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428部分

贞观帝师-第428部分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都愣住了,动了动嘴,却发不出声音来。一时间,竟被震慑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是了。(。)
………………………………

第810章 尖端与常规

    火炮既成,便立刻投入了使用,大唐水师中的铁甲船,已经达到了十二艘之多。这十二艘铁甲船以后将成为大唐水师的主力,每一艘铁甲船上都装配了火炮――不过并非是夏鸿升拉去长安给李世民操演火炮威力的那种,而是前装滑膛的红衣大炮。

    之所以没有配备后装线膛的火炮,是因为产能。

    线膛后装火炮拥有更加稳定和精准的优势,但是军机坊做起来,产量却不足以立刻配备给铁甲船。制造一门线膛后装火炮,不仅对火炮的要求很高,弹丸更是制作起来也很费时,主要在于金属弹壳,很难做到标准。以军机坊现有的能力和水平,三、四个月做出一门来火炮,已经是最快,一个月产出后装线膛所用的尖头椎体弹丸,二十枚已经是极限。而若是做前装滑膛的红衣大炮,一个月就能配齐两艘铁甲船所需,弹丸更是一个月就能造出好几百发。

    后装线膛火炮和定装弹药,代表了大唐武器的尖端成就,作为一种威慑性的武器,日后诸部完成配备和替换。而制造起来相对较为容易的后装滑膛红衣大炮,则暂作为大唐的常用火炮火力,在制造后装线膛火炮和定装弹药的过程中,为大唐军中服役,作为常规力量而使用。

    并非是夏鸿升不知道,先做出红衣大炮,不耽误使用,然后再慢慢去开发后装线膛火炮和定装弹药,这样更加容易,也是更加实用的办法。

    只是夏鸿升更加愿意多吃些苦头,掉些头发,在开初就将更见先进的发展方向引导出来。就像后世里我兔的蘑菇弹,开发那个东西的时候,距离***回应抗美援朝的时候,说出那句“他们有他们的原子弹,我们有我们的手榴弹嘛”的话,距离并不远。在威慑性力量面前,那时候的中国还有太多的问题要解决,但是,***却直接选择了最具难度的核弹技术。这中间付出了多少生命和艰苦,却也收获了历史性的胜利。核武器的研制成功,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从那一刻,中国才所谓真的站了起来。

    从手榴弹到原子弹,中间的几多跨度,所带来的意义和影响,是非凡,且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夏鸿升偏执吧,最先进的,总是最有威慑力的。与其可能像清朝那般依赖于红衣大炮的威力,而疏于对更加先进的火炮技术的开发和研制,那倒不如直接一开始,就让大唐的火炮,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先进的阶段――这正是夏鸿升的思量所在。高,往后去的高度就高,大唐的技术往后去,达到的程度就越高。同样的速度和体力,在同样的时间里去登高,那山腰的人,肯定要比山麓的人上的更高。

    而哪怕是后世的人再没出息没作为,而被人所超越,那至少也要让其他人多花去更多的时间追上原先的差距再说。

    这样,也可以让大唐的优势,保持的更久远一些。

    十二艘铁甲船,每一艘都装备了红衣大炮,载足了弹药,又各自配备了三百人的水师将士,另有船底二百人的民夫踩轮――大唐的铁甲船,在保持性能和保证船上补给的前提下可以承载八百人之数。这个数字没有超过前隋五牙船的载人九百之数,更是距离三国楼船的三千人之数相去甚远。不过,夏鸿升觉得,这前隋的五牙船,能载人九百,若不远航,应该也是可以的。但是三国楼船的三千人之数,这就有些太夸张了。

    连明朝世界上最先进的“宝船”上,也才容纳一千余人而已。大唐的铁甲船,其实在保持性能和保证船上补给的前提下,本也是能容纳这个数,不比后世明朝的宝船少的。只是作为专门用作战斗的专业战船,故意留出些余地,以应对一些其他的多变的状况。而若真要在船上塞下三千人,那除非是除了人之外,什么都不装,且估计还只能是风平浪静的飘着,风一吹浪一打,估计就得翻船。

    这一十二艘铁甲船,是大唐水师如今的主力。本就已经在琉球训练了许久,加装上了红衣大炮之后,又训练在海上使用红衣大炮,提高炮手的精准度,训练了两个月。

    而在长安的大唐军机坊,后装线膛火炮,和定装弹药,已经开始了它缓慢的制造流程和周期――在使用蒸汽机提供巨大动力的机床出现之前,这个产能已经没法再提高了。军机坊中现有的机床,是脚踏式和石盘转动带动式的,对于一些坚硬的东西,还有水轮提供动力的体型很大的车床。这些现有的机床,其本质都还没有脱离最原始的树木车床的范畴。用来切割木材,或是进行简单的切削是够用了,可是对于加工弹壳和炮筒来说,精度和力度都严重不足。

    夏鸿升也由此明白,动力,如今已经成为阻碍大唐进一步发展的沟壑了。

    本公子知道茶壶盖被沸水冒烟顶起来哐哐当当,就是蒸汽的原理。可不知道怎么把这蒸汽顶起茶壶盖,变成复杂的提供巨大动力的蒸汽机啊!

