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工程师 >

第474部分

明末工程师-第474部分

小说: 明末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诸位爱卿,这其中的缘故,却是如何?”

  下面的文官们听到天子的这句问询,四下里对视了一阵。

  不少文官心里十分高兴。这些文官们就想看到新法的失败,如今天子对变法失望,这是最好的事情。如果天子能够对新法绝望,中止新法,那就更好了。

  新任户部尚书陈元步拱手出列,大声说道:“圣上,新法与其说是变法,倒不如说是对士绅的劫掠!我大明素以士大夫和天子共治天下,然而新法一出,天下士人皆齿冷心寒。那些油滑差役一个个带着麻袋到士绅家中抢夺财税,恨不得将士绅的幼弱子女绑去卖钱。其中苦难,罄竹难书。”

  “如今天下苦新法久矣,既然天子也觉得新法没有什么成效,不如恢复祖宗法制,免除士绅的田赋。”

  新任东阁大学士胡永年拱手出列,说道:“圣上,新法荒谬,不能久,久必有变。此时废法,尚可救!”

  文官们一个个站了出来:“臣附议!”

  “臣等附议!”

  朱由检没想到自己问个问题,竟惹得文官们这么兴奋地攻击新法,皱紧了眉头。

  新任文渊阁大学士张光航看了看天子脸色,拱手出列,大声呵斥道:“荒谬!士绅逃税何时就变成了祖宗法制?新法在民间可以降低贫苦小民的负担,在朝堂上可以增加太仓库的岁入。就算北方的新法没有达到天津的效果,也绝不是恶法!”

  李植在京郊运河边杀死一千多文官后,天下文官的胆子都小了一些。虽然他们依旧为士绅的逃税权奔走,但却再不敢勾结外部势力,也不敢公开和天子的心腹为敌。听到张光航的话,文官们不敢反驳。

  不过虽然不能厉声质问张光航,他们还是可以死乞白赖。

  户部尚书陈元步突然跪在了地上,嚎啕大哭。

  他也不知道是真伤心还是装出来的,竟流下了两行眼泪,沙哑着嗓子喊道:“圣天子,我朝以忠孝儒家为治国根本,儒生便是士绅,士绅便是儒生。这天底下,再没有比儒生比士绅更懂得忠孝的。若是圣天子坚持新法伤了天下儒生的忠孝之心,这天下哪里还有赤子?”

  “难道天津齐王培养出来那些虎狼之辈会对天子忠心耿耿?若没有了儒生,这朝廷社稷由哪个为我圣天子撑住?”

  听到这陈元步的中伤,崔昌武眉头一皱。

  他拱手出列,说道:“户部尚书不谈赋税,却无端攻击天津的齐王。试问如果说天津的新式官僚都是虎狼之辈的话,那北讨建奴,南平流贼,力挽狂澜的虎贲军都是乱臣贼子了?那巧取豪夺逼得穷苦百姓揭竿而起,差点造成不能言之局面的士绅,都是忠臣贤士?”

  “世上岂有这样荒谬的说辞?“

  朱由检见崔昌武不高兴了,也是眉头一皱。

  现在朱由检在大江南北全部实行新法,太仓库大大地充实了。这半年,太仓库就比去年半年多收了七百万两银子,这对于以前处处捉衿见肘的朱由检来说可谓是一笔巨款。

  有了银子,事事都好办。

  虽然大明朝廷执行新法的效果远没有天津来得好,但是无论如何,朱由检对新法还是基本满意的。

  而现在新法能够在大江南北执行的关键,就是在南京驻扎的虎贲军。

  两万虎贲军摆在南京,看似人不多,其实威慑作用十分大。因为既然李植派了两万人来,就随时会再增兵。一旦发生地方军镇联合文官抵抗新法的事情,虎贲军骑着骏马会立即杀过去,灭族抄家不在话下。

  所以李兴一入南京后,江南新法立即成了,太仓库立即足了。

  现在这样的局势下,朱由检在财政上完全依赖李植,当然十分看重崔昌武。

  见崔昌武十分不快,天子一挥手,喝道:”陈元步胡言乱语,惑乱朝廷,拖下去廷杖二十,罚俸一年。“

  陈元步听到这话,扑通一声在地上磕了一个头,大声说道:”圣上,臣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赤子之言!若没有儒生,若没有儒教,天下哪个还知道忠孝?哪个还懂得维护朝廷?太祖高皇帝定下制度让儒生和天子共治天下,其拳拳之心圣上可感知否?“

  东厂番子们走了上去,把陈元步拉下去打板子。

  听到陈元步的话,朱由检似乎有些触动,脸上微微变色。

  坐在那里,他许久没有说话。

  崔昌武看着朱由检的脸色,有些担心。

  把心一横,崔昌武突然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奏章出来,大声说道:”圣上,齐王殿下有本奏,奏章已经到了内阁。“

  听到崔昌武的话,朝堂上所有人都转过了头,盯着崔昌武手上的奏章。

  李植上奏章了?

