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45部分

重生苏联-第45部分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日本人并不是一个轻易屈服的民族,日本军人们在地面上排成队列,拿起手中的三八大杠,或是轻机枪朝空中的伊…16战斗机射击。

  由于苏联飞机飞得太低,速度也不是很快,并不难瞄准。结果在密集的枪炮射击下,几架贴近地面的苏机被日本步兵击落。其余的苏机见摧毁防空炮和地面飞机的目标已经达到,就开始爬升,并加快速度,避开步枪的射击。

  在摧毁日军防空力量后,苏联的SB…2轰炸机开始向地面投弹。20架双引擎轰炸机分成了两队,一队负责轰炸机场设施,另一队轰炸第23师团的指挥部。

  看见双引擎轰炸机的到来,第23师团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慌忙地离开了指挥部。当他走到街上的时候,几枚炸弹被投了下来,把指挥部炸得稀巴烂。

  在这场爆炸中,指挥部里面有几个佐级军官来不及逃生,不是被炸弹炸死,就是被塌下来的瓦砾压死,死者包括两名大佐,三名中佐,还有五名少佐。

  死几个佐级军官就算了,鬼子第23师团那面象征着帝国荣誉的军旗,还有几幅天皇像,都被炸毁。对小鬼子来说,军旗、天皇像什么的都是荣誉的象征,都是不可毁灭的圣物。

  但这些圣物却在一瞬间被苏军炸毁了,对日军来说可是重大的打击。他们可以为了一面军旗,不惜一切代价深入敌后,把军旗找回来,为的就是避免让这件圣物落入敌方手中。

  在日本关东军建军以来,第一面焚烧的军旗就属于东八百藏的骑兵联队,在被歼灭前的最后一刻,东八百藏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把军旗焚烧,死都不让敌方得到完整的军旗。

  在我们的历史上,东八百藏军旗被遗弃在战场,不知军旗作用的苏军并没有将其缴获。直到日苏谈和后,小日本搜索队在苏军的严密看管下回到战场,找到了那面神圣的军旗。

  但在那个平行宇宙里,知道军旗重要性的曼图洛夫,命令苏军那面军旗缴获,放在了苏军的地下仓库里严密看管。

  看着指挥部被炸,天皇的画像在燃烧,小松原道太郎几乎已经失去了所有的自尊心。曾经担任日本驻莫斯科大使馆武官的他,精通俄语,对苏联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是日本军队里少有的“苏联通”。

  他一直以为,苏联在大清洗之后,军队里有才能的指挥官都被清洗得一干二净,没可能做出合格的战略决策。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在面对的,是一个拥有后世记忆的穿越者。同时,他还不知道一个重要的事实——苏联已经换将,第57特别军开始由作战能力超人的朱可夫指挥。

  苏军在短短一个小时内,把海拉尔的军事设施摧毁了一半,但他们的轰炸机带不够炸弹,才没至于把海拉尔所有的军事设施都摧毁。

  等炸弹投完了,苏联飞机就组成了编队,往外蒙、苏联远东地区的方向凯旋而去。

  而过了半个小时后,偷袭塔木察格布拉格的日本飞机才狼狈地回到了海拉尔,此时,机场已经被完全炸毁,通讯、放空等设施,还有弹药库、飞机库等设施都已经化为乌有。跑道上,还出现了若干个大大的坑洞,飞机很难在这样的跑道上降落。

  日本飞行员见到海拉尔机场那副几乎被完全摧毁的惨况,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中了苏联人的计。苏军趁他们起飞前往塔木斯克的时候,从其他的机场出动飞机,反过来偷袭了海拉尔机场,还取得了成功。

  就这样,曼图洛夫又赢得了第二场胜仗,达到了他取得战场制空权的战略目的。

  此后,关东军航空兵由于损失惨重,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带在地面上,几乎已经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制空权被苏军牢牢地掌握,此后的战事里,苏军都把握力这个优势。

  虽然小鬼子在这次空袭中损失了不少,指挥部也被炸了,但小松原道太郎仍然不肯善罢甘休,不甘愿退兵。

  他调集了大量兵力,还动用了日本军队里,被称为“国宝”的精锐部队,准备在地面上,和苏联红军展开一场殊死决战。

  

第八十一章 卷土重来

  空袭塔木察格布拉格失败还有海拉尔被空袭的消息大大地打击了小松原道太郎的信心。对于是否能够战胜苏联,实现他一直以来在军界里推行的北进计划,他心里几乎完全失去了原有的侵略野心和信心。

