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第42部分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42部分

小说: 隋唐之李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九十章 李隐的坐骑

    马场负责人一脸无奈的道:“回老爷,这是匹倔马,刚从漠北买来的正要分马厩的时候,它自己却挣脱缰绳,跑到这里来了,拖都拖不走,没得办法,这才让它在这里住下了。”

    田福通道:“叫人宰了吧!”

    那位负责人答应了一声,正要去叫人宰马,李隐却将他叫住了,“这马为什么这般瘦?”

    那人道:“一言难尽,这马是漠北马商贩卖到此的,那马商养了三月有余,每日上足料喂养,无奈只是落膘不起,这谁还肯要它?那马商急着离开这里,我便应了三十两马价给他。此马我又在这里养了两个月,总是这样羸弱,已是准备再过几日将它当普通牲口宰了。”

    李隐对田福通道:“这马我要了。”

    田福通道:“李郎将莫不是说笑,这里好马这么多,为什么看中这匹瘦马?”

    李隐并不解释,田福通只得让人将那瘦马牵了出来,李隐向田福通问马的价钱,田福通连称不要钱。

    李隐却一脸严肃的道:“我李某做事,向来最讲究公道,你是马商,我来买马怎能不要钱?”

    田福通见李隐的神情不像作假,只好说了一个最低的成本价,李隐并刘宏那马的价格一起付了。

    随后,田福通领着李隐到了此处的客厅中,正式谈起正事来。

    一番商谈后,李隐答应降低田氏马商进出雁门关时,所需要交的赋税,并予以一定的保护,而田福通则答应长期为李隐的军队供应马匹,这时双赢的事情,田福通与李隐又不是不斤斤计较的人,所以很快就将事情谈妥了。

    那匹瘦马似乎有些灵性,许是知道李隐救了它一命,当李隐去牵那匹瘦马的时候,它竟纵声欢嘶,伸头过来在李隐腿上挨挨擦擦,甚是亲热。

    刘宏撇嘴道:“你看人的本事不错,比如一眼就知道我是有大才能的,但你相马的本事,可就差得多了。”

    李隐没说什么,牵着瘦马走出了马场,走远之后,李隐解开了瘦马身上的缰绳,拍了拍马背,“你自己走吧,不要再回来这里了,不然就要被人宰了。”

    刘宏这才知道,露之所以从田福通手上要来这匹瘦马,原来是为了避免这瘦马被人宰掉,他心中一阵困惑:“这家伙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有时杀起人来毫不手软,有时又能对一匹毫不相干的畜生,行仁慈之心。”

    李隐骑着自己来这里时的马,往雁门而去,但没走一会,却听得背后传来马蹄声响,转头一看,竟是自己刚放走的那匹瘦马跟了过来……

    那瘦马一直跟着李隐回到了军营中,李隐也没赶它走,让人好生照料。

    照看马的人,因为得了李隐的吩咐,便用最上等的马料来喂养瘦马,不到半个月,那马竟变得十分肥润,且健壮而峥嵘,步履如飞,李隐、刘宏再见这马时,都感到诧异无比。

    原来,这黄骠马其实血统十分尊贵,对吃的十分挑剔,一般的马料都不怎么入得了他的口,故而其他人养的时候才会变得那么的瘦。

    而来到雁门关后,伙食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了,这才又恢复了本来的英姿,只是身上还是有一些癞子,影响了它的美观。

    这匹黄骠马,就是这样成了随李隐南征北战多年的坐骑。

    太原郡,盂县县衙。

    盂县县令陶方这时正一脸微笑的向李隐道:“鹰扬郎将大人,您来找下官所谓何事啊?”

    李隐道:“那日我路过盂县的时候,见到有几个县兵,刚巧的是,我认得他们是流放到此处的矿工……”

    陶方的额头处,已出现了不少的冷汗,颤颤道:“郎……郎将大人,您可……可否高抬贵手?”

    杨玄感之乱后,整个河东地区也开始不安定了,盂县也是盗贼四起,原本的县兵个个贪生怕死,根本保卫不了盂县,有一次盗贼甚至都嚣张的扬言要攻打盂县了,陶方没办法,最后在县尉的建议下,弄了两百个流放的矿工进县兵。

    这些矿工原本就是隋朝最精锐的关中府兵,作战经验十分丰富,有了两百个加入后,盂县顿时安稳了许多。

    陶方一开始也是怕被人发现,但过去许久了,一直安然无恙,这才放下心来,万没想到却被李隐给发现了,所以立马就心慌了。

    李隐盯着陶方道:“陶县令你可能不知道,这三万矿工可是我为陛下求情,才流放到这里的。”

    陶方暗道一声:“这也太巧了吧!难道是天要灭我?”

