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338部分

贞观帝师-第338部分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夏鸿升看来,倒觉得自己给出的待遇只算正常,见那些干活的人感激若斯,跟施与了他们好大的恩德似的,于是归于其他人太过压榨劳工。

    “夏鸿升呢?叫夏鸿升出来见本公子!”

    “对,喊他出来!本王要好好教训教训他!”

    夏鸿升正在那视察工地呢,老远就听见有人叫嚣着过来。

    还有哪个不开眼的纨绔敢来泾阳找茬?夏鸿升心里惊奇,不由的动了兴趣,循声走了过去。

    走过去,就看见自家管家弯着腰恭敬又为难的站在几个人旁边,不住的说着好话,再仔细一瞅,却不是李家的那三兄弟还能是谁?

    “哼哼哼,我道是谁竟如此嚣张,光天化日之下平白无故的就敢来我泾阳书院闹事。却不想是你们三个!”夏鸿升冷笑着走了上去。

    只见那三人闻声一个激灵,见夏鸿升亲身出现了,顿时气势就软了一截。

    “学生拜见师尊,是三哥叫嚣着要来教训师尊的!”李泰看见夏鸿升不怀好意的冷笑过来,立时做出了决定,分分钟叛变卖了队友。

    李承乾抬手指着李泰,瞪着眼睛张着嘴巴,对于李泰的反水感到十分意外和不信。

    “啊!升哥儿,你咋真在这里……等等,为兄好生头晕,这酒恐怕是有毒……”李恪一身酒气醉醺醺的站在那里,见夏鸿升走近,于是开始装傻充愣,四下里面一看,怪叫一声:“哎呀,这是何地,为兄记得咱们在大哥家中吃酒,怎的到了这里?”
………………………………

第608章 早到

    夏鸿升领着李家的三兄弟离开工地,走出泾阳书院,书院正门出去不算太远就对着泾阳集,夏鸿升将几人领到集市外面,一个大老槐树下的茶摊儿边坐下来。

    “公子,您喝冰茶?”茶摊儿上的老汉向夏鸿升问道,因为夏鸿升是常客,所以老农知道夏鸿升习惯喝什么。天热,泡了茶叶,往茶水里面加冰块儿,一直加到冰凉,甚为爽口。

    “不了,四碗酸梅汤,加冰。”夏鸿升摆了摆手,看了看李恪那副醉眼惺忪的样子,又冲那老汉说道:“一碗不放糖!”

    “放糖!放糖!”李恪立马清醒了过来:“多放冰糖!不然岂不是要酸死个人。”

    夏鸿升挑着眉头盯着李恪,冷笑了起来。

    李恪见状,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哎,升哥儿莫恼,我这不是喝醉酒了么,就是耍耍而已――不过,我大妹就这么不受你待见?你就真的的一点儿也不愿要她?”

    “升哥儿不知,这几日长乐在父皇面前哭的不行,非要父皇收回成命,气的父皇将长乐禁足,听长乐身边的丫头说,这几日长乐滴水不进,谁劝也不成,说是自己对不住徐惠,连母后也没法子。”李承乾在旁边叹了一口气,对夏鸿升说道:“长乐平日里最是懂事,没曾想这一回会这样。”

    听见李丽质绝食,夏鸿升心里面忽而针刺似的,可是想想徐惠,也只能是一声叹息了。

    “升哥儿,我也知道这事儿其实怨不得你。你同徐惠的关系,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咱们弘文馆里都知道。大妹跟徐惠情如姐妹,父亲这么做,陷大妹于不义,也让升哥儿你为难。我也不明白父亲这一回怎的突然谁也没提前打个招呼的,就直接在朝堂上面当着朝臣的面赐婚。但凡父皇能提前问一声,又岂能会不知道升哥儿你已然情有所属。”李恪也叹气说道:“升哥儿,我想让你去劝劝大妹,她本来身子骨打小就弱,这几年听了升哥儿的话,一直坚持着锻炼,加之孙神医一直调理,总算是好了起来。可这又连着好几日的滴水不进,会出毛病的。”

    “这,我……”夏鸿升咬了咬牙:“我本就辜负公主一片情意,对她不住,又如何还有面目去见公主?”

    一念及此,夏鸿升心中竟忽而泛起了一丝痛楚来。

    “公主一片深情,我感激不尽。我对公主,亦有情意。只是,我同徐惠结缘在前,同公主相知在后……”夏鸿升摇了摇头:“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李承乾默念了一句,耸然动容,直觉这两句数字之间,竟然蕴涵无限无奈与悲恸,一时间众人竟都没了言语。

    夏鸿升沉默半晌,众人也都不再言语,默默的喝完了酸梅汤,回到了夏鸿升家中。

    回到家中,夏鸿升到书房取出一张纸来,提笔写下了几句,折好放入信封,交给了李承乾,说道:“请将此封书信交给公主,就说,夏鸿升不值得公主如此。”

    李承乾叹了口气,从夏鸿升手中接过了信封,之后便离开了。

    夏鸿升独坐在书房之中,不知道怎么的,突然满心怅然。

    也不知道这么呆坐了多久,门外忽而传来了齐勇的声音:“公子!徐大人来了!”

