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524部分

暗黑大宋-第524部分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王巨只说了几句安慰话,什么我朝圣明,自祖宗起就推行了齐民之策,万民平等,没有卑贱高贵之分,因此你们来到这里,请安心放心,战斗结束后,会向你们发放相同的薪酬与奖励抚恤,当然,你们也要遵守军法。

    然后就没有了。

    琼娘低声问了一句:“这些人怎么甘心替那些酋长们卖命?”

    想要使西南夷变好,王巨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只能说变得略好一点,但不能称为好。

    不过对待这群战俘确实也不差,来了,大家确实是相齐的,帐蓬、衣服、伙食、兵饷几乎完全一样,就是兵器差了一点,兵器是从交趾缴获的武器中留下质量较好的那批。后来大理陆续的战役,又缴获了大量器甲,不过九成器甲回炉了,仅留下一成。虽然不能与宋军的器甲相比,但比他们以前使用的那些武器好了不知多少倍。不过还有另外的原因,关健这些不是常备兵,大理战事结束,全部遣返回去的,其次,王巨手中的经费真的紧张啊!

    差距的就是这个器甲。

    可这么多天过去了,一个个多是瘦骨嶙峋,面黄饥瘦,活脱脱象一只只猴子。可想而知,他们以前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王巨说道:“琼娘,让你用刀叉吃饭。可以么?”

    “这个挺麻烦的。”

    “如果用手抓饭。不用刀叉。不用筷子呢?”

    “那怎么可以?”

    “可你想一想真腊那边。他们也一样,未见到过外面的世界,又如何知道自己过得是悲催的生活呢?”

    所以王巨估猜他前世,天朝一直没有严禁养猪肉网、养猪吧、养猪周末,多半也是这个原因。虽然这些人用心是颠覆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对集权制度弊病的监督,况且圈养起来。影响也不大。

    王巨让他们商业流通,以及对这些战俘的洗脑,其实就是这样,让他们接触外部世界,不然不要说当地恶劣的地形了,就是那种极度的落后,也无法治理。

    “不知道那些土著在内地如何?”琼娘问。

    相比于这些蛮人,那些土著更落后。

    王巨说道:“要怎么看了,一看这些土著里有没有桀骜不驯的货色,特别是一些交趾人。二看主户是不是苛刻。只要主户不苛刻。土著里没有桀骜不驯之辈,就会太平无事。如果相反之。则必然有事发生。”

    “不知道官家怎么想?”

    “与官家无关,这个完全不用担心。”王巨道。

    不过扯皮是必然了,已经开始了。王巨不久就接到一封诏书,诏书上说了三件事,一是让他见机行事,量力而行。也就是许胜不许败!

    但这个真不能怪赵顼,毕竟大家对大理兴趣不大,甚至可以说整个大理还不如西夏一个南河套的地位。王巨用兵大理,朝廷不反对,就是最大支持了。

    二是已经向章楶下了调令,并且还有若干官员,望王巨在这些官员到达后配合。另外又给了王巨加了一个官职,云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经略招讨使。以后不用大理这个名称了,而是恢复到汉朝制度,重新成了云南。

    得缀这个官,不然王巨稀里糊涂地用兵大理,这个规矩以后就坏掉了。这个官职缀后就代表着经朝廷同意,王巨才有权用兵大理的。

    第三就是这些土著问题,在赵顼发出这道诏书之前,已经发生了十几起类似吴姓主户的惨案。

    于是引起了许多人强烈的不满,但他们不大好说要仁爱了,正是因为仁爱,才有了王巨这个换人安置的举措,不过也有说法,那就是橘逾淮为枳。不是主户不好,不是土著不好,而是土著是南方岛国上的百姓,来到内陆后不能适应,所以屡屡发生冲突。因此请求赵顼将这些土著送回去。

    赵顼写诏书,也不是要将他们送回去,而是询问。这个冲突太频繁了,太血腥了,并且又是在内陆,不是在前线战场上,往往一条人命都会引起州县官府重视,况且这些严重的血腥冲突。

    因此问王巨怎么办?