    李隐又道:“陶县令不必紧张,你只要答应我两件事,这事我就当没看见。”

    陶方连忙问:“郎将大人要我答应什么事?别说是两件,就是二十件我也答应。”

    李隐道:“一,你需改善那些矿工的生活条件,住的吃的都要尽量提升到最好,并且减少他们的工作量。”

    陶方一口答应道:“郎将大人放心,这点我可以做到。”

    李隐点了点头,“第二,我需要带走其中的两千五百人,以补充我部人数的不足。”

    “这……”陶方一阵迟疑,觉得李隐一下子要太多人了,不好对上级解释,不过最后还是咬牙道:“行吧,这我也答应看。”

    李隐满意的道:“陶县令果然是识趣之人,你我现在都犯下了同一种罪行,你也不怕我会揭穿你了吧!”

    陶方抹去额头的冷汗,“郎将大人以后还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尽管开口。”

    李隐道:“一定,一定。”

    随后,盂县矿工住处发生了“瘟疫”,但在县令大人的积极救治下,很快稳住了病情,只死了两千五百人……

    从盂县的矿工中将人弄走后,李隐很快带人离开了盂县。

    剩余的那些矿工,他是迟早会全部让他们重新成为军人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真要将人全部弄走,别的不说,粮食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李隐带着军容整肃的两千五百人返回到雁门关的时候,时间已不知不觉进入了大业十年的正月。

    隋朝经过过去的一年,现在已是已是满目疮痍,进入新的一年后,又会变得怎样呢?
………………………………

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队

    大业十年正月初五。

    马车轱辘轱辘的在积雪上移动着,这是一支出了雁门关后继续北上的庞大行商队伍。

    虽然已是正月,但天气依旧还是很冷,这些行商此时出关北上,其实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万一天气反常,再遇上个暴风雪或其他恶劣天气,商品会损失严重事小,生命都有可能不保。

    曾经有无数个人数众多的商队,怀揣着赚取大钱的美梦,在这个时节出关北上,从此音信全无,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然而,虽然风险极大,但正月里就出发北上的商队,每年都是络绎不绝。

    李隐这时也在这支商队的偏后位置,骑着已是高大神骏的黄骠马,慢慢悠悠的向前走着。

    李隐此行北上,并没有带其他人,一人一马一把刀,除此之外再无别物。

    他之所以随商队北上,是为了了解位于北方草原的这个强大对手。

    当李隐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无论是周安、黄君汉,还是张亮、刘宏等人,都是一致的反对的,大家都说,想要了解北方这个对手,派傅鹰等人去打听情报就行了,何必亲自前去?

    李隐自然是有着他的理由。

    北方草原上的突厥人,无论是眼前或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会是河东地区乃至整个中原王朝的生死大敌,但是李隐自己对这个大敌的了解,一直都是来自旁人的只言片语,了解得不太多。

    一般的敌人,确实派些精明的探子去调查就行了,但对于突厥这个强大的敌人,李隐觉得还是有必要亲自去深入了解一番的,毕竟从他人口中得来的情报,永远也不及自己亲自体察而来的深刻。

    更何况雁门郡大事已定,接下来的两个月应该会相对平静,所以李隐考虑再三,这才动身北上的。

    这支大商队其实是由好几家人数不等的商家组成的,还有一些是单独一人行商的,不过有一个威望最高人充当头人,对商队进行统一指挥。

    现在商队的头人叫赵朗,五十岁左右,为人沉稳,不苟言笑,总是警惕的盯着四周的环境,据说他自十三四岁起,就开始出关走商,经验可谓是丰富之极。

    赵朗自四十岁开始当商队头人以来,很少有过大的差错,跟着他的人赚到钱了,自然都对他信服。做头人的,想要让让人心服口服的办法一直都只有一点,那就是能带大家伙赚钱。

    出关走商风险高,但回报也大。

    茶叶、布匹、陶器等东西草原上的人都奇缺,只要找对了部落,卖个好价钱不成问题,而草原上的人,又有许多品质上好的兽皮等物,买进的价格低廉,但转手在中原卖出时,价格相当不菲。

    所以,运气好的话,一趟出关回来,是能让普通人翻身的。这便是这条充满危险的道路,这么吸引人的唯一原因。

    赵朗的马车位于商队中间,商队的马车都是没有顶棚的,除了坐人外,空地都装满的货物。

    这时,赵朗身边的一个中年汉子看了看远处的李隐,问道:“赵老哥,那人是谁啊,这么从未见过?”

