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宋王侯 >

第373部分

大宋王侯-第373部分

小说: 大宋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谷闻言,身体一个踉跄,差点一头栽倒在地,却是已经脸如死灰,即使是卢多逊和徐铉虽然知道寇准的策问很不错,但却没有想到皇帝陛下会给出如此高的评价。

  他们却不知道,赵匡胤做事之务实可能是历朝历代皇帝中之最,至于文才如何,说直接点只要能够让他明白什么意思就可以了,他更是内容本身。而寇准在叶尘培养和熏陶之下,考虑问题和作事同样是以务实有效为准,对于文字语言的态度和赵匡胤大同小异,只是用来交流表达传递记载客观事实的工具而已。

  赵匡胤举起手中卷子,面三名主考,特别是谷刚才不堪的样子,想起叶尘与陶谷之间的仇怨,便已经明白了七七八八,冷笑道:“卢多逊!你是主考,又是朕的副相,你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卢多逊当即便说道:“陛下,寇准的卷子臣和徐大人都评上等,但陶大人是判否,按照礼部试的规矩,主考中只要有一人判否,便不能成为新科进士。所以…………”

  砰的一声,不等卢多逊将话说完,赵匡胤便一掌拍在眼前御桌上,喝道:“陶谷!朕刚刚仔细准的卷子,经义问答全部是中上,策问之答所说也是极为难得的可行之策。你为何要判否啊?”

  此时此刻,陶谷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稳了稳心神,一咬牙说道:“陛下,臣身为翰林学士院承旨,对考生文采高低拥有把关之责,寇准策问虽然说的不错,但是他的文字用语太过平庸。臣定下判否也是秉公行事而已。”

  赵匡胤冷笑一声,说道:“平庸?朕怎么没有感觉文字用语平庸,朕不但感觉不平庸,而且觉得这样说事情更舒服。你或许不知,叶尘每次给朕上奏折,文字用语便如寇准这样,简单直接,毫无废话。同样一件事情,如你陶谷上来的奏折,朕要钟头,将其中大半废话无视之后,才能够说什么事情。而如寇准和叶尘上来的奏折,朕便可轻易。朕若是没有记错的话,叶尘文名恐怕不比你陶谷弱吧!”

  陶谷脸色涨得通红,脑子一热,便脱口说道:“那是因为陛下在诗词歌赋一道水平在限的缘故,陛下虽然贵为天子,但也不能如此羞辱我等文人士子。”

  “大胆!”赵匡胤一声厉喝,陶谷突然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什么,扑腾一声直接跪了下去,脸色苍白一片,额头脖颈冷汗之流,惊慌失措的说道:“陛下恕罪,臣一时口误。”

  然而,此时谷的反应,再加上想起陶谷刚才所说的话,赵匡胤心头的火气却突然烟消云散,因为他突然想起来要坐稳天下,可是离不开这些整天‘之乎者也’的文人士子,所谓文治武功,文治排在前面,自有其道理。文人士子固然有其虚伪务虚的一面,但对于统治这个天下和稳定朝廷这个庞然大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想到这里,赵匡胤便不想就这个问题再说什么,也不想理会陶谷,而是对卢多逊说道:“将寇准卷子重新评定。”

  卢多逊当即躬身称是。跪在地上的陶谷眼见赵匡胤没有追究他,暗中长长松了口气的同时,却已经将卢多逊恨之入骨。

  …………

  …………

  这雨,不是春雨,也不是秋雨,更不是什么绵绵细雨;它不像牛毛,不像松叶,更不像什么串珠.它是夏天的雨,夏天的倾盆大雨。能给世间万物带来凉爽的夏雨。

  它像子弹般的往下坠,落在地上,出嘀滴答的响声。

  它有力的小身躯落到了地面上,溅起了一个个的小酒窝,有时候还酷似一朵盛开的水花儿。它和同伴们慢慢汇在一起,成了一条条流淌的小溪,在街道两侧随处可见。落在了植物的身上,它便成了植物沐浴最好的洗澡洗澡水了。

  它将酷热和灰尘全部都赶走了,带来了一个凉爽的世界。雨停了,空气中还带着些湿气,小鸟儿在低处飞着:雨篷上的音乐也停止了,只有些雨滴不时地从上面落下来,空中传来天神的怒吼,雷声响了一次又一次,可是很久都没停。但这恐怖的雷鸣并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今天反而有比以往更多的人出来散步了。因为今天便是此次科考的榜之日。

  然而,寇准望着窗外沐浴在夏雨中的庭院,却一直着呆,脸上一片忧伤,他压根已经忘了今天是榜之日。

  寇准虽然年纪轻轻,但他性格和为人,让他不习惯对他人暴露自己软弱的一面。只有独自一人的时候,隐藏在心中的情绪才会泛起。他担忧的自然不是能否金榜题名,而是叶尘能否渡过难关,在三成机率之下活下来。

