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270部分

贞观帝师-第270部分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玄策一愣,立刻明白过来这是夏鸿升给他机会,让他抒发见解,给唐俭看看他的资质的时候了。于是眼中流露感激,然后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绪,张口说道:“这……在下倒是有些许浅见。如今我大唐周边,北有突厥,南有南越诸部,辽东那边有高丽,靺鞨诸部,西边还有吐谷浑和吐蕃。如今诸国暂且相安,然,我大唐与突厥必有一战,几乎是无可避免。不止如此,设使突厥战败,如今的突厥之中,薛延陀诸部不一定会安生。在下以为,辽东和南越诸部可以缓缓,暂且不去管他。吐蕃,眼下也还暂时看不出动静来。突厥乃是当务之急。而突厥积威已久,若是大唐能够击败突厥,那么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周边其他的国家摄于大唐打败突厥的威风,不会敢滋扰大唐。但是长远来看,却并不会安生。细下想来,反而是南越诸部,威胁最小。”

    唐俭笑了笑,说道:“那大唐,该如何同这些周边之国相处?”

    “回莒国公,在下认为……”王玄策条理清楚,款款而谈,将自己心中的构想一一道来。
………………………………

第453章 纵横之士

“……在下以为,当效仿秦之‘远交近攻’之策,然,当有所更变。秦之远交近攻,其远近盖以地域而论,在下所以为之远交近攻,其远近则以时间而论。大唐周围诸国林立,而在下以为其皆威胁。只是威胁有远有近,比若突厥,其威胁近在眼前,故为近,而高丽,其威胁在后,故为远。大唐应暂时保持同突厥外的其他诸国交好,而攻突厥,待到突厥平定,在行着手处理下一个威胁大唐的邻国。”王玄策款款而谈,越说越是起劲,说的眼中神采奕奕。

    夏鸿升在一旁听着,发现王玄策的见解虽然仍旧略有不足,但是已经十分接近他心中所想了。而要知道,夏鸿升是带着一千年后的历史经验来的,而王玄策,却只是靠自己的思考得出的见解。

    而事实上,历史上的李世民也的确是采取这样的手段。先是交好诸国,然后无后顾之忧的干沉了突厥,接着是吐谷浑,然后是南诏,借着又是高丽。远交近攻,逐个击破。到了高宗时期,总算是灭高句丽,灭高昌,成为东亚和中亚的主人。

    王玄策发挥的很好,从唐俭的频频点头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恩,虽然尚有瑕疵,不过这个年纪,也诚然不易了。”唐俭捋须而笑,说道:“只是不知,贤侄到底是何用意啊?”

    “好教伯伯知道,玄策兄对伯伯慕名已久,欲随伯伯学习纵横之术,将来以口为剑,为大唐纵横捭阖,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师,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夏鸿升起身对唐俭行礼道:“还请伯伯看着小侄面上,收下玄策兄,传授纵横之术!”

    唐俭叹了口气,说道:“纵横之术,巧舌如簧。老夫也只是得其皮毛而已,诚不敢妄自尊大。”

    “试看今日之大唐,又有何人能够在纵横一道上与伯伯比肩?”夏鸿升对唐俭说道:“伯伯难道就甘愿看着纵横之术后继无人,就此泯灭世间?”

    想了想。唐俭抬头看了看王玄策,继而点了点头,说道:“也罢,既然是贤侄所托,老夫虽愧不敢当。却也不好推辞。既如此,从今往后,王玄策,你须得用心学习。”

    王玄策登时大喜,立刻起身离席,后退几步向唐俭跪了下去,用力的三叩首。这边,夏鸿升已经提壶倒好了一碗茶水来,给了王玄策。

    王玄策接过那碗茶水,跪在唐俭面前。双手奉上。

    “你呀……”唐俭冲夏鸿升摇头笑笑,然后从王玄策的手中接过了那碗茶水来,抿下一口,放到了旁边。

    王玄策见唐俭喝了茶,于是更加激动,再次叩首:“学生王玄策,拜见师尊!”

    唐俭看向王玄策,忽而神色一肃,说道:“若为纵横之士,当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开合有度,方能纵横自如!吾既以答应传授你纵横之术。便自当倾囊相授,你也要用心努力,学有所成。”

    王玄策激动万分,再次叩首。

    顺利办成了事情,夏鸿升很是高兴。更加高兴的是,在王玄策学成之后,到书院中教授纵横家的思想和能力。

    一个纵横家,就是一个外交家,想想若是历史上的大唐能够多有一些苏秦、张仪之辈,散布到大唐周边的各个国家之中,那么许多事情,就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果了。倘若历史上的大唐能够用纵横家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和处理周边的国家关系,那么吐蕃不会壮大,新罗不会钻空子侵吞了大唐灭高句丽和百济的成果,大食也无法撼动唐朝在中亚的地位。

