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永历四年 >

第123部分

永历四年-第123部分

小说: 永历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军的应对出了他的想象,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随着老营的到来,王翊身死,以及舟山之战明军失败的消息也开始在四下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士对这支孤军的未来表现出了不看好的态度,以至于没过多久,明军占领区以外的物资捐输便彻底停止了下来;明军占领区内部,一些世家大族的态度也开始暧昧了起来,只有那些已经和明军绑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们还在尽力为明军提供帮助。

  王翊身死是事实,舟山之战明军失败也是事实,甚至包括王江不知所踪同样是事实。对此,陈文也只有更加努力的训练军队,寄希望于击溃清军的围剿,从而凭借着军事上的胜利来抵消掉这些对明军不利的影响。

  安顿老营人员、军属和百姓的任务全部交卸给了孙钰,陈文便将赶来的南塘营留守部队和新兵营进行混编,由此得到了一个步、骑、炮及附属部队达到满编状态的新版南塘营,和东阳、义乌这两个只有步兵队,而且还是使用弓箭作为远程火力支援的新营,以及若干个守备部队作为补充。

  兵力一时间只有那么多了,而且即便是这样,手中的物资也只能勉强撑过今年,甚至根据孙钰的计算,可能连过年时的加赏都不够。

  人常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眼下这大炮还没响呢,陈文已经感觉有些扛不住了。

  大兰山根据地的沦陷,导致了老营本就不是很雄厚的经济底子彻底被打了个对穿;靠着缴获和交易,陈文勉强凑出了兵进金华的启动资金;结果等到了金华才现,这里的仓储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多;又是作秀、又是打广告,总算是获得了本地人士的一定支持,结果浙江明军在这期间连续遭逢失败,以至于大势上已经处于了绝对不利的境地,随着消息的传来,这些支持也开始大幅度下降;若是再加上王江的事情……

  这些问题陈文起初都有过一定的预料,只是现实远比他料想的要严酷得多,而更加严酷的现实也随之而来。

  永历五年十月下旬,督标营在完成初步的休整后进入了金华府,与马进宝等各部汇合,作为此次围剿的主力。

  与此同时,北线的抚标营也开始蠢蠢欲动,只有绍兴绿营由于前不久在护卫老营迁徙的那支部队身上磕掉了两颗大牙,才没有表现出太过积极的动向。只不过,若是明军在战局上愈加的不利起来,这些清军也定然会像恶狗一般扑上来。

  凭借着历史知识,以及近期的打探,陈文粗略的计算了一番。

  南线清军之中,浙闽总督标营兵力三千余;金华镇标营此前被打掉了一部分,能够逃回去的也因为建制被打散一时间无法形成战斗力,加上金衢严分守道的那两百兵,应该有两千左右的兵马;而衢州、严州、处州三个府的绿营各自来了一个营,根据情报,陈文知道这三个府的绿营兵编制各为一千六百人,分作两营,那么每个营也就是八百人左右。

  如此算来,南线清军的战兵大约为七千到七千五百人。而根据满清绿营兵制,浙江兵种构成应该是马一步九,若是算上马进宝的骑兵基本上在东阳县被端了的话,这其中清军应该会有六百左右的骑兵可以用在这一局部战场上。

  相对而言,北线的清军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兵力已然不容小觑。浙江巡抚标营兵力两千,出诸暨南下义乌;绍兴绿营的那个协有两千余人,除去守御各地的兵力外,也有过一千的兵力进驻嵊县,时刻准备南下东阳县。

  此番,清军的总战兵过万人,而陈文手中真正满编的只有南塘营,区区两千人而已,仅仅是勉强保证披甲。至于另外那两个营和守备部队,全部只有步兵的编制,而且几乎都是无甲的步兵。

  除此之外,东阳县罗城岩的周钦贵眼下还在犹豫不决,虽说陈文知道此人在历史上坚持抗清到离世,但是在与他并起,甚至是熟识的反清义军领纷纷接受了鲁监国的官职、爵位的情况下,此人却依旧独来独往,天知道他会不会趁着陈文和清军血战的期间从罗城岩跳出来再大闹上一场。

  此前,陈文凭借着对于历史的掌控,出人意料的杀入金华府,造起了偌大的声势。可是浙江清军的实力依旧强大,再加上舟山明军已经遭逢大败,被迫向南撤退。

  短短月余的时间,陈文的处境急转直下,此间已经恶化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他能做的也只剩下了一件事。

  那就是——战!

