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24部分

重生苏联-第24部分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杜波夫并没有猜中曼图洛夫的意思。在他看来,安娜口中的“表现”是指招待时的表现。什么叫好?拍好马屁,安排最好的食宿,满足曼图洛夫的欲望,就是好的表现。

  作为半个禁欲主义者,曼图洛夫和苏斯洛夫一样,都不喜欢搞盛大的宴会,不喜欢太豪华的居所,也不喜欢喝酒。

  而杜波夫呢,却偏偏给他安排了豪华的食宿,还准备了最好的伏特加,还安排了几个女人作为后备。真是作天下之大死。

  如果他聪明一点,事先打探曼图洛夫的底细,应该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但没办法,在当时的苏联,有智慧的干部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干部都是一些工人出身,没接受过太多教育的人。

  这些人,见的世面比较少,也并不信仰共产主义。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仅仅是来自于《联共(布)简明党史教程》。

  在斯大林改善干部物质生活的情况下,这些人逐渐开始腐化。在苏联各地,大量豪华公寓、豪华酒店开始耸立在地平线上,一些售卖奢侈品的特供商店也陆续在苏联各大城市开张,这都是为新精英阶层服务的。

  当然,他们都是无产阶级,他们都没有生产机器,但却过着资产阶级的生活。他们住在豪华公寓里,在郊外兴建豪华别墅,享受着苏联特供体制的高级服务,能光顾特供商店,得到高级的特供食物,每个月能配给到至少1千克的鱼子酱。

  有些干部,甚至开始包养情妇。以贝利亚为例,他的情妇数量就达到了25个。

  怎么包养?无非就是给女人分配一套房屋,提供一些物质,颁发一些奖章,给予一点特权、名誉,或者给情妇及其家人提供一些职务上的便利,很容易是吗?

  这样的官僚主义体系,正是造成苏联灭亡的远因。在斯大林时期,情况不算太严重,也在可控制的范围以内,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不大。

  其实,斯大林本人是反对官僚主义的。他之所以给干部们提供物质生活,是为了奖励努力工作的干部,给他们提供一些动力,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

  当时,大部分干部所得到的物质生活,都是源于工作上的奖励,是对他们努力工作的肯定,贪污腐败、包养情妇的事情其实并不算多。

  干部们为了得到更多的物质,通常都会选择更加努力、有效率地工作,而不是选择走歪路,结果苏联的生产力、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提升,苏联的发展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但到了勋章控(勃列日涅夫)的年代,官僚主义开始盛行。官僚体系越来越庞大,所带来的毛病越来越多,造成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大,直到把苏联经济拖垮为止。

  所以,要拯救苏联,就从斯大林时代开始止血,阻止官僚主义的扩散。严抓党纪,严惩有问题的党员。作为新西伯利亚州的领导,以拯救苏联为目标的曼图洛夫会从地方入手。势要把地方上的问题官员清洗得一干二净。

  

第四十二章 去托木斯克

  过了几天,曼图洛夫坐上了前往托木斯克的火车,准备“深入虎穴”,试探一下杜波夫等人的底细。

  这次,他并没有带上卡蒂娅,倒是带上了安娜和雅可夫,和他坐同一辆火车的,还有玛利亚和他的父亲——鲍里斯·苏耶夫。

  自从安德罗波夫调去内务部,兼任新西伯利亚市局副局长以后,卡蒂娅的工作量顿然大增。虽然安德罗波夫依然是第一书记,也时不时会回去打理工作,但绝大部分的工作都已经交到卡蒂娅手上。

  安娜是曼图洛夫的秘书,这次是工作视察,当然要跟着曼书记走。雅可夫则是前去赴任的内务部市局局长。

  他们俩口子在火车上不断地对望着对方,挑逗着对方,还时不时有身体接触,非常暧昧。而曼图洛夫呢?又重拾了宅男的态势,自己一人坐在窗边看风景,或者看书。

  除了火车乘务员会问他喝什么,吃什么以外,根本没人跟他说过半句话,看起来很孤单。

  但过了二十多年宅男生活的曼图洛夫,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想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不想受到太多的打扰。

  经过6小时的车程,他们抵达了托木斯克。

  在当时,托木斯克还是新西伯利亚州的一部分,是州里第二大的城市,有十四万人口。

  在沙俄时期,托木斯克曾经是俄罗斯帝国东部最重要的军事防御重地,阻挡了东方游牧民族的攻击,安定了沙俄边境。

  后来,俄罗斯边境向东推移,游牧民族也被沙俄制服,托木斯克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军事防御地位,成为了流放犯人的地方。