  但日本人,尤其是帝国主义时代的日本人并不是一个容易善罢甘休的民族,一旦发生了战争,那就要把敌人杀得片甲不留,直到攻入人家的首都,所有敌人都乖乖投降为止才肯罢手。

  被武士道精神熏陶的他们,再加上一些大和民族本有的正能量,关东军里面很快就出现了一种“上次输了,下次再和他们打过”的想法。

  在经过一连串不客观的分析后,小松原道太郎发现苏联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第一次陆上交手失败,是因为日本派出的兵力太少,敌不过苏联一个坦克旅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

  上次在空中交手失败,又是因为关东军航空兵的飞机数量太少,真正能出动的就只有137架,但从种种迹象来看,苏军至少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以及远东地区部署了250架飞机,否则他们根本不可能做到这头迎击空袭的日本机群,那头又出动庞大的机群偷袭海拉尔。

  说到底,还是兵力的问题。在小松原看来,苏军前几次获胜只不过是因为兵力优势,未必代表他们的战斗力优于日军。

  被侵略野心和以往战绩冲昏头脑的日本鬼子,总喜欢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也很快找到了一个好的借口,那就是前几次交锋里,苏军兵力太多,自己兵力不够。如果日军兵力多点,和苏军看齐的话,很难不把敌人悉数歼灭。

  而在当时,日军的兵力已经比原来的多得多,兵力上并不处于劣势。他们出动了第23师团两万人,还有参加过日俄战争,在日本军界里名气很大的第七师团主力。

  这个第七师团可厉害了,在日军中牌子很硬,名气很大,是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双料王牌,几乎已经被全日本公认为日军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

  除了两个步兵师团以外,日军还出动了一个独立步兵旅、一定数量的伪军,还有日本军队里唯一的坦克师团——第一坦克师团。

  这个第一坦克师团,是日本当时仅有的一个坦克师,被誉为“国宝”。就是因为“国宝”的缘故,日军从来都没有出动过这支唯一的坦克师团。无论是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还是小日本皇军本部的板垣征四郎,都非常珍惜这支国宝级的部队,一直都没舍得用。

  但这次,这支国宝级的师团也被批准上前线战斗,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日本鬼子要和苏联决一死战。

  1939年6月29日,第1装甲师团到达诺门罕的集结地点,第23师团全部,第7师团所部也都到达集结地点,至此完成了关东军司令部的部署。

  应对日军的集结,苏联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准备,调集了第36摩托化步兵师、第57步兵师、机械化第5旅、机枪第5旅,还有坦克第7、11旅。

  在人数上,苏军与日方相若。但无论是装备上,还是装甲车、坦克、大炮的数量上,苏军都略占优势。

  6月30日,第57军军事委员会在塔木察格布拉格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商讨如何应对日军的进攻。

  和以往一样,首先发言的人,还是作为军事委员主席的曼图洛夫。“各位,日本军队已经调集了大量兵力赶赴诺门罕前线。

  根据可靠的情报(来自潜伏在日本的,以德国佬身份作掩护的苏联情报员佐尔格),日本已经出动了他们唯一一个坦克师团,并且调动了日军里,战斗力最为强悍的第七师团,兵力达到四万余人。

  接下来,他们很有可能会对我军河东岸的阵地发起攻击。虽然我们兵力足够,但在日军的夹击下,我们可能要付出不少的代价才能保住东岸的阵地。

  为了避免我军损失太多,同时达到削弱日军战力的目的,我认为我们应该适当的时候放弃部分阵地,不要做顽强抵抗,把日军引诱到哈拉哈河西岸的平原上,然后利用这平坦的地形,出动我们的装甲部队,在飞机的配合下从不同的方向发起反攻,围歼渡河的日军。

  等渡河的日军被消灭后,敌方的兵力已经被削弱,到时我们再集中主力,向东岸发起进攻,从而击退,甚至是消灭部署在诺门罕地区的日军,迫使日军放弃进攻我国的北进计划。”

  曼图洛夫的计划听上去不错,实际上也可行,但却没有得到其他委员的同意。

  他们认为,曼图洛夫放弃部分阵地的想法并不可取,冒的风险太大。万一日本鬼子发现有异样,不渡河进攻,不踩进西岸的圈套,那整个计划就泡汤了,还赔上了东岸得来不易的阵地。

  但曼图洛夫可是堂堂军事委员啊,掌握部队的最高权力,还是党派来的代表。除了朱可夫以外,几乎没人敢反对他的意见。

  朱可夫听了曼图洛夫的计划后,眉头开始皱了起来。他想了一想,说:“曼图洛夫同志,我认为您的计划并不可取。如果日军发现有异样,没被我们引诱渡河,没踩进圈套,那怎么办?

