做什么?”

    “敢问娘子可是姓黄?”李叹轻声说道,“在下大宋沿江制置副使叶使君麾下夷洲驻军都统制,奉使君之名前来邀请一位黄姓小娘子重返江南。”

    姓黄?他怎么知道?这布衣女子正是流落海南的黄道婆,虽然不知道所谓的“沿江制置副使叶使君”是何方神圣,也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夷洲驻军都统制”又是什么个来路,但是黄道婆毕竟是在江南生活了十多年的人,自然知道沿江制置副使和都统制都是自己原来可望不可即的人物,甚至就连整个海南岛上,恐怕也没有能够和沿江制置副使平起平坐的人。

    手微微颤抖着,黄道婆沉默了片刻之后,还是郑重的点了点头:“奴家姓黄,怕正是统制要找的人。”

    李叹心中一块大石落下,当真是踏破铁蹄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总算是让自己找到正主了:“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不知道黄小娘子可否赏光让我等移步?”

    黄道婆看着眼前这群手持兵器但是似乎并没有敌意的人,终于还是点了点头,本来她所在的黎族部落就是在大宋的统辖之下的,虽然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大宋本地的驻军了,但是部落中的人并没有对于大宋这个名义上的领导有什么异议,就在另外一个大一点儿的村寨中,还有悬挂大宋的赤色旗帜。

    黄道婆在这海南岛的安身之处,便是在破败的道观里面,这个道观实际上也就是晚唐宋初的时候修建的,只不过因为并没有在这周围的村寨中起到什么作用,再加上此地自古流放之处,没有道士愿意来到这种大异于中原的地方,所以很快就废弃了,黄道婆来了之后住不惯黎族的屋子,索性黎族人就将这个没有什么用的道观给了她,道观紧靠着黎族村落,黄道婆整理出来几间屋子,倒也能够居住。

    见到这个平日里很是温柔并且向来好学的外乡人带着一队手持兵器的同样的外地人来到自己村落,村落中黎族人很是警惕的打量着他们,不过很快李叹那从容不迫的士子姿态,就让他们舒了一口气,不再管这些突然冒出来的外地人。

    这海南岛上或许别的没有见过,但是这种温文尔雅很有文化的读书人,几百年来却是从来没有断,黎族人都知道这些是触犯了****上国的不知道什么邪门的规则才被发配到这里来的,其实都是一些很有文化和能力的人,所以黎族人对他们很是尊重。

    “寒舍简陋,还请见谅。”黄道婆轻声说道,将一行人引进有些破败的道观,道观的一侧厢房可以明显看得出来整修的样子,和另外一边的断壁残垣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庭院中更是打扫的一尘不染,足以见到住在这里的人是喜爱干净的。

    一侧厢房三间屋子,两间屋子都是敞着门,在这炎热的海南岛,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关门防寒,李叹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间屋子里面摆放着一台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机器,而且还堆着很多做工精良的衣服布匹,而另外一间屋子,则是几张颇为简陋的桌椅。

    “这间屋子,可是?”李叹指着那个有着桌椅的屋子。

    几个孩子已经急匆匆的跑进去,将怀里的槟榔和抱着的那个椰子放在了桌子上。黄道婆柔柔一笑:“让统制见笑了,奴家略微看过几本书,所以在这里教这几个认认字,也算是帮着乡亲们做件好事,毕竟奴家这一手织布的能力都是乡亲们教的。”

    李叹点了点头:“能够在这天涯海角荒蛮之地坚持如此,小娘子也算是坚韧不拔的人了,可以进去说话吗?”

    “请。”黄道婆笑道。

    几个孩子已经熟练的在椰子上钻孔,递给李叹和身后的王达,身后追随而来的将士们也是人手一个。李叹打量着眼前的椰子,冲着王达一笑,两个人径直把椰子壳碰了一下,就当是碰杯了。

    “统制倒是有趣。”黄道婆走进屋子,“请随便坐就可以。二郎,你先带着弟弟妹妹们去玩,不过不要跑远了。”

    二郎点了点头,转身跑开了,当真是孩子头的样子。

    见到孩子们走开,黄道婆脸上的笑容方才渐渐消散,看向李叹:“统制不远千万里而来,不知道所为的是何事,难道就只是想要让奴家这个故土所抛弃的人重新回去吗?”