  有“近代无政府主义教父”之称的俄罗斯思想家、革命家米哈伊尔·巴枯宁,也曾经被流放到托木斯克这个地方。

  到了苏联时期,托木斯克成为一座工业城市。二战后,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发展,逐渐成为西伯利亚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

  托木斯克火车站里,杜波夫等本地官员都已经排好迎接的队形,等待曼图洛夫的到来。

  随着火车的停止,车厢门的打开,那些地方官员们开始紧张地冒出冷汗。他们之前都已经听过曼图洛夫故意放出来的传言,在他们的猜想里,曼图洛夫是一个严肃、冷酷、不易满足的人。

  就连埃赫和叶若夫这样的大块头,也败在曼图洛夫手上。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对曼图洛夫存有敬畏之心。

  他们紧盯着月台出口,等待着一名冷酷、严肃的大人物带着一大堆随从出现在他们的视线里。

  过了不久,有一批人从月台出口那里走了出来,那并不是曼图洛夫的随从,只是一堆普普通通的乘客。

  这班火车并不是包车,是正常班次。曼图洛夫还有他的随从,都只是买了普通的火车票,乘坐普通的车厢,和其他乘客们混成一堆,根本没人知道这几个年轻人的身份。

  那些乘客,一走出火车站,看到杜波夫等人这么大的排场,都感到惊讶万分。连大名鼎鼎的市委第一书记都出来了,肯定有什么大人物出现。

  “这不是市委第一书记杜波夫吗?他怎么会在这里?莫非他知道我们要来?”在人群中的苏耶夫对玛利亚说道。

  玛利亚看见杜波夫等人在装着笑容,战战兢兢地站着笔直,好像在等什么大人物。再看看前面那位身材高瘦,身穿英式西装,带着金属框眼睛的人,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爸爸,我觉得他们应该不是在等我们。”

  “那他们等谁?”

  “曼图洛夫同志。”

  “曼图洛夫同志?他也来了吗?”苏耶夫疑惑地问道。

  “他就在我前面。”

  听觉灵敏的曼图洛夫,一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马上转过身来,看见两个熟悉的身影。“苏耶夫同志,你怎么会在这里?现在托木斯克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太太刚才托木斯克营释放出来,我们是过来接她的。”

  曼图洛夫指着身旁的雅可夫,对苏耶夫说:“好吧,如果你们需要任何帮助的话,可以找他。他叫雅可夫·雅科夫维奇·雅可夫,是新任的内务部托木斯克市局局长,也是我的好朋友,打倒埃赫的关键人物。”

  “雅可夫同志,我早已经听过您的大名。今天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还没等雅可夫开口,曼图洛夫就迫不及待地说道:“苏耶夫同志,这些废话待会儿再说。雅可夫·雅科夫维奇,帮我护送两位离开,不要让他们出现在杜波夫的视线范围以内。”

  “是!”

  曼图洛夫转过身来,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继续行走。他和安娜一起,装着笑容,走到杜波夫的跟前。

  “是杜波夫同志吗?”曼图洛夫问道。

  杜波夫看见曼图洛夫那年轻,看起来淳朴善良的面孔,问道:“请问您是哪位?”

  “我叫维拉迪摩·费多罗维奇·曼图洛夫。”

  “您真是曼图洛夫同志?”

  “真的是我,骗你干嘛?”

  杜波夫身后一名见过曼图洛夫的干部也补充道:“杜波夫同志,这真是曼图洛夫同志,我之前见过他。”

  杜波夫连忙装出笑容,说:“对不起,曼图洛夫同志,这里太多人了,我怕有人冒充您的身份。”

  曼图洛夫这个人,总喜欢找个地方夸夸别人,以换取对方的好感,或者达到捧杀的作用。“应该的,这是工作小心的表现,应该值得褒扬。”

  “这是我应该做的。”

  “很好,希望你们能继续发扬下去。”讽刺的是,曼图洛夫是来清洗杜波夫的,并不会给他任何发扬下去的机会。

  “现在已经是中午了,不如我们先去用个午餐,然后再继续行程吧。”

  “好的。”

  

中午更新

  作者去东欧旅行,期间不会码字,幸好手上还有足够的存搞,设在每天正午12点更新。

  回来后,每天更新时间照旧。

第四十三章 进入古拉营

  本来,曼图洛夫以为杜波夫会把他带到最好的餐厅里吃午饭。但在火车站的时候,杜波夫见曼图洛夫这么亲民的表现,居然乘坐普通的火车班次,忽然改变了主意,把午饭地点改为干部食堂。

  其实,曼图洛夫也知道杜波夫在耍花样。他有一个朋友在当地最好的餐厅里工作,就在几天前,他就已经知道杜波夫在那间餐厅里预留了位置,还跟餐厅员工说明了曼图洛夫到访的消息。

  “曼图洛夫同志,我们的食堂怎么样?还可以吧。”

  曼图洛夫翘起二郎腿,扶了下眼镜,扫视了周围,然后装着州委书记的架子,说:“可以,但我来了好像没来一样。”

  “为什么?”

