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乞活 >

第189部分

明末乞活-第189部分

小说: 明末乞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啥玩意?

    这还没开课呢,俩家伙一起给自己上眼药,宋青书脑袋顿时大了一圈,还好,他身后还有个小才女采薇的,接着晚上烛光的昏暗,采薇小心翼翼的把小嘴儿贴到了宋青书耳边。

    “官人,他们这是在心理之争呢!格物致知,孙先生学的是理学派,发明本心,傅先生的学问是心学派,他俩是让你拍板,日后这代县大学堂通行理学还是心学呢?”

    眼看俩人都跟公鸡中的战斗机一样盯着自己,宋青书就感觉自己头皮一个劲发麻,学术斗争都能斗到国家层面上,估计不论支持了哪一方,对面都不会轻易罢休,这要跟自己辩上两句,自己这个代县大学堂的校长第一天估计就得露陷。

    不光孙传庭还有傅山,底下五十多个真士子也知道心理之争,他们也有的是心学学派,有的是理学学派,这关系到自己自己日后所学,一个个也是紧张的把眼睛盯在宋青书身上。

    脑门发炸,似乎空气都凝固了几分钟,宋青书忽然霍地站起,板着脸一言不发向后走去,他这反常的一手别说孙传庭还有傅山,就那些学生们都是嗡的一下,窃窃私语起来。

    可议论没起几声就没了,宋青书也不是掩面而逃,而是走到了当大教室的大堂最后面,那儿挂着一块颇为庞大的布,到现在还没有揭开,走到布跟前,宋青书帅气的狠狠一扯,哗的一声布匹应声而落,联动的机关动作下十几个早已经用镜子五面包裹住的聚光灯忽的一下被白磷引燃,比烛光明亮的多的灯光一刹那全都集中在了布后面的东西上。

    孙传庭都看的眼睛发直,忍不住豁然站起。

    “这!”

    “本来打算明天当做第一课讲给大家,今天都被两位教员大人给逼出来了。”无奈的苦笑了下,宋青书随手抽出教鞭指向了那东西。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世界!这里是我们大明!”

    这东西算得上宋青书和汤若望在西安时候合作出来的成果之一,十几张羊皮纸拼合而成集具有中世纪色彩的世界全土。

    这张图不仅把亚欧都给包括了,而且非洲,南北美,大洋洲赫然在列,只有一个南极洲宋青书不太熟悉,没有绘制,大地图上,大明的百二军州,汤若望这一路而来所见闻的西陆国家,各大国美洲殖民地基本上都被标注上了,尤其是南洋,汤若望就是从那儿坐船来的,西班牙的吕宋,荷兰的爪哇,都被明确列在图上面。

    这份地图,别说大明,恐怕这个时代的世界都仅此一份,如此巨大的篇幅,看的那些头一次所见的学生都惊呆了。

    “不可能!”

    这第一声惊叫却是孙传庭发出来的,指着大明地图上面那广阔的一大块草原沃土,恼火的叫嚷道。

    “东虏怎么可能比大明都大了?大明怎么可能这么小?”

    “大明不是天下的中心吗?”

    “北方还有那么大的天地?”

    “真的假的啊?”

    不光孙传庭,其他的学子,就连对上学不感兴趣的李定国等都是巴眼看了过来,不可置信的议论纷纷着。

    “当然是真的,《史记》中就有记载,苏武北上匈奴,被扣留北海牧羊,万里之遥,北海就是这儿!还有张骞通西域,走了三栽有余,最后抵达安息,安息就是这里,咱们的汤神父也会来给大家上课,他的故乡就在极西之地,他就是从上古传说的西秦国首都罗马出发,西行至葡萄牙里斯本,然后从这里绕过整个非洲,抵达东南亚,在南方的澳门上岸,来到咱们大明。”

    “远的不说,前朝的大元蒙古人,在征服中原之前,向西拓地几万里有余,携天下万族几十万攻灭了大宋,大元的疆土有多广阔大家应该有所耳闻,蒙古极盛时期的领土如今咱们大明还不到其四分之一。”

    列举了一大堆证据之后,宋青书又是无奈的对孙传庭抱了抱拳。

    “几年前东虏击败林丹汗,称霸蒙古,真算起领土面积来,东虏的确比大明还要大了。”

    有句成语叫夜郎自大,就像夜郎不知汉之大一样,一直到清末,华夏的士大夫何尝不是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知世界之大,这么广阔的天空一下子展现在只知道代县多大,山西多大的乡土学子面前,那股震撼,就算是走过京师,游历过北方几省的孙传庭与傅山,都是有点发呆。

    “这就是代县大学堂的核心内容,开眼看世界!”最后,宋青书放下教鞭,也是很感慨的点了点头。


………………………………

第二百九十七章。草原之邀

   

    

 

    
    

  

   

    不论心学理学,宋青书都不想要,甚至儒学宋青书都有些排斥,儒教是重农抑商的,他计划中将来主要的支持者是资产阶级,需要的是锐意进取,披荆斩棘的开拓精神,要是谁都父母在不远游,他还玩转个屁啊?

