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燃烧的莫斯科 >

第1340部分

燃烧的莫斯科-第1340部分

小说: 燃烧的莫斯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知道丽达被俘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营救丽达的我军指挥员瓦斯科夫,一个是德军上校托尔曼。”罗科索夫斯基对朱可夫说道:“瓦斯科夫以前曾经当过丽达的上司,出于对她的保护,他是绝对不会向任何人提前丽达曾经被俘的事情。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就是这个德军上校,我们现在只有先搞清楚他的生死,才能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听完罗科索夫斯基的这番话以后,朱可夫脸上的神情有所缓和,他随口问道:“那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这事交给我来办吧。”华西列夫斯基说完,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号码后,对着话筒说道:“立即把在列宁格勒方向俘虏和击毙的德军校级军官名单给我拿过来。”

    他放下电话以后,对朱可夫说:“我们只要查一查被俘或者被击毙的德军校级以上军官,就能搞清楚这个叫托尔曼的德军军官的生死。”

    参谋总部的军官很快就把华西列夫斯基要的资料拿了过来。等军官一离开,华西列夫斯基将名单分给了我们,随后大家就开始在名单上查找起来托尔曼的名字。

    我首先把自己负责的名单看完后,抬起头对还在埋头查看的另外三人说:“我这里没有发现托尔曼!”

    “我这里也没有发现!”紧接着查看完毕的是罗科索夫斯基。

    接着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也查看完了手里的名单,两人对视一眼后,都纷纷摇了摇头,示意他们没有发现要找的人。

    罗科索夫斯基抖了抖手里的名单,试探地问我:“丽达,你确认那人是一名上校吗?”

    “没错,他在42年6月的时候,就是一名上校团长。”我说完后想了想,又补充道:“也许这两年他获得了晋升也说不定。”

    “我这里的将军名单里,也没有他,看样子他是随着败退的部队撤到了东普鲁士。”华西列夫斯基说完这话后,把目光投向了朱可夫,向他请示道:“元帅同志,你看这事怎么处理,是像现在这样继续瞒下去,还是主动向斯大林同志报告,以争取主动。”

    听到华西列夫斯基说要向斯大林报告,我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深怕朱可夫一时冲动,就答应了他的这个请求。不过我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朱可夫听后只是摇了摇头,说:“我看这事还是不要上报给斯大林同志,对他来说,丽达是一个能打仗、也完全信得过的指挥员,至于是否被德军俘虏过,他一点都不在乎。”

    “好吧,元帅同志,既然你这么说,那这事就到此为止。”华西列夫斯基扭头对我说:“丽达,我提醒你记住,除了我们三个人以外,在任何人的面前,关于你曾经被俘的事情,都绝对不能承认。明白吗?”

    我心里明白这件事不光关系到自己的前程,同时还关系到自己生死,所以听到华西列夫斯基这么一问,立即毫不含糊地回答道:“我明白!”

    朱可夫沉默了片刻,随后问道:“对了,那位救你的指挥员,全名叫什么?我们必须确定他不会将此事泄露出去,心里才能彻底踏实。”

    “他叫菲道特·叶甫格拉维奇·瓦斯科夫。”我说出了瓦斯科夫的全名后,还主动为他辩解说:“我相信他不会出卖我的。”

    “至于他是否会出卖你,还是等我们找到他再说吧。”朱可夫挥了挥手,将话题转到了今天召我和罗科索夫斯基来的方面:“我们现在讨论在波兰的下一步作战行动。”听到朱可夫这么说,我和罗科索夫斯基连忙从各自的挎包里掏出纸笔,准备做记录。

    朱可夫用手指着摊放在桌上的地图,对我们说道:“第一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全线突破德军在维斯瓦河的防御,解放整个波兰国土,特别是攻占波兰首都华沙和工业重镇波兹南,以及布龙贝格地区,前出到柏林以东的最后一个天然屏障——奥得河。

    根据最高统帅部做出的决定,在直接突击波兰前,准备在西部战略方向上,先实施两个进攻战役:一是由白俄罗斯第2和第3方面军在东普鲁士方向实施进攻;二是由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华沙——柏林方向实施进攻。

    在具体的部署上,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应该向波兹南总方向上实施突击,直达布龙贝格——波兹南及其以南方向,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取得战术联系。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任务,是前出到贝罗高西北的奥得河,以及布雷斯劳和拉蒂波尔。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全部指向德军的东普鲁士集团。”

    罗科索夫斯基等朱可夫说完以后,放下手里的纸笔问道:“元帅同志,我想问问,给我们补充的兵员和武器弹药,什么时候能到位?”

