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119部分

重生苏联-第119部分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谢谢您的夸奖,以后我们一定会努力进行渗透工作,并且和国防人民委员部保持紧密的联系和紧密的合作。”听到曼图洛夫的评价,身为国家安全总局局长的梅尔库洛夫怎么能不开心呢?他这么多月来的努力,获得了人家的肯定,顿时充满了工作的动力。

  “对了,潜伏在德国的同志们,是怎样把情报送回国内的?”这个问题,就是曼图洛夫最想知道的,因为在他的历史印象中,潜伏德国的间谍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应该和苏联本土失去了联络才对,但这张虎式坦克的图纸,又是怎么样毫发无损地,送到了莫斯科呢?

  “这个……是我们国家安全总局的机密,我只能说,我们在1941年3月起,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联络机制。

  这套联络机制,是由雅可夫同志领导建立的,即使在苏德开战之后,苏联驻德使领馆无法运作,我们在德国的情报人员一样都能够从秘密的途径,将所搜集到的情报和资料运送回国。

  至于这套联络机制是怎么样的,雅可夫同志比我还要清楚。”

  这个时候,曼图洛夫把眼神转移到雅可夫的身上。他万万都没有想到,这个只顾着讨女人欢心的朋友,居然能够像自己这样,改变历史。

  雅可夫是穿越者?不!他根本就不是穿越者!但在半年前,他为什么能够提前意识得到,潜伏德国的情报人员将要面临和总部失联的危险?

  “沃罗……曼图洛夫同志,其实,这个联络机制并不复杂,”雅可夫看了梅尔库洛夫一眼,然后对曼图洛夫解释道:“我们只不过在瑞士、瑞典等中立国设立联络点,通过这些中立国联络点向苏联本土传递情报。

  除了瑞士和瑞典这些中立国以外,我们还在西班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等法西斯国家设立了相关的联络点。那里盖世太保的追查并不频繁,我们的情报传递很少遭到法西斯的干扰,我们的情报人员也很少被人发现。

  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尽量会通过不同的情报站传递情报,尽量减少每一个联络站通讯的次数和行动的次数,减少被敌人发现的机会。只有最重要的情报会通过最安全和最快捷的渠道传送……”

  听到了雅可夫的做法,曼图洛夫终于明白了整件事的背后原因,他万万也没有想到,自己两年前和雅可夫吃饭的时候,随便说的几句话,居然能够影响苏德情报站的格局。

  雅可夫这番的部署,这番主意,根本就是曼图洛夫跟他说的。联络方法虽然简单,但由于纳粹德国的情报工作和反渗透工作实在是太坑爹,苏军的情报工作居然进行得十分顺利,从开战以来,打入德**工体系的苏联特工就陆续传来了各种有关德国新型武器的资料。

  但由于内务部人员在德**队里的渗透工作进行得并不理想,加上德**事文件和情报都有加密和特殊保护,所以内务部并没有得到太多有价值的军事情报。

  而军工企业的情况却很不同,他们最需要的,是有专业知识的工程师。不知怎么的,雅可夫的手下居然找到了几个反对纳粹政权,甚至是信仰**的德国工程师,于是就毫不犹疑地,把他们都安插进军工体系里面了。

  只要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安插在德意志第三帝**工体系里的苏联间谍就马上就会把最新的技术情报送回苏联。

  “梅尔库洛夫同志,雅可夫同志,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说?”此时,一向不插手情报事务的曼图洛夫,突然从前世的记忆里,得到了灵感,想到了一个对付德国人的计策。

  在上司面前,识趣的雅可夫,当然不会抢了他的风头,于是向梅尔库洛夫打了下眼色,示意把“话语权”交给梅尔库洛夫。

  梅尔库洛夫看到雅可夫的眼神,然后和气地笑着,对曼图洛夫说道:“有什么想法,就尽管说出来吧。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我们都会认真考虑。”

  “我觉得,除了搜集情报以外,我们还要大力伪造一些假的情报,来误导我们的敌人。”其实,曼图洛夫所说的这一招,苏联情报部门并没有少用。

  在历史上,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就曾经搞出了一个“御座”反苏维埃组织,并且以这个反苏维埃组织的名义,联络德国人,要求德国人的帮助。

  结果,缺乏反间谍经验的纳粹德国,居然上了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当,陆陆续续地,给那个“御座”组织提供情报。

  而现在,既然内务部打入了德国,那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干扰,增强忽悠的效果,利用战略性的和战术性的忽悠,把敌军打个措手不及。

  “沃罗佳,我很早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伪造一份情报,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困难,但困难的是,怎样能够避免敌人找出破绽,让他们完全被这些情报所迷惑。