  李植好久都没有上过奏章了。现在李植是齐王,手握天下雄兵,一举一动都影响巨大,他已经很久没有直接向天子献策了。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齐王所奏何事,阁老请念!“

  崔昌武把那封奏章打开,大声说道:”齐王奏章说得简单,‘儒生为官和法制精神有悖。每日浸淫在私德理论中的儒生不懂得何为执法如山?请天子废科举!选天下有公德的寒士为官治理天下。’“

  听到崔昌武的话,朱由检瞳孔一缩,一下子僵在那里说不出话来。

  朝堂上的文官们听到这句话,扑通扑通全部跪在了地上。

  天要塌下来了!李植要废科举?!

  


第一千二十六章 根基

  李植这一封奏章的威慑力太惊人,文官们仿佛被人挖了祖坟,一个个面色发白,跪在地上说不出话来。许久,竟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天下儒生的根本,就是科举。

  正是因为有了科举,儒生才获得了功名身份。往大处说,正是因为科举,才有了进士及第的文官出仕以大儒的身份执掌社稷,管理上至朝廷下至黎民。往小处说,正是科举,才让儒生变成了功名在身的士绅,在地方上超然物外成为人上人。

  科举制度,是天下士绅控制这个大明的出发点。没有科举制度,就不存在什么文官集团,就不存在什么士绅。

  李植这已经不是要文官和士绅的命了,李植这是要从根本上灭绝这样一个阶级。

  就连朱由检也是无比的惊讶,仿佛听到了一声晴天霹雳。

  废除科举制度与收缴士绅免税权不同。这士绅的免税特权从来不曾作为大明的官方制度,始终是士绅和文官串通的“盗窃”行为。朱由检为国为民限制士绅们逃税的行为,是毫无心理障碍的顺势而为。

  然而废除科举,就不一样了。

  从明朝开国朱元璋手上起,这科举取士的制度就是大明的官方制度。大明朝一切的官僚机制,都是建立在这科举取士的基础上。官场上的出身,晋级,官僚之间的“同年”,“座师”关系,一切的一切都是由科举这个出发点决定的。

  如果没有科举,大明朝将由另外一群人来治理。整个社会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大明朝的朝廷和民间都将重新洗牌。

  李植要废除这个根本制度,要用公德标准来选拔官员。

  朱由检没有说话,而是下意识地看向了跪在地上的官员们。

  地上的官员们匍匐在地,却一个个噤若寒蝉,仿佛吓破了胆,仿佛已经被齐王的士兵用枪逼着。

  整个皇极殿陷入一股令人窒息的沉默。

  崔昌武看了看天子,看了看齐齐跪在地上的群臣,眉头紧蹙。

  好久,东阁大学士胡永年才勇敢地抬起了头,看向了朱由检。

  他发现朱由检也在看着他。

  胡永年从朱由检的眼神中读到什么,把头一低,似乎是思考了一会儿,突然间不害怕了。他一甩袖子爬了起来,大声说道:“圣上,万不可绝了天下读书人的进身之道,万不可废了至圣大道,圣人微言!”

  胡永年看了看崔昌武,说道:“不错,按照齐王的说法,儒生每日学的,都是私德。”

  “然而圣上,正因为儒生学的都是私德,正因为儒生都是日日浸淫在私德中的学子,所以才有恩必还有仇必报。才懂得忠孝,懂得报答皇恩浩荡,才懂得感激大明皇朝给他们的身份地位,才会发自内心地维护朝廷和皇家啊!”

  “所谓自古忠臣出孝子之门,这只有讲究忠孝的人,才会真正义无反顾地忠于君主。”

  “齐王在天津宣传的公德,不谈忠义,只讲是非和公利。那臣不禁要问一句,若是为人主者违反了是非,损害了公利,那做臣子的是不是就该打起反旗讨伐君主?”

  “如果为人主者能力不出众,不能横扫六合为国家为百姓牟取利益,是不是百姓就要换掉这个君主?推一个更贤能的上来?”

  “试问,如果按照齐王的规矩,这天下还有没有规矩了?”

