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23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23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烺缓缓颔首,面露惊喜。

    炮兵,这可是技术性兵种的。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一个经验丰富的炮兵是一队骑兵都换不了的。毕竟,会操弄大炮的可比会骑马砍杀的人少多了。能有大炮的,更是屈指可数。培养起来也是耗时良久,费用及其惊人。

    被介绍的炮兵把总柳泉一脸惶恐,急忙下拜。朱慈烺倒是立刻温言扶起,很是满意。

    此刻,那小太监眼珠子挪到了那壮硕啤酒肚男子身上,犹疑了下,这才道:“这位是把总刘胜,身后的便是刘胜所部。是京营中有名的勇士。”

    被介绍到了,刘胜却并无惶恐之色,镇静地行了军礼便警惕地盯着朱慈烺。

    见此,朱慈烺忽然笑着道:“京营神枢营来的?”

    有了老十七投靠,朱慈烺对京营里一些有名的人物也是知晓了几个。

    听此,王承恩发话了:“是在神枢营里厮杀惯了,很是活泼,前阵子咱家将其调进了神机营。现在,秦侠小哥儿要,自当让其有更好的未来。”

    朱慈烺顿时微微眯起了眼睛,这哪里是什么给好未来啊。这不就是各个地方都收拾不了的刺头么?王承恩从神枢营里踢到神机营那会儿,他还没提督神机营呢。

    倒是怪不得刘胜这般警惕。

    “军令已下,可由不得谁想挑选未来。谢过王提督,这队人马我要了。待饱餐一顿,搬运军械,出发吧!”朱慈烺雷厉风行。

    有了百十来人手当苦力,朱慈烺接下来做事就方便很多了。再加上有了李峻这么一个军工专家在,朱慈烺也不用担心落入自己手中的都是些次品。

    就这样,朱慈烺在京营里又忙碌了三日,将军械与兵马都安排妥当了这才回了家。接下来,朱慈烺要处理家务私事了。

    澄清坊。

    司恩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留守在了京中。

    但司恩对此却并无怨言,反而兴高采烈地对着一个十**岁的眉目灵动,看起来颇为机敏的青年耳提面命,不住地说着什么。

    这个机敏青年就是司恩的独子,入宫之前留下的亲生儿子,司琦。比起其他太监的干儿子而言,这个从小就吃苦颇多,直到最近才时来运转得以过上一点好日子的年轻人让朱慈烺看中了,问司恩愿不愿意让司琦跟着朱慈烺南下,做秦府的二管家。

    “这还叫事儿吗?太子爷一句话,这小子敢不听,打折了腿!”司恩当即就兴高采烈了起来,这些时日都在教导着这孩子如何做人做事。

    司琦跟着太子爷南下,前途显然比起在老家看守几十亩薄田地更有未来。

    而大管家司恩呢,则被朱慈烺留在了京中处理京里留下的东西。毕竟司恩年岁已老,近五十的年岁在这个时代已经算老年了,身子骨吃不消舟车劳顿。更重要的是,朱慈烺还需要司恩出入宫中较为方便的身份为朱慈烺做更多旁人做不来的事情。

    这一点,比起京中那几万两的产业更加让朱慈烺上心。

    说起这些产业,自然就要说起京派胥吏投效过来的那十万两银子。

    朱慈烺得了十万两银子当然不能全部砸出去,对于信奉钱只有流动才有意义的朱慈烺而言,这笔钱很快就被拿出了五万两投资出去。其中两万被朱慈烺拿出去置办田产用来安顿那些不愿意跟随离京的伤卒,余下的三万两,都置入了京中开起了店铺,什么布店,米店,日用杂货柴米油盐酱醋之类的店子,都置办了起来。显然米市大街当初的遭遇让司恩格外介怀。


第九章:南下预备

【感谢读者楚龙华啊打赏~】

    这样一番布置,这些家产每月上千两的进项也足以让造出一个蒸蒸日上的秦府了。

    余下的五万两,除了一万两被朱慈烺孝敬了母后以外,都统统算进了预备的军费之中。

    如此巨额家产,朱慈烺自然需要司恩这样一个信得过的人留着看看守。除此之外,澄清坊里秦府周围的几个家宅也被朱慈烺轻松购入,扩大了宅子,用以安顿更多的住户。

    比如朱慈烺从京营里弄来的一拨人。

    好在那些匠作大院里除了十来个年老体弱,实在不宜远行的匠人留守外,其他大半匠人都决定跟随朱慈烺南下。要不然,京营里弄来的这一拨人更要住不下。

    只不过,由于朱慈烺这些老家人粗粗一算着实有些多,朱慈烺还不得不让司琦先行带着澄清坊里的老家人先一步出发去通州,待司琦在通州调遣好了船队再等待朱慈烺的后续队伍一起汇合。

