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10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110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烧的很旺。

    张超接过竹管,感觉自己好像接过了奥运会圣火炬的感觉。

    靠近火堆,把竹杆扔了进去。

    “少东家快回来。”老牛见张超还站那发愣,连忙喊道。张家今天用的可都是极粗壮的山竹管,爆破威力极强的。

    张超看着竹杆上已经起了汗,笑着往后退。

    区区竹杆而已,你们是没有见识过真正的爆竹,虽然面前的这个才应当算是‘真正的爆竹’。

    不过张超想想还是算了,为了一时爽,制作出黑火药炮仗,到时让李世民知道了,肯定又得被坑。万一李世民到时让他去建个火药坊,甚至以保密为由,派军队把他围在作坊里出不来,那他岂不自己作死。

    算了,还是享受下大唐版的爆竹吧。

    砰的一声,确实挺响的,一群小屁孩啊啊的跟着喊叫,兴奋万分。都是一群有‘爆力’倾向的家伙啊。

    张超点了首响,接下来他没啥兴趣。

    老牛带着大牛二牛一人拿着一捆竹竿往里面扔的不亦乐呼,砰砰砰的爆响不绝于耳。

    一百根竹竿爆完,张家门口的气氛也达到*。

    柯五带着柯家汉子们扛着陪妆过来。

    今天来铺床的妇人正是柯五的媳妇王三娘子,王三娘子也是张家沟柯家里这一代中比较厉害的一个了,做事麻利,还特会说话。

    “铺房了。”三娘子笑着喊道。

    于是张家打开大门,迎着柯家人进院子。

    三娘子指挥着柯家的汉子们把七娘的嫁妆一样一样的摆出来,铺在院子里。

    从丝绸到布匹,再到做好的成衣,还有被子等,一样一样的摆在那里,极为好看,每样东西还有块红布绑了。

    除了丝绸布匹衣服被子,还有许多用的。从纺车到织机,还有铁锅陶盆木碗,蒸饭的甄等,最后则还有许多吃的。

    米麦粟豆枣等,挑了许多担,此外还有鸡鸭鹅羊骡子马。

    那一样样的东西摆着放着,堆的跟山一样。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些东西其实多半都是张家的,只不过是转一圈又回来了。但大家还是为摆在那里的嫁妆而惊叹。

    平时一般人结婚,铺房,也顶多有块门板就差不多铺完了。

    哪像张家,这都铺了一院子了。

    最后,三娘子拿出了一张地契,十亩坡地。

    这其实才是七娘真正的陪嫁。

    在大家的一片称赞声中,老爹笑着收下。

    铺屋礼算是结束了,张家收下了嫁妆,明天就轮到老爹上门迎亲。

    老爹选了马周做自己的迎亲傧相,傧相,也就是伴郎的意思。

    伴郎很重要,迎亲的时候,还得呤催妆诗。

    选马周倒不是因为他会呤诗,估计张家沟的人也不知道这位账房会做诗,老爹选他,纯粹是因为柯五柯山这些老爹更熟悉的人都是柯家人。

    他们明天是新娘娘家人。

    马周正忙着登记七娘的嫁妆,张超站一边道,“明天的催妆诗你想好了没?”

    “真要做诗?”马周笑着道。

    “这对你来说不是问题吧,一首催妆诗而已。”

    “我今天晚上想想。”

    张超是知道马周有才的,历史上可是当上了宰相的人物,一首催妆诗不是小意思嘛。

    “记得想首好点的啊!”

    马周看着张超离去的背影,无奈的摇了摇头,自己给张家当个账房居然还要替他们做诗。不过不知道为何,马周觉得在张家呆的这段时间挺好的,甚至让他都有些想要在这里做一辈子帐房的想法了。我这是怎么了,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第164章 新妇(第四更,1200月票加更)

    第四更,求订阅。

    第二天下午,张家门外。

    一辆马车用红色的绸花装饰的十分喜庆漂亮,同样是一身大红的老爹在张超等一群人的簇拥之下登上花车。

    “迎亲去喽!”

    张家的迎亲队伍十分庞大,足足三百多人,都是张家的佃户们,一大群的壮汉小伙子,今天都换上了新衣,人人还分到了张家给的一条大红绸。大家用这条大红绸挽了一朵大红花,然后系在胸前。

    三百多人拥着一辆马车缓缓向柯家前进。

    因为柯家也是在张家沟,因此最后花车还特意的先绕着村子三圈,甚至还经过了白鹿乡街上。

    张超也同样是大红衫,胸口戴着大红绸花,跟着马车后面乐呵呵的。

    队伍不时的高喊着迎亲喽缓缓行着。

    太阳已经移到了西边,满是漂亮的晚霞。

    队伍也终于到了柯家门前。

    这时轮到马周出场了,他先代张老爹去叫柯家的门,进去拜见七娘的父母亲人,等一套礼物完毕后,然后才又出来。

    柯家父母这关已经过了,但要接走新娘,还得过好几关。

    “好了,大伙儿,现在到我们了。”

    张超站在路边一块石头上大声喊道,“一会大家都听我指挥啊,跟着我一起喊。一二三,新妇子,快出来!”