    “放心吧,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朱可夫起身走到了罗科索夫斯基的身体,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说:“我们的进攻战役将在新年后展开,有足够的时间给你们补充兵员和武器弹药。”

    随后他又将目光投向了我:“丽达,我可能还有等一个星期,才能去卢布林。这段时间里的一切方面军事务,都由你全权负责。”

    在我要离开前,朱可夫还特意叫住了我,特意叮嘱我说:“丽达,你回去以后,再仔细地想,关于那件事,还会不会有别的人知道,我们一定要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于朱可夫的关爱,我感激地点了点头,对他说道:“元帅同志,您放心,一旦我想起什么新的内容,我都会及时向您汇报的。”


………………………………

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新的运输线路

    第二天一早,我就和捷列金两人趁飞机返回了卢布林。

    一回到了指挥部,我就看到马利宁坐在桌边,面前摆着厚厚的一叠资料。我还以为又是什么战报,便快步地朝他走过去,同时问道:“参谋长同志,又是前线的战报吗?”

    我以为马利宁会回答我,说是来自马格努谢夫和普瓦维登陆场的战报,或者说是塞罗茨克登陆场的最新情况。谁知他站起身朝我走过来,与我和捷列金两人握手后,开口说道:“不是战报,而是华沙这几年的气候资料。”

    听说是气候资料,我立即猜到肯定和接下来的渡河行动有关,连忙朝桌子走过去,同时问道:“参谋长,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了吗?”

    “是的,丽达,找到了。”马利宁神情有些沮丧地说:“根据资料上的记录,维斯瓦河在十二月中旬才会全部上冻,但冰面的厚度普遍只有五到八厘米。”

    我听到这么数据,心里不禁咯噔一下,在沉默片刻后,喃喃地说道:“也就是说,就算维斯瓦河结冰,我们也只能让步兵渡河?”

    “是这样的,”马利宁表情严肃地说:“就算只让步兵在冰面上行走,也不能携带过多的东西,否则会导致冰面的破裂。”

    “在河面完全结冰前,”军事委员捷列金此刻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河面上会出现大量的浮冰,使我们无法在维斯瓦河上继续使用船只。”

    “军事委员同志说得对,”捷列金的话刚说完,马利宁便及时地表示了支持:“只要河面上出现浮冰,我们对西岸登陆场的运输,就只能依靠那两道浮桥了。”

    我听马利宁提到了浮桥,便立即关切地问道:“浮桥的情况怎么样,我们的运输队还能顺利地通行吗?”

    “是的,虽然德军经常出动飞机,来轰炸我们的浮桥,但在我们的空军和地面防空部队的努力下,浮桥到目前为止还完好无损。”马利宁介绍完情况后,开始向我诉苦:“不过浮桥的运输能力有限,我派后勤部长去河边了解过,东岸排队过河的运输车队,有的甚至是前天晚上就等在这里了,到今天还没能轮到他们渡河;而西岸运送伤员的车队,又迟迟无法渡过来,导致一些伤员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却在等待渡河的过程中痛苦地死去。”

    马利宁的话,让我想起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最艰苦的时候,由于德军对伏尔加河上行驶的船只狂轰滥炸,导致后面的兵员和物资运不过来,而城里的伤员也运不过去,卫生员只能将数以百计的伤员扔在河边,听任他们自生自灭。

    想到当年那凄惨的一幕,我的鼻子就不禁一阵阵发酸。想到这里,我捏了一下鼻子,随后问马利宁:“参谋长,我们现在还有能力架设新的浮桥吗?”

    对于我的这个问题,马利宁踌躇地说:“由于没有足够的架桥器材,所以要想再架设可供坦克、大炮和卡车通行的浮桥,是基本不可能的。”

    他的话音刚落,我就急匆匆地问:“那让步兵通行的桥梁呢?”

    “步兵通行的桥梁,倒没问题。”马利宁有些疑惑地问:“丽达,如果我们的技术装备不能过河,就算我们调再多的步兵过河,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啊。”

    “近卫第八集团军防御的马格努谢夫登陆场,每天都在进行激烈的战斗,负伤的指战员一定不少,我们要想办法把伤员尽快撤下来,争取让他们早日康复能重返战场。”我向马利宁解释说:“我之所以准备再架浮桥,就是为了更快地将伤员从对岸运回来。”

    “可是新浮桥如果不能通行车辆的话,我们该如何把伤员运过来?”捷列金不解地问道。

    “很简单,用人把伤员抬过来。”我指着地图对马利宁和捷列金说道:“西岸准备后送的伤员,由救护车送到维斯瓦河边,等在这里的担架员把伤员从浮桥上抬过来,抬上停在东岸的救护车。你们看这样行吗?”

