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60部分

重生苏联-第60部分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无论如何,谢谢你和斯大林同志给了我上战场锻炼,为祖国立功的机会。”曼图洛夫看了挂在胸前的金星勋章一眼,过分谦虚地说道:“所以这枚勋章应该属于你和斯大林同志,而不是我。我只是负责执行你们的命令而已。”

  伏罗希洛夫友善地笑道:“呵呵,沃罗佳,你又谦虚了。”

  曼图洛夫转移了话题,说:“对了,克里姆,喀秋莎最近情况很好,工作表现也不错,她叫你不用担心她,她现在过得好着呢。”

  “如果我担心她的话,就不会把她嫁给你了。呵呵!”

  “您最近还好吗?”

  伏罗希洛夫拍了拍曼图洛夫的肩膀,慈祥地笑道:“放心吧,我和你一样好。”

  “这就好,那我先告辞了。”

  “慢着。”伏罗希洛夫拉着曼图洛夫的肩章,“沃罗佳,请问你今天有空吗?”

  曼图洛夫总觉得伏帅又要把他拉到家里喝酒,或是带他去猎场打猎,然后拉到家里喝酒。“克里姆,我待会儿闲着呢,请问您要我做些什么?喝酒就免了。”

  “不是喝酒,是工作上的事情。我们国防人民委员会将会举行一场会议,讨论有关新西伯利亚州军事工业综合体的事项。你作为新西伯利亚州委书记,也是项目的发起人,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那好吧。”

  ………………………………………………………………

  曼图洛夫身穿一身二级集团军级政委(相当于上将)军服,跟着伏罗希洛夫,来到克里姆林宫的一间会议室里。

  此时,会议室里面已经坐满了人。包括武器工业人民委员鲍里斯·利沃维奇·万尼科夫(Борис_Львович_Ванников)、弹药工业人民委员伊万·帕夫洛维奇·谢尔盖耶夫(Иван_Павлович_Сергеев)少将、坦克设计师科京、莫洛佐夫等人都已经坐在各自的位置里,只有国防人民委员的座位是空着的。

  至于分管军械的副国防人民委员库利克,则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而缺席。

  伏罗希洛夫走进会议室的时候,向众人挥了下手,然后在国防人民委员的位置上就坐。但曼图洛夫由于事先没被安排出席,这个挂着苏联英雄勋章,戴着上将(二级集团军级政委)军衔领章的年轻人只好像个卫兵那样,站在伏罗希洛夫身后。

  在场的人们,都把奇异的目光投到这位年轻的二级集团军政委,苏联英雄获得者的身上,怎么看都认不出这人来。

  “伏罗希洛夫同志,请问这位是?”提出这问题的,并不是别人,而是伏罗希洛夫的养女婿,基洛夫工厂的坦克设计师——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ЖозефЯковлевичКотин)。

  “这位是我女婿,苏联英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前第一集团军军事委员,现任新西伯利亚州党委第一书记弗拉基米尔·费多罗维奇·曼图洛夫同志。”

  “原来是曼图洛夫同志啊!我很早就听过您的大名,今天终于能见到您了。”哈尔科夫工厂的代表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莫洛佐夫说道:“伊万,你也是伏罗希洛夫同志的女婿,居然不认识曼图洛夫同志?”

  慢着,卡蒂娅不是伏罗希洛夫唯一的亲生女儿吗?怎么会有另一个女婿?之前提到过,伏罗希洛夫还有一个养女叫塔蒂亚娜,是伏龙芝将军的亲生女儿。

  在伏龙芝去世后,他的好兄弟伏罗希洛夫就义不容辞地收养了他的一子一女。伏龙芝的儿子叫帖木儿,生于1923年;而她的女儿则叫塔蒂亚娜,生于1920年,后来就嫁给了年龄比她大12年的科京。

  “这只西伯利亚虎经常盘踞在西伯利亚,约瑟夫(科京)又在列宁格勒工作,没见过面很正常啊。”伏罗希洛夫为自己的养女婿护航道。

  站在一旁的助手,识趣的给曼图洛夫加了位置,这才避免了尴尬事情的发生。

  “那我们开始吧。”伏罗希洛夫以国防部长的姿态抢到了会议的主持权。

  虽然军工综合体是军械人民委员部和弹药人民委员部管理的项目,但作为收货人的国防部长,拥有元帅军衔的伏罗希洛夫在只有少将军衔的军械工业部长面前,更加有说话的分量。

  曼图洛夫虽然只是个州委书记,但拥有上将军衔,而且获得两枚最高荣誉勋章的他,在两个军衔比他低的部长面前一点也不逊色。只是略带自卑的他,在这样的场合里,并不敢抢了岳父,还有其他军官的风头,所以开始的时候,一直保持低调。