    夏鸿升仰天长叹。

    “贤侄,怎么了?”李孝恭问道。夏鸿升站在李孝恭的身后右侧,是以被李孝恭听见了他的长叹。

    “哦,小侄只是想到这些水师将士此去出征,里面有些人许就不能再活着回来了,是以心中伤感。”夏鸿升对李孝恭答道:“一将功成万骨枯,小侄受不了这感觉。大抵小侄是不大适合来做将军的。”

    听了夏鸿升的话,李孝恭也是神色一黯,也叹了口气,说道:“本王随大唐一路征战至今,死在本王眼前的军中将士,又有几何?是数都数不过来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本王也不希望他们去疆场杀伐,身死异乡。本王不能保证让他们每个人都活着回来,可大唐需要他们。便是本王自己,若为大唐故,也当马革裹尸,战死沙场!”

    夏鸿升一愣,继而默默不语了。
………………………………

第811章

    “八月了……”李孝恭对夏鸿升说道:“若是在长安,此时该可以吃上预知子了。倒不是本王爱吃,是崇义和崇德这俩臭小子爱吃这一口东西。”

    听李孝恭这么说,夏鸿升就知道这位百战沙场的将军,也有些想家了。

    夏鸿升也不禁又第无数次的想起来自己家。也想起来自己的那俩未过门儿的媳妇儿——贞观五年都叮定住了,这眼瞅贞观六年就要过去,还没有嫁进来。哎,也不知道她们怎么样了。李丽质是不是身子又好了些?徐惠有没有长高了些?月仙有没有谱出新曲儿?……呃,还有那谁呢,有没有安安分分,好生生的?

    船行海上,一路向南,一路向北而去。

    往南,有一艘铁甲船,和几艘海船,站在铁甲船船头的人脸上带着轻佻的笑意,嘴里叼着一根茅草,手里拿着望远镜极目看去。后面的海船上,载着一箱箱的兵器。

    “大人!”船头的人身后走来了个船工,对他说道:“航向正,桅帆满,预计半月之后可达林邑。”

    “大什么人!”那人咬着茅草,回头责道:“老子是海贼头子,镇海鬼王鬼千秋,老鬼!唔……到了林邑,老子得是倭国的海贼!记得提醒老子。”

    身后那人点点头。

    海风扑棱棱吹着,将桅帆鼓得饱胀。

    往北,十二艘铁甲船当前,百余艘海船浩浩荡荡,船上大唐龙旗飞卷。

    李孝恭拿起望远镜看看,又放了下来,对身侧也嫌闷出来吹海风的夏鸿升说道:“贤侄觉得,拿下倭国,得多出时间?”

    “击溃倭国,攻陷藤原京,小侄觉得一月足矣。”夏鸿升说道:“不过这拿下倭国嘛,就说不清楚了。倭国山多地狭长,四个大岛上面都是如此,若是藏于山中滋扰游击,大唐将士到处追着,倒也得花些功夫。”

    “追击?”李孝恭哈哈一笑,大手一挥,说道:“用不着。咱们大可暂且放过倭国国主与其朝廷。然后占据倭国诸城。静候倭国朝廷组织人手前来围城,即可反而击之,管他藏在哪座山里游击呢。有能耐,他倭国朝廷一辈子藏到山沟子里面不出来!至于其国百姓,若服大唐管教,那便罢了。大唐仁义之国,自然好生安置,将养他们。若是不服大唐管教,跟着倭国朝廷瞎折腾,呵呵呵……”

    李孝恭笑的阴测测的,不再往下说了。但是夏鸿升却感到一股凉意从后背直窜脑门。

    想了想,夏鸿升又问道:“叔叔,陛下是真的打算彻底将倭国一举拿下?”

    李孝恭点了点头,理所当然的说道:“既有能力,又相互开战,为何不一举拿下?”