  在雨声中了一阵呆,寇准涣散的视线又重新凝聚起来。自嘲的笑了一笑,师父中了毒,自己根本做不了任何事情,心慌意乱或者心平气和都没有任何意义。结果都不会因为自己现在的心情而改变,根本没必要想得太多。

  …………

  …………

  不出意外,有了皇帝在崇政殿当着三位主考官说的那些话,寇准省试高中,榜上有名。

  所谓‘殿试定高下,省试定去留’。极端点来说,省试的最后一名跟第一名的地位是同等的。要分出高下,还是在殿试上决定出来。说是这般说,不过寇准在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丝毫兴趣去争什么靠前的名次。

  不过,徐铉来到叶府并没有告诉他这件事情,而是让他亲自去徐铉是最正统的那种读书人,在他于读书人,作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的金榜题名一定要亲自经历一番才行,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和难得的经历。

  徐铉是叶尘在南唐的一颗暗子,在攻破金陵城时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这件事情在叶尘一系的核心人员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再加上徐铉本身曾经拥有江南第一才子的文名,在叶尘一系的势力中地位也算是相对比较特殊的,这些天在经义策论方面也没少指点寇准,所以对于徐铉的要求,寇准虽然心中不想去但却不好拒绝。

  …………

  …………

  兄弟们不要骂我,今天若是没有意外,还是只有这一更。过年要回老家,串亲戚,然后还要抱着娃跟着媳妇去岳母家亲戚。两个地方相聚一天的车程,来回这一圈跑下来,怎么也得七天时间,而我没有存稿,为了不断更,这几天一直是走到哪里电脑背到哪里,并且白天要应酬交际,根本没有时间写小说,只能等晚上爬在炕上很艰难很痛苦的码字,完了之后还没有网,是用我手机的热点连上电脑才能够上传。所以只能一更,对不住兄弟们了——————等过了初七就恢复正常了。

第五百九十章  榜下捉婿

  

  寇准和徐铉向着北塘门内的国子监行去,越靠近国子监,街上的行人就越多。到了国子监外的礼部试放榜处时,那里早已是人山人海。

  宋国自建国以来,历年礼部试放榜,有四更天开始,就跑过来坐守的士子。人数还不少,都想第一个己的名字。五千多名士子引颈而望,加上更多的准备来捉女婿的豪绅商人和富户,国子监门前的二十多步宽的大街,被车马行人堵得水泄不通。

  “这…………怎么进去?”寇准有些楞,就算是元宵节灯会,似乎也没有这般拥挤的人群。比起前日应考时,堵在门前的人数还要多上一两倍。

  “大人,这里让小人来!”

  跟在寇准和徐铉身后,两名膀大腰圆的叶府护卫站了出来。

  这是叶府管家麻刚子知道寇准要去,又因为水儿今天进了半死迷宫,没跟着寇准,所以特意下令让他们跟着寇准一起来皆是从禁军中退下来的老兵,都有把子气力,从人群中挤过,就像战车碾过草原,风行草偃,挡在前面的,无论是士子还是其他人等,全都被硬生生的挤开。

  有人被挤到一边后,转身就要怒斥,但一名壮汉身上穿的红色号衣,便立刻住了嘴。王公大臣和宰执家的仆人,尤其是拿着一份官家俸禄的元随,都是有规定制服的。比如晋王赵光义宰相赵普和叶尘在上朝事时,被这些身穿红衣的元随护卫着,国之重鼎的气派便出来了。

  下了马,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金榜之下。六大张金黄色的榜单贴在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籍贯,占据了大部分的纸面空间。

  先映入眼帘的是礼部试头名——也就是省元的名讳——王嗣宗。

  寇准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上次在大考那一天听那新结识的高建文说的,另外还比较有名的才子刘寅排在第三。

  至于寇准本人,排在了第九十三位,在礼部试取中的三百八十二中,排在靠前面的位置上。在榜单上瞥了一眼自己的名字之后,寇准心神也只是略有些波动。

  然而,就在这时,寇准大考那天结识的高建文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钻了出来,远远的大声说道:“寇小弟,恭喜啊!你排在了第九十三位。”

  这一声喝,顿时惊动了四周十数丈之内的闲杂人等。如同一个肉包子,抛进了恶狗群,几十人一下一拥而上。

  徐铉对此好像早有预料,见势不妙,微微一笑,疾退数步,并拦住了叶府护卫,且对他们低声说道:“没事,寇准这小子太老成了一些,这等有趣的事情让他经历一下也挺好的,就当是放松心情了。你们跟在后面等寇准快被人家弄进家门时把人抢过来就是。”

