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402部分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40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避免,不过。。。。。
    曹操忽然又意识到,即使联姻不能避免他和刘璟的利益之战,但也可以缓和或者延迟这种争斗,他现在不就在千方计拖延刘璟的北征吗?
    想到这,他又仔细看了一眼女儿,女儿的貌美端正完全可以替自己拖延住刘璟的北征。
    曹操又沉思片刻,这件事暂且还不能考虑,还不到用女儿做棋的程。
    他便笑呵呵道:“你的婚事其实也不用急,让爹爹再好好考虑考虑!”

第595章 秋收时节

    九月底,益州和荆州的秋收季节先后到来,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原野里仿佛披上了一件淡黄色的秋装,厚实的稻穗终于成熟了,原野仿佛无风的大海,沉甸甸的谷穗将稻杆压得弯下了腰,黄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到处洋溢着人们丰收的欢笑。
    秋收时节也是各地官府最忙碌的时刻,官员们都要离开官衙,前往农田和农民们一起收粮,以身作则,表示对农业的重视,替农民们解决困难,这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曹操还是刘璟,或者是江东,都是一样的规矩。
    刘璟也在蜀郡和广汉郡视察秋收,除了防御的必要的军队外,所有的士兵都投身到火热的秋收中,尤其今年夏天益州小麦歉收,所以秋收对于益州而言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在广汉郡雒县宽阔的官道边停泊着十几辆马车,数名士兵列队站在官道两旁,精惕地注视着四周的情况,田野里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稻田里到处是忙碌的农人,经过几天的奋战,大半稻都已收割,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农人的脸上。
    在紧靠旁的一片已经收割的稻田里,刘璟正和十几名老农休息聊天,几名官员则紧张地站在一旁,提心吊胆地等待这场会面的结束。
    “大家秋收完,最想做什么?”刘璟笑着问众人道。
    “睡觉!”
    一名老农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接口道:“忙累了一年,就等着秋收结束后大睡天呢!”
    老农的话引起众人的共鸣,大家都一起笑了起来,又一名老农道:“州牧或许不知道吧!益州是一年两熟,荆州那边听说和北方一样,都是两年熟。”
    他刚说完,旁边之人捅了他一下,“你这是在说什么,州牧怎么可能不知道!”
    刘璟确实知道这个原因,主要是稻麦轮作用传统播种方法在时间上来不及,传统方法是播稻种,等冬小麦成熟后再播种稻种,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北方都只能做到两年熟,小麦和粟米轮作,而南方只能一年一熟。
    但随着农业技术发展,东汉后期出现了插秧播种方式,也就是在小麦成熟后期,便在秧田里开始先育秧,等小麦收割后,立刻开始插秧,这样就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时间,就实现了一年两熟。
    在农业发达的中原地区,这种一年两熟的耕种方式早已开始普及,而南方地区,由于巴蜀人口众多,农业发达,也保持着和北方同步的耕作技术。
    而荆州和江东地区由于人口稀少,土地辽阔,农业技术落后,一直是一年一熟,直到黄巾之乱后,大量北方农民南逃,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
    再加上刘表的大力推广,荆州的襄阳、南郡和江夏郡也渐渐改成了一年两熟的耕作方式,不过在荆南地区依然是一年一熟。
    刘璟笑道:“襄阳和江夏那边也是一年两熟,但说实话,亩产量没有巴蜀多,一亩最多收两石半,而巴蜀这边的亩产已达石了,可别小看这半石粮食,这就是强国富民之源。”
    “请问州牧,听说今年冬天的徭役要改了,不知怎么改法?”
    有人问出了这个敏感的问题,众人顿时鸦雀无声,一起忐忑不安地望着刘璟。
    以前普通农民每年有一个月的徭役,一般是在冬天农闲时,或进城当差,或去疏通河道、修建道等等,几十年来都是这样。
    但最近传出一个消息,益州的徭役制要改了,这无疑关系到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就不知怎么改法,是天数增加了,还是花钱可以免徭役。
    刘璟笑道:“徭役是朝廷制,当然不会轻易废除,但在一些细节上会有变更,实际上就是江夏的徭役制在益州推广,大家如果了解江夏的徭役制,就会明白了。”
    “州牧给我们说说吧!”有人恳求道。
    众人都一起恳求起来,“州牧就说一说吧!”
