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387部分

暗黑大宋-第387部分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顼道:“曾公亮年高是事实,不过现在非常寻常时刻,等庆州战事结束,此事再议吧。”

    文彦博无奈了。

    不过赵顼脸色也平静下去,起先他接到消息时,虽然不满王巨主动放弃优势议和,但还是很高兴的。自从庆州战争爆发,他一直忧心仲仲,这才接到王巨这一大叠奏报,同时又接到秦州的情报,说是董毡即将出兵河西了,他才放下心,甚至欣喜若狂。

    弱宋啊,自宋太宗时,对外战绩总是败多胜少,胜还不能大胜,那会象现在生生干掉了九万敌人?

    然而朝堂上诸位大臣的表现,却让他感到很失望。

    不过冷静下来了,他也能思考更多的东西,又说道:“将庆州战报,用邸报通知全国,特别是陕西路,以便民心安定。”

    这才是正事,三十万夏军入侵,整个陇右震动,民心不安。得先将民心稳住。可怜的,到现在没有一个人想到……

    …………

    朝堂上这种情况王巨早就料到了。

    当然章楶想到了宋吉,只是为了稳住夏军。必须得将夏军拖上几天,这不仅是为了稳妥,也不仅是为了等永兴军的援兵到达。

    现在还不能小视夏军的,特别是两个主力部队帐下都有着大量骑兵。这次西夏前来,骑兵几达十一万余人,大多数都还在仁多零丁与梁乙埋帐下。

    当然,这些马也让王巨垂涎哪。

    大顺城一役,只缴获了四千来匹战马,萌门三岔一役,只缴获了三千来匹战马,如定哥帐下的骑兵很少,因此安疆堡下一战,仅缴获了几百匹战马。庆州城与业乐镇两战缴获的牲畜不少,可战马也不多,不足两千匹。

    因此王巨盯着两支西夏主力军队的战马,都要流口水了,宋朝最缺的是什么,战马!这玩意儿就象美帝的高科技一样,辽夏两国都将它当成战略物资,对宋朝封锁的。

    尽管他与高怀忠说骑兵不可惧,但当真骑兵在庆州就不能发挥其威力了?

    因此必须等,几天后西夏的士气与形式会比现在更糟糕。就能抵消骑兵的优势。

    这是放走宋吉的主要原因。

    不过王巨随着就想到朝堂的种种。因此又将这件事写在奏报里。

    然后与章楶、王君万略略说了原因。章楶能理解,都是一个体系的。王君万却听愣了。

    实际王巨最能理解,宋朝弱吗?至少宋朝敢与辽夏打一打,并且与西夏越打越占据上风,敢开边河湟,敢将交趾打得差一点亡国。至于买安,种种援助不是变相的买安吗?五十步不能笑百步,但百步讥笑十步岂不是更可笑。

    和平是好。但实际真正的和平只是传说中的东东,实际不可能有真正和平存在的。就是理论上的和平,也绝对不是买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只不过聪明的做法,是如何去用最小的代价胜利,战后用什么手段善后,使得战果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去发展。

    之所以解释一下,是王君万的性格有严重缺陷,因此爆料给他听,以免他象史上那样。为宋朝打了半生,结果晚年被人谄害。落得便卖家产还债,并且自己活活气死的下场。

    不过眼下三人正在看着面前蔡挺派人紧急送来的情报。

    王君万说道:“难怪夏贼向西谷砦增派了那么多军队,并且多是骑兵。”

    这两天除了柔远寨还在继续进行着惨烈的攻防战,余下基本都很平静。但这一回有了气球传递消息,柔远寨军心稳定下来,夏军那边士气却越来越低落,虽然寨中伤亡惨重,城外的土山也越堆越高,但寨中的危机没有那么严重了,而且这种辰光也要结束了。

    要么就是宋军不停地利用熟悉地形之便,夜晚派出游骑骚扰敌营。这个看似没有什么杀伤力,但最后会有奇效的。只是西夏人还没有想到,以为宋军有意沮丧夏军的士气。

    另外便是西谷砦的这次增兵,一度让王巨想不懂。增兵西谷砦能干嘛,反攻萌门三岔才是对的嘛。况且想攻下西谷砦,至于要用骑兵吗?