  在敌人发现自己上当之后,他们一定会大肆搜查、追捕伪造假情报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又要保证己方的情报人员的安全,这又是一项困难的工作。”

  这个雅可夫,的确是情报方面的奇才,不但想到了“战略忽悠”的方法,还开始考虑到了“战略忽悠”之后的工作。

  如果雅可夫所说的这些“情报包装”和“人员保护”工作做得好,一个完美的“战略忽悠”方案自然就可以顺利进行。

  但如果做得不好,不但会导致“战略忽悠”方案直接崩盘,还会让情报人员暴露,同时也会引起敌人的警觉,以后“战略忽悠”的难度就会更高。

239 纳尔瓦战役

 “福斯特中尉,这辆坦克真有他们所说的这么好吗?”德意志国防军第18集团军司令格奥尔格·冯·屈希勒伯爵站在一辆重型坦克前,对这辆坦克的车长问道。

  坦克车长福斯特中尉自豪地说道:“这辆坦克,无论是火力还是防护力,都是最优秀的。没有一款坦克能比得上它。”

  屈希勒看着那门88毫米口径的坦克主炮,再看看那对极易损耗的负重轮,顿时皱起了眉头。“虎式坦克的火力看起来不错,但这辆坦克从出厂到现在,还没投入战斗,就已经坏了几次了。消耗了多少后勤资源?

  如果作战的时候,坦克又坏了,那怎么办?如果不修,那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辆价值25万帝国马克的坦克在原地被炸成废铁,甚至被敌军俘获。如果修的话,恐怕坦克还没修好,就……。”

  屈希勒的评语让福斯特中尉无地自容。这款坦克,在火力上还是防御上,比任何一款坦克都要优秀,但很容易损坏,而且造价昂贵,给后勤带来很重的负担。

  这个时候,一名少校走到了屈希勒跟前,说:“报告长官!所有部队都已经集结完毕,等候您的命令!”

  屈希勒眺望着纳尔瓦的方向,怎么看,都看不到传说中的“纳尔瓦要塞”。再看看前方蓄势待发的爱沙尼亚“炮灰”,不禁冷冷一笑:“这些爱沙尼亚人,真是太天真了,还真以为我们会帮助他们复国。

  难道他们就不知道我们是怎样对待其他民族的吗?”

  …………………………………………………………………………………………

  伏罗希洛夫站在古老的赫尔曼城堡上,用望远镜眺望着远方滚滚而来的敌人。

  这座赫尔曼城堡,历史悠久,始建于1256年。在1346年8月29日,德意志骑士团的分支——利沃尼亚骑士团购买了这座城堡,一度被德国人所控制。

  如今,德国人以入侵者的姿态,来到了这座昔日属于先辈的城堡前,不知会有怎么样的感想。

  “敌人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到?”伏罗希洛夫站在城堡的最高处,拿着望远镜,吃力地往西方望去,但并没有找到敌人的影子。

  站在一旁的第八集团军司令员特里丰·谢瓦尔丁中将指着前方,耐心地对老元帅说道:“在您一点钟的方向,远处的森林里,有一群身穿便服,拿着毛瑟Kar98k步枪的人。

  那些人,就是被称为‘森林兄弟’的爱沙尼亚民族主义分子。他们和德国人合作,攻击我们的军队,试图得到德国人的支持,换取爱沙尼亚的独立。”

  伏罗希洛夫仔细地,往谢瓦尔丁指的方向瞄去,好不容易才发现一堆拿着步枪,身穿便衣的爱沙尼亚人,顿时觉得胜利在望。“这就是我们的敌人?这点爱沙尼亚人装备落后,又缺乏训练,看上去人数不多。

  就凭他们的话,别说攻下纳尔瓦了,就连突破我们前方的阵地也难。”

  “他们只是德国人的炮灰,每次战斗的时候,德国人都会让他们在前面冲锋。等他们损失得差不多了,丧失进攻能力了,才会让德军主力上前战斗。”

  听了谢瓦尔丁的解释,伏罗希洛夫这才明白了一件事——原来德国军人也是怕死的。

  “这是德国人的四号坦克?”这个时候,伏罗希洛夫忽然看见了一辆奇怪的坦克。这辆坦克,外形看起来像四号坦克,但仔细一看,又不像是。

  谢瓦尔丁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瞄,忽然皱起了眉头:“这并不是四号坦克,应该是他们最新研发的那款重型坦克。”

  “重型坦克?不会是虎式吧?”伏罗希洛夫虽然并没有见过这款坦克,但也从曼图洛夫的口中,知道这是一款威力强大的坦克,所以不敢轻视。

  随后,一辆辆德军坦克出现在伏罗希洛夫的视线里,一大批德军部队尾随其后,看来他们要进攻了!

