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70部分

重生苏联-第70部分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ZIS…101…Sport原型车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62公里,而曼图洛夫这辆ZIS…101…Sport…M由于车身较短,较轻,而且采用了改进了的动力装置,速度更达到了每小时二百公里的水平。就速度而言,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当时最快的杜森伯格J型车,最快时速220公里)。

  

第一百二十九章 观察

  “上车吧。”曼图洛夫把卡蒂娅带到一辆外形前卫的敞篷车前,这就是曼图洛夫特别订造的ZIS…101M跑车。

  卡蒂娅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这辆外形摩登的跑车,居然能出现在1939年的苏联。“沃罗佳,你确定这是苏联制造的吗?”

  “当然。这是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制造的,生产项目还是斯大林同志亲自批复的。只是这款车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太过前卫,所以到目前为止,ZIS…101…Sport只生产了两辆。而我这辆从101…Sport演化出来的ZIS…101M更是唯一的一辆。”

  不知道谁说过,苏联人一开脑洞,就会出现震惊世界的黑科技。这款车虽然不能震惊全世界,但却震惊了一位来自21世纪的女穿越者。她虽然听过这款车的名字,也从报纸上见过ZIS…101…sport的照片,但站在改装后的真实车体面前的时候,才能发现它前卫的一面。

  当然,眼前的这辆是经过曼图洛夫这个穿越者改造的版本,但其外形其实和苏联人设计的原型差不多,只是车身短一点而已,已经足够让人大开眼界。

  “女士先上。”曼图洛夫打开了车门,用手做了个邀请的手势,尽显绅士风度。

  卡蒂娅礼貌地点了个头,坐到了乘客位置上。

  曼图洛夫也帮卡蒂娅关上了车门,自己绕到了车的另一边,坐到了驾驶座上。

  当曼图洛夫关上车门,发动引擎的时候,卡蒂娅就迫不及待地,把憋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沃罗佳,其实,刚才你们的对话我全都听见了。”

  曼图洛夫踩下油门的同时,问道:“你听见了什么?”

  “刚才,你的朋友安尤科夫说我不适合担任市委第二书记。他说得没错,我经验不足,而且目前为止也没有干出什么成绩。要不是我的父亲,恐怕我根本不能当上这个位置。”

  “没经验又怎么样?”曼图洛夫扭动方向盘,跑车向左线靠拢。“经验可以在工作中累积,当年我当上州委第一书记的时候,不也是没经验?但我照样能在那个位置上顺利的工作,还得到了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头衔。”

  “我怎么能和你比较?”卡蒂娅摸了头上的黑玫瑰,说:“我们各自的情况都不同。”

  情况不同?不能比较?的确,两个情况的确没有可比性。

  当年,曼图洛夫之所以能当上州委书记,是因为整个新西伯利亚州委、市委,还有行政委员会都因为在大清洗期间滥杀无辜,而且与埃赫…叶若夫反布尔什维克集团勾结而被清洗一空。

  只剩下曼图洛夫这个州共青团委第一书记,莫斯科国立大学的毕业生,新西伯利亚的地头蛇,有条件接任新西伯利亚州委第一书记。

  这个曼图洛夫,在大清洗期间,运用自己微薄的权力和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拯救了无数个遭到清洗波及的年轻人。

  到了后来,他更加向中央举报了滥杀无辜的原西西伯利亚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后来短暂担任新西伯利亚州委第一书记)埃赫,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了州里不少干部的支持。

  最重要的一点是,曼图洛夫在担任西西伯利亚边疆区共青团委书记期间,的确做出了不少成绩,例如推动当地高等教育的发展,创立全苏联最顶尖的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还加强对年轻人的政治及思想教育,提升各个学术机构的教育素质,积极让年轻人投入到苏维埃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

  这些成绩虽然并不彪炳,但新西伯利亚的干部们都把这些看在了眼里,至少州里绝大部分的干部都知道他干过些什么,也知道曼图洛夫为人处世的态度。

  当上州委第一书记后,曼图洛夫很快就采取措施,大幅提升新西伯利亚州的工业和农业产值,还获得了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头衔。这些政绩,让人心服口服,没人敢质疑他的地位。

  然而,卡蒂娅的情况却很不一样,她在莫斯科工作的时间并不算多,也没有干出过什么人所共知的政绩。

  卡蒂娅几乎没有接触过任何莫斯科市级的干部,那些干部们都没有充分地了解卡蒂娅为人处世的态度还有工作的能力,甚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也是主流意见),卡蒂娅之所以能当上市委第二书记,是因为她的出身,而不是因为她的工作能力。

