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145部分

重生苏联-第145部分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苏联的利益而言,合并芬兰固然是最好的,这样可以让苏联的版图面积扩大三十多万平方公里,得到芬兰土地上的资源。

  但是,芬兰这33。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程度并不高,再加上苏联的连番轰炸,多座工业设施遭到了毁坏,留下来的芬兰只是一个烂摊子,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都不大。

  虽然芬兰的矿产资源还没受到太大的影响,但作为“革命输出国/宗主国”的苏联一样能够在“独立”的芬兰民主共和国内随意开发各种资源,是否吞并芬兰并不会对资源开发带来太大的影响。

  最为棘手的是,自从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以来,芬兰国内的反苏情绪十分高涨。大部分芬兰人民都把苏联人视为入侵者,都对苏维埃政权抱有很大的敌意。如果将芬兰并入苏联的话,恐怕还需要花费不少的资源来进行,还要留下一些军队来镇压当地的反苏活动。

  这么看来,把芬兰并入苏联还真会引来一堆棘手的问题,但不并入苏联的话,结果其实也差不多,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芬兰民主共和国是苏联扶植的傀儡政权,芬兰这个烂摊子还是得由芬兰民主共和国及其背后的苏联来插手。

  维持“独立”的唯一好处仅仅在于让芬兰人拥有一个“属于芬兰人自己的政权”,毕竟芬兰民主共和国的领导和主要官员都是由芬兰人组成,让芬兰人管治芬兰人并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

  只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个芬兰民主共和国实际上还是苏联扶植的政府,民族主义者一样会反抗芬兰民主共和国的统治,就像我国人民英勇对抗汪伪政府一样。

  “斯大林同志,我认为我们应该让芬兰以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身份加盟苏联,就像我们在波罗的海三国所做的那样。”曼图洛夫在斯大林面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但芬兰人民对我们十分反感,反抗情绪十分激烈,如果将芬兰并入苏联的话,恐怕会引起更大的不满。如果让芬兰共产党独立管治的话,或许能够控制局面。”斯大林说出了他的疑虑,他和曼图洛夫一样,也是担心将芬兰并入苏联一举会引起芬兰人民的反抗。

  “如果你不想引起芬兰人民的反抗,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恢复芬兰白匪时代的西方议会民主制度,让他们自己选举政府。

  但这样做的话,无疑是把我们的革命成果葬送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手上,毕竟现在的芬兰人民都希望能够取得独立,芬兰的民族主义者无疑会赢得这次选举。”曼图洛夫的言论有点暗讽的味道,但仔细一听却有点道理。

  斯大林吸了一口烟,突出了一股二手烟雾,“维持现在的状态,让芬兰共产党独立执政怎么样?”

  “我认为,”曼图洛夫想了一阵,说:“这样和吞并芬兰的效果没多大区别。和我们相比,芬兰人民似乎更加讨厌芬兰共产党的同志们,认为他们是卖国者,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提供的情报证实了这一点。”

  斯大林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我能理解他们的感受,如果有人背叛了我们的祖国,成为德国人的傀儡,我也会对他恨之入骨。

  当然,德国人进军苏联的目的是为了侵占我们的土地,掠夺我们的资源,并且消灭我们的民族;而我们进军芬兰的目的,是为了将芬兰人民从资产阶级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无论是让芬兰以加盟国身份并入苏联,还是成立一个由芬兰共产党独立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实都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但无论我们怎么做,短期内还是很难得到芬兰人民的认可。”

  “既然这样的话,我们邀请芬兰以加盟共和国的地位加入苏联其实也无妨,这样不但能让我们得到芬兰的土地和资源,同时能让芬兰人民得到我们的保护,也更有利于促进民族之间的共和。”

  曼图洛夫注意到斯大林的脸上似乎浮出了一丝笑容,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已经赌对了——斯大林确实有吞并芬兰的打算。

  作为俄罗斯的统治者,无论是斯大林,还是之前的革命导师,其实一直都想恢复沙俄时期的版图,在俄罗斯帝国原先庞大版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俄罗斯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和国联盟,这就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从俄国内战时期开始,由列宁领导的苏俄政权就已经开始尝试收复沙俄的版图,解放这片大地上的人民。这个任务到现在还没有算完成,因为原本属于俄罗斯一部分的芬兰依然还处于独立的状态。