    于是一百多壮丁跟着张超一起大声的冲着柯家高喊,“新妇子,快出来!”

    “新妇子,快出来,新妇子,快出来。”

    大家今天都吃过了张家丰盛的酒席,因此现在可谓是中气十足。一百多人齐喊新妇子,也确实场面很大。

    足足喊了起码有上百遍,全村的人都来围观了。

    这个时候三娘子走了出来。

    她往门口一站,也不说话。

    张超立马上前,给三娘子手里塞了一大串钱。

    三娘子笑呵呵的还是不说话,也不让开。

    张超一挥手,程处默立即跑了过来,今天他也跟张超一样一身大红,跟个煮熟大虾似的。

    第二次送上的,可就是一个小银铤了。

    三娘子还是不说话,依然笑呵呵的。

    张超再一挥手,牛见虎小跑着上来,递上了一根小金条。

    铜银金都收了,三娘子满意的点头了。

    “新妇子还在化妆呢,只要你们能写首催妆诗,那新妇就能快点。”

    张超又一挥手,同样一身大红的马周过来了。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

    ?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好诗。”

    张家这边无数汉子高呼,其实大家也不知道是不是好,反正三郎有交待,马账房一念诗立即叫好。

    马周被大家叫的脸通红通红的,昨晚上他想了一晚上,做了一首自觉还不错的催妆诗,结果早上张超一听,直接否决了。这让马周非常不服气,我才高八斗,这诗哪差了。

    结果张超随口就来了一首诗,就是他现在念的这首。听过之后,马周啥话也不说了。这诗比自己的那首好上十万八千倍,他简直怀疑人生,自己一个读书人做的诗居然不如一个还俗的和尚?

    张超随口说不是自己所做,只是以前从诗书上看到过的,不记得是谁的诗。对这回答,马周根本不信,这么好的诗,又是前人所作,自己岂会不知道?

    柯家在马周的催妆诗念过之后,终于送着柯七娘出来了。

    柯家也准备了一辆马车,同样装饰的非常漂亮。

    这时老爹便让老牛赶着马车调头,带头先走。

    而柯山则赶着马车,载着七娘子在后跟上。

    习俗,女方家的婚车由女方家准备。

    新妇坐车前往新郎家,女家同样要送亲。柯五带着张家沟的柯家人一起跟在车后送行,他们要一直送到张家,然后还要在张家吃席,并且过一夜才能回。

    此时日暮黄昏,两家人拥着两辆马车一前一后的返回张家。

    新郎不是骑马迎亲,这让张超觉得有些遗憾。但这是传统习俗,也不是张超说改就改的。后人迎亲是在早上,可唐人却在黄昏。

    不过结婚总不是那么容易的。

    车马走到一半。

    柯家人又搞事了。

    柯五带着几十个柯家汉子,跑到了老爹的马车前面,把路给拦上了。

    这也算是风俗,前有催妆,后有障车。

    要想过也行,留下买路财。

    张超也是早有准备的,直接一挥手,于是程处默、牛见虎、李感、尉迟宝琳四个家伙,一人从马车上提下来一个麻袋。

    “嘿哈!”

    四人提着四个麻袋往柯五等拦路人面前一放,然后打开袋子,开始撒钱。

    都是铜钱,张超准备了六千六百六十六枚铜钱,寓意六六大顺。

    铜钱撒下,路上一层铜光。

    柯五等人笑哈哈的的捡钱,上百人每人都捡了几十文铜钱,然后心满意足的让开了路。

    马车终于顺利前行,等到了张家院前。

    则女方要听张家这边的规矩了。

    管家早在家里准备了粟米三升,填在石臼里,还拿了一张席子盖住井口,以枲麻三斤塞上窗户,又放了三支箭在新房门口。

    搭着红盖头的七娘一身碧绿婚服,从车上下来后,进了张家,直接由三娘引着去厨房拜灶台。

    这是习俗,表示将来新妇能成为操持家务的好手。

    而张超等亲属则从便门出,再绕圈从正门入,一起踩新娘子的脚印,表示沾喜运。

    还有一个婚俗,腊月结婚,新妇不能见姑。唐人称公婆为舅姑,腊月结婚就不能见婆婆面。

    而且奇的是,这个时候居然没有拜堂。

    而是要在院子里面用青色的布幔搭建一座帐篷,称之为青庐。新人在这里面完成交拜仪式,而且要在这里过第一夜。

    据说这是北朝时传下来的风俗,带着点胡风。唐初之时还是沿用这种习俗,要到后来才改成在屋里拜堂成亲。

    两家的人一起观礼。

    老爹大红,七娘大绿,红男绿女,在青庐里交拜。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交拜!”