  军械工业人民委员万尼科夫首先开始讲话:“同志们,现在新西伯利亚军工综合体的项目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在新西伯利亚州政府和我们三个部门的大力投入下,建设工程已经接近了尾声。部分厂房,包括生产弹药、枪械和通讯设备的厂房建设工程已经接近完成。

  机床、机械等设备已经在陆陆续续地搬进完工的厂房里,很快就能按照我们之前商量好的程序投入运作。

  虽然生产坦克的车间依然没有完工,所需的设备还在生产之中,但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对该厂坦克设计师的人选,还有所生产的坦克型号做出决定。”

  在1939年以前,苏联每个坦克制造厂有一个负责坦克设计的、由总设计师领导的设计局。

  厂的领导层,都是由厂长、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厂党委负责人以及负责机械装配的工长等人组成。

  厂长通常是由有一定设计经验的工程师担任。总设计师是产品设计组组长,职责是组织产品设计,做好产品生产前的准备,保持产品的先进性,并保证在有问题时尽快加以解决。

  其他领导成员负责处理工厂日常事务,位置也很显要,但若没有厂长和总设计师的批准,什么事也干不成。

  当时,苏联建成了两个坦克生产中心:一个是哈尔科夫工厂,新任厂长马克萨廖夫是保持坦克生产线运转的关键人物,但是推动坦克厂生产的真正人物是新任总设计师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

  另一个是列宁格勒的3个厂,即伏罗希洛夫工厂、布尔什维克工厂和基洛夫工厂,三厂的总设计师均由科京担任,而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基洛夫工厂则是三场当中的领头羊。

  未来将会建成的新西伯利亚军工综合体也拥有一座可以生产各种坦克的大型工厂,规模和哈尔科夫工厂相当。

  虽然只有一家坦克工厂,但在开战的时候,位于新西伯利亚,全国最大,市占率达到70%的179号农业机械工厂也将会转化成坦克生产中心。

  到时,这座和平时期年产50000辆拖拉机、40000架播种机和35000架收割机的超级工厂,将会成为苏联其中一个最庞大的坦克、装甲车生产中心。新西伯利亚两家坦克厂加起来的产量相比列宁格勒三个厂的总和还要多。

  不过,在生产之前,先得把生产方案定下来才行,否则工厂建完了,还是生产不了坦克。

  就在开会之前,厂长、厂党委的人选都已经在毫无争议的情况下定了下来,但这个坦克生产中心将会生产哪款坦克呢?这就是两个设计局争议的地方。

  而在之前的会议里,国防部和军械工业部商讨出两个方案:

  第一个,就是生产约·雅·科京设计的T…28、KV(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系列坦克;第二个方案则是生产哈尔科夫183号工厂的BT系列坦克,和研发工作接近尾声的T…32中型坦克(T…34的原型)。

  

三江感言

  不知不觉地,这本书已经写了三个多月了,现在终于上了三江推荐,数月来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各位书友同志的鼎力支持,没有大家的支持,没有大家的追看,这本书根本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当然,还要感谢历史频道的主编锐利大大,还有给我签约机会,上推机会的责编——虎牙女神!

  对我来说,写书只是一个业余的兴趣,也是表达我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其中一个途径。从写书的第一天开始,从选定本书题材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已经做好了扑街的准备。毕竟写外国历史,写偏向考据、合理的外国历史,在我的观察来看,并不符合大部分读者的口味,从来没有想过能在30万字以内,累积数千收藏的成绩,也没有想过能够登上首页推荐。

  但是随着收藏、点击还有推荐票的增加,我写书的动力和信心也随之增长。

  写书,尤其是写外国历史题材的小说,并不是一个容易的活儿。每一部认真的小说作品,都是作者呕心沥血地写出来的。而促使我写下去的动力,来自于大家的支持,还有历史频道各位编辑的扶持!

