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484部分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484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璟没有恼火,依然笑眯眯道:“为什么有官府管理就一定是要征税征役,为什么就一定是我派人来管理,难道我不可以任命你们的人为守吗?比如阿保长老,我觉得让你来当守就是最合适不过了,不需要你们缴税纳赋,也不需要你们服劳役,你们的战马和牛羊,我用粮食和布匹来交换,如果我需要劳力,我也会让你们得到应有的报酬,你们看怎么样?”
    阿保的脸色稍稍缓和一点,将刘璟的话给众人翻译了,大帐内顿时嗡嗡声一片,众人在低声议论,这时,阿保对刘璟道:“殿下,能否让我们在别帐商议一下。”
    “可以!”
    刘璟立刻吩咐手下带他们去隔壁大帐商议,待众长老都走尽,法正对刘璟笑道:“其实我觉得庞军师的建议也不错,姓把西平郡扩大,将西海以西全部包括在内,也就不用单独设西海郡,他们也就不会那么抵触了。”
    刘璟摇了摇头,“如果是那样,又和从前有什么区别?还是一个名义上的疆域,关键不是土地,而是人,必须要让这里的羌人成为汉国的臣民,让他们意识到,他们也是汉国之人,经过几十年的同化后,再逐渐和河湟地区的羌氐人一样缴纳税赋。”
    “如果他们不答应怎么办?”
    刘璟冷冷一笑,“我的军队已经开到了高原,对他们先用怀柔手段,若不知趣,那就休怪我不客气了。”
    法正苦笑一声说:“这个阿保很精明,既然提出商议,就应该明白其中的利害,我想他们是想谋取最大的利益。”
    “只要不触犯我的底线,给他们利益也无妨,我想只要他们孙尝到当大汉臣民的好处后,再给他们自由,恢复从前的贫苦生活,恐怕他们自己也不干了。”
    这时,十几名长老又走回了大帐,众人心里很清楚,刘璟率领一万五千骑兵来高原,如果他们胆敢不答应,今天他们就回不去了,他们的部族就有灭族之忧,汉军会把更加温顺的吐谷浑人迁来取代他们,这一点,他们心知肚明,经过一番商议,众人终于做出决定,与其被灭亡,不如会妥协。
    阿保抱拳道:“启禀汉王殿下,我们商议过了,我们有个条件,如果殿下能答应,我们愿意归顺为汉国臣民。”
    “请说,我洗耳恭听。”
    “第一个条件便是汉王殿下刚才的承诺,不需要我们缴税纳赋,也不需要我们服劳役,请问这是短期还是长期?”
    刘璟伸出五个指头,“五十年的期限,五十年后,按照河湟氐人税赋的一半缴纳,永远不变,我可以书面承诺。”
    众人面面相觑,阿保心中暗忖,‘这个条件其实不错,至少不虚。’他便点了点头,又道:“第二个条件是守必须由我们族人推选,不一定是我们族人,是汉人也可以,但需要我们一致拥戴才行。”
    刘璟一笑,“这个条件也没有问题,另外,我需要派几名官来出任郡丞从事,我想各位应该能接受吧!”
    “可以派官,我们能接受。”
    阿保深深吸一口气,说到了至关重要的第条,“我们第个条件是关于驻军”
    “等一等!”
    刘璟脸色一变,打断了他的话,“我丑话先说到前面,既然为汉国疆域,我就一定要在西海郡驻军,这是我的底线,能商量的只能是驻军多少的问题。”
    众人脸上都露出了失望之色,他们原本就是不希望汉军驻兵,现在刘璟坚决不答应,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了,阿保道:“其实殿下已经在西海北面的大斗拔谷驻军一千人,这就是西海郡的驻军了,难道还要再增加驻军吗?”
    刘璟肃然道:“在大斗拔谷驻军是为了掌控这条重要的通道,和西海郡的驻兵关系不大,我打算在海西和海东各修建一座军城,每座军城驻兵一千人,另外在河曲地区也修建一座军城,也驻军一千,这样在整个西海郡就有四千驻军,军费和粮草不需要你们负担,平时不会搔扰你们,如果你们弟愿意从军,我也很欢迎,这是我早已定下的计划。”
    阿保见刘璟态坚决,又和众人商议片刻,终于答应了,“那我们就一言为定!”

