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倾宋 >

第597部分

倾宋-第597部分

小说: 倾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伸手推了推叶应武,赵云舒有些无奈的说道:“夫君,还是起来吧,就算是你不起来,也不能把妾身困在里面,妾身还要梳洗呢。”

    叶应武哼了一声,直接又向里面翻了一个身,就差将睡在里面的赵云舒压住了。被叶应武拦在角落里的赵云舒,很是无助的看向絮娘。絮娘更是无计可施。

    陆婉言若是在的话,或许还可以用皇后的威仪死拖硬拽将叶应武拽起来,可是换做她们两个在这里,如果不是叶应武赖床睡的正香,恐怕就是自身难保。

    絮娘看了赵云舒一眼,冲着她比划了一个手势,舒儿是后宫之中公认的聪慧女子,现在也就只能她来想办法了,絮娘自问没有这个能力。赵云舒一边托腮沉思,一边抓住叶应武那随时凑过来作怪的手,突然笑了一声,对着絮娘做了一个口型。

    杨絮是密探组织出身,对于口型手势甚是敏感,当下里明白过来,收敛声息,毕恭毕敬的一躬身:“臣妾见过太后。”

    “太后?!”叶应武腾地一声坐了起来,“你们两个看什么看,为什么不喊朕起床,让朕睡到现在?这都什么时候了,快快快,伺候朕起来,母后······”

    叶应武声音顿了一下,而杨絮冲着赵云舒悄悄做了一个赞许的手势。

    “好你们两个,敢骗某!”叶应武坐起来看着空荡荡的房间,自然明白过来,忍不住冷哼一声,直接将刚才毫不犹豫把责任全都甩到赵云舒和杨絮身上的行为忘得一干二净。

    “什么叫没有喊你起床!”絮娘跺了跺脚,恨恨说道。

    而赵云舒趁着这个机会,有些狼狈的从叶应武身后爬出来,再不走的话恐怕倒霉的还是她。不过叶应武也不是聋子,身后的动静听得清楚,猛地回身挡住赵云舒:“舒儿,刚才是不是你让絮娘搞的鬼?絮娘这个暴脾气的正在气头上,肯定想不出来这个鬼点子。”

    “不······”赵云舒刚想要矢口否认,却突然间想起来,在场的一共就这两个人,叶应武认定了不是絮娘的主意,那么自己是肯定跑不掉了,当下里女孩直截了当的重新缩回去,“夫君我错了!”

    叶应武叹息一声,顾不上戏弄赵云舒,转头看向絮娘:“絮儿啊,你大早晨起来的喊某起床,可是有什么大事,莫不是天崩地裂了?今天不是上朝的时候啊!”

    “要是天崩地裂而或是上朝的话,容得了你赖床么?”絮娘俏生生翻了一个白眼,“按照夫君安排的,各处都已经有消息传回来了,所以专门过来通知夫君一声。”

    “哦,”叶应武应了一声,转身拦住赵云舒的去路,“舒儿,想不想出去啊?想的话就乖乖过来在某脸上亲一下,否则咱们就耗着吧,看看谁有这个精气神。”

    絮娘伸手抚额,显然叶应武的神经大条已经超乎她的想象:“夫君,难道你就一点儿都不感兴趣么?”

    叶应武张开手臂看着一脸黑线的赵云舒,听到身后絮娘明显带着恼怒之意的责问,回头笑道:“要是这里面除了什么偏差和不尽人意的地方,你早就把某拽起来了,用不着等什么天崩地裂,更不用拿母后来吓唬某。”

    而趁着这个机会,赵云舒在叶应武侧脸上蜻蜓点水吻了一下,在叶应武愣神的功夫里,从他手臂下面钻出去,落荒而逃。叶应武伸手摸了摸脸颊,叹息一声:“没有想到到头来还是被这丫头算计了。”

    絮娘一边护住狼狈的赵云舒,一边威胁的说道:“你再欺负一下舒儿试试,老娘腰间挂着的这一口刀也是见过血的!”

    “你夫君的枪也见过血,谁怕谁!”叶应武毫不犹豫的反唇相讥,甚至还威胁性的向前挺了挺,“你们两个手下败将一起上,某都有信心把你们打得落花流水。”

    絮娘和赵云舒对视一眼,心中都是轻轻叹了一口气。

    这家伙耍流氓的水平快天下无敌了。

    叶应武好心情的耍流氓,杨絮却不能跟着他一起耍流氓,轻轻叹息一声,从袖子中拿出来奏章,沉声念道:“奉陛下旨意,六扇门······”

    ————————————…

    “六扇门连夜审讯,那几个在城外抓捕的家丁哪里能够守得住口风,很快就招供了,所以今天天还没有亮,六扇门就在禁卫军的配合下出动,那几个在背后煽风点火的家族直接被查封,家中人全部捉拿下刑部大牢,由刑部开庭审判,罪名是‘蛊惑百姓、图谋篡国’,”章鉴沉声说道,端起来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这一下就是一百多号人下去了,陛下的旨意下的利索,六扇门抓人也抓的爽快,只是可怜刑部夏士林可有的头疼了!”