  虽然上了三江,但本人绝对不会因此自傲。我会保持精益求精的写作心态,继续把这部作品写下去。

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作讨论

  那时,科京的知名度远比莫洛佐夫高,而且和伏罗希洛夫的关系和比莫洛佐夫还要好。他所设计的T…28坦克是苏联第一款中型坦克,也是被认为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型坦克,并在诺门罕战役中取得了很好的战果。

  但按照曼图洛夫的后世记忆,莫洛佐夫这人将会成为更加伟大的设计师。由他完成设计的T…34坦克在二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战初期也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坦克之一。

  后来他设计的T…44坦克、T…54、T…55、T…64坦克都是苏联的主力坦克,也是冷战初期,苏联武装力量的重要标志。

  在未来,由莫洛佐夫设计的T…34坦克的需求会更大,性能和作战能力也优于科京设计的T…28。

  “莫洛佐夫同志,A…32坦克(T…34的原型)的研发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曼图洛夫虽然知道T…34的面世时间,但还是装模作样地问了一句,以免暴露他穿越者的身份。

  “目前,A…32坦克的研发工作已经完成了大半,已经进入了测试的阶段,相信这会是一款无论在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能方面都会有优异表现的中型坦克。”莫洛佐夫自信地说道。

  在曼图洛夫印象中,T…34要在1940年1月才会面世,而在1939年的12月19日,A32坦克才开始进行武器升级,开始演变为T…34坦克。

  “在我看来,A…32坦克的设计是很成功的,其菱角设计可以减少炮弹射击所带来的损失。如果能换上更厚的裝甲,更加強力的火炮和更加可靠的傳動裝置,相信这将会是一款成功的坦克。”曼图洛夫毫不保留地赞赏,提高了莫洛佐夫的信心。

  曼图洛夫看着科京一眼,然后继续说:“但是在升级之前,我们苏联红军现有威力最强,装甲防护能力最好的,就是科京同志所设计,以伏罗希洛夫同志命名的KV坦克。

  现在,世界各国都已经展开,甚至是完成了新的中型坦克的研发工作,并陆续在军队里装备为数不少的中型坦克。

  应对世界各国中型、重型坦克的发展,我们也需要增加中重型坦克的产量,以增强我军装甲部队的作战威力。

  但生产坦克需要大量的钢材,还需要一定数量的钼金属用于生产装甲钢材。正好,在新西伯利亚州,我们拥有全苏联最大型的炼钢厂,生产质量最好,成本效益最高的钢材。

  而在新西伯利亚州的东部,也有丰富的钼矿资源,还有全苏联冶金技术最好的冶金工厂,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给坦克工厂提供足够数量的,低成本的装甲钢。”曼图洛夫表达了对KV系列的正面看法,还说出了新西伯利亚适合制造坦克的条件,但依然没有说出自己的立场。

  在他的印象中,德国将会研发出虎式、虎王等重型坦克,这些坦克威力比较大,能轻易消灭苏联的T…34中型坦克。

  但在科京未来设计的IS系列重型坦克面前,德国的虎式并不不会是IS系列的对手。如果苏联能提升重型坦克的产量,把基洛夫工厂的生产线照样复制到新西伯利亚,那就能增加他们的胜利筹码。

  同时,新西伯利亚州的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划时代技术的炼钢、冶金企业也能给坦克工厂提供优质的,足够数量的原材料,投入到坦克的生产之中。

  新西伯利亚州冶金企业的技术改进在提升产量、质量的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原材料的生产成本。把坦克的生产线搬到那里,既可以降低来自原材料方面的成本,又可以增加当地炼钢、冶金企业,还有矿业的收入,增加州政府的财政来源,一举两得。

  然而,无论是KV系列,还是IS系列坦克,都存在有不少毛病。虽然火力比科什金、莫洛佐夫所设计的T…34还要优秀,但和后来,莫洛佐夫所设计的T…44…100、T54坦克比较,就相差一个档次了。

  “新西伯利亚州的条件很适合建立KV坦克的生产线。”身为科京的岳父,伏罗希洛夫不会不支持生产KV系列的方案,毕竟这个方案比较有利于作为KV坦克总设计师的科京。而这款坦克,其实也是以他本人的名字来命名的,KV就是克里缅特·伏罗希洛夫的简写。

  军械工业人民委员万尼科夫点了头,认同了伏罗希洛夫的说法。“新西伯利亚州有原材料成本较低,供应较多,质量较高的优势,可以建立原料需求较大的重型坦克生产线。

  这样,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保证生产质量,发挥生产重型坦克的优势。所以,应该在那里生产科京同志所设计的KV重型坦克。”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了赞同的立场,最后曼图洛夫却表明了异于众人的取态。“刚才我说过,科什金同志和莫洛佐夫同志设计的A…32坦克很好,但装甲、火炮和传动装置依然有改进的空间。

  如果A…32坦克完成改进的话,相信是一款集火力、防护力和机动能力于一身的坦克,也将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

  刚才莫罗佐夫同志也说了,A…32坦克的研发工作已经接近了尾声。等测试过后,我们看看这款坦克的性能如何,然后再做决定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