    夏鸿升一愣,赶快从书房里出来,往前门迎去。半道上就看见徐孝德步履匆匆的走了进来。

    “徐伯伯!”夏鸿升唤了一声。

    “陛下今日竟然微服到了家中!”徐孝德压低了声音沉声对夏鸿升匆匆说了一句。

    夏鸿升又是一愣,立刻转身同徐孝德一起进去了书房,将书房门从里面锁了起来,并交代齐勇在外面守着,谁也不许靠近。

    “徐伯伯,怎么回事?”两人一坐下来,夏鸿升就立刻问道。

    徐孝德摇了摇头,说道:“今日老夫东宫无事,就在家中,下人来报说有人门外等候,看上去气宇不凡。老夫出门一看,不料却是陛下正在门外。老夫请陛下进去之后,陛下先是问了问东宫事务,又问了问太子平日里的表现。最后才又问及婚约之事。老夫未曾料到陛下会亲自驾临,不过所幸之前的一应所需已经准备好了,总算是未曾弄出什么岔子来。陛下临走之前,还将惠儿叫出来,好在惠儿举止说话,都应答得体。而后陛下什么也没有说,就又离开了。”

    夏鸿升想了想,问道:“却不知道陛下此举是什么意思。”

    徐孝德摇了摇头:“老夫也琢磨不透,难不成是想看看惠儿到底如何?”

    “不清楚。”夏鸿升摇了摇头,又说道:“不过方才李承乾和李恪还有李泰三人也来了泾阳,才离开没有多久。说是公主不愿对不起惠儿,在陛下面前请求陛下收回成命,被陛下禁足宫中,又以绝食抗议。陛下对公主之疼爱,满朝皆知。会不会是陛下本是想要惠儿入宫去见见公主,让公主不要绝食?”

    “什么?”徐孝德吃惊的看着夏鸿升:“公主绝食?”

    夏鸿升点了点头。

    “这……这可如何是好,若是公主再有个好歹,只怕老夫与贤侄难逃其咎。”徐孝德皱起了眉头来:“只是惠儿这些时日也是心中忧愁,整日里茶饭不思的,又如何能够去安抚公主?”

    “我已经托太子殿下给公主捎去了一封书信,但愿公主能够不要再如此。”夏鸿升心怀愧疚,说起来也语气黯然。

    徐孝德叹了口气:“唉,长乐公主心性善良,想来,陛下之前也未曾令长乐公主知晓这个决定。只怕当初也是没想到公主会如此反对吧!公主对待惠儿之情义若斯,老夫反倒觉得惭愧了。”

    夏鸿升点了点头,默默不语,心里面却想起来了一句记不得什么时候听过的话来: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只是,她比你早到……
………………………………

第609章 稻种的消息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狂风骤雨的一个晚上,电闪雷鸣到了清早方才停住。雨滴从檐角落下,折射着太阳的光辉,在空中划过一道明亮的痕迹,然会坠入了青石板上的积水之中。

    李世民仰头看了看屋顶上面那高耸着的尖尖的铜针,自从它们被装上了房顶之后,无论如何打雷如何闪电,都再也没有被雷击过了。

    转身回去书房,坐下来习惯性的往后一靠,又想到身下的这椅子,坐着柔软舒适,靠着更加惬意,下面还有轮子,移动着也方便乐趣。

    仔细想想,大到国家方针政策,小到吃穿用度,都被这个夏鸿升个影响了。

    至于这种影响给大唐带来的结果是好是坏――李世民往后靠了靠,觉得龙椅要是也能有这般舒适,就更好了――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李世民面前的桌面上有着一封书信,半开着,露出里面的纸张来。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李世民口中轻声诵念出一句,心头忽而涌出无限回忆来,伴随着一张清晰却又模糊的面容,到最后都化作一丝怅然的无奈。

    心中不禁一动,抬手从信封中抽出了那一纸信笺来,展开。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李世民默默看完,叹了口气,将手中的一纸信笺重又折住,装入了信封里面。

    “王德。”李世民唤了一声。

    “老奴在!”王德躬身答应道。

    李世民抬手将信封交给了王德:“烧了。”

    “是,大家!”王德接过信封,走出书房外面,将信封连带里面的一纸信笺点燃烧成了灰烬。

    回去报于李世民,李世民点了点头,嘴里去呢喃着:“双全法……”

    王德听不清,也不敢听清。只是仍旧默默伫立在一旁,做个透明人。

    忽而,外面传来了一声禁卫的声音:“启禀陛下,折冲都尉段瓒于院外求见!”

