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613部分

暗黑大宋-第613部分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保,这一年来,国家已经用费不少了,”蔡确立即说道。

    其他大臣也多有附和。

    不仅仅是王巨的那些惠民政策,还有呢,苗时中与苗履这二苗,在南方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但两人没有收住兵势,将普安州上面与东面近十个大型羁縻州全部拿下,其面积至少相当于宋朝正常的六七个州军面积!但这一战无疑产生了花费,战斗时的花费,两路补贴了,不过广南西路的补贴。无疑是减少了朝廷的收入,还有呢,战后的请赏抚恤,苗时中与吕大忠向朝廷求救了。俺们春税还没有执行,各府州没有多少钱帛,请朝廷立即调拨钱帛过来奖励抚恤。

    王巨啼笑皆非。

    不过这一战意义非同小可,不仅震慑了西南夷各部,让各部部酋纷纷来京表示诚服。宋朝又正式得到了那么大片面积的疆域,同时也将这个国中国压缩成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没有了厚度,先进的文明方式就可以幅射。最简单的,到了秋天,潭州与矩州的商路基本就打通了,不管这条商道上来往的是蛮商还是汉商,至少对哪里的闭塞会有所改善吧。

    事实这一战比较顺利,也是因为普安州的变化,特别是王巨在普安州置了一个大型互市。这让周边许多蛮人看到了普安州的变化,因此许多底层百姓反过来欢迎宋军的到来。

    虽然因为这个互市产生的财富,导致了蛮人的入侵,但也因为这个互市,导致了这场大捷。

    最后王巨给了两路的钱帛,同时额外拨出五百万贯钱帛,用于这些新得的州军民生,太落后了,如果朝廷不补贴,就是占领了。因为道路不畅,农耕方式落后,环境闭塞,朝廷仍不能很好的治理。

    但这等于朝廷又额外产生了一千多万贯的支出。

    因此赵顼也狐疑:“王卿。如若伐夏,所需不菲。”

    国库与内库还有不少储蓄的,拨这笔款项下去,问题不大,可关健拨下去后,未来伐夏的费用怎么办?

    “臣这样做。有几个原因,朝廷挪用了大量丝料,导致绢价上涨,实际就是这些丝料,在全国所有布料当中,占的比例也不算太高。然而因为挪用了,有一些商人便得到了囤积居奇的机会。但国库里却储蓄了许多布帛,虽然国家每年都需要大量布帛,可随着棉布的普及,甚至未来还有更好的棉种出现,这些布帛价格必须下跌。储蓄得太多,实际是一种贬值与浪费。”

    更好的棉种,没有带过来,可能彼岸还没有找到。

    但没有人怀疑,因为几项杂粮都开始收获了,而且产量皆很高。

    “但这些布帛放下去,无疑会打压了这些商贾的囤积居奇,也不会让明年丝料价格抬高,否则印制绢交的成本必然会增加。其次是熙宁变法虽使得国家财政终于宽裕起来,不过它们中间的一些弊病,确实伤害了部分的百姓,这也是变相地归还于民。民心安定,国家就得以安定,上下就会齐心协力,这种内部环境才有利于伐夏。”

    “司马光说国家财富是不变的,此言错也。太宗之时我朝经济能与现在相比吗?有人说臣是修路狂魔,实际交通达了,经济也就变好了,百姓手中有了余钱,就能刺激商贸的展,国家经济同样也就盘活了,而且臣在地方任职时的各州县变化就是最好的证明。实际若非南方用兵产生了一些额外费用,臣打算今明两年,每年拿出两千万贯的布帛,用于各州县,让他们兴修道路水利。”

    “陛下,诸公,秦国有秦直道、灵渠、郑国渠、都江堰、长城,汉朝将黄河人为的改流,隋朝有大运河,这些工程都6续地造福了后人,然而这些朝代也因此而亡国,故唐朝罕有大型工程。实际论工程,没有一个朝代能及我朝,只是我朝执行的不是大型工程,而是许多细碎的小工程小水利,可这些工程水利规模加起来,远胜于前面诸朝诸代。所以苍海变成了桑田,高山升起了茶园,平湖变成了沃土。现在臣的做法是一样的,但与前面不同,非是差役,而是募役,皆是相关到百姓自己所在的州县工程,也就是关系到百姓自身的幸福,因此民不会苦之,而为乐之。可经过这两年改造,我朝各州县境内道路情况会进一步的改良,同样会出现一些小水利,影响会十分深远。”

    王巨打算由各路提举司、转运司、刑狱司共同监督这些钱帛的去向,不过仍会有一部分被官吏贪墨下去,余下的材料费用不会很高的,现在不可能使用钢筋水泥了,大不了有一些车辆的损耗,与火药的消耗,因此若拨出三千万贯,最少两千万贯变成工钱,放到贫困百姓手中。这无疑会改善许多贫困百姓的压力。

    “至于伐夏,可能费用会很高,但不可能象庆历那么漫长,因此费用不会高于庆历战争时的费用。陛下,勿用担心了。况且看似拨出了钱帛,实际丝料成本的控制节约了一部分钱帛,百姓手中余钱更多,商贸繁荣,一部分也通过商税重新流回到国库。”

    都说到这份上,怎么办呢?

