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139部分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39部分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全在征兵范围之内,不过也得感谢这两年来赤sè党征兵技巧的飞速进步,水平已经几乎和解放战争后期差不多了,徐向前手头的兵力依然在25万以上。
  至于武器弹药,攻占了那么多鬼子要塞,哪怕基本都是未完成的、鬼子临败之前的破坏也较为坚决,但缴获到的数目即使只有总数的二三成,对于以轻步兵、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步枪手为主的抗联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收获了,再加上高原这段时间又设法让人从松花江北运来一部分武器弹药,徐向前即使要将部队规模扩大到30万人,武器弹药也是基本够用的
  这些战斗虽然规模都不算大,但因为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进行,作战方式也颇类似,至于战果就更是辉煌,因此后世史家大多将其合称为“东江大捷”,这也是抗联南渡松花江之后的第四次大捷


第三百四十二章 七战七捷(三)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抗联不仅消灭了几万rì军,更在努力掏空伪满“东安省”的人力与经济基础,甚至还直接威胁到关东军司令部极其重视的东部边境边境要塞群,这下可将关东军的大佬们给气疯了
  抗联在关东军高层心目中的威胁由此迅速升级到跟八路军一个级别,仅次于被他们视为头号大敌的十五集团军,这一点从他们禁止东部要塞群的驻军擅离职守与抗联野战(以防止再有要塞被抗联钻空子)、同时还派出不下十万大军东进“剿匪”、并派出jīng锐的常设师团作为前锋就可见一斑了
  如此强大的实力,即使是素来胆大的徐向前也不敢硬撼,但就在他决定率军撤回北满的时候,来自西伯利亚的寒cháo突然南下,佳木斯一带的最低气温骤降到…30℃以下,军中患上冻疮、乃至冻伤的人数顿时激增,但这却反而令徐向前改变了一开始的打算
  徐向前考虑到抗联军中超过九成的官兵都是东北本地人,抗寒能力之强绝对是世界上少有的,即便如此队伍里都有几千人冻伤,那么鬼子的部队肯定情况更糟。一方面rì本国内即使是最冷的地方也远远无法与中国东北相比,哪怕是相对来说要稍暖一些的南满也是一样;另一方面如今的关东军中只有十万多人是在东北待过至少一个冬天的,其余的大部分都是38年入chūn之后才陆续调来,根本就没体验过东北寒冬的可怕,因此关东军、特别是被派出来剿灭松花江以南抗联主力的关东军第4军官兵冻伤的情况只会比抗联更加普遍,须知即使是防寒的准备工作,抗联也要比rì本关东军充分得多
  人手1…2套皮帽皮袄皮裤在战前就已经置办好了,在这一点上开发程度较低的北满因为野生动物更多,反而比南满更有优势。而御寒的两大传统法宝辣椒和烈酒高原也早就囤积了不少,同时北满还有着御寒能力极强的特产——“东北三宝”之一的乌拉草,将其晒干后絮到鞋里。远比任何一种胶鞋和皮鞋都更保暖,而能避免脚上生出冻疮,这对部队冬季行军能力的提升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此外,早在高原赴东北前夕,胡卫东就特别请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一流的生化、医学与营养学家吴宪与施今墨等中医名家一起设计了一套专门适用于极寒天气的《抗寒膳食指导意见》。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建议抗联官兵的膳食要尽可能地咸一些,这虽然会令他们年老后得心血管病的几率大大增加,但却也能令大家的抗寒能力有很大的增强,对于军人来说。利于眼前的征战远比未来的长寿要重要得多。至于食盐,虽然北满根据地没有出产,但却早就从苏联买到了足够的数量作为储备,从这一点来说,抗联这一年多来能够如此迅速的发展。与其打通了跟苏联之间的交通路线、从而打破了rì军对抗联的全面封锁,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或许是由于历史上普遍身材矮小的缘故,rì本人对于一切可以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的办法都十分重视,甚至不惜为此向外国人“借种”,而不会影响血统纯净xìng的体育锻炼与营养卫生自然就更受重视。就拿营养学来说,rì本早在1937年就颁布了《保健所法》,这在列强之中也算是比较早的了。不过,由于目前世界上现代营养学的理论还远未成熟,甚至就连钾这种需要量极大的营养素都还未被发现是人体所必需的。因此rì本的营养工作水平自然高不到哪儿去,为普通人服务都很勉强,更不要说是专门给军人设计营养方案了,而针对寒带作战的特殊膳食就更谈不上了。
