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129部分

重生苏联-第129部分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志们,我不久之前收到了一份来自空军的报告。”曼图洛夫拿出了一份报告,说道:“这份报告显示了我军的战斗机存在了火力不足的问题,因为火力不足的缘故,我们在罗马尼亚上空输掉了几场空战,导致我们失去了特兰西瓦尼亚西部的制空权。

  毫无疑问的是,我们的雅克…3和拉…7战斗机在性能上比德国战斗机优秀,但在火力上,和防护上,却比德国人的FW190战斗机逊色得多。

  现在,战争已经进入了关键的时刻,制空权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我们需要有一款火力更加强大,而且防护力更好的战斗机,以抗衡德国人的空中火力优势。

  这种战斗机数量不需要太多,就算每个战斗机师只编有10架这样的飞机,相信也能够有效地提升我们空军的战斗力。”

  曼图洛夫这点说得没错,当下的苏联战斗机的确存在火力不足的问题。无论是雅克…3还是拉…7,最多也只能装备3挺机枪/B…20机炮。

  而德国的FW190却能装备4挺机炮和2挺机枪,枪炮总数达到了6挺。而且,FW190的防御能力还出奇地好,没有足够的火力,是很难对付这种集火力与防护力于一身的战斗机的。

  但问题来了,怎样搞出一款火力更大的战斗机呢?如果搞的话,让雅科夫列夫设计局搞,还是让拉沃契金设计局搞呢?是从雅克…3的基础上搞,还是从搞拉…7的基础上搞呢?还是研发一款全新的战斗机,开展一个新的系列呢?

  负责管理航空工业的马林科夫听了曼图洛夫的意见之后,也表示认同:“曼图洛夫同志,其实我也觉得我们有必要研发一款火力更强的战斗机。

  但到了目前为止,我们的技术条件并不是太好。在飞机和引擎制造方面的技术依然比德国、英国、美国落后。

  而一款火力与FW190相当,搭载6挺机枪或机炮的战斗机则需要一款输出功率很大的引擎,而我国现有的引擎暂时无法做到这样的水平。

  要研发一款大火力战斗机的话,我们就先要研发出一款输出功率较大的引擎,这样才能在性能、飞行速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搭载更多的武器。”

  马林科夫是一个领导能力较弱的人,在我们熟知的历史上,当他成为最高部长会议主席之后,他优柔寡断的性格就注定了他无法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人。

  不得不说,马林科夫在党政的2年里,的确对苏联的经济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施政理念,还有政治观点也符合苏联的实际情况,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工作待遇也得到了不小的改善。

  然而,这些良好的施政理念、这些治国“良策”其实并不是他一个人想出来的。

  不得不说,马林科夫是一个很乐于听取他人意见的人。而他乐于听取他人意见的最主要原因其实是因为他自己并没有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他下每个决定之前,不得不征求其他人的想法,所以才有了这些具备建设性的政策和决定。

  除了优柔寡断,难以作出决策以外,马林科夫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他不懂得凝聚人心。这个特点,导致他树敌众多,面对政敌赫鲁晓夫的攻击,毫无反击之力,也没有多少人肯为他出头抵抗。

  结果,这个权极一时的,从大清洗开始上位的领导人仅仅执政了2年就被迫辞去最高部长会议主席一职,后来被打成了“**集团”的其中一份子,被解除一切职务。

  尽管如此,他依然是一个不错的执行者。他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上面交代下来的工作。在历史上,作为国防委员会里,负责管理航空工业的委员,具有良好执行能力的他,成功地完成了他的主要任务——大幅度地提升飞机产量,使得苏联能够逐渐取得制空权。

  再加上他有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航空工业的引擎等机件生产有一定的认知,使得他在国防委员会分管航空工业这个领域上有一番不错的作为。

  “马林科夫同志,你说得没错。”曼图洛夫回应道:“我国在航空引擎方面的技术的确比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还要落后,所以我们有必要让米库林、克里莫夫和施维托夫设计局开发功率更大的引擎。

  至于机身的设计,我个人建议让拉沃契金设计局来完成设计新型战斗机的任务。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拉…5战斗机在试飞阶段时,最初被装上了4门舍瓦克20MM机炮,但是为了解决发动机散热问题,要腾出空间在机身两侧安装2个额外的发动机散热器,只好拆除2门机炮。

  如果我们能够解决散热问题的话,相信拉沃契金同志能够在拉…7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发一款能够安装4挺,甚至是5挺Б…20机炮的新型战斗机。”

  