    实际上没有王巨所说的轻松,走出延和殿后,王巨心中甚至在想,当初如果提出在中书是四年,而不是三年那就好了。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不提赵顼的疑心,就是赵顼的身体,恐怕也熬不到那时候。说不定自己前面去了陕西,后面赵顼就会病。别看王巨大手大脚的在花钱,实际每一项开支,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

    就象他今年打算改良保马法与保甲法,同时适度地取缔一些州县的苛捐杂税,但正是考虑到财政,以及未来伐夏的开支,不要说未来,明年就有一笔不小的开支了。所以王巨最终没有提议了,而是拖到来年才根据情况执行。

    因此王巨心中默默地说了一句:“希望这两年风调雨顺吧。”

    一旦来场大灾害,不仅会让一些人借此攻击,朝廷又要花费大量钱帛了。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又来了。(未完待续。)

    。。。

第784章 曼尼普尔

    王巨走了后,章楶平定了腾冲府,但这个平定仅是指开江以东,也就是恩梅开江,并且仅是高黎贡山的下方,高黎贡山西边这一段,也因为地形与环境等因素,没有用兵,布忙甸(瑞丽北侧)往南同样没有用兵。

    就是这片面积也不小了,海拨有点高,但没有高得可怕,有许多河流,青山碧水,当地农地不发达,可是畜牧业却十分发达,所以自古以来出产的战马颇有名气。

    实际就是这段控制区域,也超过后世天朝的国境线了,不过王巨也记得不清楚,就是记得,也无所谓。

    章楶的思想与王巨相仿佛,除了狙击蒲甘国向北扩张那一战外,余下的,能控制才用兵,不能控制,那就安抚,羁縻之。

    不过那时章楶得到王巨大量资助,而且王巨将大麻烦大多解决掉了,甚至许多地区都改土归流,替章楶打下了一个好底子。

    因此章楶在这片区域投入了一些精力,鼓励百姓饲养各种马匹,又迁徙了一些百姓过来放牧,同时又请来一些商贾,给他们一些优惠政策,让他们将这里的马匹与其他牲畜,或者畜牧业产品,如皮毛筋鬃贩运出去销售。同时又修建了一些道路,便于百姓往来。

    这样一来,这一带百姓生活立即变好起来。

    但与普安州那边的形势差不多,甚至更差些,因为江那边就是裸形族,百姓穿的只是树叶或兽皮短裙,天气热了,那是真的不穿任何衣服的。

    也就是与原始社会相仿佛吧。

    可也不能算是原始社会,毕竟大理相比于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文明更发达了。

    大理文明气息的幅射下,这些部族中有一部分首领开始开化,也与江这边的人略有往来,包括交易,全是以物易物方式交易的。

    章楶击败蒲甘人后。陆续裁减了一些兵力,实际自王巨拿下大理后,就在陆续裁减,大理拿下了。不可能南方继续养着那么多土兵,那财政会吃不消的,而且为了征服这两路,也牺牲了许多战士,广南西路到了休生养息之时。

    因此在陆续裁减之下。广南西路只有四万余土兵了,并且还有两万土兵,于大理与交趾轮戍,另外就是交趾与大理也开始募训自己的土兵,同时章楶就着腾冲府的地形,在这里训练了五千骑兵,半牧半兵。

    苗履用兵西南夷,于是向种师道将这五千骑兵借来。

    这五千骑兵在这一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腾冲府兵力就空虚了,要命的是王章二人改土归流。让一些蛮酋产生不满。不要问还有蛮酋,以这里的地形,如何实现完全改土归流?实际一半以上的地区仍是羁縻区。

    这些蛮酋就着这个机会,勾结了几十个裸形族的大部落,里应外合,入侵腾冲府。虽然姚雄率领兵卒赶到,但还有许多马匹牲畜与百姓被洗掠走了。

    不过这时候天气渐渐热了,不适宜在酷热的南方用兵,于是种姚二人便隐忍下来。

    随后两人合伙商议了一个计谋,故意扬言。西南夷那边又动乱了,将这几千骑兵调走。不但骑兵调走了,连周边的一些土步兵也调走了。

    这些蛮酋那有什么发达的消息渠道,于是又来了。

    结果七八千裸形族的战士。一起落入埋伏圈,要么被击毙,要么被俘虏。

    不但有这些裸形族的战士,同时还有这些蛮酋也派了手下的战士暗中参与,正好,一起奸灭。

    不算是特大型会战。不过持续的时间有点长,直到种师雄的奏章送到京城,那边战斗还没有结束。至少这些蛮酋已经公开背叛了,得一个个地去扫荡,虽然不象乞弟那么强大,更没有乞弟那样的号召力,但地形太复杂了,想短时间结束是不可能的。

    不过新的问题来了。

    那就是这些战俘怎么办?

