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584部分

暗黑大宋-第584部分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器呢。那么在这里,就会成为西夏的绞肉机。一战便可以将西夏削弱之。随后臣就发动经济战。”

    “经济战?”

    “西夏最大的缺陷之处,就是他们穷困。所以臣为此谋划了很多年……”

    “就是那个?”

    “恩,成功率能达到八成以上。”

    “那太好了。”

    “然后次年臣再去陕西,将章质夫调到河东,一防辽国,二以便配合臣伐夏之举。同时臣在这一年内会整顿整个陕西的军纪,训练三军。再次年,臣于春天就要开始伐夏了。”

    即便章楶大败西夏都不行,还得要有充足的时间。

    “可能短则半年,长则八个月,必须将西夏拿下来,否则到了天寒地冻之时,臣同样束手无策。”

    “第二年就要伐夏了?”赵顼惊诧地问。

    高滔滔担心王巨在陕西掌控三军后,会对大宋不利。那么只有一年时光,如何能掌控,就算能掌控,如何能说服所有将士谋反大宋?

    因此赵顼心中想,待会对母亲说一声,让她不用担心了。

    王巨不知此节,继续说:“恩,灭掉西夏,不等于拿下西夏,必然会有许多反叛的力量,说不定辽国还会出兵相助。因此臣第二年就得伐夏,第三年剿灭反叛的力量,以及防止万一辽国的相助。”

    如果换成第三年伐夏,他就来不及做这些了,难道那时要食言不成?

    六年时间,对于赵顼来说,可能很长很长,实际是时间真的……很紧哪。

    不过赵顼还是有些激动。

    在他心中,第一就是要将西夏拿下来。

    西夏不拿下来,根本就不指望着收复燕云地区了。

    而且拿下来后,也不用愁战马了。不说西夏本身就有许多牧区,周边还有许多牧区,如辽国夹山地区,阻卜地区,同时可以向回鹘人买马。

    王巨得到大理,然后章楶经营腾冲府,并且鼓励百姓养马。那边的马价也不贵,一匹战马不过十几贯钱,但也不能再便宜了。虽然一匹马相当于两头牛的价格,可马的繁殖能力太差。

    但一步步运到西北或中原地区。十几贯钱就变成了三十多贯钱,而且终是南马,到了北方多少有些不适应,也会产生大量死亡。

    然而西夏拿下,所有问题得以解决。

    实际在王巨心中。南方的马匹确实还是用来运输与耕地的。

    不但战马问题得以解决,拿下西夏,只要从府州到北河套与贺兰山组织一道森严的防线,余下就用不着那么多军队了。最少可以裁减十万以上的禁兵蕃兵乡兵,那么一年得节约多少费用?

    甚至从两个方向对燕云地区形成威胁。

    燕云地区才是他最大的梦想,如果能拿下燕云地区,以宋朝的财力,不用再修长城了,最少可以建设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堡砦。那么北方游牧民族想要南下,将会寸步难行。

    到时候又可以裁减十万以上的禁兵或边军。

    如果宋朝保持在三十万禁兵。二十五万边军,那么一年得节约多少支出?

    两税朕都不用征了。

    到时候岂不是天下太平?

    但他就没有想过,如果失去燕云,辽国还能存在多久吗?只要宋朝收复燕云,那真是鱼死网破了。

    那个与王巨无关。

    而且他也不相信赵顼还能活上十年八年。

    并且赵顼也想得乐观了,就是灭掉西夏,吐蕃还有一个阿里骨。

    但王巨也没有太在意,没有西夏互为里表,一个阿里骨能跳出三尺高?那么水土更加恶化的腾格里大沙漠与大非川就会成为天然的屏障。

    至于想不会将宋朝的疆域再变成一只胖公鸡,王巨岂能不想?但要考虑现实的。看看宋朝朝堂这个样子,有这个精力,还不如想办法多迁徙百姓到彼岸,多鼓励彼岸百姓多生多育。好有更多的人口,将彼岸那四千万平方公里抢在欧洲人之前占领下来。

    那才是对这个民族最大的贡献。

    王巨又说道:“这是臣的计划,有了计划,才能分析辽国的动态。臣在京城这三年,辽国不会用兵我朝的。那怕章质夫可能会大败西夏,那只是边境的战役。非是灭国之战。”

    赵顼点了点头。

    “臣去了陕西后,辽国可能会警惕,但只要臣不用兵西夏,或许在边境产生一些冲突,辽国还不会出兵我朝的。范公所担心的,乃是臣第五年用兵西夏之时。辽国这位皇帝比较昏庸……”

    赵顼也乐了起来。

    耶律洪基治国,整将辽国治理乌烟瘴气。当然,宋朝巴不得辽国会变成这样子。

    “因此最少得在两个月后,辽国才会有反应,但开始时,他们未必会派兵,而是要争议。辽国承平也太久了,许多人厌战,况且我朝每年给予的是五十万岁纳,对于辽国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特别是辽国那个皇帝,向来喜欢汉家文明。因此会争论很长时间,才能做决定。不过以防万一,如果那几种杂粮能成功的话,我们可以将这些杂粮送给辽国,并且教导他们种植。”

    “为何?”

