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第58部分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58部分

小说: 隋唐之李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翟让认为贾雄的话很对,他与李密的交情日益密切。

    这一天,李密向翟让道:“如今国内沸腾,百姓不得耕耘,将军兵马虽多,但吃粮没有仓储,只靠外出抢掠,常常苦于供给不足,若是旷日持久,加之大敌临头,部众必然会离散,不如先攻取荥阳,再率兵取仓储之粮,待兵强马壮,然后再与他人争夺利益。”

    瓦岗寨中的众人听了李密这话后,神情都有些怪异,因为李密刚才所说的,与数年前李隐上瓦岗的时候所说之言,竟基本一样!

    李密见了众人的神情后,诧异的向贾雄询问了一番,心中也是十分吃惊,暗道:“李隐此子,竟能在几年前,便想到了我刚才之策,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以后我李某定要好好的与他会会才行!”
………………………………

第127章 大海寺之战

    金堤关是东郡与荥阳郡之间的一座关隘,因处于中原繁华之地,在和平的年月并无驻兵,年久失修,近两年来才逐渐被朝廷重视,并派了军队驻守。

    金堤关守将是荥阳郡太守郇王杨庆的侄子杨元,杨元自从到这金堤关上任以来,整天都声色犬马,欺男霸女,正事不做一件,恶事无所不作,金堤关的百姓无时无刻不盼着有叛军来杀掉杨元。

    这一天,杨元正在府中与众妾嬉闹,玩捉到谁就宠爱谁的游戏,忽然一阵扰人兴致的脚步声传来,杨元的副将着急的喊道:“将军,不好了,瓦岗贼寇来打我金堤关了!”

    杨元一脸不在乎的道:“小小瓦岗贼,能有多大能耐,还能攻破这坚固险要的金堤关不成?你就去领兵守关吧,别来打扰了我的兴致。”

    那位副将一脸无奈的走开了。

    翟让最终还是听从了李密的意见,亲自率领万余瓦岗军攻打金堤关,只要金堤关一破,荥阳郡的大门将为瓦岗寨打开。

    金堤关不容易攻破,翟让于是向李密问计,李密道:“杨元残暴无能,金堤关百姓深受其害,只要我们派人略加煽动,金堤关必能不攻自破!”

    翟让采纳了李密之计,当天夜晚,数千金堤关百姓冲击金堤关的城门,并将城门打开,翟让随即指挥士兵在百姓的欢呼声中,兵不刃血的进了金堤关,并将杨元从温柔乡中乱刀砍死。

    瓦岗军进而攻打荥阳郡各县,大多数县城都被攻破,仅荥阳城仍在太守杨庆的坚守之下。

    荥阳郡是中原要地,离都城洛阳很近,不容有失,远在千里之外的杨广,在得知瓦岗军声势浩大的举动后,下令让杨庆务必尽快剿灭瓦岗军,杨庆自觉坚守荥阳城都有些困难,谈何出城剿灭?

    杨庆于是上奏折表明难处,让朝廷派军救援。

    杨广此时已到江都,得道杨庆的奏疏后,便与近臣商议,虞世基道:“齐郡通守张须陀现在兼任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何不派他前去讨伐瓦岗贼?”

    张须陀这些年来为隋朝四处征战,战无不胜,被视为是隋朝的擎天之柱,杨广想了想,此时最适合剿灭瓦岗寨的,确实是张须陀了。

    于是,杨广调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本部人马讨伐瓦岗军。

    大业十二年九月中旬,张须陀率领齐郡子弟兵来到荥阳,准备进击翟让,翟让因为从前几次都被张须陀所击败,此时他听到张须陀来,大为恐惧,打算避开张须陀。

    李密却道:“张须陀有勇无谋,他的军队又屡次取胜,既骄傲又凶狠,可以一仗就把张须陀擒住。将军只要摆好阵势等待官军,我保证为将军打败张须陀军!”

    瓦岗寨众将听后,顿时议论纷纷。

    如果李密说他能保证击败的是别人,瓦岗寨众将都能相信,但他说的可是张须陀啊!这个天下,谁能打败战神般的张须陀?

    自大业七年以来,张须陀对于各路叛军来说,就是噩梦一般的存在,谁要与他碰上了,都是必败无疑。

    李密见众人都脸露迟疑之色,便道:“我愿立下军令状,若此次不能击败张须陀,我定自刎谢罪!”

