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第113部分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113部分

小说: 隋唐之李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一会后,李隐有些犯困,便在山丘闭目小憩一会,以等候那些四散侦察敌情的骑兵返回。

    那名甲士原本在一旁护卫的,但过了一阵子后,他也有些打盹了,最后索性也躺在了草地上。

    危险于是就这样慢慢靠近,有一队地方的侦察兵,刚好发现了李隐,他们虽然不知李隐的身份,但见他的穿着,便知身份不凡,所以从四下悄悄的向李隐与那名甲士包围过去。

    李隐二人这时原本毫不知觉,若被敌军合围,李隐的小命只怕休矣,但这时,恰巧蛇追老鼠,碰到了甲士的脸,甲士惊醒后,一眼便见到了敌影,于是慌忙叫醒了李隐。

    李隐与甲士二人一起快速上马,才奔行了百余步,就快要被敌人追上了。

    在这万分紧急之时,李隐马速不减,忽然一个急转身,以大羽箭搭在强弓上,“嗡”的一声响起,大羽箭飞射而出,直向了敌人的骁将而去。

    只听一声惨叫声响起,大羽箭从那名骁将的心脏处贯穿而过,那名骁将瞬间跌落下马,敌方骑兵见此,顿时胆寒,不敢继续追杀,纷纷退去。

    敌方骑兵退去后不久,李隐所带出来的那些侦察轻骑也陆陆续续的返回了,程咬金也在其中,他见了四周有些的纷乱情形后,立即脸色大变,上前道:“将军可是受了惊扰?”

    李隐摆了摆手,“一些小毛贼罢了,不足挂齿。”

    刚才的情形,其实可谓是凶险无比,李隐怕若是传出去的话,以后再要像现在这样出营的话,房玄龄、宋正本等人只怕就要以死相逼了,所以才装作是没事一样。

    程咬金眼珠转了几下,已是猜透了李隐的想法,他并未点透,大声骂道:“那些毛贼,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敢来惊扰将军,以后要是让俺老程碰着了,非得好好教训教训他们不可!”

    李隐见此点了点头,暗道程咬金果然是会做人的。这其实也是李隐此次出军营,诸将不带,却独带程咬金的原因所在。

    集齐人马后,李隐便带人快速的返回了军营,他还真怕那些被他暂时吓跑的人,会再度返回,那可就不太妙了。

    李隐这担心并非没道理,在他离开此地后不久,地方主将宋金刚竟亲自带了大队人马到了那里,见到李隐已离开后,神情悔恨无比。

    原来那些围击李隐的人返回营寨后,向宋金刚交代了事情的经过,宋金刚细加盘问下,便觉得骑兵所描述的人,跟自己的大对头李隐十分相像,于是立即点齐人马杀了过来,但可惜却扑了个空。

    宋金刚重新返回军营后,立即找来画师,将李隐的肖像画下来传遍全军,以免得下次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之时,却像不久前那样,白白的失去将李隐击杀的大好机会。

    李隐返回军营后,继续从容不迫的策划起对付刘武周的方略来。

    对付刘武周,李隐还有一个杀手锏,雁门关现在可是仍在李隐手上是,周安于雁门关上,驻军一万多人,时刻威胁着刘武周的后方,而雁门关以北,还有塔布部落等与李隐交好的势力,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力量。

    刘武周准备南侵之时,便曾想过雁门关的威胁,但无奈雁门关不仅乃天下雄关,还是李隐经营多年的所在,要想攻下来,没个十万人马想都不要想。

    所以刘武周与宋金刚一开始的计划,是全占河东之地后,才围困雁门关,让其弹尽粮绝,不攻自破的,但无奈李隐一出潼关,河东的形势便开始逆转,以致雁门关的问题仍未能解决。

    当然,刘武周自不会就此对雁门关放任不管,让其侵扰后方。刘武周现在已派在几个月前在雀鼠谷大败姜宝谊和李仲文援军的将军黄子英,率兵三万,屯军于勾注山附近,监视雁门关的一举一动。

    另外,为了防范雁门关以北的诸部落响应李隐,刘武周派人数次出使突厥,请求协助,这时处罗可汗已下令南迁了数支大部落到娄烦郡的北部,对塔布部落进行牵制。

    然而虽有这些应对措施,这时随着李隐的一声令下,雁门关以及塔布布部落的骑兵,依旧是能寻隙出击,侵扰各地对刘武周的控制之地造成了较大影响,只不过没那么肆无忌惮罢了。


………………………………

第234章 独孤怀恩

    李渊所置关内十二军,自然仍属于中央卫府管辖,但却将原本有些零散的各军,都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编制,大为增强的军队的战斗力。

