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50部分

重生苏联-第50部分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他们就会考虑到我军之前的战绩,还有我们在远东的庞大军事力量,放弃他们的北进计划。”

  “很好。”斯大林似乎对曼图洛夫的分析能力感到很满意,“给蒙古方面增援三个步兵师和两个摩托化师,并通知内务部,利用我们在日本的情报网,散播日军在诺门坎前线失利,我们在远东部署大量军力的消息,让他们知难而退。”

  

第九十章 鬼子又来了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身处蒙古沙漠之中,苏军军营里,曼图洛夫已经开始想家了。他拿着卡蒂娅送给他的黑玫瑰,唱着《喀秋莎》,不断地想念着与卡蒂娅之间的往事。

  当初,那位立志要立下军功,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志士,现在只想着战事快点结束,早日回家与妻子相逢。

  “报告军事委员同志,日军已经向我军前线的阵地发起进攻!”一名红军士兵跑了进来,汇报了最新的情况。

  曼图洛夫看了挂在旁边的日历,是7月23日,和他历史记忆里,日军发动反攻时间相吻合。

  根据他的预测,日军的增援部队应该还没有到达,前线可用于进攻的部队大概只有三万人左右,但怎么这么快就向前线的六万苏军发起进攻呢?

  “军事委员同志,刚才我们收到可靠的情报,日军增援的几个师团只出动了一半的兵力,而且他们的第14师团因为前线战事紧张,被勒令返回原来的驻扎地,日军的援兵则由第二、第四、第五师团主力组成,共三万余人,估计还要等半个月才能投入战斗。”

  按照这样的情况来看,潜伏在日本的苏联情报人员应该已经展开工作了。

  的确,正如曼图洛夫所猜想,日军本部那边,已经给了关东军不少压力。日军本部提前(先于历史时间)派中岛参谋次长前来来沈阳,向关东军方面传达了“诺门坎方面,作战不应扩大,立刻设法终结“和“关东军兵力不足,应该立足于长期坚守“的命令。

  这实际上是要关东军认输放手,只不过措辞委婉了一点。

  然而,植田谦吉然极力游说,认为应当“以四个师团全力攻击,然后再转入冬季防御。”

  本来,在历史上,中岛次参谋长会被植田谦吉说服的。但日军方面已经知道苏军在远东布有重兵大军,区区几个师团并不足以抵挡苏军的钢铁洪流。考虑到日本的军力,日军本部并不想扩大与苏联之间的战事,否则,关东军只会被苏联的大军虐杀。

  于是,中岛次参谋长就委婉地回应说:“诺门罕战事不宜扩大,应以支那战场为主。”意思是说,他们大日本帝国不想和更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爆发战争,应该撤军和谈,把重点集中在中国战场上。

  但植田谦吉却错解了次参谋长的意思,以为他的意思是要继续在诺门罕地区的军事行动,但不要扩大战事,不能从中国战场调集过多的兵力过来。

  结果,原本要增援哈拉哈河前线的第14师团就返回了原来的驻扎地河南开封,而驻扎青岛的第5师团,只派出了一半兵力到前线。

  这样,日军的援兵数量就减到三万余人,前线原有的兵力是五万,加起来是八万。

  而根据他们掌握的(错误)情报,苏军在前线只有五万多人。他们认为,这八万名武士道精神,战无不胜的日军,对付一群刚被斯大林清洗过,而且人数占劣势的苏军,是绰绰有余。但他们却忽略了苏军大量增兵的事实。

  虽然他们都受了之前三战三败的教训,但都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兵力不足上。他们依然坚信,在兵力相等或占优势的情况下,“大日本皇军是不可战胜的”。

  没办法,日本鬼子就是这么狂妄,不自量力的他们,最终还是会败在反法西斯阵营的手里。

  7月23日,在哈拉哈河前线,日本关东军出动了86门重炮,向苏军的阵地展开了猛烈的炮轰。

  一时之间,诺门罕草原的大气中,充满了隆隆的炮声。

  苏军的阵地附近,落下了多枚由日本鬼子发出的炮弹。就算在18公里外的地方,也有日军炮弹从天空中飞来,在地面上炸出一个大坑。

  在短时间内,日军发射了5000多枚炮弹,而前面的苏联红军又没有什么动静。苏军最前方的阵地被炸得稀巴烂,很多工事都已经被炸成了一堆烂泥,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防御力,但并没有造成什么伤亡。

  在前线督战的荻州立兵中将见时机已经成熟,向前线的日军发出了全线进攻的命令。

  “啊!”顿时,整个诺门坎战场上,响起了阵阵的喊声,是由日军发出的。其声量比刚才的炮声还要大。

  他们发出了激烈的吼叫,势要一展他们“大日本帝国皇军”的雄风,要把对岸那些白皮肤,多毛孔的毛子,还有那些身材矮壮,皮肤黝黑的蒙古人统统消灭,用他们的鲜血,来染红自己的旭日旗!