  而曼图洛夫则不同,他出身贫寒,父亲在察里津战死,母亲是底层干部,在曼图洛夫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这样的出身,对职位升迁的帮助不大,靠的都只能是能力或者人脉。

  无论如何,卡蒂娅现在的处境确实很尴尬,在人们认为她依靠出身得到高位的时候,就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

  否则的话,就会一直被人说坏话,这样对卡蒂娅,对曼图洛夫,对莫斯科市党委书记亚·谢·谢尔巴科夫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沃罗佳,你说我应该怎么办?”卡蒂娅拉着曼图洛夫的右手,差点令方向盘往顺时针的方向转。

  “喀秋莎,”曼图洛夫连忙扳回方向盘,说:“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观察。”

  “观察?观察什么?能说清楚点吗?”

  曼图洛夫踩下油门,这辆全苏联最快的跑车在八车道的特维尔大街上飞驰。“你要观察一下,这座城市有什么可以发展的地方,人民的生活有哪些可以改善的地方。发现之后,就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案,改善莫斯科人民的生活,或者提升这里的发展水平,就是这么简单。”

  “去哪里观察?难道要去普通市民的住宅区里转一圈?”

  “没错,你不但要转一圈,还要拜访几家公寓,了解人民的实际生活情况。除了公寓和住宅区以外,普通商店也是个不错的观察地点,从那里可以了解到莫斯科物价的情况。”曼图洛夫分享了他的经验。

  “不如我们明天就去转转吧。”

  “我们?”

  “没错,就是我们俩,你的经验比较丰富,有你带着,我比较放心。再说了,我长得这么美,你不怕……,我也会怕……”

  “那好吧。”

  

第一百三十章 共用公寓

  卡蒂娅站在巴斯曼区的一条大街上,对身边的男人说:“沃罗佳,这个区位于三环以内,而且环境清幽,生活情况好像很不错啊。”卡蒂娅看着对面的公寓,说:“这座巴洛克式公寓外表华美,景观舒适,应该是给高层干部住的吧?难道这里是我们的新家?”

  “新家?”曼图洛夫苦笑一下,似乎带有一点讽刺的意味。“我可不想住在这里,进去以后你就知道什么情况了。”

  “不是啊,这座公寓楼外表这么华美,里面应该也不错吧?”卡蒂娅猜想到。

  “我们今天的任务不就是体察莫斯科普罗大众的生活情况的吗?如果里面不错,这里生活环境真如你所说的这么美,那我为什么要带你来这里?”

  这座三层高的巴洛克式公寓建于沙俄时代,以前是中产阶级的住宅区,住了些医生、律师、工程师,还有军官这类的人物。

  建筑采用了典型的俄罗斯巴洛克式风格,外墙上刻有大量的装饰图案和雕塑,虽谈不上气派,但绝对可以说得上是精致华美。

  “好吧。但这么漂亮的建筑,里面的生活环境应该也有一定的舒适度吧?”出身“红色贵族”家庭,自小住在豪华别墅的卡蒂娅并不知道莫斯科普通市民的实际居住情况。

  “公主殿下,进去你就知道了。”

  “叫书记同志!”

  ………………………………………………………………………………………………

  “叮咚!”卡蒂娅走到了一个公寓单元的门前,按下了门铃。

  “咔嚓!”很快,门就被打开了。出现在两人眼前的,是一个头发半白的中年人。

  “你们来找谁?”那位中年人说道。

  卡蒂娅抢在曼图洛夫之前开口:“同志您好,我是莫斯科市委的,今天来拜访您,希望能了解一下您的生活情况。”

  中年人开始皱起了眉头,似乎不太乐意让两人进来。但看看这对男女的衣着和模样,就知道他们来头不小,不可得罪,只好让他们进来。“同志们,请进吧。”

  这是一套典型的共用公寓,90平方米的空间里,住了4户不同的的家庭。

  在卡蒂娅眼前的,正是公寓的寓长亚历山大·瓦连科夫——一名老医生,早在俄国内战期间,就已经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在红军部队里担任军医,救治了不少伤员,现在在附近的一所医院里工作;他的女儿娜杰日达,则是一名小学教师,三年前入了党。

  这样的家庭,无论是按照现代,还是当时的标准,都不应该被归类到社会底层,更不能被归类为低收入人士。然而,他们的居住空间,却与我们今天的低收入家庭没啥区别,用“蜗居”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家,其实并不过分。

  “两位同志,请问怎么称呼您们?”当三人坐在饭桌前的时候,寓长首先询问了对方的名字。

  曼图洛夫指着卡蒂娅,说:“这位是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卡蒂娅·克里缅娜·伏罗希洛娃同志,我是她的助手,也是瓦迪克·尼古拉耶维奇(建筑工程师,住在这套公寓里)的朋友,您叫我弗拉基米尔就可以了,不用客气。”

  “是伏罗希洛娃同志啊!”老寓长看着眼前这位颜值奇高,打扮优雅美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女儿也是莫斯科国立大学毕业的,她也向我提过您的名字。”

  “是吗?”卡蒂娅自信满满地说:“想不到我这么受欢迎。”

  这时,一名身材中等,身穿西装的黑发男人走了出来,“弗拉基米尔·费多罗维奇,听说你当上第一副建设人民委员了,怎么今天成黑玫瑰的助手了?”