    种师道可不敢学习王巨那样,一起卖成矿奴。

    至于杀更不敢杀,释放回去又会再成祸害,因此大伙商议后,就让他们修路吧。

    忽然这时候一个当地的幕僚官说,不如修一条通往斯拉国的大道吧,种师雄莫明其妙,问斯拉国在哪儿,那名幕僚官就指着地图上那加山以西的地方。

    种师道又问,那不是天竺吗。

    那名幕僚官又说,天竺也分成许多国家的。

    这样一说,种师雄便能理解了。

    而且看上去,也不是太远,从腾冲府府城出发,大约只有一千里地左右。如果将这条商道打通,使大理与天竺能够往来,不说商贸了,各个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包括宗教文化等等,说不定就能名垂史册了。

    不仅如此,就是章楶也在大理的置了许多互市,如西北的九赕城,三赕城,贺头城,主要是与吐蕃交易的,西北的阿头城、茫布城,主要是与西南夷交易的,南部的磨歇城、蒙样城、孟凌城,主要是与景昽蛮与蒲甘人交易的。

    其实属于大理的羁縻地区,还要往南,南方的三个互市只是在后来天朝国境线的两侧,但再往南,无法管理了,地形更加复杂!而且就是到了这里,宋朝管控力度也渐渐开始下降,八成是羁縻地区。至于城更不能称为城市,只是建设了简易的城墙,用于屯兵或保卫互市安全罢了。

    不过这八个互市作用非同小可,不仅每年可以为云南两路带来大量税赋,也繁荣了周边的经济,扩大了宋朝的影响与幅射力。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这名姓丁的幕僚官的提议,颇是让种师雄心动,因此写了一篇奏章,一是向朝廷要钱,这一战不仅会使未来腾冲府更加安定,甚至因为开江以西各大部裸形族人精壮战士,大半因此战覆没,朝廷可以向开江以西开拓了,然而这样,仅是靠云南西路的财政是不能支付的。所以要钱了……

    此外,就是这个庞大的修路计划能否执行,并且种师雄还画了一张未来这条道路的示意图。

    其实呢,这个斯拉国就是天竺史上的斯拉王朝。但它不是一个**的王朝,诚服于更强大的波罗王朝。

    这个波罗王朝最强盛时,曾囊括了整个印度的中北部,以及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但绿教来了。佛教国家哪里干得过绿教徒,加上南方的罗湿拘陀人开始强盛,因此三方于晚唐时在曲女城展开三国混战。波罗王朝开始衰败,虽然唐末时,一度略略中兴,可这个中兴的趋势很快被南方的朱罗王朝所中断。

    彼岸的船队,还与这个朱罗王朝有着贸易往来,并且拥着一支强大的海军,又利用这支海军不断地将势力范围蔓延到整个印度南部与东海岸线,但他们如何扩张。与彼岸无关的,俺们是来做生意的,不是与你们抢地盘的。

    正因为他们控制着海岸线,包括船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什么波罗王朝与斯拉王朝。

    现在这个佛教国家波罗王朝已经只剩下一点点范围了,并且龟缩到内陆,同时对斯拉王朝控制力量也变得很弱。可能再过几十年,被绿绿全歼,导致佛教在印度完全衰落,被婆罗门教与绿教替代。

    这些内幕王巨完全不知道。

    但就是知道了。他也不会去振兴佛教国家。

    然而他看着道路示意图,有些发呆,这通到哪儿了?似乎是那个号称印度的东中国曼尼普尔了。他还记得前世这个地区,似乎这片多是黄种人。而非是深色的棕色人种,因此多说着汉藏语言,保持着各种中国的传统风俗。这说明哪一带,有不少中国人的后裔。难道从现在就有人迁徙到那边了?

    赵顼却颇是意动。

    佛教马上就要在天竺末落了,但在宋朝却是第一大宗教。

    因此大家对天竺都抱着好奇的态度,不但赵顼。韩缜也感到心动。

    王巨看着他们的表情说:“陛下,首先得下诏,让种师道中止对开江以西的任何想法。”

    “为何?”

    “哪里比西南夷更落后更野蛮,如果象以前那样羁縻之,则无关紧要,但是半羁縻的管理(指朝廷委派官员,士兵与差役治理,可却不能对各村寨有真正的命令权利,命令权利依然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