    “陛下,长远来说,一旦这些杂粮开始在辽国推广,就会逼得更多的人从游牧生活变成定居生活。如果他们成了农耕文明,陛下,还用得着担心吗?或者与我朝比经济,比人口?”

    “这也是啊。”

    实际与辽国真无关系,这是防止女真人崛起的。

    如果辽国出现一群农耕的女真人,那就再也不用担心了。

    说不定以后宋朝再度中兴,或者出现一个强大的新王朝,因为辽国百姓变成了农耕,那么就能一鼓作气将它拿下,并且迅速融合。

    “从眼下来看,这也是我朝向辽国的示好……最好是臣用兵西夏那年,让辽国派百姓前来我朝学习观摩,也可以让他们派官员过来观摩,我朝并且向他们承诺这些官员百姓的所有费用支出。那么在这些高产耐旱的粮食诱惑下,他们争议声就会更大。”

    “妙。”

    “于是会出现两个结果,一个结果是辽国会派使来抗议调解,又派一些军队来到边境,威胁我朝,但不代表着他们会真的入侵我朝。这一来,恐怕就到了六七个月以后。”

    六七个月以后,王巨再拿不下西夏,冬天就快到了……

    也就是尽量争取辽国会是这个动态。

    “第二个结果,就是他们真的会出兵相助,然而那样,就必须筹集更多的兵力,粮草物资,也要拖到半年后,那么只要我朝边境处将士能抗衡一两个月时间,大事可定矣。”

    “可能大家还是很担心,然而辽国君臣昏庸,又因为缺少大的威胁,这些年来罕有大型战役,甚至大规模的战争经验还不及我朝与西夏,辽国安定许久,生活改善,不穷困了就不会野蛮了。所以只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要说两个月,就是周年半载,以我朝在河东河北的边防,也能撑得下来。”

    实际说白了一点,宋辽和平,宋朝还好一点,西北时常打个不休,辽国就真正在养猪了,因此女真崛起,迅速将辽国打得落花流水。当然了,就是这样,如果宋朝冒然派军队进入燕云地区,也未必有好果子吃。

    但辽国想灭掉宋朝,真的很难很难。

    不要说辽国,就是女真,如果不是赵构这小子,最后还只能乖乖地退回辽东。

    或者有人说岳家军是农民军,不错,是农民军,但里面西军才是最初的主体,核心所在!所以说和平对百姓来说是好事,然而久不参战,缺少实战磨砺,大战到来,说不定就产生了亡国之祸!

    这个王巨不想多提了,又说道:“为何?因为只要拿下西夏,辽国再陈兵河东河北,没有任何意义了。要么就会将军队调回来,与一些反叛力量联合,陈兵南北河套,但那可以交给臣去处理了。”

    辽国会不会插手,必然插手,就象史上章楶一下子将西夏三十万兵马全部坑杀掉了,西夏危在旦夕,辽国立即派使者将小小梁弄死,从中调节,加上宋朝皇宫巫蛊案发作,宋朝大军停了下来。

    不过得看他们怎么插手了,就是插手,只要准备好了,那怕辽国真的会出兵,问题也不大。

    这就是王巨想要说的意思。

    但有一个首要的前提,王巨必须在八个月内将西夏灭掉。

    如何能灭掉,就看这个贺兰石。

    只要因为贺兰石将西夏弄得民不聊生,经济困窘,王巨就能实行目标了。

    也就是王巨担任华池知县就产生了相关的想法,庆州之战时就开始为五年后而执行了。

    想到这里,赵顼倒吸了一口冷气。

    但还没有完,王巨又说道:“陛下,这只是谋划,然而没有陛下最大的支持与信任,略有掣肘,必会前功尽弃!”(未完待续。)

第755章 你不懂

    “卿在广南,朕可有掣肘?”赵顼有些挂不住脸。樂文小說|【鳳/凰/ 更新快请搜索】

    “不仅是广南那种支持……”

    别以为话说三遍如烂草,这件事得反复提醒着。不然赵顼又起了迷糊心思,自己可就不好办了。要知道只有六年时间,这六年里那一年那一天都是很宝贵的。

    王巨又看着这个奏本说道:“范纯仁清廉过人,颇有其父遗风,但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彼岸早就明确了这一点。陛下也知道彼岸各市执行了六曹制度,刑曹的人必须刚正不阿,礼曹的人必须是温厚有学问的长者,兵曹的人一定善长军事,工曹的人懂数学、精通农田水利,户曹的人善于统筹调度,吏曹的人长于政务、有识人之能。 虽然范尧夫为尚书省右丞,但他只适合主持礼部、刑部事务,就连户部的事务都有些勉强。也不是说范右丞非是人才,最少他可以为我朝官场带去清廉的作风,清荡官员戾利之气。然而陛下想要在政务、军事与经济上有所作为,那就非是范右丞之所长了,而是臣,或者章子厚,张天觉等大臣。”

    也就是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范纯仁不懂经济,不懂军事,他说的话能相信么?

