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断狱 >

第302部分

断狱-第302部分

小说: 断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打算散席之时,高泰祥站了起来,老管事赶忙过来搀扶,许是喝多了几杯,高泰祥扭头朝杨璟说道:“并不是谁都能像我高泰祥这般疼爱自家女儿的…”

    杨璟心里不由一紧,高泰祥显然已经知道了段兴智的打算,言外之意该是在说段兴智将段初荷送到大宋去,根本就是在葬送女儿的终生!

    如此看来,高采芝前往大宋,便确实不是为了要当大宋的妃子,那么高采芝又为何要到大宋去?难道真的只是为了送礼?

 第四百二十章 一路修炼抵达石城

    大宋使节团的到来,曾经为大理的王都带来了轰动,而因为大宋使节团的工匠联合大理的能人,锻造了大火炮,打退了蒙古人,使节团离开之时,更是造成了万人空巷的场面。

    再加上郡主高采芝带着朝贺团以及各类商团随行,更是百姓人心振奋,龙首关眼下也成为了大理人必须要去看一看的景点,摸一摸那冰冷的大火炮,仿佛自己便是亲身守卫过家园的英雄一般!

    许多人也因此响应朝廷的招募,到龙首关去建造关城,年轻人也纷纷应招入伍,跟着大将军高通,带着火器,收复北面的失地。

    相比之下,杨璟等人的离开,便显得有些冷清了。

    虽然相国高泰祥亲自践行,大理王段兴智也让大太监魏知报带来了御膳,表达了心意,但仍旧没有太多人注意到杨璟一行人的离开。

    因为高弘义的卫队并没有大张旗鼓,毕竟真正的大宋使节团早已上路,杨璟等人不能再打着使节团的旗号了。

    高泰祥如约带着杨璟拜祭了行神,亲自送出客馆,到了城外五里亭,才与杨璟依依话别,送杨璟等人上路远行去了。

    杨璟身上的伤刚刚愈合,但还是骑马走了一段,这才钻进了马车里头。

    扭头看时,高泰祥略显苍老的背影,难免让人有些感慨,这个老人,便是暗中掌控着整个大理的男人,可此时的他,更像一个不忍心让女儿出行,却又拗不过女儿,只希望杨璟能够好好保护女儿的父亲罢了。

    这种爱护女儿之时的卑微,与掌控朝野之时的枭雄本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人非常感动,却又无可奈何。

    出了十里路之后,队伍停下来稍作整顿,那个老僧也终于带着几个人,护着一辆马车,加入了杨璟的队伍。

    杨璟过来一看,果然见得有些病怏怏的清河郡主段初荷,就坐在马车里头,脸色有些苍白难看,许是没办法适应马车的颠簸。

    似她这种足不出户的郡主,便是马车里头加了软垫,车把式又是老手,却仍旧免不了奔波之苦。

    杨璟也不好说些什么,只是与老僧点了点头,又让高弘义的人严加保卫这马车,也就作罢了。

    毕竟山高水远的,虽然开春之后天气暖和,阳光明媚,但路途实在是枯燥得紧,鹿白鱼整天带着夔虎出去觅食,风若尘则与刘汉超在前面探路,杨璟需要养伤,便留在马车里头,屁股都磨出茧子来了。

    他也总不能白天黑夜打坐入定,闲来无事,便拿出一些话本杂书来看一看,打发消磨时间,可心里一直在惦记着那本血脉论。

    这本秘笈乃是老僧赠予他的,按说老僧该是知晓里头的文字内容,可杨璟弄不清楚老僧的意图,而且老僧也不可能会告诉杨璟。

    杨璟一时半会儿也有些糊涂,既然有心传授,为何还要闹这些个幺蛾子,直截了当将译文告诉杨璟不就完事了么。

    直到这日下午,队伍停下来歇息,杨璟才明白老僧的意图。

    高弘义正调度着人手,放出斥候警戒,又让人防守起来,而后埋锅造饭,而清河郡主也终于走下马车来。

    事实上为了照顾清河郡主,车队的速度放慢了不少,有时候清河郡主不堪颠簸而呕吐不止,车队不得不停下来,缓缓跟着清河郡主在路上步行。

    每到歇息的时刻,清河郡主都要下车来走动走动。

    杨璟也是在马车里憋坏了,便靠在车咕噜上,聚精会神地看着那本秘笈,用一根树枝在地上画写着,想要拆解那些古怪的文字。

    可这些文字与汉字没有任何牵扯,实在不容易解读。

    诸如契丹、西夏、女真等异族,他们在创造本民族文字之时,都会借鉴汉字,如古代朝鲜和日本等国家,其实也都将汉文当成上流社会的通用文字,也同样借鉴汉字来创造本民族文字。

    然而这本秘笈上的文字,却没有汉字的任何痕迹,杨璟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真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正愁眉不展之际,头上阳光却被挡住了,杨璟抬头看时,却见得清河郡主脸上露出不太正常的红润,才杨璟道:“杨大人,妾身却是识得这些字的…”

    杨璟此时才明白,难怪老僧没有传他译本,感情是为了让清河郡主出马,好让自己欠下清河郡主的人情!