    “好吧!我就给大家说说江夏郡的徭役制。”
    刘璟笑了笑对众人道:“江夏的徭役天数是和益州现在一样,男丁每年二十五天,女丁十五天,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每个人都必须服徭役,包括我和妻在内都要服徭役,一视同仁。
    当然,我和妻不会去筑修桥,那就必须交免役钱,或者交粮食充抵,各位如果不想去服徭役,也可以,交点粮食给官府就可以了,也不会多,一升米抵一天,也就是两斗五升米就免去一年的徭役了。”
    刘璟说到这里,众人顿时窃窃私语,心中都在算一笔帐,两斗五升米还能拿得出。
    如果是夫妻二人,就是四斗米,稍微有点重了,那么一般是留妻在家,男出徭役,或者交斗米,只出十天徭役,这样就轻松了很多。
    这时,刘璟摆摆手,众人又安静下来,他继续说道:“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从军,江夏从军有很好的待遇,不仅每月有粮米,而且打仗时粮米加倍,还有额外的俸钱,最重要是,从军就可以免家人的徭役,包括妻和父母。”
    事实上,江夏实行钱粮充抵徭役后,每年服徭役人数锐减了七成,但充抵钱粮也有很可观的收入。
    如果确实需要民夫时,就出钱去招募,一样能招到人,关键是实行抵免制后可以收入大量粮食,这对于处于扩张期间的汉军而言,就显得十分宝贵了。
    就在众人窃窃议论之时,两名骑兵从西面官道疾奔而至,刘璟知道这是有事情了,他起身走到边,问报信士兵道:“有什么事?”
    报信士兵单膝跪下禀报:“启禀州牧!曹操派使者来成都,贾军师请州牧立刻回去。”
    刘璟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他随即吩咐左右,“大家收拾一下,立刻返回成都!”
    。。。。。。。。
    出乎刘璟意料的是,这次曹操派来的使者还是他的次曹植,不过曹植是为副使,正使却是陈群。
    陈群现在是曹操继荀攸后的第二号谋士,得曹操信赖,在魏国建立后,他被任命为御史中丞,虽然职位不高,但权力大,监察官,同时也能有时间为曹操策划军事。
    曹植虽然在前次犯错,但他毕竟是曹操的儿,曹操便给了他一个改错的机会,让他跟随陈群出使益州,继续培养他的处政才能。
    在成都贵宾馆内,曹植正在堂上和陈群谈话,经过一次教训后,他明显比从前变得谦虚了,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甚至可以说,他有点开窍了。
    “侄儿有点不明白,为何父亲不害怕刘璟将我扣为人质?上次出使时我竟然没有意识到,世叔能给侄儿解释一下吗?”
    陈群捋须笑道:“假如是出使马超,你父亲绝对不会派你前去,甚至连我也不会派去,但刘璟这里无妨,公还记得刘备之刘禅吗?丞相最后还是把他放了,表面上是和刘璟谈妥了条件,其实不然,毕竟绝人嗣之事影响名望,刘备也是大汉皇叔,在北方士族中颇有名望,所以丞相最后还是给了刘璟一个面,放了刘禅。”
    “世叔的意思是说,刘璟也是一样,因为注重名声才不扣押我?”
    “确切说是没有必要!”
    陈群笑道:“以刘璟的身份,他是万万不会做这种低智无能之事,扣押公为人质,对他而言又有什么意义?丞相会让什么利益给他?丞相心里很明白,所以才放心让公出使,其实这也是丞相给刘璟的一种姿态,表现出了诚意,公明白吗?”
    “世叔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以前都是懵懵懂懂,上次被父亲狠狠责骂,我才感觉自己有点明白事理了。”曹植叹了口气道。
    “那是因为丞相对公寄托了很高的期望,公可别让丞相失望啊!”
    曹植点了点头,“世叔说得对!”
    这时,馆丞飞奔而来,在堂外急声道:“陈先生,曹公,我家州牧来了!”
    曹植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神情显得颇为紧张,后面陈群慢悠悠站起身,笑道:“公不必紧张,他只是来探望我们,不会谈正事。”
    曹植顿时醒悟,哪有在贵宾馆谈正事的道理,他见陈群神情淡然,从容不迫,心中不由有些惭愧,也尽量平静下来,这时,刘璟快步走进了院,老远笑道:“出门巡视秋收了,怠慢了陈中丞和植公,莫怪!莫怪!”
    陈群眼睛笑眯了起来,刘璟心中果然有数,知道自己是主使,曹植才是副使,要知道官方的牒上是曹植的名字在前面,和这样的聪明人打交道,确实很省力。
    陈群走上前,躬身施礼道:“州牧视察秋收是大事,是我们来的时机不巧,应该是我们致歉。”
    “我们不必再彼此道歉了,请吧!”刘璟一摆手笑道。

第596章 讨价还价

    刘璟快步走进大堂,他向曹植也微微拱手施一礼,他心中有些好奇,曹植到底有没有告诉曹操衣带诏之事?以曹操的性格应该不会无动于衷,难道曹操真以为能阻止自己的北上吗?所以才不屑一顾。
    曹植干咽一口唾沫,心中有些紧张,如果上一次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对刘璟有些轻视,那么这一刻他已经感到了刘璟的强大压力,可能就在几句话之间,就能决定万千人的性命。
    曹植也向刘璟行一礼,没有说话,默默地跟在陈群身后,刘璟感觉到了曹植的微妙变化,笑了笑,招呼陈群和曹植坐下。
    “今秋北方的收成如何?”刘璟关切地问道。
    “秋收还不错,但夏天小麦不行,今年麦是小年,应该南方也一样吧!”