    只可惜,汉代之后,“九流”之中唯有儒、道得以广传至今,而其余七个学说流派,则渐渐销声匿迹,只有只言片语流传了下来。

    夏鸿升发扬科学之余,也想要在书院之中将这些学术流派重新发扬,再创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实现大唐的“文艺复兴”。

    没有思想的碰撞,就没有进步。百家争鸣,就是各种思想碰撞,然后融合,互相汲取养分的过程。它所孕育的,必然是思想的开化和提升。而独尊一家,只会让人思想僵化不前。思想被禁锢了,那科学也就成了泡影。后世的历史上,思想的禁锢越来越严重,不少好用而先进的科技,都因为被儒家说是奇淫技巧,而不能发扬、进化、传承,以至于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王玄策在书院教授纵横家的学说,将纵横家的思想和学说传承下去,教出来更多的苏秦、张仪之辈,这是夏鸿升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纵横家,夏鸿升还要想办法,尽可能找到更多的人才,让书院成为大唐第一个百家争鸣的地方。

    既然跟随了唐俭学习,王玄策就要留在唐俭家中了。夏鸿升没让他再离开,自己则在午后告辞离去。

    王玄策将夏鸿升送到了门口,深深的弯下了腰去,对夏鸿升长施一礼,说道:“大恩不言谢,玄策日后必有所报!”

    夏鸿升笑了笑,摆摆手,说道:“玄策兄切莫如此,你别忘了,我也是有条件的。届时,还请玄策兄能够信守诺言,到书院之中教授纵横之术四年!”

    “莫说四年,便是四十年又如何?”王玄策仍旧躬身不起,说道:“静石,多谢了!”

    夏鸿升扶起王玄策,让他回去了,转身离开了莒国公府,上去马车,由齐勇驱驰着离开了。

    一路上夏鸿升心情大好,撩开帘子一边吹着暮春的暖风,一边回到了家中。

    到了门外,下来马车,熟料还没有进入院子里面呢,就听见身后有人呼喊了。

    转头一看,却见是宫里的侍卫跑了过来:“卑职拜见夏侯!陛下有旨,命夏侯即刻如同觐见!”

    夏鸿升一愣:“什么事?”

    “卑职不知。”那个侍卫摇了摇头:“不过,陛下已然召见了高大人、长孙大人、杜大人、房大人,以及军中诸位将军,还请夏侯速速动身。”
………………………………

第454章 颉利想和亲?

听宫中禁卫说的李世民召见的人,夏鸿升就心里明白一定是突厥又有情况了。现如今,能让李世民着急一众军方大佬的事情,也就只有突厥了。恩,这么想来的话,本公子是不是也已经成为朝中大佬了,哪一次都不漏了啊!——也就心里面得瑟一下,夏鸿升还是不至于丢了自知之明的。

    既然是即刻觐见,夏鸿升也就耽搁不得,匆匆随着宫中禁卫离开了家,直奔皇宫而去。

    到了皇宫之中,却并不在太极殿,而是在李世民的书房之中。那些个文武大佬都已经在了。李世民的决策,不敢说全部,但是有个六七成,都是从这些李世民的心腹之人口中讨论出来的。有了定论之后,才会放到朝堂上面讨论,有更好的,采纳,没有更好的,也就只是走过过场了。

    见段瓒也在,夏鸿升行礼之后很自觉的就过去跟段瓒一起站在最后面了。

    “给朕过来!”李世民瞅见夏鸿升站到了最后面,明显有躲躲藏藏的意味,于是冲他喝道。

    夏鸿升只得讪讪的重又走了出去,李世民对夏鸿升问道:“去年,因颉利残暴,其下有薛延陀夷男乃率其部众,武力反抗颉利,颉利派大军镇压,反被夷男所败,颉利部众归附夷男者不少。去年十一月,铁勒诸姓共推夷男为可汗,当时夷男不敢当,此事你可知晓?”、

    本公子当然知道,本公子还知道你暗地里面扶持了他,让他变着法儿的给颉利添乱呢!夏鸿升心中说道,不过嘴上自然不能这么说,于是躬身说道:“回陛下,臣不知道。”

    李世民又道:“当时朕以为,突厥虽乱,然其势力仍大,须有所牵制。于是命游击将军乔师望暗里联络夷男,册拜夷男为珍珠毗伽可汗。赐以鼓纛。夷男因此以薛延陀诸部成薛延陀汗国,于大漠之北,郁督军山下建立牙帐,与突厥分庭抗礼。以牵制突厥,使得突厥乱上加乱。”

    “陛下英明!”夏鸿升一记马屁立刻跟上。

    李世民对于夏鸿升那一脸浮夸的崇拜表情并不感冒,继续说道:“朕手头得到了两个情报,你且看看,然后说说你的看法。”

