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之重铸天朝 >

第52部分

明末之重铸天朝-第52部分

小说: 明末之重铸天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说完后,因为王永光也是东林党的一员,也没有别的大臣反对什么,就算是想反对,他们也不敢沾手,毕竟战阵之事变化无常,胜了还好,加官进爵,若是败了,重则性命不保,轻得丢官罢职。虽然能文能武的文官在皇帝面前很吃香,但是一般的文官都不会去碰战阵之事,因为这个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谢陛下,杨鹤定会为陛下荡平陕西之贼患。”王永光见崇祯同意,他也是非常的替杨鹤高兴,他与杨鹤相交多年,很是佩服他的为人,但是在萨尔浒之败后,杨鹤因言“辽事之失,不料彼己,丧师辱国,误在经略;不谙机宜,马上催战,误在辅臣;调度不闻,束手无策,误枢部”而得罪了很多人,就连皇帝也骂了进去了,便被罢官回乡了,刚才见皇帝要派人带兵入陕平乱,王永光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这位多年的好友,当即便举荐了上去,没想到一举建功,王永光不由的在心里感慨了一下:“杨兄,王某能做的就这些了,能不能重回中枢、就看你的了”

    这两件事有了结果后,后面的早朝都是一些官员在向崇祯皇帝拜年的话语了,毕竟在除夕传来府谷被破的消息已经很闹心了,那个官员还敢再给崇祯上眼药,这次早朝就在王承恩“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的公鸭嗓声结束了。

    。。。。。。

    崇祯元年,腊月三十,午时(十一点至一点)

    此时,赵明正带着李三才还有十几个亲兵正在定边县城墙外打探情况,由佳县到靖边,六百多里地,由于那些刚刚加入秦军的流民的身体都恢复了一些,赵明只用九天的时间便赶到了。

    一路上、赵明等人都没有受到什么阻碍,这倒是托了府谷义军的福。义军攻破府谷县城之后,陕北这一带的官府人人自危,秦军路过的米脂县和子州县的官军都早已经集中到了县城内,而县城外的那些个土豪士绅也都是募集了大量的乡勇丁壮龟缩在了自己的寨堡之内,按照赵明的计划,他们应该是在子州县停留下来招收流民的。

    但是子州县的县令倒是一个好官,虽然与澄县相邻,但是其治下并没有多少流民,其境内的百姓都还能勉强度日,在打探了一翻后,赵明便临时决定更改计划,直接穿过靖边县前往定边县,定边县已经是处于宁夏与陕西的交界地带了,赵明之前的计划便是占领定边县,以定边县为临时修整点,招募流民,训练军队,待朝廷大军入陕,与陕西内的义军交战之后,赵明便带着秦军攻入宁夏境内,这样就可以避免朝廷派来的大军直接将矛头对准他。

    赵明看了看定边县城墙上的守卫情况,心中不由的有些失望,这定边县的守卫也是如同之前路过的米脂和子州一般,没有丁点松懈。赵明转过头对着身边的李三才问道:“三才,定边县内的流民的情况打听得怎么样了?”

    李三才沉思了一会便回道:“秦王,这定边县内的情况要比府谷要好的多,受灾也没有府谷那么严重,大多数百姓都在当地土豪士绅的组织下,结寨自保,训练乡勇,防范流民。

    定边境内的流民都是以杆子(指强盗)的形势存在的,没有类似于府谷境内的大规模义军出现,流民大概有个两三万左右,只有三股稍微大一点的杆子队伍,其他的都是几十人到几百人的小队伍,其中最大的一股杆子现在正在先锋堡附近盘踞,大概有四千人左右,领头的首领叫胡风,原本便是这定边县境内的一游侠,自从澄县王二起义的消息传过来后,他也纠集了乡里的同族举兵造反,才一造反,便遭到了官军的围剿,被官军打败后便带着其部众遁入了山林中。”

    一直到府谷县被破的消息传过来之后,再加上定边县境内的形势也越来越恶化,越来越多的百姓沦为流民,落草为寇,定边县县令木白害怕定边县与府谷县一般,被流民攻破,便聚集所有的力量、拱卫县城,等朝廷派大军入陕平乱之后,再收拾境内的杆子。官军收缩到了县城里,他才重新出来活动的,现在估计他是打算攻打先锋堡。”

 第118章

    赵明听到此处,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其余两股呢?他们现在在何处?”

    “其余的两股杆子队伍、现在分别盘踞在枯塘堡和雁山堡附近,都有三千人左右,其首领分别叫夜猫子和刘亮包。”

    赵明听完,只是沉吟了一下,又看了看远处的定边县城墙,目中一阵精茫闪过,对着李三才道:“走吧,咱们先回去吧,将打探到的情况与大家商议一下,再做决定!”