    然而两天过去,西夏人还不撤离。

    足够了,时间拖了下去,并且也堵住了朝堂各个大臣的嘴巴。

    不过王巨一直在猜测西谷砦的这次增兵。

    直到今天早上得到蔡挺送来的情报,他才意会。

    蔡挺要图谋天都山,但也不能盲目出兵,因此这几天暗中派出斥候打探地形以及其他的情报,特别是没烟峡的地形,那道峡谷里面的峡道很多,主道又不是直的,因此不熟悉地形的人往往进去,都能迷失方向。

    几个斥候昨天晚上便看到五千夏骑从天都山而来,然后在石门川扎营,匆匆回去禀报了蔡挺。

    斥候想不明白他们为何而来,蔡挺能想明白。肯定不是为了对付镇戎军,就是镇戎军抽调了五千兵马支援庆州,但守各堡砦的兵马还是有的,因此蔡挺就迅速想到了这五千骑兵是奔着环州去的。

    于是立即派人通知王巨。

    王巨接到消息后,天未亮,便将章楶与王君万叫过来商议。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敌人是骑兵,说不定下午就能扑到环州侧翼了。

    但环州西侧各堡砦兵力相对都比较空虚,况且还有西谷砦那么多敌骑虎视眈眈,随时潜入环州,与之配合。另外也不止来的是这点兵马,既然西夏人动用了天都山的骑兵,又是从没烟峡过来的,肯定会动援环州西侧的西夏各村寨百姓过来协助。也就是下午夏军扑过来时,还不止是五千兵马,可能是八千,可能是一万。至于多少,就看那边西夏已经抽调了多少丁壮,余下丁壮还能动援多少。这个斥候也无法打探到了,更来不及打探。

    当然,对于蔡挺肯定开心了,他可以放心大胆用兵天都山了。

    不过王巨得立即将这个危机解决。

    章楶看着地图说道:“他们目标不可能是归德寨,如是归德寨,不如自山后(指兜岭、杀牛岭的北面到青岗峡再进入归德川的道路)过来。”

    王巨额首认同。

    “也不可能是定边寨,尽管生活这里的西夏百姓多(这一带属于蒲川河的上游,有许多小河塬子,因此人烟密集),定边寨与平远寨还有不少桀骜不驯的慕容族人,但自定边寨到环州太远了,即便他们拿下定边寨、平远寨,环州早有防备,失去奇兵作用。因此目标只有乌仑城与肃远寨。不过乌仑城卡在乌仑山口,易守难攻,因此也非他们的目标所在。那么只剩下肃远寨。”

    如果西夏人能迅速拿下肃远寨,那么西谷砦的兵力再随即出动,东西夹攻,永和寨也就拿下了,尽管前面还有一个归德寨,但归德寨卡不死归德川,那么整个归德川便会畅通无阻。

    并且肃远寨西侧是骆驼坪,大落乾川,现在都属于西夏疆域,同样也生活着不少百姓。而且肃远寨周边地区又生活着一些慕容族的百姓,等于半主场作战,这些都是对西夏人有利的地方。

    “难道西夏人改变了进攻方向?”王君万问。

    “很有可能,现在他们拿庆州诸堡砦无可奈何,又不愿意甘心带着沉重伤亡撤退回去,可能转移了进攻方向,若是拿下环州前方诸堡砦,再加上夺回了安疆堡,又有了归德川道作为后勤道路,那么退能回去勉强交差了,进也可以虎视整个环州。但这是好事,如果西夏兵力西移,对下面我们的行动会很有利。不过得先将眼下危机解决。”王巨说道。

    西夏兵力分为两部,可是宋朝兵力也不在一处。要么先啃仁多零丁的兵马,要么先啃梁乙埋的兵马。

    修改了作战方案后,大家打算先啃梁乙埋的兵马,可梁乙埋这一部兵力雄厚,还是很难啃的,现在西夏主动分兵肯定是好事。然而也不能将环州打成烂摊子。

    并且问题是时间太急,还要立即做出决定。(未完待续。。)

第528章 开胃菜(中)

    “这个千里眼好,就是太少了。”韩绛说。

    “不是少,而是贵,太贵,一个成本达到了一百贯钱。”

    “王巨,一百贯成本不贵啊。”

    狄咏来到庆州,韩绛去了宁州,这时候道路情况不是很好,尽管他与亲卫都骑着马,狄咏返回宁州时韩绛也睡了。第二天早上狄咏出发,韩绛现身。狄咏吓了一大跳,王巨岁数还是小了,说句不好听的,这些重将大臣们的子女大半都比王巨岁数大,所以王巨有时候态度不是很好时,大家肯定心中有点不平。

    这个情况放在九百五十后,大家不是很理解,那时是装嫩时代,小鲜肉时代。

    但再往前推一推,推到九百三十年后的前面时光,大多数人就能理解了,那时大家对前辈长辈很尊崇,所以许多人狂妄自大的自称就是“老子”,对人的尊称则在姓前面缀上一个老字,老王老张,老领导,老同志。宋朝也是如此,苏东坡在写《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才三十九岁到四十岁左右,但开篇第一句便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如果不知道,说不定以为大苏那时已【↖经是五六十岁老才哥了。

    如果不知道这个文化传统,指不准会胡思乱想。

    王巨压制狄咏,狄咏多少有些不服气,一是俺家有家世背景的,二是俺非是你的手下,三就是这个年龄与资历。

    不过韩绛露面,狄咏不服气也得服气。

    韩绛也问了问。随后又赶向庆州。

    当然韩绛也不傻。去干涉王巨指挥。就算他高估了自己的军事能力,也不能高估到将三十万敌军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地步。其实来就是争功的,但不能真急吼吼地来争功。因此好听的说法就是庆州战役关系到整个陕西路的安危,俺作为陕西路宣抚使,头号军事长官,所以冒着危险,亲自来庆州偷越镇,激励三军士气。协助王巨打好这一仗。

    不过他是他的想法,但想做一个样子,最少得过问一下。

    好了,这个过问便给王巨与章楶带来了困惑。

    然而王巨有什么办法?难道将韩绛撵回延州?他有这个权利么?