第720章 姜维到来

    大帐内,刘璟站在地图前插上几面小旗,这是他准备在西海高原上设立的座军城,如果加上西海以北的大斗拔谷军寨,那么就是四处驻兵点,基本上扼住了西海高原的各个战略要点。
    法正指了指河曲笑道:“我在汉中听说黄河河曲地区是一片很不错的富庶之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很适合农耕,那边也分布着一些羌人和蜀地汉人,从事农耕,所以关中人有句俗语,叫做‘撑死河曲麦,饿死关中粮’。”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刘璟好奇地问道。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关中虽然土地肥沃,亩产粮食很高,但税赋也高,一年辛辛苦苦种粮下来,交完税赋后还不够糊口,而河曲那边没有官府管理,而且产量也不低,关键是种多少粮食都是自己的,不用交税赋,所以叫做撑死河曲麦。”
    刘璟点了点头,“对于中原汉人而言,那边确实是一个躲避税赋的宝地,不过我希望逃去那边的汉人不会多。”
    “确实不多,只有数千人,主要是当年李催之乱中的逃民,原本有数万人,后来大多去汉中和巴蜀去了,现在那边估计只有四五千人。”
    刘璟奇怪地看了法正一眼,法正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法正明白刘璟的疑问,淡淡一笑道:“很简单,因为我也曾经去过,后来才去了巴蜀。”
    “原来如此,那为何不留在河曲,那边为什么留不住人?”
    法正轻轻叹息一声,“不在那边生活的人,是怎么也理解不了那种感受,那种离开了中原故土,没有中原的风土人情,远在异域的孤独让人无法忍受,虽然没有了官府征税,但也同样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灾祸会发生,损失也不少。”
    “比如什么灾祸呢?”刘璟又问道。
    “比如和当地羌人的冲突,一些豪强的敲诈,但更严重的是盗匪,一到秋收季节,一些盗匪就成群结队而至,明枪暗夺,甚至还入户杀人奸淫,所以大家都渐渐呆不下去,还是陆续返回了中原,主要去汉中和巴蜀,那边虽然有税赋,但生活还是安定很多。”
    刘璟负手在大帐内走了几步,自言自语道:“我说起来,我倒想亲自去看一看。”
    这时,一名侍卫在门口禀报道:“启禀殿下,军营外来了一名少年,说是姜少常之,同行还有一名医匠,有要事求见殿下。”
    刘璟一怔,姜少常是谁?法正却笑道:“姜少常就是姜囧。”
    刘璟这才恍然,那么这个少年就是姜维了,他连忙道:“请他们进来!”
    刘璟对法正笑道:“我听马岱说过,这个少年非同寻常,善加培养,可成大才,孝直不妨看一看他。”
    法正捋须笑了笑,他也有了几分兴趣。
    不多时,几名侍卫将姜维和王春领进大帐,他们原本去西平郡,但过大斗拔谷军寨时,听说刘璟在西海南面练兵,便绕过西海赶来,王春不放心姜维独自一人,他对这一带为熟悉,便领着姜维南下,很快便找到了汉军驻地。
    姜维跪下行礼,“晚辈姜维拜见汉王殿下!”
    刘璟连忙扶起他,笑眯眯问道:“你父亲呢,怎么一人来此?”
    姜维垂泪道:“我们是从张掖逃出,父亲生死不知,我逃过大斗拔谷,听闻殿下在西海之南,便赶来了。”
    “原来是这样!”
    刘璟安抚他几句,目光又落在王春身上,见他年约五十余岁,身材不高,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态,便问道:“这位先生是?”
    王春躬身行一礼,“草民王春,在河湟一带行医,草术乡医而已,不放心姜少郎独自一人前来,所以陪同他,多谢殿下关注。”
    旁边法正惊讶道:“莫非阁下就是当年的常丞王重卿?”
    王春微微一笑,“那是二十几年前的往事了,难得还有人知道,我没猜错的话,你便是当年号称辅神童的法孝直吧!”
    “我正是法正!”
    法正颇有激动,连忙给刘璟介绍道:“这位长辈便是当年王允之弟,时任常丞,李催攻破长安后,他便不知下落,现在我才知道,原来名满河湟的王神医,就是当年的王常。”
    刘璟也行一礼笑道:“我听氐王阿贵说,河湟有个神医王春,原来就是阁下,久仰了。”
    王春见刘璟对自己的过去不感兴趣,重视自己现在的名声,他心中颇为高兴,这正是他所期盼,连忙谦虚道:“草术乡医罢了,不敢称神医。”
    “王先生过谦了,请坐!”
    王春也不客气,直接坐了下来,他对刘璟闻名已久,也想亲眼看一看这位传奇人物,这时,刘璟也拉着姜维坐下,问他道:“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姜维便又将在张掖发生的事,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刘璟不由暗暗冷笑一声,这个南宫真敢趁虚进攻陇西吗?
    他脸上却不露声色,安抚姜维道:“放心吧!你父亲若被擒,我会勒令南宫把他交出来。”
    “多谢殿下关心,晚辈还想提醒殿下,南宫乃忘恩负义之辈,殿下对他再好,他只会觉得理所当然,只要稍微不遂他意,他就会记恨于心,而且对部族残酷剥削,不得人心,殿下不可骄纵了他。”
    刘璟见他才十二岁便能说出这番话,便笑着点点头道:“我知道了,正好我打算去一趟河曲,贤侄也一同去吧!”