262 向高空发展


  进入1941年12月,德军在罗马尼亚的战况开始变得越来越糟糕。?尽管他们顺利地拿下了特兰西瓦尼亚西部的平原地区,攻下了多座城市,但当他们向东推进,进入罗马尼亚山区之后,就开始遭到了罗马尼亚游击队的频繁骚扰。那些游击队身穿平民服装,操流利的罗马尼亚语,看上去和普通的罗马尼亚居民并无多大区别,但他们的装备和战斗力却达到了正规军的水平。很明显,这些所谓的“游击队”实际上是从罗马尼亚正规军里抽出来的。他们在德国人入侵之前,就在苏联人的帮助下,在特兰西瓦尼亚山区建立了多个根据地,存放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食物等军需物资。大部分的游击队都配备了无线电通讯设备,方便与正规军联络,还可以向司令部报告敌人的位置,请求空袭。一些游击队甚至配备了76毫米口径的ZIs 3反坦克炮,能够对德军的坦克造成有效的打击。至于迫击炮、机枪、冲锋枪什么的,对这些从正规军转化而来的游击队来说,都是基本的装备。游击队的袭扰大大减缓了德军进军的度,他们的后勤补给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时不时都会有一些运送物资的车队遭到游击队的攻击和抢掠,反而让游击队得到了大量的装备和军需品。尽管如此,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威胁并没有因为德国人在特兰西瓦尼亚山区受阻而有丝毫的减少。实际上,除了特兰西瓦尼亚以外,德军还在保加利亚那边部署了兵力,连同保加利亚军队一起,从保加利亚边境北上攻击罗马尼亚。幸好,苏联红军早就在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的边境作出了相应的部署,大量苏联红军在短时间内,抵达了前线,在兵力上占据了优势。再加上那里地形平坦,坦克数量较多的苏联红军在战场上处于优势,保加利亚军队和德**队并没能突破苏军和罗马尼亚军的防线,布加勒斯特和普洛耶什蒂油田暂时还是安全的。就在前方激战的同时,苏德两国的后方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型武器的研工作。曼图洛夫的出现,固然让苏联的武器技术得到了提升,拉 7战斗机、雅克 3战斗机、图 2轰炸机,还有T 34 / 85等武器装备提前出现,大大提升了苏联红军的作战实力。然而,正因为这些武器的提前出现,使德国人不得不集中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去研能够与之对抗的新武器。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四号坦克提前进行了主炮升级,纷纷装上了75毫米口径,43倍径的kk 4o坦克炮,淘汰了原来的kk 37坦克炮,使得四号坦克的穿甲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在坦克的火力上和防护力上压过苏联,希特勒还调派了更多的资源、更多的人力参与虎式坦克的研工作,最终虎式坦克也提前出现,提前上了战场投入战斗。曼图洛夫也早已预料到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毕竟他不是在玩游戏,他的对手都是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思想僵化,只会按套路出牌的人工智能。到目前为止,苏联的坦克几乎在任何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但苏联的飞机和其他世界强国相比,却比较逊色。所以,苏联军工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研一款火力更大的战斗机,除此之外,还要想办法提升现有战斗机的高空作战能力,以弥补苏联战斗机在高空性能上的缺陷。到目前为止,苏联的高空战斗机就只有米格 3和pe 3这两款。但无论是米格 3还是pe 3,其高空性能与德国战斗机相比,依然略逊一筹。如果研一款全新的高空战斗机,就算苏联有开飞机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也很难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除了研一款全新的战斗机以外,苏联的航空工业部门也可以给米格 3更换一款更好的引擎,来提升其飞行性能。现在,苏联的米格 3战斗机暂时还在使用米库林设计局的am 35液冷 V 12活塞式引擎。其输出功率只有135o马力,最高飞行度也只有64o公里 / 小时,比拉 7、雅克 3,还有德国的BF 1o9、F19o都要慢。如果换上功率更大的引擎,米格 3的飞行度将会得到不小的提升。其实,在我们熟知的历史上,苏联人就对米格 3这款高空截击机换装了不同的引擎进行实验,其飞行性能也得到了不小的改进。根据苏联航空部门的实验结果,换装am 39a引擎的米格 3最高飞行度能达到每小时7o7公里,比BF 1o9、F19o都要快,高空性能也提升了不少。但因为米库林系列动机供不应求,而且被优先分配到伊尔 2生产线上的缘故,使得I 231无法大规模地投产。结果,米格 3战斗机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被拉沃契金系列、雅克系列战斗机,还有英美援助的战斗机所取代。然而,研一款新的引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引擎的结构比较复杂,也比较精密,需要的时间比设计一款火炮还要长得多。再加上苏联在引擎方面的技术比较落后,研的进度自然也就慢人一步。幸好,苏联的飞机引擎技术并不算太过落后,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展,苏联与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距离已经越拉越近,在飞机的性能上已经达到了能够与英、美、德看齐的水平,交起战来,其实也并不逊色。8



263 帝国的耻辱


  “废物!你们这些废物!”听惯捷报的希特勒,在收到进攻失利的消息之后,大雷霆。?