    “那拿下之后,又当如何处置倭国?”夏鸿升再问道。

    李孝恭想了想,答道:“依大唐历来之法,当以其地置州县,敕其部族首领世袭为治,自治其事物,行进贡,然须忠于朝廷,遵从陛下旨意行事。之前征伐突厥,虽收突厥战俘为徭役,却也仍置州自管,左置定襄都督,右置云中都督,二府统之。似此之地,为羁縻之州。”

    夏鸿升点了点头,心里却暗道不好。

    羁縻州是指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以情况特殊﹐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

    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引申为笼络控制。中国设羁縻州,正是始于唐朝。唐朝对一些边远少数民族采用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

    唐朝的羁縻制度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唐朝军事力量笼罩之下的地区设立的羁縻州、县,其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行进贡,但是负有一些责任,如忠于中央政府、按照要求提供军队物资等等。朝廷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文书用“敕”。第二种,是内属国,如南诏、回纥等,一般封为可汗或郡王,有着自己的领土范围,但是其首领的政治合法性来自于中原政府的册封,不能自主,中原政权将其视为臣下,文书用“皇帝问”。第三种,是所谓的“敌国”和“绝域之国”,如吐蕃、日本等,虽然可能亦有册封,然多为对现实情况的追认,其首领的统治合法性并不依赖中原政权的册封,中原政权的文书多用“皇帝敬问”。

    到了后来的宋朝,其进一步加强了对第一种情况的羁縻州、县的控制,在部族首领之外,加派中原政府任命的监管官员。元朝时逐渐演化为土司制度。历经明朝小规模和清朝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正式废止了土司制度。

    这不行啊!

    夏鸿升摇了摇头。

    羁縻州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实际上呢,朝廷的敕诏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有些土官以世袭故,恣肆虐杀百姓,为患边境,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朝廷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甚至内部发生械斗或是战争,互相残杀。实际上形成少数民族割据。

    后世里,明清二朝都实行过改土归流,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取消部族首领世袭制度,设立州﹑县,统一由朝廷派遣流官进行管理,就是在解决这种羁縻制度留下的弊病。因为明清时候的土司制度,其实就是羁縻制度的发展,并无本质区别。

    这种少数民族制度在生产力水平不高、交通不便、民族文化差异巨大的情况下,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世袭的部族首领世代受封,独霸一方,借助朝廷的扶植而发展自身,对朝廷叛服无常。朝廷积弱,就趁火打击,朝廷强大,就再俯首陈臣,恶性循环。

    “贤侄为何摇头?”李孝恭看见夏鸿升皱眉摇头,于是问道。

    夏鸿升叹了口气,答道:“小侄觉得,这种处置其他部族的法子,不太对路啊!”

    李孝恭哈哈一笑,说道:“这倭国还没拿下来呢,你这肚子里面是又要搞甚子幺蛾子了?”
………………………………

第812章 也借东风

    海上风涌,浪涛沉浮,十二艘铁甲船一马当先,乘风破浪,犹如一支海中巨矛,直刺倭国。

    此为先锋。

    “前方探子回报,倭国引船三百二十余艘,兵卒五万余人,散于鹿儿岛外,环伺应备。无论何处发现敌船,其余部位皆可成为两翼,迅速收拢,形成合围之势。”李孝恭见夏鸿升进入了船桥,于是对夏鸿升说道。

    方才夏鸿升正在屋中休息,刚睡醒过来,翻看了几眼书,就被李孝恭的亲兵唤了出来,说是李孝恭请他到船桥去。

    环伺戒备,就是沿着海岸线戒备嘛,无论大唐的船只从哪里出现,其他方向的倭国船只都可以立刻从两侧包围过来,将大唐的战船给围到中间去的意思。

    听李孝恭又道:“如此一来,倒不便于火攻。水师的战场一出现,倭国水师的战船就会立刻收拢包围过来。三百来艘船,想包住咱们这十二艘船太容易了。就是咱们直接以火炮轰击,也得花些时间。这些时间也足够后续的其他倭国船只将咱们包围起来了。一旦被包圆,汽油一烧,虽说周围倭国的船只要被烧着,可也反到将自己也给圈到了火圈里面。铁甲船虽不惧火烧,可船上有弹药,一旦被引燃,也是危险。”

    “那李叔……大总管的意思是?”夏鸿升张口问道,想到此刻已经是战事之中,于是唤了称呼。

    “等中军到来。”李孝恭说道:“中军一到,水师战船便可拉长成线,凭倭国的这些战船,就没有能力冒着火炮的威力将水师战船包围了。只能正面接弦,但火炮射程极远,只怕等到他们靠近的时候,已经被炸沉的差不多了。剩下再近些的,直接抛掷汽油桶纵火焚之,一举将倭国战船尽毁。”

    李孝恭的主意不失为稳妥的好办法。水师后面还有百艘战船,上面随没有火炮,但是却都有抛石机和炸弹,及汽油桶。数量一多,拉成长线状,倭国的战船就没发实现合围了。到时候,就成了全线开战。而正面开战,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