    章鉴虽然已经告老,但是还没有还乡,依旧在原来的府邸上,而这府邸更是六扇门统领章诚的家,所以在内部消息方面,章鉴相比于别人,自然多多少少更容易听到些风声,毕竟虽然章诚不在南京,但是他的那些下属们也不敢忘了老爷子,大事不敢多说,但是事情的进展还是能透露一二的,这样也能够在老爷子那里留下些好印象,说不定哪天老爷子兴致高了就向儿子推荐推荐自己。

    对于这些下属的心思,章鉴也是清楚,但是也不多说,消息来了当然先笑纳。而不等章鉴消化完这些大小消息,王爚就找上门来了。

    看着章鉴笑着品茶,王爚摇了摇头:“你倒是好心情,陛下这一次下手雷厉风行,哪里是抓人,分明就是在打仗。乱世用重典不假,但是现在算不得乱世了,陛下还是这么做的话,某心中有些担忧啊······”

    “担忧什么?”章鉴轻笑一声,慢悠悠的放下茶杯,看向王爚,“老夫的话还没有说完呢,你个急脾气怎么这就着急下决定?你以为陛下是什么人,是咱们两家那两个不争气就知道打打杀杀的小子?陛下这么一抓人,显然是早就料到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引起更大的风潮,毕竟他也不可能将所有卷入这其中的家族全都抓了,那恐怕就真的要动摇国本!大明就算是再怎么器重工商,终究是要有人来当官支撑整个国家的,没有了士人的支持,陛下就算是再怎么有能耐,也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支撑。”

    王爚忍不住抚掌笑道:“见过谦虚的,没见过像你这么谦虚的,且不说我家那个现在正带着神策军西征、统率一方,你家章子玉也是天下六扇门的统领,举手之间,翻云覆雨,若是这都算不争气的话,那就不叫谦虚,叫做作了!”

    顿了一下,不等章鉴回答,王爚接着敲了敲桌子:“知道老哥哥你凭借你们家子玉的关系,知道的多,所以某这是登门来问问消息的,你有什么就别藏着掖着了,否则别怪某翻脸不认人!”

    章鉴捋着胡须笑了笑:“还用不到你这个老头子来操心,陛下早就有所安排,且不说别的,从昨天晚上开始,十里秦淮两岸,天街南北,所有的茶楼瓦舍,茶博士说书先生全都开始将岳武穆,翻来覆去都是当年岳武穆直捣黄龙的故事,而且这两天别的不说,街上叫卖一本书的倒是不少。”

    “哦?”王爚一怔,“莫不是那一本《说岳全传》?某在家中也见有人捧读,还道只是一本讲岳武穆功绩的市井文集,并没有在意。”

    “可不就是市井文集,只不过不叫做文集,而是叫做小说,和唐传奇差不多,都是给市井百姓看的,浅显易懂。”章鉴点头说道,“但是这本书里的内容可和岳武穆的事迹不太一样,在最后岳武穆被害风波亭,他家衙内带着兵马直捣黄龙府,为岳武穆报仇,这在历史上可是没有的。”

    王爚顿时明白,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对于大明的市井百姓来说,文化水平实际上也就是识字——这在历朝历代也已经算是很高了——对于历史就算是不是一窍不通,也就算只知道皮毛,但是这改变不了百姓对于英雄的敬佩,而岳武穆就是最典型的一位,精忠报国岳爷爷,民间口口相传的传说多了去了,谁提到不是叫一声好?

    但是在民间的传说中,岳爷爷是有说过直捣黄龙,但是最后却没有做到,让人们多少遗憾,但是在这一本书中却是做到了,百姓怎能不感到满足?而且书中强调直捣黄龙,就是为了攻占女真人的老都城,将金国斩草除根,而现在大明在北方的战事,也是出于一样的目的。

    陛下就是当代的大英雄、岳爷爷,而陛下现在要做的就是直捣和林,将祸害华夏这么久的蒙古鞑子斩草除根,谁要是有意见、敢反对,那就算算不上秦桧这等级别的大奸佞,也绝对是不可饶恕的帮凶,是要被人戳脊梁骨、千刀万剐的。

    百姓,尤其是华夏百姓,天真淳朴,有的时候就认这个道理,一旦认准了就不会改变,所以以后谁要是再有胆量跳出来说陛下穷兵黩武,肯定会在朝野的谩骂声中吃不了兜着走。说不定一个“再世秦桧”的帽子就扣下来了,任何一个家族都受不了这样的名号。

    王爚怔神了良久,不由的苦笑一声:“凭借一本书,民心归陛下也!”