  事实上,在1918年,芬兰就曾经爆发了一场内战,当时得到苏俄帮助的芬兰国内的共产党势力成功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发动了起义,而代表芬兰资产阶级利益的白军则撤退到了瓦尔萨一带。

  尽管芬兰红军占领了首都,还得到了苏俄的帮助,但他们最终还是被曼纳海姆指挥的芬兰白军所击败,白军成功统一了芬兰全国,建立芬兰共和国。

  现在,芬兰全境已经被苏联红军所解放,当年在内战中战败的芬兰共产党以执政党的身份回归芬兰,算是报了一败之仇。

  但无论如何,这都不是吞并芬兰的理由。

323 提前行动


  “我们的西方国家盟友已经行动了。”

  斯大林突然转变了话题,这让曼图洛夫感到有些猫腻。

  刚才还在讨论是否应该吞并芬兰的问题,但还没得出半个结论,斯大林就把话题转移到巴格拉季昂行动上,似乎他心里早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以斯大林的性子来看,曼图洛夫觉得他极有可能会选择吞并芬兰,毕竟苏联之前已经有了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和与德国瓜分波兰的先例。

  现在既然解放芬兰全境了,那也应该会选择将芬兰这片曾经属于俄罗斯的领土再次并入苏联的版图内,到时他将会完成“收复”沙俄领土的“大业”。

  他似乎并不担心芬兰人民会反抗苏维埃的统治,毕竟芬兰人口只有三百来万,要统治一个人数不多的种族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人民会逐渐适应苏维埃化的生活,逐渐接受自己作为苏联公民的身份,融入苏联这个群体之中。

  但是,这个过程还比较漫长,而且还不一定会成功,这取决于苏联政府的政策,包括民族政策、经济政策、教育政策和宣传政策,而这些政策的成效则取决于苏联领导人的态度。

  当然,要在短期内达到维稳效果的话,苏联政府还是有必要采取一些硬措施的,所以苏军依然在芬兰留下了五十万大军。其中十万军队驻扎在芬兰各地,用来维持芬兰的秩序,其余40万则驻扎在芬兰北部与挪威接壤地带,防止德军从挪威向芬兰发起攻击。

  无论如何,斯大林也已经做出了决策,无论是吞并芬兰,还是在芬兰建立傀儡政权,都符合苏联的利益,当然,吞并芬兰所带来的利益会更大,但带来的麻烦自然也更多。

  “美军已经联同英军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他们已经夺取了卡萨布兰科、奥兰和阿尔及尔,赶走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法西斯分子。”

  斯大林的话语让曼图洛夫回过神来,他所说的这场登陆卡萨布兰卡、奥兰和阿尔及尔的行动,内容和历史上的“火炬行动”完全吻合。

  只不过,这场行动比历史上的那场还要早了十几天,而且接连获胜的苏联红军并没有如历史般向英美施压,要求英美尽快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纳粹德**队对苏联红军的压力。

  但是,在苏联没有向英美施压的情况下,美军居然提前发起了“火炬行动”,提前在法属北非开辟了第二战场。

  这场行动以英美的完胜而告终,他们轻易击败了维希法国驻守在北非的军队,占领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广阔区域,取得了北非在地中海的海岸线,增强了英军和美军在地中海的制海权。

  不过,消灭这点维系法**队并不能代表什么,毕竟法国佬的战斗力……在1940年法国沦陷的时候就已经“向世人展示了”,简直坑爹至极。

  但北非仍然驻守着数以十万计的轴心**队,主要由德军和意大利军组成,而且还由“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指挥。

  德军非洲军团的耀眼表现为隆美尔争得了元帅军衔,让希特勒对他指挥的非洲军团寄予了厚望,这支部队曾经多次在兵力占劣势的情况下击败英军,巩固了德军在北非战场上的强大地位。

  只不过,非洲军团的兵力实在是太少,装备也不算太好,而且他们经常得不到足够的补给物资。面对着兵力、装备均占优势,而且后勤供应相对充裕的英美军队,德国非洲军团似乎并不能占到什么优势。

  的确,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这个世界里,实力较弱的非洲军团终究会被英美军队多击败,而且北非的英军还装备了苏联提供的T…34/76坦克,对付德国的二号、三号、四号坦克简直是游刃有余,比英军当前装备的十字军坦克强多了。

  既然英美联军在非洲战场上取得了胜利,开辟出第二战场,减缓了苏德前线的压力,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应该感到高兴才对,但他此时的想法却跟曼图洛夫一样,都在担心美军会过早介入欧洲战事,与苏联争夺纳粹德国的地盘。