    李叹一怔,王达默然。

    片刻之后,李叹方才喟然一叹:“鄙人也能猜出来,在江南想来小娘子有什么并不太好的回忆,毕竟某年幼的时候,也曾经有过悲痛的经历,这种印在心口的疼痛某还是能够理解一二的。”

    看着李叹脸上的悲痛,黄道婆默默低下头:“奴家一直期待着光阴能够弥补伤痕,现在却依然痛彻心扉,所以如果统制想要让奴家就这么回去,还请见谅奴家不能从命。”

    李叹站起来,衣袖一挥:“某从来不会做出什么强迫人的事情,但是只想向黄小娘子说清楚。“

 第一百七十二章 当以重担委任君(上)

    PS:双更,另外感谢书友资阳蜗牛110和浮云吧的打赏支持!

    叶应武在门前下马,陆秀夫和文天祥一左一右等待在门口,见到叶应武过来,急忙迎上来,文天祥笑着说道:“使君,属下两人已经在此处恭候多时了,使君倒是好兴致啊,刚刚大婚,就径直前去通山县,如此勤于政务实在是让属下两人汗颜。”

    文天祥不提到“大婚”还好,一提到叶应武顿时心中无奈的叹息一声,自己的确有对不住陆婉言的地方,两个人不过是成婚第二天,自己便急匆匆的前去通山县,怎么都说不过去。更何况现在自己的大舅哥陆秀夫就站在这里,让叶应武哪里有脸面见他。

    只不过陆秀夫似乎除了脸色有些阴沉之外,并没有想要算账的样子,默默地跟在文天祥身后,一言不发。

    叶应武轻声说道:“师兄,无须这么说,某前去通山县,主要是有一样火器已经研制成功,若是能够快速将这种火器列装天武军,这一次北上至少又多了三四成胜算。”

    “三四成胜算?”文天祥一怔,下意识的看向身后的陆秀夫,叶应武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所以天武军上上下下从来都没有怀疑在他们的叶使君带领下会将阿术打的丢盔弃甲,而现在叶应武亲口说出来,胜算不过又多了“三四成”,那么在叶应武的心中,原本的胜算有多少?

    叶应武微微皱眉,摇了摇头:“若是没有这么个东西,某心中认为此次天武军北上的胜算也就在两成。”

    “两成!”陆秀夫震惊的脱口而出。

    那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但是你我,天武军都没有选择。”叶应武的目光转而冰冷,径直向里面走去,“以孤军迎战倾国之兵,两成的胜算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为了不这样白白送死,某已经竭尽全力了。”

    文天祥和陆秀夫默然无言。三个人就这样一直走到大堂外,文天祥方才开口苦笑道:“远烈,你身上的担子很重,不过现在能够顶在最前面的。天武军上下数万人,自问也就只有你有这样的能力,或许刚才和君实对你有所误解??????”

    叶应武摇了摇头:“这些何须挂怀,现在你们心中清楚就好,既来之便安之。各做好各的一份事去,便好了。”

    文天祥和陆秀夫对视一眼,终究还是郑重的一点头,转身向着自己的一侧厢房走去。整个兴州知州的府衙正堂分作三处,正前方是叶应武处理事务的地方,包括议事堂都在此处,而两边分别是文天祥和陆秀夫办公的地方。

    一个是叶应武的首席幕僚,一个是兴州的通判,两人在叶应武心中的地位单是从这房间的分布就已经可见一斑。

    叶应武缓步走上台阶,轻轻舒了一口气后一把推开房门。

    议事堂中。两位老人端坐在上首,另外还有两个中年男子毕恭毕敬的站在一侧,却是执弟子礼。那两名老人叶应武很是熟悉,左面是自己的爹爹叶梦鼎,而另外一边则是自己的授业恩师江万里,而那两个中年男子,一个有过几面之缘,正是文天祥的同窗、通山书院刘辰翁,而另外一个中年人则是素不相识,向来就是那个脾气有些执拗的邓光荐了。

    文天祥、刘辰翁和邓光荐这三个同窗师兄弟。却是性格迥异,文天祥为人豁达爽朗,自幼胸怀天下,本来就有祥瑞栋梁之资;而刘辰翁则是深沉内敛、温文尔雅。和他执掌书院并且作为诗人的身份很是相符合;至于邓光荐,站在那里其貌不扬,身心矮小,如果放在人群中绝对是被忽略的那种,但是叶应武却能感受到这个人心中一直暗暗隐藏着的熊熊火焰。

    叶应武可不是外貌协会的,这种其貌不扬的人。却也是不能小觑的,毕竟从古自今英雄枭雄代代出,这种其貌不扬的人可多了去了。

    轻轻吸了一口气,叶应武当即毕恭毕敬的拱手:“孩儿见过爹爹、恩师还有两位师兄。”

    叶梦鼎和江万里微微一笑,算是作为长辈还礼了,而刘辰翁有些拘束的拱手,毕竟他是叶应武的麾下,这个时候让堂堂叶使君给自己行礼而自己却无动于衷的话,恐怕传出去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倒是邓光荐,只是眯了眯眼,竟然毫无反应。

    “叶知州和鄙人素昧平生,怎么就知道鄙人是你的师兄?”