    这老僧也是狡猾,如果杨璟欠他人情,以他的身手功夫,根本不需要还,而将这人情转到清河郡主的身上,杨璟可就必须要为清河郡主出力了。

    毕竟到了大宋之后,许多事情可不是万人不敌的武力就能够解决的,到时候还需要杨璟来出谋划策,甚至出面维护。

    了解到这一层之后,杨璟心里也不由生寒,这是否也可以说明,早在老僧送来国书之时,段兴智便已经决定让清河郡主与杨璟一同回大宋了?

    便是佛陀都有三分火,杨璟也很讨厌被人戏弄的感觉,可见得清河郡主这几日遭罪,眼下又看到她主动过来说话,杨璟也不忍心拒绝,反正回到大宋之后,也不能袖手旁观,便也就松开了心结。

    “郡主果然是博学多才,既是如此,杨某就不耻下问了。。。还望郡主不吝赐教。”

    清河郡主也不谦虚,只是笑了笑,却并没有任何动作。

    杨璟见得她的笑容有些尴尬,顿时明白过来,自己是个糙爷儿们,随便坐在地上倒也无所谓,人郡主从小接受礼仪教育,总不能蹲在旁边,更不能一直弯腰给你说话吧。

    杨璟赶忙起身来,从马车上搬下一个马扎儿,请清河郡主段初荷坐了下来,自己则坐回原位,听着清河郡主一字一句地念着译文。

    清河郡主也没说这是什么文字,更没有诉说这文字的渊源,只是说这文字已经失传,她也是在一些孤本里头看过。

    因为大理人人崇佛,对佛经有着收藏的爱好,大理王宫里头的佛经更是汗牛充栋,清河郡主自然也涉猎不少。

    而有些佛门大德在有所感悟的时候,往往会在玄之又玄的顿悟之中,随手写下一些似字又不是字的图像,一些个大师圆寂或者涅槃之前,也会留下类似的东西。

    这种文字被称之为虹文,传说佛徒们通过观摩这些虹文,能够得到大德禅师一生的感悟,堪称佛门至宝。

    当然了,这些都只是传说,就如同掌柜账房先生会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来记数,为了方便记录,会对文字进行增减,就如皇城司的暗察子们,为了传递情报,往往会将文字拆解,而形成一套只有谍子细作才看得懂的文字一般。

    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例子,而佛门中人,也有这样的虹文,来传承参禅过程之中的所感所想。

    杨璟明知道这是老僧在帮着清河郡主讨要人情,自然不会再去追究这些,无论如何,清河郡主到底还是在帮助他,这人情也是实实在在的。

    有了清河郡主的译文,杨璟也是豁然开朗,演化自于达摩祖师血脉论的筑基功法,洗髓伐毛,让他通体舒泰,杨璟自然是勤加修炼不提了。

    到了用饭的时候,清河郡主才停了下来,自有贴身的女官高手,将饭菜端到宽大的马车里头,以供郡主单独进餐,杨璟则与高弘义等人则与卫兵们一道吃大锅饭。

    眼看着饭点要过了,刘汉超和风若尘并没见回来,而鹿白鱼和夔虎也没见踪影。

    他们这几个都是跟着杨璟的老人了,知晓路途之中需要格外谨慎,经历了云都赤那些精锐刺客的袭杀之后,众人也变得更加警惕。

    也正因为这份警惕,所以他们通常在约定时间点,都会及时赶回来,以免杨璟担忧。

    然而出行了几天,这还是第一次,他们没有按照约定返回营地!

    此处距离石城郡还有些距离,想要进入大宋境内,还需要好几天的功夫,也就是说,蒙古人的残余细作,还是有可能潜伏在暗中,对杨璟虎视眈眈,所以万万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杨璟用了饭之后,与高弘义商量了一下,便让几个卫兵出去寻找,毕竟老僧是没办法离开清河郡主的,而高弘义的人也不能一下子都散出去。

    卫兵出去不久之后,鹿白鱼便带着夔虎回到了营地,杨璟也就安心了不少,鹿白鱼平安无事,说是夔虎碰到了一只大猎物,费了些时间。

    营地有了夔虎坐镇,杨璟也放心下来,又过得一顿饭的功夫,风若尘和刘汉超也被找了回来。

    原来是陆长安的暗察子们在前头发现了一些异常,风若尘和刘汉超赶过去确认了一番,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

    不过最终发现只是虚惊一场,也就回来了。

    经过这件事之后,风若尘等人也更加注重这方面,不会再无故拖延,到了时间点上,都会回来报到,杨璟也觉得自己太胆小了一些,渐渐也就投入到了血脉论的修炼之中,身上箭疮落痂了之后,杨璟便开始修炼那套名唤九浮屠的刀法。

    因为有了内外兼修的功夫,杨璟也就不觉得枯燥,休息之余,清河郡主也过来说说话,日子倒也过得快。

    眼看着即将要进入石城郡,高弘义颇有回到自家地盘的感觉,夜里安营扎寨,卫兵们也都愉快地哼着小曲儿。

    风若尘等人都回到了营地,连陆长安和那些暗察子,也都收缩了防线,就在营地周围警戒着。

    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越是该放松的时候,就越是不能放松,因为敌人往往会挑在这样的时机动手!

