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119部分

贞观帝师-第119部分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鸿升心中一声冷笑,这里又不是商路,也不是什么必经之地,停下在这里休息,闲着没事除了巡逻的斥候偶尔会想起来过来转一圈之外,谁还会网这里来?便是巡逻的斥候,也不会往这边的山林里来。这种故作小心也太没有头脑了一些。不知道为何,看到这些人出现的时候,夏鸿升心中原本有的一丝紧张突然就不见了,又恢复了镇定来。

    夏鸿升第一眼就已经确信这是李正宝等人,见他们不主动过来,夏鸿升也就装作没有看出来他们。

    这样僵持了约莫有一炷香的时间,就加那边似乎先沉不住气了,其中一人站起了身来,往前走了过来,到了木亭跟前,朝里面行了一礼,问道:“几位汉人,我等乃是贩卖牛羊的行商,到了朔方不让进城,只好拐回来,路过这里休息,可否讨口水来?”

    说话还真的有一股突厥人说汉话的腔调。

    “水有的是,莫说是水,就是美酒也有不少。”夏鸿升笑了笑,说道:“同是路过,我们也是想要去朔方城中,却不料朔方门禁,只好在此等候开门。既如此,何不也来亭中,共饮几盏?”

    夏鸿升说完这话,饶有意味的看着那个人。那人点了点头,回身又走了回去,不知说了什么。夏鸿升猜,李正宝也担心夏鸿升他们埋伏他,所以让这个人先行过来看看情况。

    至于突厥人的打扮,应该是为了便于混出城来。

    夏鸿升坐在那里,看着那几个人都站了起来,开始朝这边慢吞吞的走了过来。
………………………………

第184章 说降李正宝

那几个突厥打扮的人走到了木亭前面,夏鸿升朝里面伸了伸手,邀请到:“诸位赶了许久的路,口渴也是必然的,还是快来坐下歇歇,喝口水吧!”

    那几个突厥打扮的人走了进来,坐到了夏鸿升几人的对面。

    双方互相看着对方,各自不开口。

    夏鸿升笑了笑,回头让齐勇解下了水囊,打开之后自己仰头往嘴里倒了一口,然后重又拧上,一抬手朝对面扔了过去,问道:“不知几位到这里来,是来所谓何事呢?做生意?”

    “自然,一笔大生意。”对面的人开口说道,夏鸿升侧眼看看刘旻,刘旻不着痕迹的微微点了点头,说明开口的人就是李正宝了。

    夏鸿升笑道:“那可正好,我这人,最是喜欢做大生意。一般的生意,哪里入得了我的眼。我这里恰巧有个大生意,不知道阁下愿不愿做呢?”

    李正宝也笑了:“哪有不说明什么生意,就问人愿不愿做的道理呢?阁下欲让我答应做阁下的生意,总得先将生意明说才是。”

    “阁下如今做的生意,可是马上就要赔的倾家荡产,血本无归了。”夏鸿升笑了起来,眼睛却直勾勾的盯着李正宝的眼睛,说道:“我这生意,可谓投入少,红利大,若是阁下做成了,今生当可享尽荣华,后世亦可蒙荫无穷。”

    “哦?你却是如何知晓我的生意就不行了?”李正宝说道。

    夏鸿升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笑道:“若是如日中天,李将军这会儿又岂会在这里坐着?”

    “哈哈哈哈……”李正宝笑了起来,站起身来拱手抱拳,说道:“久闻夏将军大名,今日一见,却竟是一少年郎君,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若是我主得知将朔方陷入如此境地的人竟然只是一少年郎君,却又不知做何感想了。”

    夏鸿升也站起了身来。抱拳回礼道:“李将近谬赞了,李将军能够看破局势,通晓大义,还朔方百姓一个安居乐业。这才是将军高义!”

    既然已经亮明了身份,两人也就开诚布公的坐下来谈了。夏鸿升对李正宝说道:“李将军想必对如今之局势,也看的十分清晰了。隋末炀帝三征高丽,耗尽天下民力,引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如今,大唐已然统御四海,天下大定,百姓重归田地,再事生产。陛下自登基以来,费尽心里,只想给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陛下励精图治,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以农为本。四民并举;厉行节俭,休养生息。如今政通人和,百废待兴,天下既定,唯有梁师都,冥顽不灵,置朔方百姓于不顾,拒不归降。如今,天下之敌,唯有梁师都而已。以一己而违天下,梁师都的覆灭是注定的。陛下如今是珍惜臣民,故而不愿用兵,岂不知忍无可忍。无须再忍?若是天子一怒,举兵压境,凭朔方兵力,又岂会是天下兵锋的对手?这一点,我想李将军比我更要清楚吧。”

    夏鸿升说完,没等李正宝开口。便又立刻肃声说道:“我知道,陛下也知道,朝中大臣都知道,梁师都之依仗,无非就是突厥人而已。以朔方为突厥之唇,唇亡而齿寒,故而料定突厥定然会前来援救。且不说他梁师都留着汉人的血脉,却自甘情愿的做突厥蛮夷的走狗,暗中以父子、君臣之礼讨突厥欢心,得突厥册封“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之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引突厥兵马进犯关内之地,掳掠自己的同族,已经是汉人之公敌。就算是突厥想要驰援朔方,也是不行了。李将军怕是还不知道吧?突厥如今内乱,始毕可汗之弟颉利,与其子突利为争大汗之位,已然相互攻讦,两方自顾不暇,又如何驰援朔方?也不瞒着李将军,此番突厥内讧不止,若非陛下仁义,念有渭水盟约在前,否则,如今哪里还有什么突厥!”