    翟让听了李密这样说后,迫不得已,只好列阵出兵,准备与张须陀交战,李密则亲率数千余精兵脱离本部,不知去往了何处。

    翟让军因攻陷了许多城池,一路开仓放粮食,招纳士兵,所以队伍急速扩张,现在已有兵近十万。

    张须陀的兵力只有不到两万,但张须陀却毫不畏惧,这些年来,他多的是以少击多的战绩,这些叛军能有多少战斗力他清楚得很,张须陀相信,此次他定也能像击败王簿、卢明月等叛军那样,将瓦岗军击败。

    李密也同样认为自己定能击败威名赫赫的张须陀,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张须陀之兵因连连征战,已十分疲惫。张须陀虽然兼任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听起来似乎很拉风,但并没权征调河南道十二郡的兵力,所谓“黜陟讨捕大使”,只是让张须陀有权率兵出齐郡,在河南道十二郡讨捕群贼而已。

    所以,自从张须陀在大业十年的时候,当上这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以来,一直都是率领齐郡的子弟兵与河南道各处叛军交战,齐郡士兵再怎么厉害,能不疲惫?

    二是察觉到张须陀有轻敌之意,张须陀因曾经数次击败过翟让,所以素来轻视翟让。在战场之上,轻视敌军乃兵家大忌!

    瓦岗军与张须陀军于是在荥阳城外摆下阵势,对峙不多时后,人数偏少的张须陀军反而率先列成方阵出击。

    一时之间,战场上喊杀震天,决定天下命运的一战正式打响,若是张须陀军赢,则瓦岗军只能龟缩回瓦岗寨,继续小打小闹,而如果瓦岗寨赢,李密席卷二京的提议,将不是空口之言。

    由于上到翟让,下到普通士兵,都害怕张须陀,所以两军短兵相接后不久,翟让率领的军队便节节败退,随后很快全线溃败,翟让惊慌失措的带着残部往东北方逃去。

    荥阳城东北方十余里外有一座建于北魏初年的古刹,名大海寺,寺北有一片密林,而李密这时正带着数千精兵埋伏在这树林之中。

    李密双目放光,显得兴奋异常。他李密只有击败了威震天下的张须陀,威望定能直线飙升,到了那个时候,《桃李章》之言,只怕可以应验了。

    张须陀一直追击了翟让的败兵十余里,已近大海寺北的树林,秦琼觉得张须陀有些冒进了,追击速度过快,后续人马都没跟上,身边只千余人,觉得这样不妥,正要向张须陀建言。

    就在这时,鼓声如雷,李密突然发动伏兵向张须陀掩杀过去,张须陀的千余士兵在猝不及防之下,被李密的伏兵杀得大败,将士溃逃,李密掩兵追杀。

    最终,李密与翟让以及徐世绩、王伯当等合兵一处,将张须陀与数百齐郡士兵包围了。
………………………………

第128章 国柱坍塌

    虽然面对上万敌军的包围,张须陀却没有惧色,悍勇无比的带着人杀出了重围。

    李密知道张须陀勇猛,所以并没有想过能将张须陀斩杀在此,能将战无不胜的张须陀击败,他的目的便已经达到了。

    然而,张须陀杀出重围后,却因为自己的部将士兵却没能全冲出包围,于是又跃马冲入包围圈去救援。

    人力终究是有穷尽之时,张须陀于万军之中来回杀进杀出几次后,已全身是伤,满身是血,还有数支羽箭插在背上而没来的急处理。

    张须陀那匹陪伴他多年的战马早已被杀死,他这时孤身一人被瓦岗军重重包围着,但四周的士兵却无人敢主动向前发起进攻。

    落日的余晖照在张须陀的身上,将他的身影照得长长的,几只乌鸦站在不远处的枝头上,发出难听的叫声。

    张须陀以马槊柱在地上,粗喘着气,双目看着夕阳,忽感全身疲惫之极。

    他自从大业七年以来,年年带兵征战,虽然屡战屡胜,但心却越来越沉重。

    因为张须陀发觉,叛军是越剿越多,无论他在战场上取得多大的战果,没过几日,便又会冒出势力更大的叛军来,他所做的一切仿佛是徒劳无用的一样!

    张须陀虽有救国之心,但却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天下一天天的崩坏,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不过现在,张须陀知道,他终于不用再为这个帝国操劳下去了,因为此时,他已感到自己的生命正慢慢流逝。

    张须陀身上多出要害都受了伤,已是命不久矣!

    过了一会,张须陀仰天大笑了几声,“男儿最好的归宿便是能战死沙场,老天待我张某不薄啊!”

    张须陀说着,眼角留出了一行清泪,脑袋慢慢的垂了下去……

    大业十二年十月,隋朝的擎天之柱、一代名将张须陀,就此战死沙场,力竭身亡。

    张须陀虽死,但仍以马槊支撑着身体,站立不倒,故而四周的士兵仍是不敢靠近,最后还是李密等人来了之后,才确认张须陀确实是死了。

    翟让、徐世绩等人看着张须陀的尸体都是唏嘘不已,李密却是拦掩兴奋之情,若不是看四周的氛围不对,他都要大笑出来了。

    大海寺这一战,是因为李密的存在,才将战局反败为胜的,并且还将张须陀给击杀了,李密可以预料,自己定会威震天下!