    不过事实证明,陆长安等人还是太过谨慎了些,云都赤的死卫都失败了,蒙古人又撤军北归,使节团也都走了,蒙古人哪里会想到杨璟就在这里?

    这一夜也就平安过去了,翌日中午,队伍终于进入了石城,高弘义好生招待了一番,夜里便将杨璟等人都安顿在了郡守府里头。

    此时连陆长安等人都放心下来,毕竟石城是高弘义的地盘,守备森严,而前一夜是刺客们动手的最佳时机,但都没有什么状况发生,说明可以初步排除危险了。

    只是他们都没有想到,真正高明的刺客,要的就是意想不到,要的就是在所有人都认为他不会出手之时,出手刺杀!

 第四百二十一章 郡主偷溜巧遇杀手

    大理本来就是个四季不太分明的地域,气候温暖宜人,如今虽三月未央,但早已草长莺飞花树万千,若不急着赶路,沿途一片好风光,也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高采芝穿着寻常人家的粗布衣服,裹了一条黑色绣边的蓝头巾,又把脸面抹得黝黑,十足一个彝族小伙的派头,加上她又古灵精怪,这一路上装傻充愣,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倒也不会太过惹眼。

    她的身边是个五十左右的老妇人,一身黑衣,该是大理境内并不多见的壮族人,而且还是便在广南西路都少有人敢惹的黑衣壮。

    这妇人挑着一个担子,担子一头是竹笈,一头是包裹,身后还跟了个蒙面的佝偻汉子。

    这佝偻汉子浑身包裹在黑色布衣之中,双手插在袖笼里头,走路的姿势很是怪异,一双眼眸却如同蒙尘的黄宝石一般,时不时嗅着鼻子,发出咕噜咕噜的嘀咕声。

    高采芝知道杨璟一定会在石城停留,所以当使节团在石城稍作休整之时,她便让侍女伪装成自己的模样,她却带着身边的死士,偷偷溜了出来。

    这妇人便是高采芝的死士,从高采芝一岁开始,便形影不离地跟着高采芝,这些年来无数次替高采芝挡下各种麻烦,早已成为高采芝最为亲近的人,高采芝对她的依赖,甚至比娘亲还要重。

    她的名字叫做覆盆子,年轻的时候也是大理的金花美人,而且还是驯象世家的后人,精通驯兽技艺,只是高采芝从未见过覆盆子驯养的野兽。

    当然了,在相国府这样的地方长大,高采芝的八卦之心也是熊熊燃烧,作为女人的本性,打听八卦的本事也不小,对于这位来历神秘的覆盆子,高采芝在十一二岁的时候便知道,覆盆子的家族被段氏王族剿灭之后,只剩下她一个人,据说与父亲高泰祥有着不为人知的恩怨情仇,心甘情愿保护着高采芝。

    虽然覆盆子看起来很老,但高采芝总觉得她很年轻,或许是经常相处的原因,高采芝有时候也会冒出一些荒唐的想法来,比如,覆盆子如果是自己的娘亲,其实也是不的。

    高采芝虽然在王都无法无天惯了,但未曾见过王都之外的天地,这一路上也觉得新奇得紧,但渐渐也就习惯了,便也失去了兴趣。

    到了石城之后,只觉得王都像满身金甲的大将军,而石城只是壮实矮胖的士兵,越发百无聊赖。

    好在这石城的街市还算热闹,终究是有些好玩又新鲜的小玩意儿,尤其这里的一些小野兽,虽然没有大象虎豹那般的雄壮,但也有些从所未见的小兽。

    这里的女孩儿们喜欢养兔子,甚至还会拿出来相斗,比谁家的毛色更漂亮,比谁家的更乖巧听话,她甚至还见过一个小家碧玉豢养的兔子,竟然识数,会照着主人的指令,叼来相应数目的菜叶子。

    当然了,高采芝是向往大英雄的女中豪杰,绝不会像这些养兔子的女孩儿一般没出息,她要养;就养鹿白鱼身边那头夔虎那等气魄的凶兽!

    可惜,杨璟在相国府这么久,她使尽了各种法子,终究没能将夔虎要过来,并不是鹿白鱼不给,而是她手底下根本就没有驯兽人拥有驯服夔虎的本事。

    为此,她还抱怨过身边的覆盆子,叨叨着说外头的人都在传言,说覆盆子是整个大理最厉害的驯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