    这些匠人对于要跟着朱慈烺走倒是毫无怨言。对于他们而言,京师也只是一个用来逃荒的地方。

    真正能够让他们摆脱饥荒贫困的显然是朱慈烺大老爷,而不是京师这个冷漠得每天都有人倒毙在路上的庞大城市。

    澄清坊宅子里的匠人算上亲眷前后加起来有上百人之多。

    但若以为这就是要跟随朱慈烺南下的全部人马,那恐怕还是有些小看朱慈烺。

    别忘了,还有京营五军营右哨呢。

    这部作乱国子监的京营禁军的确如朱慈烺当初所承诺的那样,免于论罪。明面上的罪行的确被免了。

    但一支参与过叛乱的军队不仅朝廷将官不会信任,袍泽战友乃至妻小都会另眼看待。

    而这个时候,马绍愉主持的裁汰京营的行动,自然是将裁汰京营六千人的名额给到了五军营右哨。

    顿时,五军营右哨的上下兵卒纷纷失业。

    而这个时候,当他们知晓朱慈烺这里招收家丁的时候,自然是纷纷跑进老十七家中询问。

    恰好他们身边不知不觉又流传出了老十七的现身说法。

    老十七一个家丁头子,一月十两月俸。

    又轻又暖和的崭新家丁服。

    普通家丁好好做事日日都能吃肉。

    兵甲器具都是精良。

    更有受降那日,朱慈烺亲自陪同过夜。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被回忆起来后,六百一十三名名当年回来的伤卒有四百七十一人都跑去问朱慈烺家丁队的事情。

    其余右哨两千人,也有一千六百余人最终被朱慈烺分批考察,剔除了老弱病残之人后,从余下的九百七十三人之中又根据风评,面貌,举止剔除了奸猾、懒惰以及心性不正之辈,最终留用了三百余愿意务农的去了京畿乡下农庄,留用一百余人在各处店铺之中做工。

    到了最后,在朱慈烺亲自主持之下。选入了那些回来的伤兵之中精干老练的精兵一百整,以此组建了正式家丁队。又选了归来伤兵与右哨老实兵丁的余下五百人,让傅如圭带着去京畿乡下农庄整训,约莫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一批批百人规模的预备家丁队跟到朱慈烺任职的临清去。

    京中这样一番布置下来,累得朱慈烺将近半月脚不沾地,焦头烂额。

    不过,就这样忙活完了,朱慈烺也没得休息。因为,又一支要布置南下的人马等着他安排呢。

    自然,就是这支一百人整的正式家丁队。队正就是老十七。老十七姓施,家中排行老七,没名有姓,久而久之就便被袍泽称之为老十七,以至于连本名都被人忘了。朱慈烺倒是一时兴起给老十七起了个名字叫做施展邦,结果其他家丁还是嫌弃这名字难记,依旧喊着老十七,最多严肃的时候唤一声队正。

    这样一支几百人的人马的调拨南下,朱慈烺自然还是需要做一点准备的。

    至少要拆分成三支队伍,前后接应。然后又要安排一下后勤补给之事,几百余人的饮食起居,没个后勤团队,什么事情朱慈烺都要亲力亲为。

    搞定完了家丁队伍的布置,当朱慈烺在家中看到了含笑以待的常志朗时,这才心中暗叫,竟然差点忘记了国子监的布置。

    来人常志朗自然就是在户部整顿之中率先喊出跟随朱慈烺的那名监生常志朗。

    常志朗来找,自然是为了跟随朱慈烺南下的事情。

    对于有人跟随,朱慈烺自然是礼贤下士,发自内心地欢迎这样一支队伍。

    简单聊了一下二十二名监生在京中的情况,得知这支监生在户部既有大司农视为亲信帮衬,又有京派胥吏刻意避让,际遇自然是如鱼得水,好不自在。

    唯有当他们知晓朱慈烺竟然拿了户部临清榷税分司的职司以后,常志朗会见了二十二名监生,得知也有五人愿意跟随朱慈烺南下以后,又立刻跑来问秦侠,是否愿意接纳。

    听到这里,朱慈烺岂会犹疑,自然是欣然欢迎。

    就这样,朱慈烺又不得不加塞了六人,亲自安排好了,这才宣布整装待发,分批行进。

    没奈何,一个区区六品小官儿朱慈烺实在不敢在京师里招摇。

    就在朱慈烺如此刻意隐匿之下,朱慈烺的所有人马终于安然在通州汇合,浩浩荡荡南下,再无需要避讳。

    随着户部整顿,牵出京营**大案。京师里一时间不知多少官宦之家瞬间破败。同样,也不知有多少人得以荣膺升迁,走上新的人生高峰。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一个叫做秦侠的监生忽然间被派遣到了户部临清榷税分司担任主事就不太引人注意了。