    赵朗道:“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田福通田老爷介绍来的,似乎来头不小,田老爷叫我好生看顾,不得怠慢了。”

    中年汉子道:“竟然是田大老爷介绍的,那身份的确不一般啊!”

    这时已近中午,商队的护卫长许铠忽然骑马来的赵朗身边,低声道:“赵爷,咱似乎被‘狼’给盯上了。”许铠说着伸手指向西南方。

    赵朗转头望去,见到西南方的远处,有四五骑人马远远的跟着商队而行。

    许铠所说的狼并非真狼,而是马匪,不过盯上商队的马匪,跟盯上猎物的狼也没多大区别。

    赵朗道:“这么跟了我们多久了?”

    许铠脸带忧色的道:“有一个多时辰了,中间换了几次人,应该是盯上咱了。”

    赵朗嗯了一声,“去加强戒备吧,我们人多装备好,没有那支马匪敢硬碰的。”

    许铠应声而去了。

    商队总共有九百多行商,另有四百五十人护卫,这些护卫都是职业性质的,常年护商北上,经验足,且每人都配了精巧的弓弩等物,装备精良,完全无惧这附近的马匪。

    然而,商队又心了一日后,赵朗的眉头却慢慢的紧皱起来,因为他发现了那些“狼”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现在吊在商队后头的人马,已有三十多骑,按赵朗以往的经验,这些派来跟踪商队的人马,一般都是四五骑的。

    “难道这是对方人手很足?但几时出现了这么一支大马匪?”赵朗心中一阵狐疑。

    夜幕将近的时候,护卫长许铠指挥着人马安营扎寨,出了雁门关后,只要没遇到草原部落,商队每晚过宿的时候,都是要搭建营寨的,当然,因人手的缘故,搭建的营寨自然是不能与军队相比,是十分简易的。

    天完全暗下来时,众人都在默默的吃着干粮充饥。

    忽然,周围马蹄声四起!

    众人抬头看去,见到不远处火把明亮,一大队人马朝商队营寨冲来,粗略估计,只怕有不低于两千骑。

    “敌袭!全队戒备!”许铠大喊一声,指挥着训练有素的护卫把守寨门,准备与来敌战斗。

    不过这些马匪只远远的射了几箭,便退了回去,正当许铠与众人都大松一口气的时候,这些马匪又再次发起了冲锋,如此再三,弄得许铠等人一惊一乍的,商队中有心脏不好的,被这马匪的来回刺激之下都不由的晕了过去。

    “大家不要上当了,这些马匪是想要扰乱我们的心神!”人群中忽然有人大声喊道。

    赵朗、许铠等人向说话那人看去,只见那人骑着匹神骏黄骠马,正是商队中的那个身份神秘者。

    李隐纵马来到赵朗身边,“赵头人,我猜这些马匪是不想伤亡过大,所以不敢强攻,这才用此疲兵之策来干扰我们的。”

    赵朗道:“那你说我们现在该如何?”
………………………………

第九十二章 马匪来袭

    李隐道:“现在我们应该让非战斗的人尽量塞住耳朵,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受到马匪的干扰,而战斗的人则敌人进攻前轮番守卫,以保持精力!”

    赵朗听后,点了点头,立即将李隐的建议吩咐了下去,营寨很快便安定下来。

    马匪并没有打算立即进攻,在看到冲锋干扰没再起作用后,便又在四周鬼哭狼嚎了半夜,这才消停下来。

    翌日清晨,那些马匪依旧没有离去,赵朗派了个胆大的人,作为使者前去与马匪商谈,看能不能让商队交些路费,来让马匪放他们过路。

    但是没过多久,那个胆大之人的头颅,便被马匪当做足球一般踢到了营寨附近,赵朗心中一沉,知道事情是完全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正在赵朗苦思退敌良策的时候,那些马匪却都齐齐上了马,向远处奔去了,转瞬间已消失在了茫茫雪地之中。

    众人见此,都是一头雾水,不少人都说定是如来佛祖保佑他们,弄退了马匪。

    李隐却在这时冷冷的道:“马匪的刀已经见血,哪还有轻易退去的道理?”

    他这有些晦气的话语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有人道:“那你说他们现在为什么走了?难道是去干婆娘了不成?”

    “哈哈哈!”四周的人一阵大笑。

    李隐耸了耸肩,“他们为什么走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们肯定还会回来的,或许等我们启程上路,没了营寨保护,队形慌乱的时候,就是他们回来之时。”

    李隐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听后,都觉得不无可能,于是都不再笑了,气氛顿时变得有些沉重。

    赵朗道:“李元裕兄弟说的对,小心点总是好的。”

    “那我们总不成就一直待在这里不走了吧?”有人有些不满的道。

    赵朗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