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之重铸天朝 >

第56部分

明末之重铸天朝-第56部分

小说: 明末之重铸天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崇祯二年,大年初一~即春节,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日,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因为汉儿都有除夕守岁的传统,虽然远在他乡,但是秦军中的士卒都还是坚持了这一传统。虽然即将攻打定边县城,士卒们急需休养,但是赵明也没有反对士卒们守岁,这是民族的文化与底蕴,怎能轻易放下!

    因为大家都是远在他乡,也没啥亲戚朋友要走访的,所以大年初一,秦军的人都闲了下来,除了巡逻的士卒外,其余的士卒都是在军帐中休息,补充睡眠。

    不过士卒们可以休息,秦军中的头头脑脑们却是没办法休息了,一大早,赵明便派亲兵将营以上的所有将官都召集到了龙家大宅的正厅内。

 第124章

    时间过得很快,当赵明留在驻地的骑兵侯的骑兵们护送着女营和辎重营的人来到雁山堡时,天色已经暗了下去。

    此时的雁山堡已经完全的被秦军控制住了,那些剩下乡勇和龙家子弟也都被关押了起来,至于堡内的那这个百姓,赵明但是没有为难他们,只是下令不准他们出家门罢了!

    辎重的人一到,便开始了红红火火的烧制年夜饭,整个雁山堡的秦军又处在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这个孩子想了想后,就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崇祯二年,大年初一~即春节,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日,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因为汉儿都有除夕守岁的传统,虽然远在他乡,但是秦军中的士卒都还是坚持了这一传统。虽然即将攻打定边县城,士卒们急需休养,但是赵明也没有反对士卒们守岁,这是民族的文化与底蕴,怎能轻易放下!

    因为大家都是远在他乡,也没啥亲戚朋友要走访的,所以大年初一,秦军的人都闲了下来,除了巡逻的士卒外,其余的士卒都是在军帐中休息,补充睡眠。

    不过士卒们可以休息,秦军中的头头脑脑们却是没办法休息了,一大早,赵明便派亲兵将营以上的所有将官都召集到了龙家大宅的正厅内。

 第125章

    看着这些面色疲惫将官,赵明面无表情的道:“诸位,此次本王叫你们来,是为了商议攻打定边县城的计划,都打起精神来,现在还不是咱们该休息的时候。”

    议事亭内的,所有将官闻言,都是强打起精神,一齐躬身施礼道:“是!秦王”

    赵明见此,嘴角满意的微微扬起,对着钟亭问道:“夫子!昨日在这雁山包的缴获可曾亲点完毕?”

    钟亭见赵明相问,忙站起身来,微微施了一礼后道:“启禀秦王,昨日缴获老朽已经清点完毕!”

    “说说看,都有些什么!”

    钟亭闻言,当即从怀中拿出一本册子,念道:“此次我军在雁山堡内总共缴获白银一万四千八百五十两,黄金一千二百两,生铁一千八百斤,粮食六千七百八十石,布匹三百匹,虎蹲炮一门,鸟枪十支,长矛三百二十杆,砍刀两百把,驽马十二匹,牛三十头,猪十八头,火药八十斤。”

    赵明听完,当即有些惊咦,没想到这个小小的雁山堡内竟然还有虎蹲炮,这虎蹲炮塔可是在偏头关都没有见过的,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地主老财竟然会有,当即便问道:“那虎蹲炮还能使用吗?”

    “这……,启禀秦王,这虎蹲炮原本是放在雁山堡的堡墙上的,才一发现便被铸造营的吴营长派人抬走了,就连在龙家库房内缴获的火药和鸟枪也都被他派人拿走了,至于那虎蹲炮还能不能用,老朽实在不知。”

    赵明听完钟亭的话后,当即恍然大悟,怪不得从昨晚到今天他都没有看见吴瑞凡的身影,刚才派人去叫他来议事时,他也给推脱了,原来是去捣鼓火器去了,看来又是一个工作狂。

    赵明沉吟了一下后便道:“嗯!这事……本王知道了,先跳过吧!咱们现在来说说,该如何攻下定边县城!”