  听到胡永年的话,朱由检闭上了眼睛,一言不发。

  崔昌武看着天子,暗道不妙。

  和废除士绅免税权不同,废除科举不仅是向儒生动刀,也是对天子的统治根基动刀。

  大明朝绵延几百年,之所以能经历这么多风雨而岿然不倒,说到底就是依靠天下人的忠孝。正是因为万万子民都浸淫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理论中,所以无论大明的皇帝由朱家的哪个子孙做,无论皇帝启用的文吏多么腐败无耻,天下依旧是对皇家和朝廷忠心耿耿。

  这儒家思想虽然不讲公德不讲是非,但对于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是十分有效的。

  君不见秦以严刑峻法治世,北逐匈奴南平蛮越,却二世而亡。而大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祚绵延四百年。

  理论上,对于不讲公德是非只讲私德的人来说,天子给了你荣禄官爵,你从此就该抛却一切公德甚至良心,一门心思只维护天子的利益,皇家的利益。

  这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皇家都大为推举儒教,纷纷以儒家治国,乃至以学儒学学得好不好来决定能否当官,也就是以科举取士。

  大明朝的科举制度最后一级考试是殿试,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通过殿试成为进士的读书人都自称天子门生,从此天子成为所有文官的座师。

  也就是说,科举制度不仅要选出学忠孝仁义学得好的儒生,还要保证所有官员的功名身份都由天子亲自决定。这是保证天子得到读书人拥戴的制度设计。

  崔昌武读了十几年圣贤书,当然明白儒教对整个朱明社稷的重要性。

  崔昌武知道的,朱由检也知道。

  崔昌武对齐王的奏章一点把握都没有,他实在不确定天子能不能下决心废除儒学,真正以公德以是非来强国。

  崔昌武上前一步,说道:“圣上,新法之所以在地方上没有建树,正是因为儒学的私德体系仍然统治着地方。虽然有法庭主持公道,但是官员信仰的还是私德,百姓还是受到私德压制,哪里敢论什么是非曲直?敢论什么公德?”

  “没有是非曲直,就不能保证出力者得到回报,百姓就没有勇气开拓进取。”

  “只有采纳齐王的谏议废除科举,以公德取士,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富强的国家。”

  跪在地上的文官们听到崔昌武的话,不敢反驳,都抬头看着天子朱由检。

  朱由检睁开眼睛看了看文官们,也没有回答崔昌武的话,而是深吸了一口气。

  沉默了几秒,他缓缓说道:“朕累了,今日便这样了,退朝吧!”


第一千二十七章 试探

  崇祯二十五年十月十七的乾清宫中,朱由检坐在堆满了奏章的桌子后面,面无表情地将桌子上的一张纸揉成一团,朝一丈外的瓷瓶中扔去。

  废纸团没有命中瓷瓶的口子,砸在瓷器外壁上,弹到了地上。

  王承恩小跑着冲了过去,将那个废纸团捡了起来,又跑回来交到了朱由检的手上。

  朱由检看着那一团“废纸”,突然将“废纸”打开了,开始看那废纸上的字。

  那哪里是废纸?那分明是湖广巡抚给朱由检上的奏章。和桌子上密密麻麻的其他奏章一样,这一封奏章也是痛心疾首劝天子绝不能废除科举的。

  “科举制度攸关社稷安危,动一发而牵全身,天子圣明,绝不能轻易更张。”

  朱由检看着看着,有些无奈起来,啪一声将这张被折得皱巴巴的奏章拍到了桌子上。

  然后朱由检就无声地坐在椅子上,一直都没有说话。

  王承恩站在旁边,也不敢说话。

  乾清宫中就这样沉默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实际上,朱由检已经二十天没有上朝了。自从崔昌武念了李植的奏章后,朱由检就一直躲在乾清宫中,似乎是在忙于处理奏章,又像是在回避崔昌武,像是在等待天下各方面的反应,更像是在逃避现实。

  总之,朱由检这二十天沉默寡言,心事重重。

  而这二十天里,整个大明都炸锅了。各地的文武官员,士绅人物得知了李植要求废除科举后,纷纷向天子上奏,各种引经据典说明科举对国家的重要,阐述科举的重要性,说明科举绝不能废除。

  李植的十几个字,在整个大明引起了剧烈的连锁反应。

  奏章太多了,朱由检就连所有奏章看一遍的时间都没有。

  不过那些奏章说来说去也就是那几句话,朱由检即便是不看也知道上面写什么。所以到后面,他也懒得一封一封去翻看奏章了。

  他只是简单看看上奏者的姓名,就把奏章放到了一边去。

  朱由检闭上了眼睛。

  许久,乾清宫的沉默终于被殿外传来的脚步声打破,王德化踩着皂靴跑进了乾清宫。

  “皇爷,京城的两千多文官们全部聚集到了西直门,叩首请愿了。”

  朱由检睁开了眼睛,看着王德化。

  王德化跪在朱由检面前磕了个头,爬了起来。王承恩见天子也不问王德化细节,忍不住问道:“京官们请什么愿?”

  王德化拱手说道:“京官们一致反对齐王的奏章,在西直门前叩首声援科举,极言儒教不可弃,科举不可废。”

  朱由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