    也唯有朱慈烺的亲友们才会清楚知晓户部临清榷税分司是个怎样的职位,而朱慈烺……就是之前搅动起了京华风云的人物。

    朱慈烺与司琦带着的家人在通州汇聚以后,合并车船,一路上浩浩荡荡南下,十数大船小船延绵广阔,终于不必再隐匿行踪。

    到了运河上,上了船便没人能够打量里面。朱慈烺一行人合计数百人也终于可以不必劳累隐蔽了。

    当朱慈烺赶到通州出发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大明崇祯十五年四月十一。

    这时候呢,朱慈烺也终于以为可以放松一会儿。

    结果伺候着朱慈烺的司琦与老十七没料到的是,自从朱慈烺收到了京中司恩紧急传来私信后,便面沉如水,只带了司琦与老十七便单独要了一艘速度最快的官船,一路免关过桥,日夜兼行,率先敢向临清。

    无他,私信上都是京中传来的河南战局讯息。


第十章:初到临清

【感谢读者:蔓草麒麟打赏支持~】

    临清。

    这是个好地方,尤其是对于定都北京的大明而言,因为运河而行的临清更是位置关键。

    《宪宗实录》总裁官丘浚曾说:“今国家都燕,盖极北之地。而财赋之入,皆东南而来。会通一河,譬如人身之咽喉,一日食不下咽,立有死亡之祸。”

    “临清乃会通河之极处,诸闸于此乎尽,众流于此处会,且居高临下,水势易泄而涸速,是凡三千七百里之水路,此其要害也

    “临清受两河之水,合流北放,千一百七十里抵大通河,距京师百六十里。州实河潜之喉,当南北之冲,故曰第一津州。”

    说人话一点便是,临清乃是水陆交通要害之地,更是扼守大运河的关键节点所在,是一处对国家地理军政都格外重要的所在。

    宣德中年,朝廷增设临清仓在此处储存过三百万石军需供应北方军务。

    如此临清,更是因为交通要道而经济发达,商户众多,成了整个华北都瞩目的商业重镇,人烟繁华,都市景象丝毫不弱京都。这样的地方,自然也被设立了钞关征税,在此的临清户部榷税分司更是大明八大钞关之首,比第二名强了不止一倍。

    自然,拥有征收船料商税的户部榷税分司自然是临清之中格外要紧的所在,无论是权势还是影响力比拟临清州府丝毫不弱。

    “在这里,便是某一身抱负真正要施展的地方啊!”朱慈烺下了船,听着码头的人声鼎沸,笑容初展:“走,跟着老爷去找咱自己的地盘!”

    听着朱慈烺的话,一旁有些茫然的老十七问道:“老爷,就这么直接去?不等后续人马了吗?标下已经吩咐家丁队了,都已经换了快船,单独南下。约莫再等十日就够了。”

    司琦也跟着道:”“还有常先生、谢先生等人。他们也换了快船,至多只需要五日就能赶到了。”

    “喔?五日,十日?倒也够了。”朱慈烺眯着眼睛道。

    见此,司琦便道:“那我这就给老爷去寻客栈。”

    “寻什么客栈,直接去分司衙门!”朱慈烺说罢,便径直朝着城中走去:“倒是这几日里可以让我看看城中能有什么宵小!”

    临清户部榷税分司。

    分司衙门在城区的运河西岸,甚至不需要朱慈烺怎么认路,只需要扫一眼看着原来的船主运着货朝着河流南边西方那地方停靠的地点看过去就行。

    很快,一处青色灰瓦的硬山建筑就缓缓展露在了众人的眼前。

    只不过,比起想象之中税务局衙门应该有的那种巍峨气势,朱慈烺反而心中有些失望。

    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大院子罢了,唔,最多上面挂了一个户部临清榷税分司的牌匾很是有威严。

    但比起气派恢宏的帝都,对于连紫禁城宫廷殿堂都见了无数的朱慈烺,这么一点气派实在算不上什么。

    领着司琦老十七几人,朱慈烺抬腿就朝着户部榷税分司内走去。

    官署坐西朝东,面对大运河。

    前院为公署办公,设有河口钞关、阅货厅、裕国坊、道商坊、关堞、关署仪门、大堂、左右辅以穿厅、胥吏科房、皂吏房等;后院为档案册籍、船料税钱、熔铸钱印的库区。

    南北三进院落,置设穿厅、船料房、鼓铸坊等,占地横宽百丈,厅堂坊舍室四百余间。

    让朱慈烺想要迷路找不到这儿都难。

    恰好此时,一艘货船经过钞关。船主下船停靠,忙不迭地朝着钞关走来的书手讨好,手底动作颇快地塞过去一块碎银子,让那书手脸上多了几分笑容。

    随后,船主进了钞关署衙公堂开始填写船单。开列船户籍贯姓名、船只类型、梁头尺寸、货主姓名、货物名称。

    这是为了钞关收船料做准备。所谓船料,是船只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l料大体相当于l石的货物。宣德四年规定,每船百料收钞100贯。后来根据船料征收太过难以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