  “这里的食物,还有环境,都和新西伯利亚森特拉尼区(中央区)的干部食堂差不多。找不到托木斯克的感觉。”

  “哦,那是。全苏联的食堂都是这个样子,吃的食物也是差不多。要不这样吧,晚上,我带您去托木斯克旅馆,那是您今晚下榻的酒店,那里的餐厅烹饪水平很好。”

  “那今晚就试试吧。”

  饭后,曼图洛夫在杜波夫的向导下,视察了当地党组织的工作,还去了新设立的国营石油公司那里视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只是一味地说好。

  为什么没问题?因为被视察的地点都已经做好检阅的准备,在曼图洛夫到来的时候,人们总装出一副认真工作的模样,还在他面前引用斯大林的话语,还有《真理报》上面刊登过的佳句。

  其实,这就是问题所在,也是大部分苏联新兴官僚阶层的共同点。

  他们平均只接受过7年教育,很少能作独立的政治思考,只会借用报刊上党领导的发言,鹦鹉学舌,重复其宣传口号和政治术语。

  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际认识非常浅薄,全以官方媒体的言论为准,却没认真地学习过马克思、列宁的思想,没有认真研究过马克思、列宁的言论和著作。

  他们只懂得实施上级的命令,盲目地赞扬上级,以此推动自己的职业生涯。他们很少会提出上级的错处,一来是为了讨好上级,二来,他们可能认为上级说的都是对的,脑子会自动调整,直到自己的思想和上级保持一致为止。

  在曼图洛夫看来,这些人和机器没啥区别。

  在另一边厢,苏耶夫、玛利亚在雅可夫的陪同下,来到了托木斯克古拉营。

  托木斯克自沙皇时代以来,就已经是“流放胜地”,到了苏联时代,虽然托木斯克已经发展成一座工业城市,但它“流放胜地”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变。

  大清洗开始后,托木斯克附近就设立了一些古拉营,继续收容犯人。这些犯人要进行超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同时也要面临着食物供给不足,御寒衣物匮乏,拥挤和缺乏医疗保障的困难。

  很多人因为过度的劳动,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死,也有些人被内务部狱警殴打而死。大部分古拉营里的女囚犯,都要面临被男囚犯或者内卫军军官强X的命运,也有些女囚犯为了得到特权,主动给内卫军军官甚至是“高级囚犯”提供娱乐。

  慢着!囚犯也分高低级?

  没错,在古拉营的体制里,囚犯也分级别的。除了普通囚犯以外,古拉营里还存在着两种高级囚犯。

  第一种,就是那些工作努力,生产效率高,作出突出贡献的囚犯。他们得到劳改部门的奖励,收到部门所颁发的“代金券”,还有这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享有一些特权。

  另一种,就是被囚禁在古拉营里的专家。他们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地质学家。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规划甚至是指挥其他囚犯的工作,担当者领导的角色。也有一些是医生。

  他们得到良好的食宿,他们的工作环境也很好,和被捕前差不多。他们并不需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脑力工作也不会过量。同时也想有不少的特权。

  除此之外,这些专业人士还能够把家人带来,过着正常的家庭生活。当然,无辜的家人并不需要从事体力劳动。

  这些高级囚犯,一般和内务部关系不错,充当着合作者,监督者的角色,有些甚至还担任指挥官,指挥囚犯们工作。

  有些囚犯,被释放出来后,甚至还继续为内务部工作。有个叫帕维尔·德罗兹多夫的会计师,曾经的古拉营囚犯,甚至还被晋升为内务部中将。(真实案例)

  当然,这只是极端例子。一般的专家囚犯,例如苏耶夫的妻子,玛利亚的母亲——达莉娅·苏耶夫娜,也只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专业人士,在营里默默地为苏维埃服务。

  作为医生的她,每天就在诊所里为犯人看病,游走于诊所、宿舍和食堂之间。

  她长得颇有姿色,即使到了44岁的年龄,仍然没有像其他俄罗斯妇女那样“进化”成大妈,依然保留着苗条的身材,还有精致的五官。这大概是因为古拉营里,食物供应不足,加上长期劳动的缘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