  相比之下,中医之中营养学的比重其实相当大。虽然理论体系不如现代营养学那么系统,但是其中的很多结论直到21世纪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更不要说是现代营养学才刚刚开始起步的现在,光以实践来说。甚至比那些西方医学培养出来的营养学家还要高明不少。只是由于民国时期的中国医学界普遍崇洋媚外,只看到了中医在治疗传染病与外科方面的不足就大多对其全盘否定。即便是支持中医的也只是想方设法在治病上跟西医较量,却都普遍忽视了中医在“养生”等治疗以外的其他领域的独到之处。
  但来自21世纪的胡卫东对此却是十分清楚的,在他的鼓励和引导下,边区的中医名家与他们的年轻弟子们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到了养生保健与自生xìng疾病(即并非因为外来病原体、而是由于人体自身出了问题而患上的疾病,比如肿瘤、心血管病等等。)的防治上来,而太祖“中西医结合”的思想更是令吴宪等现代营养学家眼前一亮,纷纷从中医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有用的知识,再加上胡卫东这个穿越者给出的一些后世常识,中国的营养学一下子就走到了世界的前面,而抗联官兵现在从中受益不过是其牛刀小试而已
  这种种因素便导致了“我军很困难,但rì军更困难。”,因而徐向前毅然决定顶着漫天的大雪和滴水成冰的酷寒再给鬼子一点教训,他充分利用了东北寒冬积雪不化的有利条件,让麾下的几万jīng兵套上战前就准备好了的雪地迷彩服(其实就是白布做成的军服,根本没什么技术难度,此外,因为封冻的松花江面也被积雪覆盖,使得北满根据地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向徐向前的主力部队运送补给,无论是安全xìng还是效率都比下雪前高了很多。),隐匿潜行避开rì军飞机的空中侦察,出其不意地穿插到敌后纵深,一举切断了rì军第1师团与第4军后续部队的联系,并与正面迎击的抗联主力大部队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


第三百四十三章 七战七捷(四)
  鬼子的第1师团虽然是jīng锐的常设师团,却还是头一次在如此寒冷的天气下与敌野战,不但超过两成的官兵因为严重冻伤而失去了战斗力,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机枪与火炮因为酷寒而无法使用,这些因素无疑令其战斗力大打折扣,而且因为寒cháo突如其来,他们根本来不及退到某个城镇内暂避,就被风雪陷在了半路上,本来因为有汽车牵引而不会影响部队行军速度的大炮这时变成了令人头痛的大累赘,加之不惧严寒的抗联游击队又以十余人、甚至更小的规模不断袭扰,他们每天只能行进十几公里,一时间是进退两难
  与之相比,抗联因为严寒减员的人数不到5(不过若是加上得冻疮的人数,比例也有接近两成。),而其装备相对较差的缺点这时反而成了一个优点。再加上潜行部队的突袭完全出乎rì军第1师团的预料,一番激战之后这两万多rì军几乎全部覆灭,而抗联只牺牲了八千多人(伤亡3万多),比徐向前的预计少了很多,而抗联官兵的士气与信心则愈发地高涨。而这次战役也是抗联主力南渡松花江之后的第5次大捷
  抗联一次又一次大捷极大地鼓舞了东北人民,加之王子才的计策也渐渐收到成效,南满rì占区的抗联游击队就如同烈火烹油一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而原本已经基本消失了的民众自发组织的抗rì武装也再度在东北的土地上涌现出来,他们的活跃给予了rì本关东军以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南满rì军严重依赖的铁路交通在一段时间内几乎全被掐断。此外,部分伪军也因为这些胜利而重新鼓起了反抗的勇气,在短短一个月内有几千名伪军相继反正,一时间rì军几乎什么事情都得自己来干,这样一来就进一步牵制了关东军原本就已经rì益吃紧的兵力。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有利态势,徐向前不但没有见好就收,反而大胆地继续进兵,在极其恶劣的天气下果敢地运用大范围穿插迂回战术,以牺牲2万余人的沉重代价于林口附近将rì军两个增设师团分割包围后先后歼灭,击毙rì军的数量与抗联阵亡人数大致相当,但考虑到双方训练水平、实战经验与武器装备等方面的差距,这一战依然被后世史家认定为抗联南渡松花江之后的第六次大捷。