    “什么?!”李正宝终于变了脸色,突厥之中颉利与突利不合的传闻他也有所耳闻,只是不知道两人竟然已经发展到了互不相容的地步了,而更令他惊讶的是,若非念在有渭水之盟,攻伐盟友乃是不义,李世民竟然就要趁机攻伐突厥了?!看对面那人的神色自若,似乎不是在说谎,李世民的军队,竟然已经强大若斯,连突厥都不放在眼里了?!

    李正宝觉得自己的心跳加快了一些。

    却见夏鸿升又收回了脸上的肃然,笑了笑,又说道:“李将军啊,如今天下既定,兵强马壮,粮草足备,陛下非是不敢举兵朔方,而是亲历隋末天下之大乱,深知天下安宁来之不易,实在是不愿意百姓再受那战乱之苦,故而才对梁师都一忍再忍,不忍再动兵戈。李将军,您是个明白人,当今陛下选贤任能,从谏如流,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魏征大人,原本曾替人出谋划策,要杀掉陛下,如今呢,还不是深得陛下倚重信任?大将军尉迟恭,本是一打铁之匠,又是降将,却非但没有收到排挤,反而受到重用,屡建军功,如今已是大唐吴国公。梁师都冒天下之大不韪,大势面前冥顽不灵,是注定要失败的。可是您乃一代将才,用兵遣将,连李靖、李世積两位大将军都交口称赞。这些年来,若是没有您一次次力挽狂澜,哪里有他梁师都如今终日纵情声色?可是他梁师都是如何对待将军的?在下可是听说了一些风声,梁师都如今已然对将军及与将军几位交好的将士多有猜忌了啊。李将军一身将才,难道就甘心无所发挥,难道就不想在那汗青之上留下一个大唐名将李正宝的名声么?!”

    说完,夏鸿升不再开口,只是两眼诚恳的看着李正宝。李正宝默不作声,低头沉思。夏鸿升也不打扰,只是静静等待着。

    良久,方才听到李正宝开口:“唉,非是在下不想投靠天子,只是,到底心存顾忌。说来也不怕夏将军笑话,某之家眷,俱在朔方城中,若是某家归降出城,梁师都必定要将某之家眷尽数斩杀。某之家眷随某半生辛苦,实在不忍其再因某而死于非命。另外,某家归降过去,到底还是降将,终是落得个贪生怕死,卖主求荣的名声。”

    “李将军如此想法,在下怎会笑话将军?!在下只会认为将军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汉!”夏鸿升对李正宝说道:“将军不知,得知将军有意归心的消息,陛下高兴的从御座上跳了起来,临行之前,陛下亲手书写诏书,让在下交给将军,以示陛下之诚意。”

    说着,夏鸿升从袖中掏出一袭黄绢,抬手递向了李正宝。

    李正宝一愣,立刻双手接过了绢布,展开看了起来。

    看到最后,再三确认了那上面的章印,然后收起了那绢布,一咬牙,突然猛地一下站了起来,一步跨到了夏鸿升的跟前。夏鸿升身后的齐勇和高手哥立刻欺身向前,却被夏鸿升拦住,就见李正宝刷的一下跪倒在了夏鸿升的跟前,口中说道:“罪将李正宝,愿意归降陛下,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李将军快快请起!这可折煞在下了!”夏鸿升赶紧一下搀住了李正宝,将李正宝搀扶了起来,笑道:“李将军深明大义,心系百姓安危,此番弃暗投明,日后前途无量,在下岂敢在李将军面前造次?!哈哈,在下回去便书信一封回报陛下,想来,不日李将军的封赏便就到了。”

    “某家惭愧!”李正宝连连摆手:“无功不受禄,某家初降,寸功未立,怎可当得陛下封赏?且请夏将军宽限某家几日,待某家回去安排了家眷,便带着兄弟来降!”