  


第五十五章 应对

  永历五年十月二十二,督标营进驻金华府城,由此之后清军开始派出游骑向义乌方向进行探查和骚扰。一看 书  ·很快,清军的游骑就已经逐渐越过孝顺镇侵入明军占领区的义亭镇境内。

  自吴店,到义亭,再到佛堂、倍磊,这乃是明军在义乌县城以西的实际控制线,而且在这一线的地段,明军也拥有着大量最为坚定的支持者,自然也不可能让清军踏入此间骚扰地方。于是乎,随着陈文的一声令下,明军的骑兵立刻自义乌县城出,进入义亭镇一线驱逐清军的游骑。

  明清两军的游骑在孝顺镇到义亭镇之间的地区互相观察、试探、厮斗、并且竭尽全力将对手驱逐出这一地段,为各自身上随时准备出的大军遮蔽军情。

  只不过。随着督标营的进驻,清军扰民的现象也更胜从前。其实这到也是极为正常的,一般来说,清军在驻防府县由于和地方势力往往会有着一定的牵连,所以大多还会有些收敛,至少对缙绅和世家大族是如此。可一旦进入其他府县,甚至只是临近的府县助剿,为祸便远胜于当地驻防清军。

  历史上,郑成功南京之战失败后,助剿清军在明军占领过的府县的那些杀良冒功、强抢民女贩卖、杀害百姓强夺民财之类的暴行就是例子。

  此番,由于金华本地绿营在此前遭受了巨额的损失,已经无力独自消灭明军,浙江清军高层便集结了大量的军队协助围剿,妄图一举消灭明军。

  可是随着这些与本地地方势力没有什么关联的客军进入金华,扰民的现象也越加多了起来,尤其是在当下本地清军殆尽,而他们刚刚完成针对舟山的攻略,未带完成正常的休整就被派来助剿的情况下,心怀怨气之下更是滋生和助长了这些助剿清军的****。

  一时间,金华府城以及邻近的兰溪、汤溪二县。每天都会传出助剿清军强抢民女、劫掠民财甚至是杀人越货之类的暴行,就连拥有功名的缙绅家庭和世家大族都不能幸免。

  可是,对于这些本就心怀怨气而来的清军所制造的血案,当地的知县不敢去管。 ? 要看??书? ?·代理本地庶务的李之芳摄于明军的威胁也不愿去管,至于马进宝,天下乌鸦一般黑,有必要管吗?

  而这期间,倒是武义和永康二县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暂时还算安静。不过此前清军自此地路过时就已经骚扰过了一轮,等明军被消灭后,处州绿营回防时估计还会有一轮。如此算来,大抵这八婺之地也就只有浦江能够幸免于难,而这还要看抚标营是否打算从那里路过。

  本来,这些年马进宝在金华的所作所为就已经被本地士绅百姓所深恶痛绝,可是等这些客军依次进入,尤其是督标营来到后,本地的士绅百姓突然现原来老马同志也是有着值得称道的一面。至少马进宝强夺民财时一向是明码标价,说要多少。只要规规矩矩给了也就无事了,可是这群客军,却分明就是一群见人就咬的疯狗。

  清军占领区兵民矛盾的加深,使得这些受害者们一时间又想起了义乌、东阳二县还盘踞着一支明军,虽然他们也不看好这支明军的未来,但若是能够借明军的手让这些施暴者多付出些代价的话,那想来也是极好的。

  于是乎,抱着借刀杀人,不对,是借明军之手报仇的念头。陈文又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报信的使者。

  只不过,这次的来人不同于以往,一个个对于情报的可信度信誓旦旦,可是对于他们的身份和情报的来源却讳莫如深。

  陈文对于清军占领区生的事情并非两眼一抹黑。自然也很清楚这些人所怀着的念头,只是现下也确实是敌我力量悬殊,也怪不得他们会如此行事。

  思虑及此,陈文也不打算为此强人所难,毕竟如果明军能够击溃清军的话,还是需要这些地方上的有力人士协助明军对于当地进行统治。

  怀着这样的心思。陈文便给了每个信使一张用汉语拼音写就的证明文件,寥寥数十字用来证明他们为明军做出过贡献,让这些信使带回去给那些“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们,并表示收复此地后会凭此为据向天子为他们请功。至于他们看得懂看不懂,就无所谓了,陈文自己看得懂就够了。壹看书 ?·?