  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曾经扬言要在三个月以内消灭苏联的他,面对着德军在前线战场上所受到的挫折,此时的心情已经无法用“失望”来形容了,而是愤怒和绝望。

  尽管德军顺利拿下了特兰西瓦尼亚西北部的蒂米什瓦拉、拉迪亚、阿拉德、萨图马雷等城市,但他们进入阿尔巴县、克鲁日县、胡内多阿拉县一带之后,却受到了苏军和罗马尼亚军的顽强抵抗。

  在德军进攻罗马尼亚之前,苏军和罗马尼亚军就已经开始在这一带山区构筑防御工事,同时在一些隐蔽的地带里建立可供游击队使用的根据地,并且从山地部队里选拔精英,进行游击战训练,负责在德军进入山区之后,对他们的后勤进行打击。

  而其他的部队也在重要的道路、还有城镇内外构筑防御工事,架设机枪、迫击炮、反坦克炮等装备,迎接敌人的进攻。

  如此一来,当德军进入阿尔巴县、克鲁日县、胡内多阿拉县一带的山区之后,就开始遭到罗马尼亚游击队的频繁骚扰,损失了为数不少的物资,德军的进攻度被减慢,而罗马尼亚军和苏联红军也得到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应敌部署。

  除了拖慢行军度,夺取敌军物资以外,游击队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为己方军队提供情报,让己方军队了解敌军的动向,并且因应这些动向,作出相关的部署。

  结果,德军好不容易翻山越岭,来到一座像样的城镇,与正规军交战时,他们就会现对方早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但有像样的防御工事,还有足够数量的兵力迎接德军的进攻。

  每一场攻坚战的情况大致上都没有什么区别,德军往往被苏军和罗马尼亚的联军所击退,或者要附上极大的代价才能拿下一座城市。

  再加上德军后勤遭到游击队的袭击、骚扰,使得他们的攻城部队难以获得足够数量的军需品。甚至还有一个师的德军因为缺乏弹药而停止进攻,守军趁势反击,结果把这个师给包围,最终这个师在缺乏弹药和食物的情况下投降。

  堂堂德意志国防军付出了这么多的伤亡,投入了这么多的兵力,居然拿不下这个山区!作为德国元,德军最高统帅的希特勒当然不满意。

  那怎么办?换更好的武器?当然不行,这个时候的南方集团军群,已经配备了最好的武器装备了。增兵?这也不行,再增兵的话,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就不够了,到时苏联人在那边起反攻怎么办?到时可能又要冒上全线崩溃的危险。

  增兵不行,换装备也不行,那怎么办?当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换将。

  目前,指挥罗马尼亚攻势的将领就是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他是德**队里最有经验的将领之一,他的能力和头脑在德军将领当中算是比较出色的。

  然而,在西乌克兰的时候,他下属的第一坦克集群遭到了苏军西南方面军的攻击,有2个装甲军的兵力遭到围歼,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大打折扣,从此失去了进攻乌克兰的能力。这一场失败,也使龙德施泰特在希特勒心目中留下了一个不太好的印象。

  尽管如此,希特勒看在他经验丰富,而且布罗迪战役中兵力和装备均占劣势,失败是情有可原,所以依然让他保留着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位置,让他负责反攻罗马尼亚的任务。

  为了保证反攻罗马尼亚的计划能够成功进行,希特勒特意给龙德施泰特调配了6o个师的兵力,还增派了一整个航空大队的空军,为进攻罗马尼亚的部队提供空中支援。

  但即便如此,龙德施泰特的部队依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却没有取得多好的战果。德军依然在特兰西瓦尼亚山区与苏罗联军相持不下。

  而保加利亚人以及从巴尔干其他地区调来的德军也未能突破苏军和罗马尼亚军设置在罗马尼亚南部的防线。

  再加上苏联红军给罗马尼亚增援了3o个师的兵力,使得苏罗联军在罗马尼亚地区占尽了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