    “可是”姜维急道:“南宫有进攻陇西之意,殿下应该赶回去才对。”
    刘璟微微一笑,“说实话,我很期待南宫进攻我的陇西,性就给他创造一个机会。”
    姜维心有所悟,原来汉王是想找一个借口收拾南宫,这时,旁边王春笑道:“我在河曲行过医,对那边地形风俗比较了解,若汉王殿下不嫌弃,我愿给殿下做向导。”
    刘璟大喜,他正缺一个熟悉河曲情况的人,王春便自告奋勇了,他立刻拱手行礼道:“如此,多谢王先生了!”
    河曲地区也就是黄河的第一个转弯处,今天的青海贵德地区,这一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灌溉充足,又有大片平原,自古以来便是青藏高原上少有的农业曲,唐朝时,吐蕃大举侵犯中原,河曲地区便是吐蕃军队的粮食后勤补给重地。
    国时代,河曲地区居住着少量的羌人,他们属于烧当羌的一支,在河曲地区从事农耕作业,自从董卓和李催之乱后,大量的关陇民众向西逃入河曲,在河曲地区开荒耕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同时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促进了河曲地区的农业发展。
    随着中原的战乱逐渐平息,河曲地区的汉人也陆续返回家乡,使原本已有些繁荣的河曲又变得冷清下来,时间已到了五月,这天上午,一支浩浩荡荡的汉军骑兵利用皮筏渡过黄河,开进了河曲地区。
    这支军队正是刘璟率领的一万五千汉军骑兵,一个多月的高原训练,使这支骑兵的耐力得到大大加强,这种训练效果令刘璟大为赞赏,他甚至考虑着在高原建一座训练营地,将其他军队也陆陆续续拉来训练,这有利于弥补南方军队在作战耐心方面的不足。
    “殿下,法军师好像挺喜欢姜维!”旁边马岱笑着对刘璟道
    这次马超没有跟来高原参加训练,而是留在陇西巩固汉军对陇西的占领,这也是刘璟并不担心南宫大举进攻陇西的原因,陇西有马超和庞统率领万军队坐镇,刘璟可以高枕无忧。
    而马岱作为当初西凉骑兵的实际领兵大将,在训练骑兵方面甚至还要强于他的兄长马超,所以这次高原训练,便是马岱全权负责。
    刘璟也微微笑道:“姜维虽年纪是少年,可有时候感觉他思虑很成熟,倒像个成年人,思维细腻,滴水不漏,此若善加培养,将来和邓艾一样,也会是能独挡一面的大将,如果法军师有意,我倒想让他成为姜维之师。”
    马岱也点点头笑道:“姜维也是一个能练武的大将,我兄长也一直想寻找徒弟,马家和姜家有很深的渊源,不如就让我兄长教他武艺,殿下觉得如何?”
    “只要他们双方都愿意,我没有意见。”
    这时,法正放慢了马速,渐渐和刘璟并驾而行,刘璟笑问道:“这个徒弟让孝直满意吗?”
    法正捋须笑道:“此乃和氏之璞也,法正就怕才疏浅,反而误了它,我考虑还是让他去襄阳求,有庞德公、荀令君等人教授,让他先打好基础,等五年后我再来教他。”
    “孝直一番苦心,令人敬佩!”
    虽然刘璟很关心姜维的发展,但他却不会轻易表露出来,他作为汉王,过多地表现出对某人的关心,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他把姜维交给法正和马岱,便足够了。
    刘璟笑了笑便将话题转到河曲地区来,他用马鞭指着远处的大片肥沃原野感慨道:“这么肥沃的土地,这么充足的水和阳光,却荒芜在这里,简直可惜了,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起来。”
    这时,向导王春也催马上前道:“启禀殿下,这一带还不算最好,再向东北方走两里,那边是人口聚集处,那一带才是真正的物宝天华之地,小麦亩产量要比河湟地区高两成,而且黄河水平缓,可以在河面上搭建桥梁,向东可去河湟,向北则直达西海,交通便利。”
    王春的一番话说得刘璟心驰神往,笑道:“我简直等不及了,传令加快速!”

第721章 河曲设郡

    两天后,汉军抵达了河曲的人口聚集地区,所谓人口聚集区和中原相比还是相差远,走了数里才会偶然看见一户人家,这里土地广,每家每户都能拥有数顷土地,对他们而言,并非土地不足,而是劳力不足。
    军队在一条狭窄的小道上缓缓行军,两边是大片的野花,漫山遍野,姹紫嫣红,远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河水如碧带,清澈见底,尺许长的大鱼在河中平静地游动,偶然会有几条大鲤鱼跳出水面,鱼鳞在阳光下熠熠发光,这一切都令人格外地心驰神往。
    刘璟见士兵们对河水都流露出向往之色,便笑道:“就地休息一个时辰!”
    命令传下,士兵们欢呼一声,纷纷向河水奔去,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