    这个代县大学堂如今也是宋青书一个尝试,他要效仿清末的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如果在早几百年的大明,洋务运动能不能扭转乾坤,给这片古老的东方大陆带来些新鲜的气息。

    当然,这个时代照比洋务运动时候还有太多的不同,首先就是西方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也不过也不过刚刚露出一个端倪,而不像清末,西方的坚船利炮都打上门来那么迫在眉睫,可供吸收的养分与先进经验都不多,同时让大明这个农业王朝转变成重商主义,难度也是非同一般。

    不过,这个时代同样也是充满了变数与机会,东方还没有被西方在技术上,文化上彻底甩开,万一成功了呢?

    宋青书的世界地图就挂在了代县大学堂的正堂上,平日里的课程倒是还遗照着李建泰留下来的五经正义来讲,毕竟不少人还是奔着科举去的,只有在下午两点之后,正课结束了,宋青书与汤若望这才携带着一些他们翻译出来的西方书籍过来,以兴趣课的形式向这些学子讲述西方发生的一些事情,如基督教的传播,罗马帝国的崩溃,还有英法百年战争,新教改革,圣女贞德等。

    把一些汤若望从意大利带来的史书发下去后,宋青书还布置了个大课题,让他的学生们找出,强大如斯的奴隶制罗马帝国,为什么就能在短短几十年忽然就变乱了,旋即分崩离析?

    这么做宋青书目的可不那么简单,同样的大帝国,大明朝何尝不是处在这个大崩溃时期,华夏的士子就算受到心学的启发,被约束到道学那些条条框框中也已经根深蒂固了,宋青书所希望的是,看看这些学生能不能放下身段,把视线从上层激烈的政治斗争放开,真正投注到曾经他们不想看而忽略掉的经济,气候,人口,社会等方方面面。

    怀着这个目的,宋青书又是逼着自己有事没事也跑来听课做笔记,也开始学习备课起来。

    上午巡视各个工坊,巡视乞活军的训练,下午抽时间来大学堂,崇祯六年一开年,宋青书倒是忙碌成了个陀螺一般,跑的连轴转,不过这生活倒是过的踏实与充沛。

    转眼间开春几个月就过去了。

    这头乞活军在蓬勃发展,天下大势却变得不那么乐观起来。

    自从洪承畴担任三边总督之后,一改前任杨鹤的招抚政策,转而大刀阔斧的镇压起农民起义,从去岁七月开始,甘陕边军就几乎全部被调动了起来,先后在庆阳府,环县一带对西路农民军领袖神一魁麾下大大小小十几个营进行了血腥杀戮,西奥大战,不沾泥张存孟战败,延水关之战,延安马盗混天猴被击杀,九月,甘肃的义军基地铁角城被攻破,神一魁死后继承位置的义军首领郝临痷,可天飞被先后击杀,在后来镇压农民军中大放异彩,先后投靠大明,闯军,南明,满清的职业叛徒白广恩这时候也是正式投靠了官军。

    上个月末,跟着山西总兵许定国出去征战快一年了的邱明倒是终于回来了,因为最近北方蒙古部落的活动似乎很不寻常,而且从陕西开过来的援军也到了,用不到他们这些地方边兵,然而,这却不是个好消息。

    宋青书面前如今就摆放着一封字迹潦草而且无比匆忙写出来的信,信是老回回马守应写的。

    临洮总兵曹文诏率曹变蛟,张应苍等将出潼关,直奔直奔起义军活跃的蒲州而来,四川总兵邓凯的川军亦是走长江,从勋阳一带进入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冬面,京营出兵两千,通州兵八千,原本应当以京营游击身份带队的周遇吉好歹是被宋青书藏到屁股后面了,可却出来一个比比周遇吉更棘手的人物,大名府兵备道卢象升!

    如今是三路大军围成个半包围,把山西义军的主要力量都围堵在了山西南部靠近璐州一带的黄河边上,就连曹操罗汝才这厮在山陕边界都站不住脚了,被打了回来,今年春天,起义军越过太行山,试图进入华北平原的战争也遭遇到了挫折。

    不过起义军的困境倒不是老回回信里的主要内容,最主要一条,紫金梁王自用重病!