  随后抗联主力直逼牡丹江城下,主要由第4师团预备役人员组成的rì军第104师团认为牡丹江城防不固而兵力不足,擅自撤至哈尔滨与第4师团汇合(此时关东军第4军的司令部已经撤到了哈尔滨,而第5军司令部动身则更是退到了“新京”长chūn。),而坚持死守牡丹江的一个rì军守备队不过**千人(注1),加之第104师团所言也并非胡编乱造,牡丹江的城防的确薄弱。结果在坚持了三天之后,牡丹江终于还是被抗联成功光复,城内的1万多rì军(包括rì本jǐng察和武装“平民”)几乎全部战死,而抗联永久xìng减员的人数则超过了15000人。这一战充分体现出徐向前一旦发起进攻就不怕牺牲、全力以赴的特点,但也暴露出抗联攻坚能力依然不足的弱点,但因为光复了牡丹江及其周边的大片土地,此役依然受到了zhōng yāng的表扬,也被后世称为是抗联1938年末到1938年初的第七次大捷。
  在前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徐向前在部队良莠不齐、装备低劣的不利局面下,以其出神入化的天才指挥在七次较大的战役中连续给予rì军沉重的打击,共计消灭鬼子10万余人,极大地坚定了东北、乃至全国人民对于抗战胜利的信心,而他本人也由此一举扬名海内外,被公认为中国最顶尖的名将和军事家。
  但是,这一被后世合称为“七战七捷”的奇迹也不光是靠徐向前一个人就能缔造的,高原杰出的组织工作同样功劳很大,甚至苏联人出售的武器弹药也一样不能无视,而且其间还有很多难以复制的偶然xìng因素(比如那位突然暴病的鬼子师团长)的影响,才最终促成了这样的奇迹,但不管怎么样,更重要的还是抗联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以及东北人民的支持,否则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在“七战七捷”期间,抗联的伤亡人数就超过了20万(受伤人数存在着重复计算的情况),加上病患(包括冻伤)则超过25万,但是徐向前靠着他迅速捏合部队与“以战代练”速成新兵的特长,再加上高原出sè的组织后勤工作,以及就地征兵(抗联收复的失地越多,这一招威力就越大。)与伤兵复员归队可以直接走封冻江面的便利,使得抗联主力部队依然维持在30万人上下,这一点即使当初曾经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白手起家拉起了十万大军的胡卫东也十分佩服。
  连续不断的胜利令抗联上下信心爆棚,即使估计关东军可能获得增援,他们依然打算继续向着敌人的纵深进攻,但考虑到被敌军切断后路的风险,徐向前还是选择了哈尔滨作为抗联主力部队的下一个目标,而不是容易遭到rì本关东军主力与朝鲜rì军两面夹击的延吉。
  哈尔滨虽然位于松花江以南,却同时又是北满最大的城市,而五条铁路在此交汇、一条大江从旁流过又令其成为了东三省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其战略价值之大可想而知。rì军的要塞工事虽然偏重于伪满与苏联和外蒙古之间的边境线一带,但哈尔滨这种战略要地的防御他们也绝不会疏忽的
  注1:因为中国整编师的出现,rì军也尽可能地加大了部队编制,但为了避免指挥混乱,鬼子只是在原有的框架下增补兵力,比如守备队依然是6个大队,但每个大队的兵力却由原来的800人左右增加到的1200…1500人。


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阪兵

  事实上之前徐向前没来的时候抗联就已经领教过这个城市有多么难打了。不过现在有了更擅长大兵团作战、对于城市攻坚也颇有心得的徐向前作为主帅,抗联本身的实力也较当初有了很大的增强,因此抗联上下还是跃跃yù试地想要一雪前耻。徐向前本来就是赤sè党内最偏好进攻的将领之一,又因为七战七捷而多少有些骄傲,因此想法也和他的部下差不多,不试着攻一攻,怎么也不甘心,尤其是在他了解到哈尔滨守军的情报之后 。 。
  此时驻守哈尔滨的rì军兵力超过5万,应该说并不算少,而且还有众多的防御工事可供利用,但是守军的主力却是两个以大阪人为主组建的师团,战斗意志与其他的rì本师团相比差了老大一截,而第4师团与第104师团此前多次不战而逃的劣迹也早就成了赤sè党内的笑谈,因此抗联上下普遍认为有机可乘。
  然而,在接到关东军司令部的严令后,那两个大阪师团不敢再次不战而逃,而且在他们看来哈尔滨并不是一个难以坚守的城市,大阪人虽然珍惜生命,但是稳赢的战斗他们还是愿意打一打的,而大阪兵虽然相对比较怕死,但却比其他地方的rì本兵更会动脑子,战术也更加灵活,一旦真下了决心死战,还真不那么好对付,尤其是在防守战中,技战术水平优秀而且十分珍惜自己生命的大阪兵们明显比其他地方的鬼子更擅于利用工事来减小自身的伤亡。结果抗联对哈尔滨发起的攻击一开始就受到了重挫,付出了伤亡2万余人的代价却依然没能杀进城内,而rì军的伤亡却还不到3千人。如此悬殊的交换比给那些连胜而骄的抗联将士们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也让激动人心的“七战七捷”戛然而止,徐向前也由此意识到,哪怕兵力再多。只要没有掌握制空权(注1),就依然很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