  我认为,我们既然有足够的兵力,那就应该增派兵力,尽全力守住全部的阵地。在适当的时候派装甲部队渡河,攻击日军。”

  朱可夫的计划得到其他人的同意,但曼图洛夫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朱可夫同志,你的建议也可行,但日军现在集结了那么多兵力,还在东岸建立了稳固的阵地,非常熟悉那边的地形。

  另外,他们还调动了不少炮兵部队,还占据了高地的位置,估计会居高临下地,对东岸的阵地发起猛烈的炮轰,到时我军可能要面对日本人的炮击。

  在那边,日军不但有兵力上的优势,还有质量上的优势,他们训练有素,士气高昂,而我们在那边的空间却有限,在地形上还处于劣势,很难完全发挥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作战优势。

  到时我军要面对日本人最擅长的步兵冲锋,还有他们密集的炮击,估计我军将会遭受不小的损失,就算我们把全部的步兵都调到那边,也未必能守住阵地。就算守住了,也需要付出重大的代价。

  而在西岸巴英查岗山以东,哈马尔山以北的哈拉哈河沿岸地区,这边的地形比较平坦,十分适合装甲部队和空军协同作战。能够充分发挥我军装甲、航空兵力上的优势。

  如果把不熟悉装甲战,而且失去制空权的敌军引诱到这里,我们再出动装甲部队反击他们,估计可以再付出小代价的情况下,重创渡河的敌军,削弱他们的兵力。

  所以,我们应该及时从东岸沙土高地和列米佐夫高地以西的阵地撤出来,不要作殊死抵抗,避免在敌人占优的情况下作战,减少伤亡。把他们引诱到我们熟悉的,适合我军作战的西岸,一举消灭。

  另外,我也不排除日军从我军两翼渡河偷袭哈玛尔达巴山和巴音查岗山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要增强该处的兵力,并在山上建立稳固的炮兵阵地,炮轰袭击的敌军。”

  作为装甲战专家的朱可夫听了,也觉得曼图洛夫的方案可行。他是装甲战专家,苏军的优势也是在于装甲部队身上。所以应该采纳曼图洛夫的方案,把日军坦克部队诱导到平坦的西岸,然后出动装甲部队和航空部队协同作战,消灭日军。

  但他很快又想到另一个问题。“军事委员同志,您的想法很好,但问题是,我们怎样能确保日军能上钩,渡河踩我们的陷阱呢?”

  曼图洛夫很快回答了朱可夫的问题:“我刚才都说了,东岸的部队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撤离,不要勉强作战,他们先要和日军抵抗一段时间,如果真的抵抗不住就撤离,不要恋战。

  当然,如果能抵挡得住的话,那就可以让利用西岸高地上的炮兵阵地,居高临下以炮轰进攻我军东岸阵地的日军。

  另外,据我的判断,日军很有可能会渡河偷袭我们在西岸的部队,尤其是巴英查岗山上的蒙古人民军,还有我们在哈玛尔达巴山上的炮兵阵地。我们有必要增加这两处地方的兵力,以防万一。

  等日军偷袭部队渡河后,我们就出动装甲部队,利用地形优势歼灭渡河的日军。”

  “是啊,据我对日军的了解,他们大概也会这么做。为了保证不让敌军看出破绽,我们先不要把这个战略计划公布出去,先下令东岸的部队坚守阵地。等时机到了,再下令撤离。”

  “我也是这么想。”

  

第八十二章 巴英查岗山的烽火

  1939年7月1日,日军发起了进攻,推进到哈拉哈河畔,开始准备渡河消灭西岸的苏蒙联军。

  日军第23师团师团长小松原中将很快就制订了两岸夹击苏蒙军的作战方案,并得到了采纳。

  他打算以日军第7师团的步兵第26、28联队为主力,从哈拉哈河上游渡河,进入西岸哈玛尔达巴山,抢占苏蒙军炮兵阵地,建立日军自己的炮兵阵地,接着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以炮轰附近的苏蒙军阵地。

  第23师团和第1战车师团及满洲国兴安骑兵师(团编制),就从正面进攻哈拉哈河东岸的苏蒙军,形成夹击,以达到全歼苏蒙联军的目的。

  7月3日凌晨,日军第26、28联队在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的亲自指挥下,顺利渡过了哈拉哈河,往巴英查岗山开去,准备偷袭巴英查岗山的苏蒙联军。

  防守巴英查岗山的,是蒙古人民军第六骑兵师,还有苏联红军一个团,在兵力上和作战经验上均占劣势。

  在我们熟知的历史上,防守巴英查岗山的兵力不足,加上准备不充分,一个上午就被日军攻占了。

  但曼图洛夫的出现,改变了战局。

  清晨,指挥日军偷袭的小松原道太郎正在用望远镜观察着巴英查岗山蒙军阵地的动静。

  在前方的阵地上,蒙古人民革命军的战士们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