    “确实,小麦夏天收成不行,比去年减产两成,所以益州和荆州上下都格外关注秋收。”
    “北方也一样,长公已经去河北视察秋收了,大部分官员也出门帮助秋收,农耕是国家之本啊!”
    两人寒暄几句,陈群取出一方钮印放在桌上,又将一只卷轴递给刘璟,“这是圣上给州牧的诏书,礼仪从简吧!”
    礼仪从简是指不用沐浴更衣、摆设香案接旨,但刘璟还是向诏书恭敬地磕了个头,收下了诏书,他慢慢打开,竟然是正式封他为益州牧的诏书,而且还加封他的女儿刘珠为武昌县主,这着实让刘璟感到意外。
    封他女儿为县主,可以说是曹操为了笼络他,那么直接封他为益州牧又是什么意思呢?刘璟立刻明白了此中深意,就是接受他衣带诏换益州牧的方案,只是曹操先表现出诚意,主动封他为益州牧,至于给不给衣带诏,就看他刘璟是否愿意配合了。
    看到这,刘璟目光锐利地迅速瞥了一眼曹植,只见曹植满脸通红,目光躲躲闪闪,不敢和自己对视,十分心虚地低下了头。
    刘璟若有所悟,微微对陈群笑道:“圣上对我的关心,令人感动啊!请陈中丞替我转告对圣上的谢意,等时机成熟,我会去邺都觐见圣上。”
    这一次曹植听懂了,刘璟明着是说圣上,实际上指得是自己的父亲,曹植的精神立刻振奋起来,他有了一种登堂入室的感觉。
    陈群却客气两句,并没有把话题向正事上引,这时,刘璟又问道,“我听说陈中丞力主张恢复肉刑,我很感兴趣,能否请中丞给我说一说!”
    陈群主张恢复肉刑,废除鞭苔之刑在朝廷引起大争议,曹操也一直迟疑不决,使陈群遭受很大的压力,没想到刘璟却很感兴趣,陈群顿时有一种知己之感,笑道:“难得州牧愿意一听,我就简单说一说。”
    “我愿洗耳恭听!”
    陈群沉吟一下道:“我父亲以为废除肉刑而增加鞭笞之刑,本是出于仁心恻隐,但结果却令犯案者更众,这就是所谓名轻而实重,刑法轻则使人民更易犯罪,且屡教不改,残毁他人身体虽不合理,但可以保护无辜之人。
    若能复用古刑,使犯淫者下蚕室,犯盗者刖其足,如此他们就永无淫放穿盗的可能了,虽然天下罪恶不能悉数殄灭,但至少害人者不能一再犯案,同时震慑犯罪,所以《书经》曰:‘惟敬五刑,以成德’,民不畏惧严刑峻法,哪里会有德行产生,古今亦然。”
    刘璟点了点头,“中丞说得是,刘璋羸弱十几年,刑法宽怀,导致巴蜀之地民风骄浮,民不畏法,道德衰败,非严刑峻法不能改变,若中丞有意,能否替我写一复古刑之道,我很愿意尝试施行。”
    陈群大为高兴,虽然刘璟是他们敌人,不过刘璟愿意采用他的治国之道,还是令他感到十分鼓舞,他欣慰地捋须道:“我回去整理一下,把我父亲和我的一些律法思想录一份副本,让人送给州牧。”
    这时,曹植在身后轻轻咳嗽一声,提醒陈群要注意立场,陈群回头微微笑道:“公不必紧张,我自会和丞相谈一谈此事,以丞相的雅量,相信他会同意。”
    刘璟也笑道:“看来植公也不了解自己父亲啊!”
    曹植脸一红,勉强应道:“这次我与陈中丞奉父亲之命出使益州,有使命在身,应该以公事为重,办妥了公事,再谈私事,岂不是更加有意义?”
    曹植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公事谈不拢,私事倒谈成了,就有点以私废公了,这样回去不好交代。
    刘璟和陈群对视一眼,一起笑了起来,“植公说得也对,律法之事,以后再谈吧!”
    刘璟又他们寒暄几句,始终没有谈正事,他又命馆丞安排好食宿,这才起身告辞了。
    送走刘璟,陈群和曹植回到大堂,陈群见曹植始终笑颜不展,忧心忡忡的样,便笑道:“公不要紧张了,此次谈判的结果丞相心里明白,不会有什么突破,我们没有压力,放轻松一点。”
    曹植愕然,“既然明知不会有结果,那来谈判做什么?”
    陈群淡淡一笑道:“这就是政治,打归打,谈归谈,不能因为两军交战就撕破脸皮,公记住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给自己和对方留一点余地,丞相并不想和刘璟撕破脸皮,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