    赵顼脸上微微一红。

    这岂不是说朕什么都不懂吗。

    于是他也盯着奏本看,难道这道奏本真的一无是处。

    看了一会他又问:“如果按照卿之计策,民用金银何如?”

    这样敛一敛,不但现在准备的金银,就连民间大量金银,都进入了银行司当成了本金,那么老百姓用金银怎么办?不说别的,就是普通百姓谈婚论嫁,最少准备一些首饰吧。

    “陛下,这也是臣昨天与章子厚所商议的重心,其实也好办。第一关难在开头。一旦大量金银纳入银行司,必须导致民用金银缺乏。朝廷所发行的绢交又要立即流入市场,百姓必然会拿着绢交来兑现。范尧夫所说的反复兑现就可能会出现了。但无妨……”

    王巨将他昨天晚上与章惇所说的,又娓娓道来。

    “不仅如此。未来几十年,估计每年都能从倭国哪里得到三百万两以上的白银。其实无论是金,还是银,都可以做本金。只要朝廷诏书天下,将此事让百姓得知。开始时就不会引起金银恐慌。等到银行司建设起来,还可以做一些调节。比如用绢交兑现金银,必须交纳百分之三的手续费。”

    “这有些多了。”

    想一想,若是存款,一年利息也不过三厘,百分之三。如果仅是兑现一下,手续费达到百分之三,百姓会产生什么想法?

    “也不是啊,因为朝廷所用的本金金银乃是铸成条状的,还会刻上银行司的官印。因此百姓需要时,可以准他们兑现,但不需要时,可以将这些条状金银重新拿到银行司兑回绢交,并且可以多得百分之一点五的绢交。”

    也就是手续费仅是百分之一点五,这大约是百姓可以接受的。

    然而这样一来,就能狙击百姓的兑现,或者诱导金银向银行司回流。就是胆大的人私铸条状金银,问题也不大,这条措施主要就是防止兑现。那边在兑现,这边回流私铸金银,朝廷不提继续盈利吧,最少能持平成本了。

    并且还有一个作用:“这样银行司就可以通过金银的储量掌控金银的走向。再加上对市场金银价的关注,如果金银价疯狂上涨,就可以拨出大批金银向市场销售。如果国内金银不足,彼岸也可以协助。如果金银价下跌,可以将金银库存,以备万一。用此调控金银价格。”

    “另外还有绢交的数量。在这几年内,绢交数量肯定是不足的,但不可以胡乱发行。等这几年稳定下来后,如果绢交与铜钱的兑比是在十比九,或者十比十一之间,勿用干预。如果绢交与铜钱兑比在十比十二,或者更高,可以适当地加大绢交的发行数量。如果与铜钱的兑比降至十比九,立即将绢交收回,以防绢交价格下降。”

    如果能达到这一步,所谓的本金都可以不动了。

    “陛下也勿要担心了,具体的由臣来安排,况且彼岸试验了数年,再加上臣在京城,可以掌控三年,三年后必然会有完善的制度。”

    连这些都考虑到了,那还用担心什么?

    “卿将这么多金银带回来,彼岸那些海商可有异议?”

    “陛下,你说呢?我劝说了许久。并且正好又找到更东方的两片若大的陆地,彼岸人口稀缺,所以我用这个才说服了他们。但归根倒底,他们是宋人,何不想宋朝强大繁荣。然而许多士大夫眼睁睁地看着我朝每年向两个蕃人国家交纳大量银绢,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对内却是残暴蛮横,包括这些海商们,他们向国家捐助了那么多钱粮,仍遭到许多士大夫的攻讦,所以有的海商也渐渐不乐意了。施恩难,得罪易……”

    “朕知道。”

    知道就好,王巨想起身告辞,赵顼忽然问:“王卿,那几艘大船以后打算怎么办?”

    “这次回去后,上船坞拆卸了。”

    “就拆卸了?”

    “还能航行两三年吧,不过龙骨乃是一艘船的重心,万一因为锈迹太重,又遇到大风浪,将龙骨打断,船只就危险了。实际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