    之后,李渊又改杨广的鹰扬郎将为骠骑将军,鹰扬副郎将为车骑将军,原本的鹰扬府,自然也随之成为了骠骑车骑府。

    军有坊,置主一人,以检查户口,勤课农桑,确保府兵制的有效运转。

    通过一系列的改制,大唐的战争潜力再次提升了许多,并迅速的运转起来,支持着河东、中原等地的战争。

    当初刘武周的军队肆无忌惮的纵横河东之时,河东的州县都遭了劫掠,没有粮仓,百姓惧怕侵扰,聚居在了城堡中,这使得李隐屯军柏壁后,征集不到东西,军粮全靠永丰仓支撑。

    李隐无奈,只得发布王令晓谕百姓,李隐在河东威望无人能及,百姓一听说他率军前来后,无不前来归顺,由近及远,前来的人日益增加,然后唐军逐渐征收粮食,军粮因此充足。

    在李隐于柏壁厉兵秣马这几个月,并非是什么都不做的,大军虽坚壁不战,非主力部队的将佐,则找空子绕后抄掠宋金刚的各种物资,所以宋金刚的军势开始出现了衰落之势。

    秋风飒爽,大雁已开始南飞,天空之上,不时的传来响亮悠远的鸟鸣之声。

    唐军营寨大门打开,李隐带着上千轻骑离营而出,他这时要亲自带轻骑兵去侦察敌情。

    作为一军主帅,出于安全考虑,自然是不能亲自前去侦察定情,但李隐艺高人胆大,而且久静思动,所以便偶尔任性了一回,没听众将的规劝,亲自带着轻骑兵出了营寨。

    前行到某个地点后,随从的骑兵四下分散侦察,李隐只在一名穿铠甲的士卒护送下,登上山丘,眺望四周的环境。

    过了一会后,李隐有些犯困,便在山丘闭目小憩一会,以等候那些四散侦察敌情的骑兵返回。

    那名甲士原本在一旁护卫的,但过了一阵子后,他也有些打盹了,最后索性也躺在了草地上。

    危险于是就这样慢慢靠近,有一队地方的侦察兵,刚好发现了李隐,他们虽然不知李隐的身份,但见他的穿着,便知身份不凡,所以从四下悄悄的向李隐与那名甲士包围过去。

    李隐二人这时原本毫不知觉,若被敌军合围,李隐的小命只怕休矣,但这时,恰巧蛇追老鼠,碰到了甲士的脸,甲士惊醒后,一眼便见到了敌影,于是慌忙叫醒了李隐。

    李隐与甲士二人一起快速上马,才奔行了百余步,就快要被敌人追上了。

    在这万分紧急之时,李隐马速不减,忽然一个急转身,以大羽箭搭在强弓上,“嗡”的一声响起,大羽箭飞射而出,直向了敌人的骁将而去。

    只听一声惨叫声响起,大羽箭从那名骁将的心脏处贯穿而过,那名骁将瞬间跌落下马,敌方骑兵见此,顿时胆寒,不敢继续追杀,纷纷退去。

    敌方骑兵退去后不久,李隐所带出来的那些侦察轻骑也陆陆续续的返回了,程咬金也在其中,他见了四周有些的纷乱情形后,立即脸色大变,上前道:“将军可是受了惊扰?”

    李隐摆了摆手,“一些小毛贼罢了,不足挂齿。”

    刚才的情形,其实可谓是凶险无比,李隐怕若是传出去的话,以后再要像现在这样出营的话,房玄龄、宋正本等人只怕就要以死相逼了,所以才装作是没事一样。

    程咬金眼珠转了几下,已是猜透了李隐的想法,他并未点透,大声骂道:“那些毛贼,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敢来惊扰将军,以后要是让俺老程碰着了,非得好好教训教训他们不可!”

    李隐见此点了点头,暗道程咬金果然是会做人的。这其实也是李隐此次出军营,诸将不带,却独带程咬金的原因所在。

    集齐人马后,李隐便带人快速的返回了军营,他还真怕那些被他暂时吓跑的人,会再度返回,那可就不太妙了。

    李隐这担心并非没道理,在他离开此地后不久,地方主将宋金刚竟亲自带了大队人马到了那里,见到李隐已离开后,神情悔恨无比。

    原来那些围击李隐的人返回营寨后,向宋金刚交代了事情的经过,宋金刚细加盘问下,便觉得骑兵所描述的人,跟自己的大对头李隐十分相像,于是立即点齐人马杀了过来,但可惜却扑了个空。

    宋金刚重新返回军营后,立即找来画师,将李隐的肖像画下来传遍全军,以免得下次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之时,却像不久前那样,白白的失去将李隐击杀的大好机会。

    李隐返回军营后,继续从容不迫的策划起对付刘武周的方略来。

    对付刘武周,李隐还有一个杀手锏,雁门关现在可是仍在李隐手上是,周安于雁门关上,驻军一万多人,时刻威胁着刘武周的后方,而雁门关以北,还有塔布部落等与李隐交好的势力,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力量。