  但就当冲锋发起不久,日军还没冲到一半,苏军的炮兵发起了一场更加猛烈的炮击。

  这次,苏军出动了三百多门重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射击准度,苏联炮兵都比日军更胜一筹。

  在刚才日军发起的炮击里,由于小鬼子没有接受过超远射程炮击训练,他们的射击准度和苏军盲射差不多。

  结果,只有最前面的苏军阵地受到炮火波及,红军及时撤退,而待在后面的苏蒙联军却几乎毫发无损,日军这五千枚炮弹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而苏军炮兵呢?不但接受过远射程炮击训练,他们还出动了三百多门射程达到30公里的大炮。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比鬼子的炮兵高一个档次。

  “轰!轰!轰!”苏联工农红军的三百多门大炮发出了更加凶猛的吼声,炮弹准确地落在冲锋的日军当中,把鬼子几个几个地炸飞。

  地面上被炸出了无数个坑洞,原本翠绿色的草原被炮弹的炸药染成了黑色,然后被鬼子的鲜血染成了红色。

  原本日军那股气势昂昂的冲锋喊声变成了一片凄惨的哀嚎声。而远方阵地前的红军军官却还在悠闲地吸烟,听着用唱碟机播出来的苏联歌曲。

  炮轰持续了二十分钟,一下子就炸死、炸伤了数以千计的日本鬼子。

  剩下的日军,见炮击已经停止,把握这个机会,继续往前冲,争取砍下几个毛子的头颅,拿回去向战友们炫耀。

  而在苏军的阵地上,唱碟机开始播放着毛子们都熟悉的歌曲,苏联的国歌——《国际歌》。这是苏联当时的国歌,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号曲!

  这是一首振奋士气的歌曲,也是反攻的信号。

  当《国际歌》的唱碟被换上,唱碟机开始播放国歌的时候,红军士兵也冲出了战壕,在装甲部队的带领下,向日军发起了反攻。

  

第九十一章 提前反攻

  在国际歌的伴奏下,苏蒙联军再次向日本鬼子发起了反攻。

  这次反攻和上次相比,规模更大,战线更长。

  在国际歌、“乌拉”声的伴随下,苏军的士气显得更加高昂,冲锋的队伍气势更加浩大。

  首先出击的,是苏军中央集群的主力部队,也就是步兵第36师、第82师和步兵机枪第5旅。

  早在几天前,朱可夫就把苏联红军分为三个集群,即南部集群、北部集群和中央集群。计划在反攻的时候,主要为步兵的中央集群负责牵制正面的日军。

  双方的士兵很快就交上了火,一群杀人不眨眼,且富有作战经验的日本鬼子遇上了一大群为了保卫祖国,能够牺牲一切,愿意和敌人拼死到底的苏联红军,旗鼓相当。

  起初,战斗经验丰富,射击水平较高的日本鬼子们拿着他们的三八大盖,一枪又一枪得干掉一个又一个的苏联红军。

  苏蒙联军虽然有着连发的AVS…36步枪和DP轻机枪,但他们的射击准度和杀敌效果依然不太理想。

  但很快,苏军的空军抵达了战场上空,而日军的高射炮阵地在此前的炮击中被摧毁,掌握制空权的苏联空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派出了上百架飞机出现在战场上。

  接着,苏联轰炸机对日本鬼子们展开了一场猛烈的轰炸,伊尔…16战斗机用机枪朝地面的日本鬼子们扫射而去,前排的日军一个接一个地倒了下来,后面的鬼子也慌忙地趴了下来,无暇顾及前方滚滚而来的红军战士,只顾着躲避来自空中的威胁。

  在空军的火力掩护下,苏联步兵们越战越勇,人浪就像钱塘江大潮那样往前滚去,用手上的连发枪械扫射丧冲过来的日本鬼子。

  另一边厢,在125公里外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苏联第一集团军军事委员会正在召开一场紧急的军事会议,讨论应对日军的增兵和反攻的部署。