    王巨立即回奏,一是收复大理正式开始了。其次就专门讲这些土著。

    王巨先讲了去年的几样物事,就象一小瓷瓶香水,按香味分成几个等级,一瓶一百文到二百文售给了市舶司,不是海商出的价格,而是市舶司与杭州一些富贾共同协商出来的价格,但在市面上售价却达到了两贯到十贯之间。

    市舶司给的价格还有赚头,未来花卉种得多了,工艺进一步提高,成本或多或少也能压缩不少。但海外赚头很是可怜,当然,也不全进了内库的腰包,还有一部分利润让各个零售商拿走了。

    不仅是香水,金漏与正气膏同样盈利很薄,不过后两者要稍稍好一点,正气膏交给市舶司与零售价相差了大约五到十倍,金漏则是十到二十倍,香水则相差了二十到一百倍。

    这无疑证明市舶司给的价格太苛刻了。

    所以各个海商们纷纷表示不满,王巨说话不管用了。

    再则如何重新迁于海外,如果将这些土著迁于荒岛之上,往下一扔,不管不问,代价还会小一点。但也不能低估了其代价,这些人重新集结,各州又要骚动,官府又要派大批兵士押送,还要贴补大量的粮草。同时运向彼岸,必须重新动用大量海船。这些海船当真没有成本?一艘大型海船一次运载仅成本就得好几千贯。算算得多少艘海船才能装走。

    还有呢。如果将这些土著丢在荒岛不管不问,不用多久,就会全部活活饿死,于其这样,不如直接在中原坑杀,还省得他们在半路上再遭一番罪。

    第二个方法就是将后来迁徙过去的中原百姓重新迁徙回国,让他们的房屋粮食田地一起让给各个土著,那么这些土著就有了生路。不过这些内陆百姓必然不愿意。除非赔偿其损失,他们去了海外,地广人稀,一个个拼命地经营新家园,这么久过去了,每户都有一顷两顷以上的良田,宅子,器皿,如果要赔偿,一户不赔偿五百贯。这些百姓是不会乐意迁徙回来的。那么朝廷按户计算吧。

    不过还有一个办法,陛下你是人君。君要臣死臣岂敢不死,强行下诏,让海商们倾家破产地这么做,所有费用也由他们自己负责,那么问题就解决了。

    这真是办法吗?

    就是秦始皇也不敢这么干!

    这事儿继续扯着皮。

    但还没有玩。

    去年各个傔客建议绕过宋朝,将一些商货直接销售于海外,王巨默认了。

    可无论怎么绕,绕不开宋朝这个市场。不要说海外有多大,恐怕将天竺、西亚与欧洲经济加到一块,都不及宋朝的经济。

    于是王巨不动声色地下了一条命令,走私!

    所有贵重货物,凡是属于市舶司榷香范畴之内的,全部走私。

    也不仅仅是报复,主要是朝廷经济不困难了,但王巨经济却很困难。

    另一个也这种暴利式的模式以后也会渐渐减少,比如珊瑚,它的作用比陆地上的蜜蜂还要重要,可以说是海洋上生态最重要的基石,既然海外打算认真经营,就不能严重破坏了。还有一些名贵生长缓慢的香料,砍掉一块就等于少掉一块。

    就象司马光等人篡造的王安石三不畏。

    王安石有类似的思想,但不会激进如此,更不敢公开吼出这三个不畏,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那么王安石还能成为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么?

    可后人不知道啊,九成人以为真是王安石说的。

    于是支持王安石的人便说人言不足恤,老百姓眼光浅,所以不要考虑他们的议论。反对王安石的人则说,不谦卑的倾听人民心声,就不会是一个好政府。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简单的比喻,小贩子摆摊卖东西,可以说这些小贩子乃是百姓中活得最卑微的群体,真正的弱势群体,所以城管来了,他们便会说,俺要生活。但市民们不乐意了,这些小贩乱摆摊占了俺的道,影响了环境。

    这时倒底听谁的声音?

    不要说安置小贩的生计,那么多小贩,国家根本就没有那经济安置这些小贩的生计!美帝都不能禁止小贩,况且天朝。

    再者国企改革,国家必须要轻装上阵,所以将经营不良的企业一起拍卖,那么国家经济好了,就可以投资基建,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可那些下岗工人却苦逼得一塌糊涂。

    这时候又听谁的声音?

    所以诸葛亮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是不听,而是要“会听”,很深奥的学问……

    再到祖宗不足法,支持的人说祖宗的规矩不一定要效仿,国家穷了,二祖来改革,这是对的,甚至说让一部分人带头富起来也是对的,但国家经济上了轨道,后面的人就得要立即注意贫富分化,以及贫富分化所产生的种种不公正公平公道,还有贫富分化所带来的拜金主义,道德败坏,官员贪污受贿……

    这就是王巨所说的冬天必须要穿厚衣服,夏天只能穿薄衣服。

    因时制宜地不断调节,国家才能健康的发展,那有一成不变的法?

    但也不能将祖宗的一切打倒,没有祖宗就没有后人,或者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做子女的超过父母,父母会很开心,但做子女的能将父母当猪狗看待么?甚至有时候还必须要适度地借鉴他们的智慧与经验。这才是真正的以史为鉴!