    没想到第一个开口说话的却是刚才装作什么都没有看见的邓光荐。不过这也没有出乎叶应武的预料,毕竟邓光荐此人向来心高气傲,这一次来到兴州也是因为文天祥、刘辰翁以及他的恩师江万里的缘故,对于这个异军突起的叶应武并不是很服气,现在自然想要先出来杀一杀叶应武的士气。

    听到邓光荐不痛不痒的开口刁难,江万里微微皱眉,便想要开口呵斥,却被叶梦鼎使了一个眼色制止了,张了张嘴,江万里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家伙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现在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却还是没有什么改变。

    叶应武当下里毫不犹豫的笑道:“这自然再简单不过,一来呢,能够和会孟师兄一起站在这里执弟子礼的人,少而又少,二来呢,素问邓中甫虽然其貌不扬,但是胸有高才大志,刚才某一眼看去心中便已经猜测的十有八九,毕竟某虽然不才,但是看人的本领也算是在这一亩三分地上颇有口碑的,当然啦,还有第三。”

    “第三?”邓光荐一怔,不过旋即冷冷一撇嘴,刚才那两个理由在他看来不过就是牵强附会而已,”却不知道叶知州第三条是什么,可否告知一二?”

    叶应武无所谓的一笑:“怎么不可以。邓师兄的名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听到了,所以某就干脆让人前去贵宅为邓师兄画了一副像,就挂在某的书房里面,以期待有一天能够相见,不料便在今朝,当真是荣幸之至。”

    邓光荐顿时瞠目结舌,自己从来没有想到叶应武会将自己的相貌画下来。当下里心中那一层坚冰裂开了一条缝,暖暖的。

    看着邓光荐表情不断变化,甚至最后还露出笑容,叶应武顿时轻轻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把您老人家的画像从书房里面摘下来了,这样的话那些画像又少了一个。

    不知道那南宋最后灿若星辰的人才,什么时候来能尽入吾彀中!

    江万里见到邓光荐已经被叶应武折服,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只不过他身边的叶梦鼎却依旧很是淡然。似乎这是早就已经预料到的结果。知子莫如父母,即使此时的叶应武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叶应武,但是叶梦鼎依旧可以从他的举手投足和一言一行当中察觉出来什么。

    沉默片刻之后,邓光荐似乎有些犹豫的冲着叶应武一拱手:“使君向才之心,实在让鄙人佩服汗颜,刚才有所失礼傲慢的地方,还请使君多多宽恕。”

    叶应武随意的摆了摆手:“自古以来有大才者往往恃才傲物,所以师兄如此倒是在某的预料之中,刚才有出言不逊的地方,也请师兄海涵。不要斤斤计较。”

    见到刚才还有些针锋相对的两个人现在却是怪异的客气起来,江万里和叶梦鼎像是苦笑,这两个家伙也不知道是真心诚意的,还是在他们两个老头子面前演戏。客气也就是客气这一下,叶应武走到叶梦鼎的身侧,恭敬站立,却是看也不看对面的邓光荐。

    他的目光反倒是一直在刘辰翁那里打转,刘辰翁有些诧异的迎向叶应武的眼光,有些不明所以。叶应武此时看向刘辰翁,却也不是无意的。因为他能够察觉到邓光荐虽然微微低头一言不发,但是目光也是时不时地向这边瞟,注意到叶应武根本没有看他,顿时有些失落。不过他邓光荐可不是什么妒忌小人。自然已经想明白现在在叶应武的心中,他这个刚才还出言不逊的人,根本无法和已经将通山书院上下打点的井井有条的刘辰翁相比。

    既然自己已经决定来到这里,来到天武军这个神奇而充满朝气的群体中,那么就需要做出一份业绩来,不能让叶应武小觑。

    江万里和叶梦鼎微微眯着眼。颇像是在闭目养神,整个大堂中谁也不说话,竟然有些尴尬的沉默下来。叶应武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