    “呵呵呵,李将军,此事在下都已经替将军安排好了。若是李将军愿意,只消在下一声令下,李将军家眷现下便就能带出城来。”夏鸿升笑道:“不过,李将军方才说起不愿落得个背主的名声,那在下就替将军解决了这个问题。还请将军再在朔方城中待上几日,再下自有计策,定教天下皆知,将军忠心耿耿,却为梁师都所迫害,不得不离开朔方,弃暗投明。”

    李正宝心中一凛,只消一声令下,现下立刻就能带出家眷……这说明,他的人岂不是已经控制了自己的家眷?!一念及此,李正宝登时一头冷汗,若是方才自己没有归降,这会儿,恐怕家中妻儿就已然被他的人所制,逼的自己不得不反了吧!

    此人年纪轻轻,想不到却有如此心思!

    李正宝暗自庆幸,却又听夏鸿升能够保全他的名声,顿时又是大喜,在这个时代名声有多么重要,不言而喻,夏鸿升明白。

    “哦?夏将军要如何做?”李正宝问道。

    夏鸿升笑笑:“李将军只需在家中静候佳音便是了。”
………………………………

第185章 一箭双雕

李正宝的归降,让夏州众人都异常兴奋。李正宝乃是梁师都手下大将,深得军心,又同梁师都手下的辛獠儿、冯端等领军大将私交甚好,他若是能够鼓动这些将领一同来降,那在梁师都的军中就会产生大厦将倾一般的影响。一旦这些将领归降,那么那些普通的兵卒们就会更加没有斗志,甚至会引发那些普通士卒大量出逃归降,如此一来,梁师都手下的军队便再无战斗力可言。

    同李正宝会面之后,夏鸿升回去夏州便立刻以密文书信一封将这个消息传回了长安城。夏鸿升现在需要一个榜样效应,所以需要李世民对李正宝大肆封赏,让整个朔方的人都知道,归降的人会得到真正的荣华富贵,从而让朔方的将士眼红,激起他们归降的心思。

    “将军,李正宝顺利回到了家中,傍晚就开始见他的心腹手下往辛獠儿、冯端等人的住处去了。”夏鸿升面前,一个间谍向夏鸿升汇报道:“卑职已经遵照将军命令,开始在朔方城中传开李正宝等人欲图反叛的消息了。”

    夏鸿升点了点头:“很好。也不必传的过于快,过于广,过于详实,捕风捉影就好。另外,通知那些特战队员,让他们随时在李正宝府邸附近待命,以防梁师都听到传言之后有什么过激的动作。”

    “卑职遵命!”那人应了一声,然后便立刻转身离开了,匆匆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那人走了之后,就见刘旻从后面走了出来,到了夏鸿升的跟前来,对夏鸿升笑道:“将军好谋划,如此一来,李正宝必受梁师都猜忌,就真的是不得不反了。”

    “毕竟李正宝的归降对咱们意义太过重大,所以必须保证万无一失。他相反,自然咱们要帮他反。他不想反,咱们也要逼着他反。”夏鸿升转身向刘旻说道:“况且,我已答应李正宝帮其保全名声。我令间谍散布李正宝欲图降唐的传闻,梁师都捕风捉影。必然对李正宝起疑心。如此一来,既可保全其名,令世间以为李正宝乃是被梁师都逼迫之下,不得不反。又可以寒了朔方将士之心,以为梁师都猜忌忠良。更令朔方将士与梁师都二心,一箭双雕。”

    刘旻点点头,捋着胡须笑道:“不错,李正宝此人在朔方军中深受拥戴,若是让朔方将士和百姓以为梁师都竟然将李正宝逼反,则梁师都必定众叛亲离。届时,只需陛下再下一道招降诏书,朔方便可不战而定!”

    夏鸿升与刘旻相视而笑。

    而在同一时刻,朔方城中,同样是一处窗前。窗外一样的清冷月色。一个女子轻悠悠的一声叹息,然后将目光从窗外收了回来,看向了那个悄无生意,如同一个幽魂一般出现在了自己背后的身影。

    女子脸上露出一个笑容来,问道:“如何?夏州可有甚子动静?”

    “与平常无二,不过,州府衙门里面却多了几个生面孔来。”那个一身黑蓝劲装的身影低声说道:“整日就待在州府衙门里面,只有十多岁的样子,另外两个则一直寸步不离的跟着他,似乎是那个少年的护卫。”

    “十多岁的少年郎?”女子脸上露出了一丝迷惑来。歪了歪脑袋:“十来岁的少年郎……莫非是哪家的公子哥儿?”

    “像是,最多不超过十四岁,还是个黄毛小子呢!”带着面罩的劲装女子点了点头,说道:“整日里不是在州府衙门里面乱逛。就是抱头大睡,也不知道是谁。不过看刘旻对他的态度却似乎很是尊敬,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身份了。”

    窗前的女子低头蹙眉想了想,又抬起了头来,说道:“兴许是我想错了,李世民怎么可能派一个小孩子来。此举应该是疑兵之计。真正派来的人定然另有其人。幽飒,你且再去夏州一趟,密切留意州府中的人,特别是作为那个少年郎君护卫的那二人。我怀疑,李世民派来的人极有可能便是此二人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