    段瓒?李世民知道他一定是来递送情报,却不知道是何处的情报,故而一愣,随即身上的气质陡然一变,淡声开口:“让他进来。”

    帝王终究是帝王,在旁人面前,他必须威严。些许片刻的怅然与悲绪,只有帝王自己能够知道。

    段瓒进来了书房,躬身行礼。但是李世民看得出来,段瓒的身上和神情,有一种难以抑制住的兴奋和激动,心下也松了一口气。

    “何事啊?”李世民见段瓒那样的神情,心中也很是好奇,于是问道。

    段瓒的手里面紧紧的攒着一张纸,很是激动的声音微微颤抖,答道:“启禀陛下!稻,稻种……稻种找到了陛下!林邑国真的有能够一年三熟的稻种!”

    “什么?!”李世民呼的一下站了起来:“快,将详情细细道来!”

    “陛下,咱们派去的间谍到了林邑之后,并没有花费多大的功夫,就找到了三季稻。只是为了确凿此事,那些间谍亲自留在林邑国,跟随林邑国的老农一起耕种,学习了如何种植三季稻,然后又亲手种了一年,从耕种到收获,验证了夏侯所言,这才传报于陛下,并且已经开始在林邑国设法大量收购稻种,首批的两千斤稻种已经走海路出发,将在福州靠岸!”段瓒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几张信纸交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立刻接过仔细看了起来,待看到间谍搜集的关于林邑国的情报,顿时大吃一惊,忍不住惊叹道:“区区林邑小国,每年收获的粮食竟然能够超过大唐几个主要产粮的道加起来的总数,这……林邑国往南至于沿海,往西至于天竺,多数地区一年唯有夏之一季,竟可全年耕种?!”

    李世民越看越是觉得心中不爽,再往后看,那林邑国竟然盛产多种奇珍宝石,更有金矿无数……

    李世民的眼神十分挚热,转头问向了段瓒:“首批稻种多久能抵达福州?”

    段瓒想了想,答道:“坐海船走,微臣估摸着至少得月余。这份信发出来的时候,海船已经出发,只怕是下月中旬,就能抵达了。”

    “好!”李世民兴奋的一手将那信纸拍在了桌上:“速传三省臣工至两仪殿见朕!”

    王德躬身一礼,立刻出去传旨。

    待王德走到门口,李世民又出声道:“稻种一事,乃夏卿一手促成,又尤为了解,派人去传夏卿即刻觐见。”

    “夏侯最近都在泾阳,只怕一时半会儿到不了。”段瓒对李世民说道:“微臣这就立刻快马前去泾阳!”

    李世民点了点头,段瓒便告退离开了。

    看着桌子上段瓒方才送来的消息,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渐渐收起。一年三熟的稻种已经找到,证明了夏鸿升去年说过的话是正确的。倘若这一年三熟的稻种能够在大唐推广开来,倘若夏鸿升所说,最南边的一些地区可以一年三熟,岭南地区可以一年两熟,就连北方也可以至少一年一熟,且每亩的产量比现如今的产量要高出不少的话是真的,那大唐即便是不能彻底的解决粮食的问题,也能够极大的缓解。这又是一个不世之功。

    不知道他还知道什么东西!

    每一次,当旁人以为夏鸿升展示出来的东西已经是足够令人惊奇的时候,夏鸿升就又总会再次展示出更加惊奇的东西。

    谪仙人,谪仙人!难道夏鸿升果真是从上天贬谪下来仙人?否则,他如此年轻,又怎会懂的这么多地东西?说话做事,为人处世,如同一个老成之人?

    一个拥有如此能力的人,难道就真的甘于只做懒散闲官?而无一丝野望?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

    无论如何,李丽质必须嫁给夏鸿升!

    这种能力,必须为我所用!倘若不能为我所用……

    李世民冷眼一凝,迅速铺开了一张纸来,落笔没有一丝的迟疑,伏案疾书起来。
………………………………

第610章 试点

    “陛下,微臣以为,占城稻的消息若是确凿,那么咱们应当立刻从林邑国弄来更多的稻种,在我大唐广为推行,如此,可大为缓解我大唐粮食的压力。”躬身对李世民奏道的那个人夏鸿升并不认识,但是对于他的话,却很是不屑。

    “陛下,臣以为不可。”房玄龄对李世民说道:“凡所种植,不仅要看其种,更要看其地,看其天时,看其耕耘。三季稻虽然听来颇为诱人,但是万一到了大唐,水土不服呢?陛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那三季稻在林邑国可以一年三熟,但是到了大唐就不一定了。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