  这些护卫都是开封本地人,对于眼前这等事情虽然没有见过,但却也听过不少,此时一听徐铉一说,便一脸笑意的站在一边起来。任由成了众矢之的寇准被淹没在人海中。只是他们却没有一边人群中高建文眼中那一抹诡异之色。

  寇准不过十六出头,但长相也算英俊,且身材却已经颇高,按照后世计量法已经接近一米七,不算矮的。加上这两年待在叶府,跟着叶尘,气度也培养了出来,自是不差。这样的进士在三百多人中也不多见。几十双饥渴的眼神盯着高建文,仿佛久渴之身的守寡多年寡妇子精壮**的汉子。

  一个仆役抢先喊了起来:“小人主人家的小姐,年方二八,貌美如花,温柔贤淑,德才兼备,正要招个可人意的郎君!不知官人意下如何?”

  这话一出口,周围人中便有不少投以鄙视的目光,心想这时候说这些空口无凭的废话有什么用。一个员外豪绅模样的中年男子挥着双手,十根肥胖的手指晾在寇准面前:“我家女儿有嫁妆两万贯!”

  同样有不少人的鄙视目光改向那名豪绅投去。捉女婿,进士是先决条件。在这之后,就要和长相了。两样都不行,陪嫁那就是万贯的最低价。再往上,两万贯则是平均数,提供给普通水准的进士还差不多。至于寇准这样一年轻,前途不可限量的进士,那可不是简单的两万贯就能拿得下的。

  “我家女儿有四万贯陪嫁!”一名瘦削的富商大声喊着价码。

  另一名手戴玉扳指,腰缠金腰带,身穿极为贵重的菱花龟背竹纹蜀锦的商人,此时紧跟着便大喊道:“七万贯,在祥符县还有一百亩上好良田!”

  “十万贯,开封东城一座三进的宅子,以及城外二十顷地!”

  喊出最高价的豪绅更加有气派。穿着通,但腰间的黑带其实是猪婆龙皮,身上的青袍更是贡绢。只要稍有见识,就知道这是一户绝非寻常暴户可比,应该是一些传承多年的世家大族,多半是近年来人才凋零,或者男丁稀少,所以才跑来榜下捉婿。

  在喊价的过程中,寇准被拉拉扯扯,整齐的头也被弄乱了。平时少年老成的稳重已经荡然无存,这个时候才恢复了少年人该有的稚嫩,扯着嗓子连声叫道:“我已经订婚,我已经订婚了啊!”

  此话一出口,人群刹那间就静了下来。接着便是可惜声四起中,刚才还争得热火朝天的人们,这时各自摇头四散开去。其中那名喊价四万贯的豪绅来到人群中高建文身边,微微点了点头,高建文心中大喜,深深的眼寇准的背影,转身离去。

  长长松了一口气的寇准一边整理被拉乱的一衣服,一边向徐铉走去,他感觉刚才那些人太恐怖了,他不想在这里待下去了。只是他没有注意到的是,或者说在刚才那等情况下被他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好些人拉扯他时,期间有那么一刹那他感觉自己脖子后面好像被针扎了一下,但那疼痛一闪面逝,寇准当时注意力全部在如何摆脱那些抢亲的人上面,根本就没有注意到。

  …………

  …………

  “噫,中了!中了!”

  一声尖叫又打断了现场的安静。一个花白胡子差不多有五十多岁的老贡生拍着手,大叫了两声,然后便咕咚一声栽倒在地上。

  这副场景,自古以来,自有了科考之后,历朝历代在金榜题名之时都会时有生,虽然不多,但人们却已是见怪不怪。读书人十年寒窗,甚至二十年,三十年,乃至四五十年寒窗都是为了当官,对当官执着却是寻常人难以想像的,所以如这般年龄来考进士,甚至一次不中,下次考,如此这般一考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乃至于终于有一天熬出一个进士,当场疯了的,或者一激动直接猝死的,都是有的。

  哗的一声,一下涌上来一群人。泼水的泼水,打扇的打扇,还有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听了身前主人的吩咐,往掌心吐了两口唾沫,搓了一搓,就对着老贡生的人中死命一掐。

  对阵下药,老贡生随即悠悠醒来。

  壮汉的主人走上前,是个四十多岁的豪绅。他在老贡生身边蹲下:“官人,可是中了?”

  “三百二十三位的杨永明就是学生。”名次排行,老贡生是至死不忘,就算是刚从昏迷中醒来,照样一口报出。

  “是否婚配?”那豪绅又立刻追问了一句。此话一出,周围顿时鼓噪起来。有些人想拥上前。但却被跟着豪绅的几个壮得像头牛的伴当,死死的拦住。

  “没有。”刘永明摇头哀叹,老泪,“老夫自前朝后周时期便开始求学,至今已经四十六年,一直无所成就。父母不收,兄弟弃我,哪还有人愿与我结亲。”

  “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