    张须陀战死后,他所部的士兵昼夜号哭,几天不止,黄河以南的郡县都为之沮丧,普通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挂起了白布。

    大海寺之战后,秦琼、程咬金为瓦岗军所俘虏,罗士信与鹰扬郎将、张须陀的副将贾务本,率领剩下的五千多人逃到梁郡,贾务本因为在大海寺之战中受了重伤,不久后也因伤势过重而去世了。

    杨广诏命光禄大夫裴仁基为河南讨捕大使,替代张须陀统领他的部下,迁到虎牢关镇守。

    瓦岗军在大海寺之战后趁胜追击,一举夺得荥阳城,占领了荥阳郡全郡之地,剑指东都洛阳!

    ……

    雁门关。

    可能是因为远离中原的缘故,当张须陀战死的消息传到雁门关的时候,这里的百姓并无多大感触。

    但李隐却下令在城门、太守府等地挂起白布,悼念张须陀,李隐虽然没与张须陀见过面,也不赞赏他的所作所为,但这并不妨碍李隐对他的敬重。

    这天,李隐正召集手下商议事情。

    雁门关现在不算安置流民得来的兵力的话,共有常备兵两万多人,其中,飞狐口驻扎了五千人,井陉关驻扎了三千五百人,雁门关则有兵一万两千人。

    为了应对现在的形势,李隐打算继续从盂县矿工中再招来一万士兵,但多出来的粮食与俸禄却是个问题。

    因为前两年的安置流民,李隐早些年四处征战积攒的财物早已挥霍光,现在辖下出产的粮食又仅够勉强维持现状,时不时的还需要太原郡的接济,所以李隐并无多余的钱粮来支持扩军。

    这就是李隐将众将招来的原因,看看能有什么法子,搞些钱粮来。

    李隐现在手下嫡系的将领官员,武有周安、吴汉、黄君汉、苏定方等人,文有张亮、宋正本等人,至于刘弘基,他当着文官的职位,却做着武官的事,倒是不好区分文武。

    李隐手下的将领官员,人数虽不多,但都是有大才的人,所以李隐暂时不觉得缺人手,当然,以后单靠这些人手是不够的,李隐也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招揽人才,以备后用。

    对于李隐提出的问题,众人议论了一会,宋正本不久前才被李隐劝动,投入李隐麾下,所以有心立功,便道:“郎将大人想要钱粮,无非开源节流二法,开源方面,一可通过剿匪获取军资,二可征收有恶名的地主、豪商的钱粮,三可施行一些政策,吸引商人前来我们这里做生意,从中收取商赋税,四可以……”

    宋正本一连说了好几条开源方面的办法措施,基本都是可以切实执行的,使得在场的众人立即对他刮目相看,其中,张亮的眼神中还流露出警惕之意,以前只有刘弘基跟他争抢文士的发言权,现在看来是又有一个强大的竞争者了。

    宋正本接着又道:“至于节流,办法虽也不少,但基本都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少用为好,目前我认为可行的节流之法,便是裁剪一些多余的官员以及剔除一些军中的老弱。”

    李隐听后,点了点头,算是赞同了宋正本之言,其他的将领官员又补充了一些方法后,钱粮之计便基本商议妥当。

    李隐本打算让众人退下各忙各的,但张亮却显得有些兴奋的道:“郎将大人可有听说过今日以来,民间流传得甚广的歌谣《桃李章》?”

    李隐有些不明所以的道:“这个自然是听说过,有什么问题吗?”

    张亮正色道:“我认为,《桃李章》中所指之人,便是郎将大人您。”

    李隐感到有些好奇的问:“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

第129章钱粮

    张亮回答道:“《桃李章》中唱到:‘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听闻郎将大人曾经因为为母报仇而逃亡到翠云峰为盗,正应了‘桃李子’之言,而‘勿浪。语,谁道许’,是说不要向人提及的意思,这不正是大人名讳中的‘隐’字吗?”

    李隐听了张亮之言后,略感好笑,并未放在心上,但刘弘基、宋正本等人听后,心中却颇为震动。

    在这片土地上,数十年前先有“李氏当兴”的谶语流行,几年前又有“当有李氏为天子”广泛流传,现如今,《桃李章》更是传唱甚广,妇孺皆知,所以基本所有的人心中都是这样认为:如果真是有人能取代杨氏坐皇位的话,那个人必定是李姓之人!

    不过天下李姓之人那么多,究竟谁才是真命天子,这就不好说了。

    刘弘基、宋正本等人张亮此时的言论后,都觉得他说的有几分道理,李隐似乎就是《桃李章》中所说之人!

    张亮见了众人的神情后心中感到有些得意,然后向李隐道:“郎将大人现在兵强马壮,何不趁机率兵南下占据河东全地,然后再图谋关中?”

    占据河东,图谋关中的言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