  这个男人,正是曼图洛夫的大学同学——瓦迪克·尼古拉耶维奇·申尼科夫。他在大学里的成绩并不算好,大学一年级的时候,甚至还徘徊在及格与不及格的边缘里。在曼图洛夫的帮助下,他才通过了考核,没有留级。

  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建筑工程师,但由于大学成绩不好,工作表现也不突出,并没有如安尤科夫那样,得到升迁的机会。

  因为地位不高,他并没有被分配到一套独立的公寓,只是分到了这套共用公寓里,一个面积只有12平方米的房间。

  虽然只分到了一个房间,但对大部分莫斯科居民而言,像瓦迪克这样能独占一房,已经是很“奢侈”的享受了。

  在莫斯科,四分之三的人都是住在共用公寓里,当中大部分人都要和其他人共用一个房间。即使算上了那四分之一,能分到独立公寓,还有那些有郊外有别墅的特权阶级,莫斯科平均每人也只有8至9平方米的居住空间,是新西伯利亚的三分之一。

  如果没把那些有独立公寓、郊外别墅的特权阶级算上,莫斯科普罗大众的居住空间,平均只有4至5平方米,这对于绝大部分的现代俄罗斯人来说,是一个不可接受的数字。

  但在当时的莫斯科,这却是正常不过,且为众人所接受的现象。

  “瓦迪克·尼古拉耶维奇。”曼图洛夫喊了老同学的名字,说:“喀秋莎是我老婆,我可不想抢她的面子啊。”

  “老婆?没想到当年足不出户,几乎没有接触过任何女生的你,居然能把黑玫瑰娶回家,真是世事难料啊。”

  “对了,瓦迪克,最近生活过得怎么样?说说吃的吧。”曼图洛夫趁机询问了瓦迪克的生活状况。

  “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我每天只能靠黑面包充饥;现在,我每餐都能吃到白面包、香肠和鲱鱼,还分到黄油、鸡蛋、奶酪,还有新西伯利亚曼图洛夫罐头厂制造的罐头食品!你知道吗?那些罐头食品可口及了,比以前分到的好多了!生产的工厂还是以你的姓氏来命名的!”

  寓长听了后,流露出及其惊讶的眼神。他看着坐在对面,那位身穿整齐西装,戴着金属框眼镜的年轻人,问道:“弗拉基米尔·费多罗维奇……曼图洛夫?您就是曼图洛夫同志?”

  “是的。”曼图洛夫回答了老军医的问题后,继续向老朋友发出了疑问:“看来不错,没想到我在新西伯利亚干的这点小事居然能莫斯科人民受惠。那么,穿的呢?”

  “以前,你知道的,我只有两套衣服,其中一件还是破烂的。现在,我已经有六套完好的衣服了,其中一套西装还是从英国进口的,出席宴会或者重大会议的时候才穿。”

  “不错啊,这样的生活已经比大部分人好了。”

  好?没错,已经很好了。在30年代的莫斯科,由于食品供应不足,食物的选择并不多,大部分人都只求三餐温饱。到了1934年,食品的选择才开始增加,粮食产量开始恢复,1936年开始,食物的供给才仅仅足够,但质量却很难接受。

  1939年,食物的供应虽然已经完全能令几乎全苏联的人都得到温饱,但肉类食品、罐头食品、鸡蛋、黄油什么的对工人来说,依然还是奢侈品。只有特权阶级,还有中层的工程师、教师、医生、低层干部什么的才可以得到足够的配额。

  至于衣服,以前莫斯科大部分的工人都只有一两套破烂的衣服,而随着纺织业的发展,衣物供应的增加,人们都可以有能力买一两套新衣,替换破烂的旧衣服。但拥有多余衣物的人,绝大部分都是中上层阶级的人。

  

131 渗沙子

  “那居住环境呢?”曼图洛夫接着问道。

  “沃罗佳,”瓦迪克称呼了朋友的小名,“以前,我们一家五口挤在一间面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