    赵明的话音落下后没多久,已经升为步军刀盾营营长的小黑便站起身来道:“启禀秦王!依我看,咱们可以将昨日攻打雁山堡时的计策如法炮制,再次假扮成为蒋文礼的部下,骗开城门!”

    小黑才一说完,李三才便站起来反对道:“此计不妥!俺和秦王之前已经去定边县城打探过哪里的情况了,发现定边县城四个城门之前的地势都是很开阔的,可谓是一马平川。”

    “咱们之前可以攻下雁山堡,一是因为雁山堡中乡勇训练不多,士气也不足,二是雁山堡堡门前地形复杂,秦王可带领大军埋伏得很近,才能在前去骗开城门的兄弟们还没有倒下之前赶到,若是咱们还想以之前的法子前去骗开定边县城的城门,那咱们大军埋伏的地方只能在距离城门处三里之外,大家不妨想想,三里地的距离,县城的守军最少也有两三千人,四个城门,每个城门至少也有五百人以上!官军虽然战力也很差,但是相比于雁山堡的乡勇,还是强了不少的,咱们派去骗开城门的兄弟能坚持到秦王的大军赶到吗?”

    赵明听完李三才的分析,很是满意他们两今天的表现,因为他们总算是学会思考了,特别是李三才,他的变化赵明可是一步步看着的,以前他顶多只是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夜不收罢了,如今确是可以独当一面了,赵明当即便上前拍了拍李三才与小黑的肩膀赞道:“你们两个人都不错,咱们以后行军打仗,靠的不是一味的猛打猛杀,还要有足够的谋略,为将者理应智珠在握,料敌先机,决胜于千里之外!所以以后凡是遇到问题都要先想一下,三思而后行!”

    “小黑说的也是一个办法,三才的反驳,也的确是事实,不过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那蒋文礼咱们还是要再利用一番的!至于怎么利用吗,这就要仔细的思量思量了!”

    “梅直可有什么好的法子?”赵明夸完两人后,便将目光转向了王清明,询问道。

    王清明闻言,站了起来,对着赵明微微施了一礼后,苦笑道:“启禀秦王!恕梅直愚钝,想了许多法子,但是都没什么可行性,短时间之内,梅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赵明闻言,只是笑了笑,没有责怪他的意思,毕竟他也是普通人,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能想到解决的办法,示意王清明坐下后,赵明又将目光看向了自己的便宜师傅钟亭,钟亭见赵明看向他,也有有些苦笑道:“秦王!老朽愚钝,对军伍之事也不甚了解……!”

    小黑的办法已经被李三才否决,现在两个读书人也没什么办法,赵明又将目光看向了王猛、石老黑、黄起、王志这四个步军的军侯长,四人看见赵明的目光,都是有些尴尬的笑了笑,不用说,赵明也知道他们没什么好的办法了,不过现在赵明的心中已经早有定计,对于攻取定边县城的法子也不是很着急了,他此番只是为了培养一下这些属下的思考能力罢了!

    赵明对于这些将领的培养是很重视的,自己的势力会慢慢的扩大,他们迟早要出去独当一面,现在不好好锻炼他们,等他们出去了,没有丁点谋略,与敌交战时,岂不是要连累军中将士。

    “三才,可有打探到了县城内消息。”

    李三才闻言后只是摇了摇头道:“秦王恕罪,昨日定边县城的城门一直紧闭,所以派出去的探子未能进去城池之中,不过今日一早,俺便派遣探子前去城门处等候了,今天是大年初一,想必那定边县城的城门一定会打开,城内的情况等到明日便可知晓。”

    “嗯!如此便好,等明日入城的探子回来后,就带他来见本王。”说到这里赵明突然将目光看向了在坐的所有将官道:“今日的议事就到此结束吧!本王心中已有破城之策,诸位回去好好督抚各自麾下士卒休息,养好精神,大年初四,咱们便正式攻城,务必一举建功,拿下定边县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