  “命令所有部队准备作战,炮兵瞄准目标,敌人进入射程之后,随意开火!攻击靠近中的敌人!”伏罗希洛夫果断地,下达了命令,为纳尔瓦战役拉开了序幕。

  “轰!轰!轰!”如雷震耳的炮声响遍了波罗的海海岸。一枚枚炮弹,就像暴雨一般,落在了面积不大的战场上。

  爱沙尼亚武装分子亚历山大看到了这番情景,忽然觉得大事不妙,对身旁的领袖弗里德里希·库尔格说:“弗里德里希,苏联人的炮火太猛了!我们的人这样冲过去的话,肯定会被炸死!”

  亚历山大往后一看,只有一小股德国军队在前进,一点攻城的,发动大规模攻势的样子都没有。“弗里德里希,德国人不会是把我们当成炮灰了吧?”

  “不会!”弗里德里希·库尔格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上了当。“他们的主力已经进入了俄罗斯境内,将会绕到敌人后面,包围他们!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敌人牵制在纳尔瓦这一带,等德军主力绕到了敌后,成功包围了敌人,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早在战役开始之前,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里布元帅,就已经向库尔格“解释”了他们的计划,这才解除了爱沙尼亚人的部分疑虑。

  但他仔细想想当时的情形,忽然记起了里布元帅所说的一句话——“爱沙尼亚的独立要靠爱沙尼亚人自己争取。”,顿时又起了疑心。

  但无论如何,库尔格已经站在了战场上,纳尔瓦城就在自己的眼前。只要把纳尔瓦攻下了,爱沙尼亚全国就会被“解放”,而他自己,也将会成为爱沙尼亚的民族英雄!不过,这一切只是幻想。

  “冲啊!”炮击停止后,库尔格毅然向爱沙尼亚的“民族英雄”们发起了进攻的命令。一万多名“森林兄弟”忽然从密林里冒了出来,向纳尔瓦要塞冲去。

  “哒哒哒!哒哒哒!”苏军的机枪发出了令人丧胆的怒吼,一排排身穿便服的爱沙尼亚人也应声倒地。


240 利加乔夫

  苏德双方在纳尔瓦要塞前激战了几天,纳尔瓦依然被苏联红军牢牢地占据着。

  纳尔瓦自古以来就是一座著名的要塞,在苏联解放波罗的海三国之后,担任建设人民委员的曼图洛夫,就在纳尔瓦要塞的基础上,加建了一些现代化防御工事,作为曼图洛夫防线的延伸。

  经过曼图洛夫升级的纳尔瓦要塞,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再加上苏军部署了重兵重炮,架设了多门机枪,还有空军的强大支援,使得纳尔瓦要塞变得固若金汤。

  即使德国人出动了他们引以为傲的虎式坦克,但最终还是抵不过苏联炮兵的密集炮火,第一辆虎式坦克就这样被炸成废铁了。

  在前方激战的同时,曼图洛夫却在莫斯科大酒店里品着咖啡,和一位“老友”叙叙旧,看上去倒是有几分闲气。

  “契尔年科同志,”曼图洛夫品了一口咖啡,看着坐在契尔年科身边的那位年轻人,问道:“请问这位是?”

  “这位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共青团委书记叶戈尔·利加乔夫同志。”契尔年科作为新西伯利亚州党委第一书记,在工作上,确实和这个国立技术大学共青团委书记有些往来,但一个大学团委书记能够和州党委第一书记“平起平坐”的事情,其实并不多见。

  “利加乔夫?”曼图洛夫听到这个姓之后,一股热血忽然不受控制地,从赤色的心脏里流了出来。

  在他的历史印象里,这个利加乔夫在几十年后,将会成为苏共第二把手,也就是中央书记處排名第二的书记,地位仅次于那个胡乱改革,导致苏联解体的地图头。

  和其他中央书记不同,在苏联解体之后,利加乔夫并没有像戈地图、基里连科等人那样黯然退休,也没有像叶利钦、多尔吉赫那样,站到了资本主义的一边。

  他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久加诺夫、卢克亚诺夫创办了俄罗斯**,和资本主义政府进行对抗,坚持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其实,作为苏共第二把手,苏共组织部的领导,利加乔夫本来可以运用手中的权力,尽力阻止苏联这个超级大国走向解体。

  可惜的是,在1990年的苏共第二十八次党代表大会上,利加乔夫领导了一众“列宁主义者”,猛烈地批评了戈尔巴乔夫的政策,并且参选了总书记的选举,和戈尔巴乔夫一决高下。

  然而,他不但没有赢得这场博弈,还被戈尔巴乔夫借机清除。如果利加乔夫没有失败,如果他这次成功当选总书记,或许还能挽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