    “仲潜,你这句话可就说的不对了,”章鉴不慌不忙的迎着王爚的目光,慢悠悠说道,“这民心,至始至终可都在陛下那里。”

    “依靠岳武穆直捣黄龙的口号掌握民心,再依靠你我的号召掌握士族,陛下看上去仓促应对、身在明处,但是实际上早就已经做好打算了。”王爚脸上带着佩服的神色,“这《说岳全传》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变出来的,就算是秦淮河和天街两岸的茶馆瓦舍识趣,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全都统一口径,陛下即使是之前没有料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也有所准备。这未雨绸缪的功夫,真是到家!”

    章鉴轻笑一声,调侃道:“叶镇之这是祖坟冒青烟,自己身居丞相,现在又舒舒服服当了太上皇不说,自家两个孩子也是一龙一虎,陛下自不用多说,端郡王也是颇有才华的主儿,如果不是皇家身份,其功业必然不在我家子玉还有你家动之(王进表字)之下啊!”

    “你啊,这是非议君上!”王爚露出笑容,将茶水一饮而尽。

    “暴殄天物!”章鉴一阵心痛。

 第六百二十六章 半世交亲随逝水 上

    被章鉴和王爚两个老臣称赞为“大才”的大明皇帝叶应武同志,此时正懒洋洋的坐在御书房的桌前,看着站在前面的文天祥和苏刘义这两个政事堂的左右丞相,也是他在文武两方面的左臂右膀。而在文天祥和苏刘义身后,户部尚书谢枋得、吏部尚书汪立信、刑部尚书夏士林、翰林院大学士刘辰翁和学士院大学士邓光荐济济一堂。

    叶应武回来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在御书房中一下子召见这么多朝中重臣。此时相比于叶应武的疏懒,文天祥几个人脸上却没有多少轻松笑意。一个个静静等着,一副叶应武不先开口,他们绝对不先开始说话的架势。

    毕竟这也怪不得文天祥他们,这一次朝廷一下子对这么多士农家族动手,绝对不是什么小事。士农古往今来一直被看作一个王朝统治的根基,士族在上,地主和农民在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治和被统治机构,而历朝历代也基本都是以这个统治机构作为基本框架,至于工商实际上也就是这几百年随着贸易的发展方才发展起来的,即使是在南宋也就是起到框架中所填充血肉的作用,实际上没有他们整个王朝照样能够维持统治,至少不会分崩离析。

    但是现在大明摆明了要扶植工商的架势,从而引起了士农阶级的反扑,而如果不是叶应武坚定要把这一股风潮打压下去,恐怕文天祥他们会直接向士农阶级妥协,毕竟归根结底他们也是士农阶级出身啊,向自家人宣战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的决定。

    不过既然叶应武已经下定决心这么做,那文天祥他们就只有全力以赴为陛下效劳的份儿,不只是因为他们身为人臣,不能抗旨,更因为他们很清楚,叶应武这么做也不是没有好处。否则以文天祥、苏刘义这几个家伙的执拗性格,别说抗旨不尊了,他们敢直接冲入皇宫找叶应武抗议,不然的话这几个家伙之前也不至于混得那么凄惨。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他们这种执拗的性格,也不会在另外一个时空中支撑起南宋流亡朝廷的天空,也不会在这个时代毅然决然的帮助叶应武力挽狂澜。

    对于朝廷来说,这样做当然是利大于弊。几千年来,每一个王朝都把士农作为根基,这也就多少导致了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现在随着北伐的进行以及大明对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探索恢复,工商业已经开始不可避免的在大明经济甚至政治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如果此时工商业依旧处于较低地位的话,这些逐渐掌握实权的工商业者肯定也会引起另外的风潮。

    这还只是其次,对于大明和叶应武,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借机削弱士农的力量。士族、世家,这对于每一个统治者来说都是无比头疼的东西,或许一个世家不会对国家之存续带来多少威胁,但是如果几个世家联起手来,那么谁都不敢忽视他们的力量。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归根结底实际上就是世家联盟不断交手、不断更迭的过程,对于这些世家来说,千百年耕读传家,在他们心中,家族的利益已经远远超过个人或者国家的利益,所以当初镇江陆门因为能够和贾似道联合从而让整个家族飞黄腾达,而不惜对叶应武下狠手。

    现在叶应武自己做皇帝、大明处于睥睨天下无敌手的情况下,这些世家对大明朝廷自然是客客气气,但是如果有一天大明危亡旦夕,又有谁能保证这些一味寻求自保的世家会依旧站在大明这一边。他们动摇,很有可能就意味着整个士农阶级的动摇,这对于大明不啻于噩梦。

    所以现在叶应武要做的,就是将这种有可能的动摇扼杀在萌芽之中。这些士农家族想要站出来反对叶应武穷兵黩武,那叶应武就趁着这个机会将所有的刺头儿都挑除,长痛不如短痛,只有雷霆手段才能让这些世家感到惊慌,并且清楚谁才是这个天下的主人。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