    张超注意到,夫妻交拜的时候,并不是夫妻一起对拜,而是七娘先拜,然后老爹回拜,如此四次,而不是三次。

    张超在一边看的十分高兴,感觉十分新奇,这老爹的婚礼倒像是自己的婚礼彩排了。看过老爹婚礼,他倒不用担心过些天娶十三娘的时候出差子了。

    交拜过后,可没有送入洞房这一套。

    交拜完,还有好几个仪式。

    其中就有合卺而醑,把一个瓠分成两个瓢,一个葫芦弄成了两半,老爹和七娘一人拿了一半,然后倒上酒喝完。

    没有交杯酒!

    喝完之后,两人把这杯子倒过来,这是阴阳和顺之意,要不然,这辈子都要被媳妇欺负了。而且新婚第一夜,鞋子不能被新妇踩到,衣服也不能被压到,要不然,也会被欺负。

    听到秋月和冬晴两丫头一脸正经的胡说八道,张超差点笑岔气。

    “是真的,老人说的话,哪会有错啊。”冬晴还一脸我说的是真的样子。

    喝过酒,就要却扇。

    七娘出门时就有戴盖头,里面还有凤冠霞帔。

    在交拜前,七娘还要一直拿着把扇子摭脸。

    交拜过后,就可以把扇子拿掉了。

    但这扇子不会随便拿走,还得做首却扇诗,这跟催妆诗一样。

    “老爹,看你的了。”

    张超笑着把对老爹道,老爹一脸无奈。自他根本不会做诗,好在一般情况下,只要背一首却扇诗就好了。

    老爹咳嗽了两声,三娘子便把七娘的盖头挑下。

    为了背这首诗,老爹可是努力背诵了好几天。

    但大家还是看不到七娘的脸,因为还有把扇子摭在面前。

    老爹大声念了一句诗,然后七娘把扇子往上抬了一点,露出了嘴。

    老爹又念了一句,七娘便露出鼻子。第三句念完露出了眼睛,第四句念完后终于把扇子尽去了。

    今天的七娘很漂亮,还化了妆,这是从程家请了擅长化妆的侍女过来画的。

    却扇之后,还要合髻,也就是结发,象征夫妻和睦,永结同心。

    不同的时代,结发也不尽相同。秦汉时的结发,就是新郎亲手解去新娘在娘家时所结的许婚之缨,即系头发的彩带,重新梳理头发后再为之系上。

    而此时的结发,则是新郎新娘各剪下少许头发,挽成合髻,然后马上交给新娘子保存起来。

    结发之后,老爹和七娘就是正式的夫妻了。

    婚礼也算是礼成。

    “老牛,放爆竹。”

    “三郎,多少响?”

    “一千零一响!”张超高兴的喊道。

    一千零一响,老牛也不含糊,“晓得类。”

    “牛大牛二,快去搬竹竿过来!”

    那边管家也扯着嗓子高声喊道,“各方宾客朋友,上席入座,开席了!”

    那边老牛已经开始往火堆里扔爆竿,砰砰砰的爆竿不断的炸裂爆响。

    张超特意花钱从长安请来的乐队,也开始吹奏起来。

    “开席了。”

    “上菜!”

    厨房早已经准备好了菜,此时一听到开席的指令,立即上菜。一个个帮厨走菜的拿着托盘把一道道美味诱人的菜送上桌!

    老爹这时也手端着一个酒杯,一桌桌的过来招呼。

    “大家都吃好喝好,不要客气啊!”


第165章 酒后

    第五更送到,嗯,这章是为庆祝本周终于加入了精品频道。码字到现在算是圆了一个梦,谢谢大家的支持!

    陶渊明曾经说过,不为五斗米折腰。他那时当彭泽县令,一月的官俸正好是五斗禄米。陶渊明只因为上司过来督查,让他去见面的时候穿好官服,结果陶渊明就说不愿意为了五斗米而向这个乡里小人折腰,于是挂印辞官而去,回家种田去了。

    后来很多人读到这句话的时候,都以为陶渊明宁折不屈。其实陶渊明虽然回家去了,但并不是自己种地去了,陶渊明并不贫穷,相反,他家是晋代士族,那是高人一等的人上人。他的外祖父是晋代名士,祖父也做过太守。

    家里有着不小的庄园,拥有许多田地,有田有地有钱有奴仆,日子潇洒的很,当然不愿意为了五斗米委屈自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