  斯大林抬起头来,打量着曼图洛夫那年轻的身躯,问道:“你认为我们最早可以在什么时候发起下一次反攻?我指针对西乌克兰、白俄罗斯西部或波罗的海三国的。”

  曼图洛夫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才揣摩到最高领袖的想法和意图,原来他和自己一样,也在担心美军会过早介入欧洲战事,在后面摘桃子。

  对他而言,苏军在这场战争中的目标不仅是要收复失地,还要将东欧和中欧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历史上的苏联差点达到了这个目的,将整个东欧、半个中欧、半个南欧纳入了势力范围,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超级大国之一。

  而在这个世界里,苏联的实力比历史上还要强了不少,而且没有遭受太大的战争破坏,没有遭受太大的兵力损失。

  以现在苏联的实力来看,要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中欧、东南欧,甚至北欧都不是问题,现在芬兰、罗马尼亚都已经是囊中之物,而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都已经是势在必得。

  但这些国家本身资源不多,而且缺乏工业底蕴,拿下他们对苏联的国力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在曼图洛夫的历史记忆里,苏联在战后不但没从这些国家拿下太多的好处,还得向这些国家提供大量的资源,以支持他们进行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最终亏本的还是苏联。

  如果苏联能更进一步,拿下整个德国的话,苏联就能够从德国手上得到世界一流的工业技术和工业生产设备,也能解放德国的无产阶级,让红色阵营里多出一个具备老牌帝国底蕴的成员。

  以现在的条件来看,要让苏联提前在1944年结束战争,消灭纳粹德国似乎并不是问题,如果诺曼底登陆的时间不变的话,苏军甚至可以推到法国境内,拿下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但历史早已发生了变化,英美联军登陆法国、意大利的时间肯定会比历史上还要早,苏军如果不提前行动的话,恐怕德国这个桃子还是会被英美联军给摘走。

  “斯大林同志,我认为……”8)



324 庞然大物

  “斯大林同志,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明年展开巴格拉季昂行动和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势,对白俄罗斯、乌克兰的德军发起进攻,并且推进到波罗的海沿岸,切断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之间的陆路联系。”

  “明年?”斯大林疑惑地看着曼图洛夫,说:“说说你的看法。”

  “目前,德军部署在前线的兵力大约有350到400万人左右,其中部署在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兵力就达到了三百万人。如果我们要收复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话,就需要把这三百万名德军击退。

  这三百万名德军当中,大部分人的单兵作战能力都比我们的红军战士优胜,而且他们的指挥官作战经验比较丰富,是很难被击败的对手。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投入至少400万人,甚至是五百万人的兵力,以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来弥补单兵作战能力和指挥能力上的劣势,才有把握将他们击退。

  要维持这几百万人的军需、军械供应的话,我们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工业生产水平,同时还要有足够数量的运输载具来运载这些物资。

  但我军的卡车、半履带运输车、火车等运输载具的数量依然较少,它们不仅仅要承担后勤运输任务,还需要运载士兵,确保军队能够及时到达指定区域。

  现在,我军的运输载具还是足够给前线部队提供足够物资的,但要同时执行后勤运输和部队运送任务的话,恐怕还有点不足。

  幸好,我国的卡车产量目前正在提升。在今年年底,莫斯科汽车厂完成第三期扩建工程之后,该厂的卡车产量能够提高到每日180…200辆的水平,全国卡车产量能够提升到每日350辆以上的水平。

  再加上美国对我国提供的卡车援助,预计在1943年年初,我军的军用卡车数量会达到五十万辆以上,足够我军使用。”

  “如果今年年底进攻呢?你觉得我们有多大的把握?”斯大林的神情有点焦急,看来他已经不想等下去了。

  曼图洛夫想了一想,说,“应该也没什么问题,但在进攻之前,我们需要把足够的物资送到前线,还要征集一些民用卡车用作军事用途,进行后勤输送和兵员运输的任务。

  另外,道路上和铁路上的积雪也需要清理,否则的话,可能会对军队的后勤供给构成不良影响,降低铁路和公路运输效率……

  胜利的把握还是有的,但付出的伤亡不会少,如果1943年再进攻的话,相信我们取胜的把握会更大,付出的伤亡应该会更少。”

  “那就在今年年底发起进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