  送走了几波信使,陈文便开始结合着打探来的消息研究这些情报的真伪。不出意料的是,这些情报虽说互相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但是在关键性的问题上却多多少少的还算是靠谱,而这个关键的地方便是清军的动向。

  根据从这两方面得到的情报,陈文得知了南线清军此刻已经云集于金华府城,而他们撒出游骑也仅仅是府城面向义乌的东面。清军的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了,而且从其中的几份较为详细的情报中,陈文也约莫估算出了清军大概的出兵时间。既然如此,他也不打算继续观察和试探下去,开始调动军队。

  义乌县西城外的军营内,这里曾经为了训练军队而草草修建了大片的营区,并且安置了大量的营帐。而此刻,营地中心的中军大帐之中,陈文麾下局总及局总以上军官已经全员到齐,就连金华知府孙钰也赶了过来,准备为即将开始的军事行动提供后勤保障。

  与会人员已经到位,陈文将整体的态势和清军的兵力和动向做了一个大致上的通报,便就着大帐中央桌子上的那一面金华府的地图来布置任务。

  “我部占据东阳、义乌两县,几乎不存在战略纵深,而且军中新兵多是这两个县的子弟。是故,本帅决定,此战需御敌于门外,勿使鞑子攻入腹地残害百姓。”

  此番陈文扩军至七千余不假,可除了他原本那千余老兵外全部都是新兵。一旦清军攻入这两个县境内杀人放火,军心势必受到影响,那仗也就不用打了。

  见麾下众将并无异议,陈文便指着地图继续说道:“此番鞑子分作南北两线进军。而北线又分作东西两路。其中西路的鞑子乃是浙江巡抚标营,战兵过两千,辅兵未知,预计自诸暨南下义乌。本帅决定。以尹副将领东阳营北上郑家坞镇,扼守北线鞑子的西路……”

  郑家坞镇位于浦江东部的山岭之间,一向号称是“金华北大门”。从这里到被称之为“诸暨南大门”的安华镇乃是一条狭窄的走廊地带,后世的安平路省道、沪昆高以及浙赣铁路都从这里经过,而沿着后世以此地作为的黄郑线也可以进入浦江。

  清军自诸暨南下。有两条路可以走,其中一条要途径此地,而另外一条则是自安华镇以北绕过这片走廊地带,经浦阳江顺流而上进入浦江县,自山岭的另一侧绕过郑家坞镇拐入义乌。

  “此外,鞑子也可能会沿浦阳江进入浦江县,再从那里攻入义乌,具体如何行事汝可自决,但是务必要将鞑子堵在义乌县以外。”

  独领一个营直面浙江巡抚标营这样的绿营精锐,而且只要能够将清军堵在外面就是极大的功劳。尹钺得了这个重要的任务,立刻引了其他军官的艳羡,就连尹钺的面上也颇有些自得之色,反倒是曾经那个有话从来藏不住的吴登科显得泰然自若,丝毫不为所动。

  “大帅,这一个营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尹钺很清楚,虽说这抚标营不是什么弱旅,但是和南塘营此前对过面的提标营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去年南塘营以五百兵击溃了提标营一千余战兵,而此番陈文给了他一个营一千六百步兵,需要做的却只是堵住这两千抚标营。未免过于简单了。

  再者,此番明军主力必然是要去和清军的主力进行会战,那么自然也是能多一些战兵就要比少一些好的。

  “你们的任务不轻,此事无须再议。”

  “末将遵命。”

  见尹钺与东阳营的那四个局总退下。陈文也收敛了观察众将的目光,进而继续说道:“李副将。”

  “末将在。”听到陈文点名,李瑞鑫连忙拱手行礼,就连那几个骑兵军官也蓄势待。

  “鞑子以我部此前的老对手绍兴绿营出嵊县,南下东阳,兵力逾千。本帅知你善用骑兵。但是此番却没有大队骑兵给你,而你则需要设法拖住绍兴绿营,可有信心?”

  听到了陈文的质疑,一向傲气十足的李瑞鑫自然是当仁不让。“末将必不辱使命!”

  “很好,本帅也相信李副将你定可以完成此项任务。”

  “鞑子以督标营、金华镇标营残部和衢州、严州、处州三协各一部出府城攻义乌,乃是此番鞑子围剿的主力部队。本将决定亲领南塘、义乌两营及部分预备部队于明日出兵,越过义亭镇迎战南线的鞑子,光复府城!”

  “末将等遵命!”

  大体的军事部署基本上完成,剩下的只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坐在一边旁听的孙钰听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尚未解决。

  “陈帅,大军几乎全部出动,那罗城岩当如何?”

  “此事我已有成算,无需多虑。”

  此次出征,孙钰需要负责大军的后勤,而吴登科、尹钺这样与周钦贵的熟识也都有任务在身,尽皆无法去策动周钦贵。他们这些在尹灿死后投效大兰山的金华人与周钦贵等人本为同僚,只是不满于周钦贵小富即安,没有进取之心的性子才会远走大兰,中间也并没有什么说不开的矛盾和仇怨,自然也不愿看到陈文使出什么激烈的手段。

  可是,见陈文没有把这个问题继续谈下去的意图,孙钰也不好再多言,直到陈文分配完军事任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