  “同志们,日军已经向我军的阵地发起了全面反攻,估计他们出动的兵力达到两万人以上。我军炮兵部队已经及时做出了反应,对进攻的日军发起了一轮炮击;随后,第36师和第82师的部队已经开始向日军发起反攻。”首先发言的,还是第一集团军军事委员曼图洛夫。每次开会的时候,会议都是由他来主持。

  “目前反攻的进展怎么样?”在场的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导乔巴山最关心战事了,因为这场战争的成败关乎蒙古人民的存亡。

  “乔巴山同志,我老实跟您说。在反攻的初期,进展的确不是太好,我军损失了不少士兵。”到了这个时候了,曼图洛夫还在卖关子,给乔巴山制造更加紧张的情绪。

  “然后呢?”乔巴山并不在意过程,更不在意开头,只在意战役的结果。

  “然后,您刚才看见的,我们出动了大量的飞机前往战场,向我军的步兵师提供空中火力支援。”

  “结果呢?”

  “结果,我军在航空支援下,反攻初见进展,把部分日军击退,对敌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然而,日军依然不肯退兵,目前仍然在战场上顽强抵抗,我军的伤亡也在慢慢的增加。”曼图洛夫回答道。

  “那最新的战况如何?”

  “目前战况我并不清楚,应该是有利于我们的,但具体情况只有前线的同志们才知道。”

  “那接下来,你们打算怎么做?”乔巴山焦急地问道。

  这时,朱可夫站了起来,向乔巴山等人阐述了他的作战计划。“现在,日军的援兵还没有全数抵达,我打算借这个机会,向日军发动全面反攻。”

  在曼图洛夫的印象里,苏军发动反攻的日期是在8月20日,那是一个星期六,日军有不少官兵都去了海拉尔那边休假。

  但在他面对的“现实”里,连败三场的日军并没有让官兵去休假,全部都要留在前线为战争做准备。他们已经承受不起更多的失败,所以先于历史,提前一个月调动了第二、第四、第五师团的援军赶来前线,增加了他们的兵力和苏军反攻的难度。

  如果等到8月20日再反攻的话,日本鬼子的援兵都已经到达,而他们的工兵也在哈拉哈河东岸修建了极其坚固的阵地,到时,苏军可能要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才能将对岸的日军合围歼灭。

  所以,朱可夫决定了,在第二天,也就是7月24日向日本鬼子发起全面反攻,争取在鬼子援兵抵达之前消灭日军第23师团和第7师团。

  “全面反攻?”在座一个军官问道。

  “没错,全面反攻。之前,我已经把集团军的兵力分成南、中、北三个集群。主要为步兵的中央集群牵制正面的日军,南、北装甲机械化集群负责从侧翼包抄合围。

  合围之后,南北集群开始对展开穿插,分割敌军的兵力,在适当的时候,中央集群也会全面出击,向中间沙土高地和绿色高地的日军发起攻击。

  在战斗期间,空军部队将要全数出动,全面而准确地,轰炸日军的阵地,扫射日军的兵员。

  …………

  务求在五天之内,全歼日军现有的主力,迫使日本方面投降。”

  朱可夫的反攻计划大致和历史上,8月20日那次反攻没什么区别,只是时间提前了而已。

  然而,在历史上,苏军反攻期间,会面对日军顽强的抵抗,损失不少。而这次,日军在没有休假,准备充分,兵力得到增强的情况下,可能会更难对付。

  但日军的援兵都要来了,唯有尽早发起反攻。否则的话,等鬼子援兵来了,鬼子兵力增强了,战事将会变得更加地复杂和困难,曼图洛夫恐怕要熬到1940年才能回家了。

  “那,万一反击失败怎么办?”不能承担失败风险的乔巴山对朱可夫问道。

  朱可夫站直了身,回答道:“乔巴山同志,国防人民委员会已经答应了增兵的请求。已经调集了两个摩托化师,三个步兵师的兵力赶来前线,作为预备队。

  万一反攻进展不理想,我们可以出动这几个师共8。5万的兵力,支援反攻的部队。如果不行,国防人民委员会将会增派更多的兵力,直到日军停止在哈拉哈河地区的军事行动为止。”

  看来,斯大林已经下了一战的决心,势要一战到底,把日本鬼子打得认输为止。

  乔巴山听到苏联增兵的消息后,原本极度紧张的心情得到了一点舒缓。

  接下来,战役的成败,蒙古人民的存亡,还有曼图洛夫能否回家,就看明天这一战了。

  此时此刻,无论是乔巴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