    自从天王王嘉胤糊里糊涂丢了脑袋之后,紫金梁就继承了义军头领的位置,不过也是因为王嘉胤部被重创,右丞相白玉柱还投靠了官军,原本还算紧密的义军联盟一下子就变得松散开来。

    幸好王自用与王嘉胤不同,他算得上一位有公心,有手腕的人物,在调和起义军内部矛盾上起了很大作用,宋青书与革左五营还有曹操在忻州大战的时候,就曾收到过王自用调停的劝说书信,有他在,义军还能抱成一个团,可如今,这么一个人物,还这么个节骨眼上,居然重病了。

    这对义军来说,不啻于雪上加霜。

    北有重兵,南遏大河,偏偏头领缓解还出了问题,如果不是知道后世起义军的走向,就连宋青书都感觉有些绝望了,老回回来信的主要意思,是想邀请宋青书也赶到璐州去,一旦紫金梁咽了气,他们革左五营愿意推举宋青书为下一任起义军大首领。

    外面还能听到皮鞋厂的缝纫机咔嚓咔嚓的扎着皮子,看着这封信,宋青书禁不住愈发的心烦意乱。

    起义军大首领,看着风光,可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先是白水王二,然后又是神一元神一魁兄弟,天王王嘉胤,再往后也就紫金梁王自用病死算不得横死,闯王高迎祥被押解到京师千刀万剐,历史上李自成被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郑崇俭等几个狠人夹着揍,打到最后十八骑狼狈的逃进商洛山,好比容易发达了,还不明不白丢了天下,莫名其妙的死在了九宫山下。

    张献忠死的更离奇,千军万马保护中自己出来探查军情,好死不死被一个清军小头目给射死了,所以这倒霉大头领,宋青书是压根不去想。

    问题是如今起义军局势真是岌岌可危,如果自己不出手,他们能挺过崇祯七年吗?如果他们挺不过去,自己在代县,迟早也会成为朝廷的眼中钉。

    历史上农民军倒是挺过了这第一个危机,怎么挺过去的,宋青书就不知道了,因为历史上记录的太繁杂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任他们自生自灭,自己安安稳稳守着代县,等着起义军选出新头领,然后在荥阳大会上流窜天下,彻底打乱明朝布置。

    但,如今都出自己这个变数了,万一这帮二货没挺过去,自己不就悲剧了吗?可要动身南下,这代县又这么办?扔了?如今自己麾下不少人都算是在代县扎根了,要放弃代县,恐怕自己麾下都容易掌握不明白。

    捏着书信,宋青书又是举棋不定的在滹沱河边他的工厂办公室中来回兜起了圈子,剧烈的纠结着。

    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功夫,又是倒霉鬼施天福满头大汗热乎乎的闯进了宋青书的办公室。

    “大帅啊!大事不好了!”

    “又怎么了?”

    施天福一来,准没好事!看他一脸衰仔模样,本来已经闹心的宋青书又是无奈的摊着手躲着脚问道,那一脸苦楚,倒是看的比他还苦了,弄得施天福讪讪然的揉了揉肥嘟嘟的脸。

    “曹东家这趟走蒙古,被蒙古人扣下了!”

    “什么?”

    这下真坐不住了,宋青书有些惊愕的蹦了起来。

    虽然蒙古人抢掠成性,然而对商人,却是格外的宽松,原因无他,蒙古的大部分生活物资都是汉地生产的,如果把商人杀光了,蒙古人自己也得挨饿,所以像曹三喜这样常走草原的大商人,在各部都会受到礼遇,被当做贵人对待。

    这扣留商人,每每则标志着蒙古境内,再次有大的动荡灾难要发生,或许就是南下与大明进行一场大战。

    往口子外销售南方买来的茶叶,自己本土的轻工业产品,再换回来牛马皮革,这收入几乎每个月都有十几二十万两之多,代县的皮衣,皮鞋可都是蒙古部落那儿购买的原料,还真是祸不单行,蒙古那面要是出了事儿,自己刚起步的轻工业基地又是一场沉重打击,听的宋青书晦暗的重重一拳头砸在了桌子上。

    看着宋青书发怒,小心翼翼了半天,施天福才把事情的后半部分挤出来。

    “那个大帅,那,那报信的蒙古鞑儿官还,还留下消息,要,要邀请您去他们汗宫坐坐,商讨商业,就,就把曹掌柜放了!”


………………………………

第二百九十八章。走西口

   

    

 

    
    

  

   

    这时候已经入六月了,半个忻定的庄稼已经郁郁葱葱长出来老高,去岁不少地主也看到乞活军丰收出来的粗粮一箩筐一箩筐,吃过几次烤苞米棒子,烤土豆,也真亏了这帮地主老财,或是想办法要,或是干脆溜到地里偷,如今官道两旁的农田里,成片的玉米绿油油的开始抽起了惠子,有这些耐旱作物,看情况,今年可算得来个丰收年了。

    小冰河期的影响在这几十年之内是消除不了了,六月份正当午的太阳都显得有些无精打采,跟不新鲜的鸡蛋黄似得,还好,少了几分**辣的阳光,让干活的工人亦是轻松了不少。

    马玩够了,这会加多宝商铺子居然还弄来了几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