    说完,赵明便走回了,存放战马的地方轻轻的跳上了战马,“驾……”一催战马,离开了。李三才和一众亲兵营的侍卫也是紧随其后。

    秦军扎营的地方距离定边县城并不是很远,也就二十里地左右,而雁山堡正处于赵明等人营地的位置和定边县城之间,秦军的营地距离雁山堡只有不到十里的距离。

    赵明回到营地之后,就立刻将所有的营长都召集了过来。

    一座临时搭起来的大帐外,已经是被亲兵营的士卒团团站满警戒,而大帐内,此时已经是坐满了人,如今赵明的秦军中除了女营和辎重营,还有铸造营不算,一共有十七个营,王清明原来的辎重营已经被赵明取消了编制,拆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原来刚刚组建时的辎重营的原士卒,赵明已经重新将他们划归了骑兵部队了。另一部分则是那三百后来才加入的汉儿,这三百汉儿一部分加入赵明原来的七大营,补充被赵明抽掉去步军中担任军官而不满编的部队,至于补充剩下的赵明将他们单独组建成为新的辎重营、负责管理刚刚加入秦军的那一千五百多的流民老弱和妇孺,可以说现在的辎重营的编制已经达到了一千七百多人,他们如今都是在负责秦军的后勤工作,当然这只是赵明暂时的安排,毕竟这么多人,辎重营已经是很臃肿了,不可能永远丢在辎重营内。至于辎重营的营长,赵明就交给了他的老师钟亭负责,毕竟秦军中,识字的人不多,也就那么几个,其他人都有要事要做,也只有他能做这个了,这个五十多岁的老童生听到赵明的任命后,也不顾什么师徒之礼了,当即便双膝跪地,感激涕零,古人都有官瘾,这钟亭考了一辈子的举,不就是为了做官吗。

    从后勤工作中解放出来的王清明已经被赵明任命为参议司的参议长了,这也是赵明捣鼓出来的,类似于后世参谋部的东西,职责就是为赵明谏言献策,分担军务,如今的秦军算是越来越大了,以后还会更大,赵明一个人绝对是忙不过来的,这也是他捣鼓出这个参议司的原因之一。目前的参议司一共有三人,分别是参议长王清明,参议吴瑞凡,参议钟亭。

    有所改变的不止是辎重营,就连石老黑的刀盾营、黄起的长矛营,王志的弓箭营,都被赵明改为了骑兵营,虽然之前他们的名字不同,但是训练的内容都是差不多得,都是按照王猛教导的骑兵训练的方法来训练的,所以说这次的改变对秦军的战力影响不大,毕竟与原来相比,现在只是名字不同了罢了。

    现在的骑兵营编制共有五个营、分别是,王猛率领的骑兵一营,石老黑原来率领的刀盾营改编的骑兵二营,黄起原来率领的长矛营改编的骑兵三营,王志原来率领的弓箭营改编的骑兵四营和刚刚由原来辎重营改编过来,由原辎重营副营长万力率领的骑兵五营,每个营都还是原来的编制,一营有一百三十五人,五营加起来一共有六百七十五人。由于人数的增多,王猛已经升衔为军侯,成为骑兵侯的军侯长,不过这个骑兵侯是超编了的,按照赵明原来定的编制,是三营为侯,不过现在情况特殊,赵明也是特事特办了。

    至于石老黑、王志、黄起三人,则被赵明丢去了刚刚组建的步军,分别升衔为步军刀盾侯军侯长,步军弓箭侯军侯长,步军长矛侯军侯长,至于他们原来的部队,则是由他们以前的副手担任,可以说,秦军这次的扩编,基本给每个营的营长升了官。

    如今还保持不变的就只有李三才的侦骑营,和李泉的亲兵营了。

    至于刚刚组建的步军,赵明将他们分成了十个营,每营一百三十五人,共一千三百五十人。其中三个弓箭、四个刀盾营、三个长矛营,分别命名为弓箭一营弓箭二营。。。。。。弓箭三营,刀盾一营、刀盾二营。。。。。。刀盾四营和长矛一营。。。。。。长矛三营。由于将来要面对的多是攻城与守城战,刀盾营更适合这样的作战,赵明就多设了一个,这些步军。这十个营如今还没有能形成什么战斗力,都是赵明在行军路上组建的,只是将他们划分开来了而已,经历过的训练很少,不过在这一路上,倒是让他们都基本学会骑马,勉强算是骑马步兵了。

    赵明坐在大帐中的主座上,先是让李三才把打探到的定边县的情况与大家说了一下后,他才道:“诸位!今日已经是除夕佳节,将士们也都是无心战事,但是现在有一战咱们必须要打。”赵明说道这里,停了下来,用目光扫视了一遍众人之后,才继续道:“咱们从府谷一路行军到达现在的定边,已经是连续行军了二十多天了,将士们都很疲惫,急需一个休整的地方,更何况除夕之后咱们又要攻打定边县城,如今的定边县城武备充足,不是咱们可以短时间能攻下来的,这就更加需要一个桥头堡了。”