    听我说完后,马利宁和捷列金两人合计一下,随后同时点头说:“这是好办法,只要救护车不再过桥,那么浮桥的运输压力就能大大减轻,以便我们能将更多的物资运过去。”

    我心里核计了一下,觉得就算这样做,还是无法解决浮桥通行能力有限的问题。因为不光要从东岸往西岸运物资,那些卸完货的卡车,还要从河西开回来,这样每天能从东岸到西岸的坦克、火炮数量就会非常有限。要想加快西岸的物资囤积数量和集结更多的技术装备,还要另外想办法。

    我坐在桌边,盯着地图看了半天,心里觉得再架可供坦克和车辆通行的浮桥,已没有任何可能,我们目前严重缺乏架桥的器材,况且就算架上了,在德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也会在顷刻间灰飞烟灭。

    马利宁见我盯着地图发呆,便小心的问:“丽达,你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吗?”

    我轻轻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还没有想出好办法。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捷列金轻轻地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能想的办法都想过了,但效果似乎都不明显,除非让我们的卡车插上翅膀飞过去,这样就能保证对岸所需的物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捷列金的话顿时让我打开了新的思路:对啊,既然陆路走不通,我们可以考虑空运的途径啊。想到这里,我连忙抓起桌上的电话,给空军指挥部拨去了电话,听到波雷宁的声音后,我立即问道:“将军同志,我想问问,在您的部队有多少运输机?”

    “有20架美国援助的C46型运输机。”波雷宁说完这话后,好奇地问:“副司令员同志,难道您打算在敌人的后方空降吗?”

    我没有立即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吩咐道:“将军同志,给我报一下这种飞机的参数。”

    “这是美国寇蒂斯公司制造的全金属双发、单翼军用运输机。”听到我的吩咐后,波雷宁立即向我汇报这种飞机的各种参数:“C46型运输机翼展32。92米,机身长23。27米;最大起飞全重25。4吨,载重3。64吨,巡航速度301千米/小时,航程1883千米,可乘全副武装士兵40人;装有美国普惠公司R—2800—51型,双排汽缸、星型气冷活塞式发动机二台,每台功率2000马力。”

    我等波雷宁报完飞机的参数后,这才说道:“将军同志,我没有在敌后空降的想法,我之所以想了解这种飞机的性能,是打算在维斯瓦河两岸开辟一道运输线。”

    “维斯瓦河两岸的运输线?”波雷宁听完这么说,不禁满头雾水地问:“副司令员同志,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是这样的,空军司令员同志。”自从知道空军有20架美国人提供的C46型运输机,我的心里踏实了许多,所以我便放心大胆地对波雷宁说起自己的计划:“我打算让运送物资的车队,将物资卸载在机场,然后用运输机将这些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维斯瓦河西岸的马格努谢夫和普瓦维两个登陆场。怎么样,有困难吗?”

    “副司令员同志,您的计划理论上是可行的。”波雷宁在电话里字斟句酌地说:“只要对岸的登陆场有长达五百米的跑道,我们的飞机就能在那里平安地降落。”

    “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在得到了波雷宁的确认后,我的心情变得愉快起来,我对着话筒说道:“我先与崔可夫和科尔帕克奇两位将军联系,等他们给了我确切的答复后,我再给你打电话。”

    我放下电话的时候,看到马利宁和捷列金都用难以置信的目光望着我,看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我望着两人问道:“你们说说,我的这个方案行吗?”

    “我觉得这个方案很不错。”马利宁扭头看了一眼旁边的捷列金后,盯着我说道:“非常值得一试。”

    见马利宁也同意了我的意见,我便立即拨通了崔可夫的电话。开门见山地问:“将军同志,您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丽达,情况很不妙。”崔可夫向我诉苦道:“敌人每天都向我们的登陆场发起进攻,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装备,虽然敌人的进攻都被我们打退了,但部队的伤亡却很大。”

    “将军同志,我明白您的处境。不过由于我们的运输能力有限,在短时期内估计很难改变现有的局面。”

    “没错,目前每天从东岸运过来的物资和弹药,只能勉强够用。”崔可夫有点担忧地说:“假如浮桥被敌人的飞机炸断,我们在西岸的部队越多,就越容易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