    再到天变不足惧,或者换成另一名更有名的话,人定胜天!

    人真能胜天吗?且看南河套、腾格里沙漠以及西域、大非川,这里以前都是水草丰美之所,但从宋朝起,就全部恶化了。这便是人定胜天的后果。

    所以不能说天变不足畏,必须得畏惧,但不是草木皆兵的畏惧,也不是迷信地畏惧,更非是人定胜天,而是人要合理地顺天。

    能说是环保,但也不能说教条式的环护,难不成让大家一起不吃饭,来还一个青山碧水?那叫环保么,是法西斯!

    其实还可以换成其他词语,适度、分寸……以及王巨所说的中庸。

    今年还困难,但到明年不困难了,所以王巨也要适度地“环保”了。不但珊瑚,一些珍稀木材,也要合理的砍伐,而不是滥砍滥伐。

    正是这种中庸思想,王巨今年让海船又带来了一样物事,那就是鸟粪。

    售价有些高,一石四百贯,让许多人责骂,说这些海客们想钱想疯掉了。

    其实真心不贵,论肥效鸟粪比化肥还要强,关健它还没有什么负作用,能有效地恢复“地力”。

    并且从开采再到发酵,然后装船运到内陆,一石四百贯其实也赚不了多少钱。这就是国与民之间的中庸,一旦推广起来,会极大的增加粮食产量,给百姓更多的活路。否则王巨现在可不想推出这种物事。

    不过这一年并不是为了销售,而是无偿地交给一些正派的主户,让他们试行使用。

    鸟粪是小事,关健贵重货物一起走私掉了,并且以王巨现在手中的力量,官府想查都查不到。无疑内库等于一下子少掉近七百万贯收入。内库官员立即向赵顼禀报。

    赵顼也傻了。

    七百万贯,一个榷盐才有多少净收入?

    他立即下诏让市舶司的官员询问,各个船上的主管回答简单,海外资源同样有限,前几年支持朝廷用兵,大肆开采,现在必须要保护了。

    这无疑是推脱之词。

    但是怎么查?

    最少得查到,查不到如何处理?

    赵顼这才想到了王巨那句话,朝廷贪得无厌,并且许多人弹劾指责,海商们不满了,反正做良民也没有落得好处,那么何必做良民?

    有大臣建议得派官员去海外管理了。

    管理就能堵住走私?或者说,如何管理?就象未来的云南路,大伙都不愿去,况且是海外。

    不过那是几个月的事,眼下大理之战才是大家最关注的……(未完待续。。)

第692章 声东击西计

    高升泰匆匆回去。

    孙权肯定不会听从汉献帝的命令,当然他也不会听段正明的命令。

    不过王巨手中有了段氏兄弟,必然是一个大大的麻烦。

    回到善阐城,他将情况逐一禀报。

    高智升也是色变,他想了良久,喊来一名手下,说道:“派使将情况通知杨义贞。”

    “还说什么?”那名手下问。

    “还说什么……”高智升茫茫然毫无头绪,过了半天才说道:“对他讲明,如果他不同意联手合作,或者提出太过份的要求,我只好投奔宋朝。”

    “喏。”那名手下骑马离开。

    “父亲,其实投奔宋朝是一个好出路。”

    “你怎会有此想法!”高智升喝道。

    高升泰有这个想法,是高家现在情况真的很不好,东有王巨主力军队,西又有杨义贞的庞大兵力,随着和斌燕达两路兵马夹击,高家活动范围越来越小。

    而且随着家园被王巨攻占,田宅等产业一一瓜分,各部联军头领人心惶惶,战意低落。

    高家现在形势到了⊕◇万分危急之时,至于统治大理,已经是一个痴想了,因此投奔宋朝,也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泰儿,我问你,为何这小子要均分田地?”

    “便于治理。”

    “如果不均分田地,用兵会不会更容易一点?”

    其实王巨均分田地,大多数人认为是这一个很危险的趋向,不过还有极少数一部分人认可的。有一个现成的例子。便是王小波李顺起义。均分了田地。结果那片地区成了宋朝兼并情况最轻的地区。兼并轻,相对而言,百姓也就能安居乐业了。所以李觏与张载等人提出了古井田制,实际就是想变相地均分田地。这是痴人说梦,在内地那是不可能实现了。

    就是在南方,王巨不停地用兵,也不能让所有地区都实行均田制,只能说勉强让五分之二地区实施了这个政策。就这样,已经让王巨费了九龙二虎之力。如自杞州,王巨用了那么多心思,一心想打造一个典型,示范,先后两次大规模的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