    说完后,赵明便拿出了一张羊皮卷展开在桌上,羊皮卷上面是李三才根据侦查到的情况,简单的画出来的定边境内的草图。赵明用手指了指定边县城的位置对着众人道:“诸位请看,定边县城在这个位置。”

    待众人围过来看清楚之后,赵明又将手移到了另一个位置道:“咱们现在在这!而在咱们与定边县城之间就有一个雁山堡,这个雁山堡咱们无论如何都必须攻下,一是为了咱们军中的将士能有个像样的地方过个好年,和年后攻打定边县城,二是将这个隐患清除掉,若是咱们没有占领这个雁山堡,就去攻打县城,在咱们攻城的时候,必将需要分出一部分的兵力来防范雁山堡的守军,无法全力攻城,受其掣肘。”

 第119章

    赵明说完后,又看了看众人,语气坚决的道:“所以,本王打算今日申时(十五点之十七点)便前去攻打雁山堡,务必一举建功。现在已经是午时了,三才和参议司的留下,其余人等都散了吧!回去好好督促士卒,特别是步军的,此次作战的主力是他们。骑兵派不上用场。”

    “是!!!”众人道了一声后、便快速的离开了大帐。

    众人离开后,整个大帐内就只剩下了参议司的三人和李三才,赵明没有再多说什么,直接对着李三才吩咐道:“三才,你辛苦一趟,先去雁山堡附近打探一下情况。”

    “是!秦王!”李三才行了一礼后也是快速的离开了大帐。

    赵明看了看参议司的三人,最终将目光落在了钟亭身上,语气平淡的道:“夫子,咱们军中的物资还有多少?”

    钟亭见赵明询问,连忙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快速的道:“秦王,自从我军从府谷出发后,由于一直在行军,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打草,为了不影响战马的战力,一路上都是用粮食混合着草料来喂养战马的,再加上调养刚刚加入咱们秦军的那些流民的身体所消耗的加起来一共耗粮两千五百石,现军中剩余一万一千五百石粮食。马匹原有八千三百二十匹,在途中死了四匹,现还有八千三百一十六匹,牛原有两千五百三十五头,在路上死了三头,现有两千五百三十二头,羊由于草料缺乏,一路上饿死了大半,现在就只剩下三千七百多只了,至于那些饿死、没能吃完的羊,已经被辎重营的人用烟熏成了腊肉,倒是没有浪费,现在大概有差不多七千多斤的腊肉。布匹原有三千匹,现在还剩一千三百匹,那一千七百匹布都发给那些加入的三千流民了。白银剩余四万五千三百四十两,黄金也有四千五百两。。。。。。。”

    钟亭说完后,赵明点了点头,他现在对自己还剩下的家底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用说,这些家底中,统统都没有那八千多匹马重要,八千匹马中起码能挑出三千多匹作为战马,(战马的要求比较高,不是所有的马匹都可以成为战马的,!)其余的也可以用做驽马,托运物资,或者给步兵使用。

    “三位,本王打算攻打下定边县城后就在此休整一段时间,待朝廷大军入陕,与陕西的义军交战之后,咱们再举兵攻入宁夏,以朝廷一贯的行事风格,本王估计,朝廷入陕平乱的大军大概会在三月底从山西进入陕西,大军在入陕之后首先解决的一定是那些靠近陕西的义军,咱们应该有四到六个月的修养时间,不过本王决定在明年四月份就出兵宁夏,所以咱们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内,招募并练出一支能战之兵,还有收集大量的战争物资,本王这次留你们下来,就是想让你们做出一个计划,好好将咱们未来四个月要做的事情安排一下,写成册子,咱们就按照你们写出来的计划一步一步的来实施,这事就由梅直和夫子负责吧”

    二人在听完赵明的话后也觉得赵明的这个方法不错,先将一切计划好,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实施,这也做起来也不会出错,办事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二人连忙躬身应道:“是!秦王放心,待您攻下定边县城之后,我二人的计划一定会送到您的面前!”

    赵明见两人答应的爽快,也是微微一笑,随后又对着吴瑞凡道:“浩文,待攻入县城之后,本文便会召集全城的匠人供你驱使,在四个月之内,你能造出燧发枪和佛郎机炮吗?”

    吴瑞凡闻言,当即兴奋了起来,连忙保证道:“秦王放心,别的浩文不敢打包票,但是造出燧发枪与佛郎机炮,浩文有万分把握。”

    赵明见他如此有信心,也是很高兴,若是真能造出燧发枪与佛郎机炮,那自己组建火器部队的想法不再是梦。

    申时,赵明已经领着十个营的步军和自己的亲兵营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