    那只好忍着吧,这几天在庆州城先敷衍了事,过几天上了前线,韩绛不会再上前线吧。

    韩绛问,他只好答。

    确实,望远镜太少了,如果是标准配置。主将手中必须有一个,气球吊蓝上得有两个。一个轮流与附近的气球士兵用望远镜相互联系,这个还不能中断,一旦有命令下来,或者有急报要传出去,一个气球中断,便无法传递出去。另外还要有一个望远镜,观察周边夏军活动情况,以及西夏的斥候。

    但实际因为数量不足,只有五交镇、业乐镇、庆州城与华池镇四处吊蓝上装备了两个望远镜。

    多装备了一个望远镜,便是专门对付西夏派出的斥候游骑部队,在他们观察通报下,宋军根据他们在吊蓝上的指挥,几乎将西夏的斥候从这一线全部驱逐出去。

    不过数量确实少了,韩绛感到可惜。

    王巨说太贵,这是他自己掏腰包花的钱,两千贯不是一个小数字,又没有想到次品那么多,商人那么黑,因此只弄出这一点望远镜。

    韩绛不知道底细,这么好的东西,一百贯怎么贵了?

    王巨都不好回答,难道说它的实际成本可能不到几贯钱一个?自己被黑心商人宰了?

    “如果各寨都装备一个,前线无忧也。”

    “韩公,恐怕不行,如今整个庆州坚壁清野,野外所活动的人,要么就是我们的斥候,要么就是西夏的斥候。但不可能所有边境都要清壁清野,一旦有百姓活动,士兵在上面难以甄别,它就失去了奇效。”王巨道。

    总之,它还是特殊情况下的产物,就象萌门三岔那个堡砦,再过半个月,不用西夏进攻,马上冰墙就会一点一滴地消融。

    但就是特殊产物又怎的,西夏能候半个月时间吗?不过以后肯定还会有用,只是怎么用,得看实际情况了。

    就在他们说话间,忽然吊蓝上旗子挥个不停。

    王巨与章楶脸色一变,他们不需要翻看小册子,所有旗语就是他们编写的。

    王巨看着旗帜翻动,当然,用旗语虽然效率高,但再高也不如说话与书信,并且离得远,旗子还不能小,上面的风又大,士兵不得不穿着厚厚的衣服,动作笨拙,所以传递一段消息得有一会儿

    旗子停止挥动,两人脸色都有些变化。

    “什么消息?”韩绛问。

    “有一支夏军自大落乾川向肃远寨发起了进攻,大约有骑兵五千人,还有两千步兵。”

    “啊,这支军队从哪儿来的?”

    “骑兵是从天都山来的,步兵则是从大落乾川集结的诸寨村民。”

    “那怎么办?”

    “无妨,早晨蔡公就派斥候通知了我,说是昨天傍晚有五千骑兵于石门川扎营,蔡公估计多半他们是冲着环州去的。我们已经有了安排。”

    什么安排,王巨不会说了。如果韩绛非要问,那么最后结果只能不欢而散,这也是王巨底线所在,争功无妨,反正这一战功劳海了,自己吃不了的。有点干涉也忍了,但不能干涉得太过份。这是三十万夏军,十来万宋军的安危。不要说韩绛,就是王安石来了,突破王巨底线,王巨也不会容忍。

    既然王巨有了安排,韩绛也不问。他是哼哈二将,与吕惠卿并肩的人物,可能在军事上确实不行,但也不能小视。

    至少来到庆州后,王巨与章楶有些担忧、排斥、提防。他是能察觉到的。

    问题是韩绛不好说。王巨是不能问。无法沟通。

    不过总的来说,王巨也给了老韩足够的面子,至少在下属面前,王巨做了一个样子,等于将他摆在了指挥者的位置。

    然而他很快便感到了三十万夏军的压力。

    兵力足够多,就可以奢侈的用。那怕让王巨干掉了那么多兵马,现在西夏的兵力还是很奢侈。

    到了傍晚,前方又传来消息。说是肃远寨被攻破,许多守卫肃远寨的强人被杀害,究竟死了多少人,现在不清楚。

    还有就是大约有四五个部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