    夏鸿升行了一礼。然后走上前去从李世民面前的巨大办公桌上——顺带一提,李世民自从在军校的校长办公室里面感受到了办公桌和配套的老板椅之后,就在自己的书房里面也给布置了一套——拿过来了两张间谍营传递情报所用的纸张来,仔细看过。

    却见那两份情报,第一份是来自薛延陀的,上面说薛延陀可汗夷男因为大唐皇帝的册封,想要依靠大唐的支持来巩固其国,对抗突厥,所以正在商议遣使进贡的事情。此时已然成了定论,如今薛延陀正在商讨关于如何准备朝贡之资的事情。若是不出意外,当于六月出发,八月抵达长安。

    这只是一份普通的日常情报,并无紧急或者重要情报的标志,因此只是一封日常回执,反应一下薛延陀近况的普通情报。

    另外那一份上面,却是关于突厥的情报。上面说了,突厥内部贵族对于大唐册封薛延陀一事十分恼火,请求颉利出兵攻唐。但是以颉利为首的另外一部分突厥贵族听从了赵德言的劝说,认为若是大唐同薛延陀联手对付突厥。那样突厥便断无胜算可言,当务之急是要破坏薛延陀与大唐的结盟,因此要抢在薛延陀受到大唐扶持之前同大唐缔结更亲近的关系,以图后续发展。先击败薛延陀,以免腹背受敌。因此想要向长安派遣使者,向大唐称臣,并向大唐皇帝请婚和亲,行婿礼。不过,此举却并未成定论。颉利和另外那些反对的贵族正在就此事商议争论。情报上还说,颉利在突厥内部仍旧不失控制力,可能会强行派遣使者前来长安。

    两个情报,夏鸿升看完之后,差不多也猜到李世民召见众人来是要说什么了。

    “说说你的看法。”见夏鸿升看完了两份情报,李世民说道。

    夏鸿升将两份情报放回了桌子上,说道:“这个,想必陛下心中已经有所定论了吧……”

    “朕当然有所定论,朕需要的是一个兵发突厥的借口和理由,可不是一个觊觎我大唐公主的老女婿!”李世民的脸色黑黑的,看起来似乎对此事很是窝火。

    “呵呵,夏侯,陛下的意思是,该如何想个办法,既不同突厥撕破脸皮,表露的太明显,又能拒绝突厥,最好能激起突厥的不满,报复大唐。届时,大唐就有理由对突厥用兵了。”杜如晦笑着捋须,对夏鸿升解释道。

    夏鸿升自然也能明白李世民的意思,说道:“陛下的意思是,想个法子破坏突厥的心思,惹恼了突厥,最好让突厥恼羞成怒,攻击大唐,落下口实。还要让旁人看在眼里是突厥的不对,而突厥人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不错!”杜如晦点了点头,笑道:“方才老夫等商议了许久,也未曾定论来,夏侯素来心……呵呵,心思活络,善于另辟蹊径,于是想要听听夏侯的想法。”

    夏鸿升直翻白眼,心什么,你原本想说的心黑阴险么?所以让本公子来想个损法子去阴突厥一把?

    “这其实倒也不难,想必,诸位大人心里面都已经有数,只是碍于颜面,不愿说出来吧?”夏鸿升朝众人说道,哼,你们这帮才一个两个的都是老阴人,又不愿意背上老阴人的名声,就故不发声,联合起来一起坑本公子,到时候别人说起来阴损了,一句那都是夏侯的法子就抹的干净,呸!

    李勣这个老阴人笑道:“哪里,哪里……夏侯心思机敏,咱们集思广益,才能为陛下更好的出谋划策,岂不是这个理儿?”

    夏鸿升也懒得跟他们计较,他们不想落个阴损的名声,夏鸿升却是向来不怕——反正都已经落下个满朝文武皆知的从商之名了,也不在乎这个。
………………………………

第455章 抢劫

“好办?”李世民往后靠到了座椅靠背上,饶有趣味的笑了笑,说道:“那夏卿且说来听听。”

    夏鸿升点点头,说道:“微臣认为,突厥会首先观察薛延陀的动作。倘若薛延陀的使者一直没有动身出发,突厥估计一直都会是抱着观望的态度。颉利不是傻子,不会在外有薛延陀威胁,内有突利争权的情况下,再用强制性的手段去的得罪突厥内部的贵族。而既然情报上说薛延陀的使者可能在六月份才会出发,那微臣估摸着,颉利就算是想要遣使称臣,也会是六月的事情了。一方面派使者前来长安称臣,向陛下请求和亲,另一方面,则在半路阻挠薛延陀的使者,使其不能顺利的抵达长安,朝贡陛下。”

    “继续说。”李世民点了点头,没什么太大的反应,想来这个回答方才他已经从其他的大臣口中听过了。

    于是夏鸿升继续说道:“那么接下来,我们假设突厥已经派出了使者,带着称臣和求和亲的意愿开始出发,前往长安,而薛延陀的使者,则半路上遭到了突厥的阻碍,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