    刘武周准备南侵之时,便曾想过雁门关的威胁,但无奈雁门关不仅乃天下雄关,还是李隐经营多年的所在,要想攻下来,没个十万人马想都不要想。

    所以刘武周与宋金刚一开始的计划,是全占河东之地后,才围困雁门关,让其弹尽粮绝,不攻自破的,但无奈李隐一出潼关,河东的形势便开始逆转,以致雁门关的问题仍未能解决。

    当然,刘武周自不会就此对雁门关放任不管,让其侵扰后方。刘武周现在已派在几个月前在雀鼠谷大败姜宝谊和李仲文援军的将军黄子英,率兵三万,屯军于勾注山附近,监视雁门关的一举一动。

    另外,为了防范雁门关以北的诸部落响应李隐,刘武周派人数次出使突厥,请求协助,这时处罗可汗已下令南迁了数支大部落到娄烦郡的北部,对塔布部落进行牵制。

    然而虽有这些应对措施,这时随着李隐的一声令下,雁门关以及塔布布部落的骑兵,依旧是能寻隙出击,侵扰各地对刘武周的控制之地造成了较大影响,只不过没那么肆无忌惮罢了。


………………………………

第235章 劝尉迟

    元君宝说了那话后,顿时便后悔了,但随即想到大家现在已是别人的阶下囚,就算唐俭知道了他与独孤怀恩的计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也就没将那事放在心上了。

    而唐俭听了元君宝说的那话后,立马便知道了其中有猫腻,他不动声色,假意没听见,继续与元君宝闲聊,并时不时的吐露出自己对大唐的怨恨之意。

    元君宝不知是计,顿时大喜,很快便将自己与独孤怀恩原本的谋反计划,通通都说给了唐俭听,最后还对唐俭道:“若是独孤尚书此次大难不死,必还有机会举事,到时唐侍郎便能与我等一起共谋富贵了!”

    唐俭这时心中已是无比的震惊,不过口头上还是连声称好。

    唐俭与李家乃世交,又为从龙之臣,可谓是前途无量,自是不会跟独孤怀恩这种人谋反的,不过他此时身陷敌营,什么也做不了,也只好静候变化了。

    尉迟恭、寻相已解了夏县之围,便要返回大营,而这时李隐已提前派苏定方、罗士信、黄君汉、裴行俨、程咬金五员虎将率兵在美良川(今闻喜县南四十里)截击。

    当尉迟恭、寻相带兵至美良川之时,苏定方等李隐帐下五虎将忽然发动袭击,大败尉迟敬德,杀了二千多人。

    混乱之中,独孤怀恩却趁机从尉迟恭士兵的监押下逃脱了,并一路逃回了长安,李渊又重新让他带兵去夏县攻打吕崇茂,独孤怀恩终于独掌兵权,心思立马活跃起来,他似乎已是看到了成就大事的机会……

    不久,尉迟敬德、寻相又秘密带精骑前去援救夏县吕崇茂,李隐探知到这个情报后,亲自率领五千步骑兵,从小路连夜赶到了安邑,静候尉迟恭、寻相的到来。

    李隐亲自至此,是希望能与尉迟恭叙叙旧,顺便看看能不能将他劝降。在刘武周的帐下大将中,宋金刚是帅才型任人物,而冲锋陷阵的大将中,对大唐最具威胁力的,无疑当数尉迟恭了,若能将他劝降,自是能大为削弱刘武周的实力。

    当然,一切都得先将他打败再说。

    夏县吕崇茂兵力虽少,但所处之地却很重要,所以宋金刚才会对其如此看重,几次三番的派遣大将尉迟恭和寻相前去救援。

    尉迟恭和寻相前来救援夏县,因为避开柏壁的唐军耳目,所以带的人不是很多,共步骑八千人左右,又小心翼翼的远道而来,疲惫则是少不了的。

    而李隐所部,不仅全为清一色精锐骑兵,而且在安邑以逸待劳,再加上有心伏击之下,尉迟恭、寻相他们自是没有多少胜算。

    这日中午时分,尉迟恭、寻相带兵终于到达了李隐的埋伏之地,李隐一声令下,随行而来的罗士信、裴行俨和程咬金三将,立即各带人马,向尉迟恭、寻相所部冲杀过去。

    尉迟恭、寻相顿时大惊失色,慌忙迎战,但罗士信与裴行俨二将都有军中“万人敌”之称誉,程咬金别看平时大大咧咧的,但一到战场上,却丝毫的不含糊,在他们三将所带领的骑兵突然冲杀下,敌军立即纷纷溃散。

    尉迟恭见此,顿时勃然大怒,便要拍马上去与罗士信、裴行俨和程咬金三将交手,但他的副将寻相却连忙拉住了他的缰绳,急切的喊道:“将军,敌人势大,不可力敌,再不走可就晚了!”

    尉迟恭经寻相这样一劝,再抬头四望,见己方士兵转瞬之间已溃不成军,毫无抵抗之力,知道确实已是毫无扭转局面的可能了。

    尉迟恭长叹一声,与寻相纵马北驰而去,罗士信、裴行俨和程咬金三将自是一直紧追不舍。

    安邑、夏县北面有一条小河名为水,因河水不宽,所以多处搭有木桥以便通行,当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