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梭时空之1278 >

第151部分

穿梭时空之1278-第151部分

小说: 穿梭时空之127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说,这两个国家的确是血海深仇。占城为了借助蒙元的力量来击败交趾,引狼入室,自然是十分敌视华夏。

  ……………………………………………………………………………………………………………………………………………………

  这节不是水,而是必须交代清楚交趾与占城之间的历史,以及他们同华夏的关系,为以后的情节做前情介绍。而且,这不是直接复制能搞定的事,得把两个国家的历史都看一遍,里面还有好多看不懂的字,得捋顺了,才好写。


第二二零节对外政策


  张准想了想,抬头对着帝国大臣们说:“接下来帝国的目标就是蒙元南方各行省,还有靠近华夏的几个藩属国。我要说的是,这些藩属国对我华夏是首鼠两端,我华夏强盛时,他们便依附。我华夏积弱的时候,他们便杀我百姓,夺我国土,这种属国绝不允许在出现。

  我要说几点,第一,那些从华夏分离或者伤害过我华夏百姓的藩属国,比如交趾,占城,高丽,东瀛这样的势力,要作为第一打击目标。灭其国,去其国号,国主诛族,贵族与百姓全部贬为奴隶,国土规划为新的行省,州县。

  第二,那些与华夏不同文同种,也不是从华夏分离的藩属国,同时也没有对于华夏进行过战争的,可以不进行征伐,但是必须成为帝国的真正属国。”

  文天祥作为老派儒家弟子,同时作为吏部尚书,对于张准的说法表示不同意:“陛下,我华夏对待属国应当威远而怀德,行王道之法,不可擅动刀兵阿!特别是那占城,也未曾骚扰我华夏,如此做,是不是不妥。要知道,一国少则百万百姓,多则千万百姓,全部贬为奴隶,是否不仁?”

  听到文天祥这么说,枢密使张一水当即表示反对:“文尚书,你说占城没有骚扰我华夏。那你可知道,这占城的来历?这占城原是汉代所置日南郡的象林县。后来,象林县功曹之子区逵,杀县令,自号为王,始建占城国。国王独揽大权,释利摩罗及其后历代君主,力图向北扩张,虽然也不时向华夏朝贡,进行贸易,但与我华夏也发生频繁发生战争。直到与交趾的战争屡战屡败,与我华夏这才关系缓和。

  这占城原本就是我华夏不可分割的国土,帝国现在惩罚一下又有何关系。再说了,将来帝国境内基础建设十分繁重,不用免费的奴隶,难道我帝国征发徭役或者花大价钱雇佣华夏百姓不成。”文天祥哑然。

  负责天下优抚和民工动员的民部,其尚书张知民对于张一水话中的征发徭役和有偿雇佣华夏百姓一万个不同意:“我说几位,现在百姓才过几天好日子。征发徭役,这种事你们想都别想,我民部绝对不允许。

  那些藩属国国民,我看分别对待。那些一直承认自己华夏百姓身份的人,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后直接纳入华夏帝国。一些虽属藩属国民,但是愿意配合帝国的人,也可以将他们编为奴隶队伍中的管理层,分而治之。

  至于那些死硬分子,我看完全可以弄到国内的矿洞里嘛,那些地方比较危险,伤亡率还是很高的。不过陛下,臣想问问,你说的第二类藩属国,也就是真正的藩属国,这个具体应该怎么操作。”

  张准点点头,张知民提的建议不错,确实得分而治之。他详细的解释起来:“首先,藩属国其国主的任命必须由我华夏帝国发布,其继承人也必须在帝国进行教育,帝国同意后才能产生。其国的政治构架,要在华夏帝国的指导下进行改革。同时,也要进行一些盟约的签订,保证帝国与藩属国之间的关系。

  比如,第一,藩属国每年需要交纳给帝国一定量的物资或者银钱,作为帝国保护其国主地位不变的酬劳。第二,割地,割其国交通枢纽之地,或者物产较为丰富的地方,作为帝国飞地,方便帝国掌握周边形势。第三,租界,其国比较重要的城市中需要划出一部分,作为帝国驻外官员和百姓的居住生活区。

  第四,单边治外法权,华夏帝国百姓在其国违法,只能由帝国司法机关进行审判。第五,帝国所有产品进入其国,或者途径其国,不缴纳任何税负,另外其国的市舶司由华夏帝国官员担任。第六,其国的司法,军事以及治安接受华夏帝国的指导。

  第七,其国的所有官员任命,需交由华夏帝国审核,同意才可以赴任。第八,华夏帝国的百姓有在其国自由通行,经商等的自由权利。第九,不经华夏帝国同意,其国不得跟任何国家以及势力签订任何形式的盟约。

  第十,其国所有私学,官学,公文往来,科考,都需使用汉文,汉子,华夏书籍,废除其国的土话土文。第十一,华夏帝国在其国所有官员以及驻军的费用,由其国负担,至少负责一半。第十二,其国与华夏帝国的领土争端,一切以华夏帝国主张为标准。

  我暂时只想到这些,不是太完整,具体的还需要大家还有专业的人来进行。”

  作为华夏帝国天文台负责人的郭守敬听到张准所说,倒吸了一口凉气。这还不完整,哪个属国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就立刻变成了帝国的傀儡,这些国家的国主能答应?谁也不是傻子啊。所以他开口问道:“陛下,你所说的这些盟约,要是那些藩属国不同意怎么办。如此行事,恐怕天下皆反,还请陛下三思啊!”

  “郭卿勿扰,在这里我给大家透个实话。将来华夏帝国全境将用公路,把所有城市,城镇,乡村联络成一体。公路的造价大家知道,非常贵。其中比较重要的花费就是人工,更别说各个城市的城墙,下水道以及各种公共工程的建设所需了。

  另外,我们未来还要建设铁路,可能有的人不太清楚。那就是在地面上铺设钢制的轨道,然后用工厂中所用的那种蒸汽动力机械使其运行,可以将成千上万人在短时间内,从帝国的最北面运到帝国的最南面。这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吗?

  另外,黄河,长江以及各大中河流的防汛抗旱工程,导流改造工程。各大港口,矿山建设。需要的人力不计其数,没有奴隶,帝国要花费多少代价,耗费多少民力,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

  至于你说的没人会答应的问题,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些藩属国的国主,只要我们能保证他和他们的家族延续,获得大量的利润,他们是不在乎是否丧权辱国的。若是有几个想不开,想要出头的,直接灭其国。要知道,世界在发展,将来这些藩属国说不定也会出现一两个人杰,我们不趁帝国最强大的时候进行控制,难道要让后辈子孙花费巨大代价去解决他们吗。

  这里都是帝国的核心,我可以说一说我的梦想,那就是这世界上,只能存在一个民族,一个文化,一种文字,一种语言。”张准知道如果不把他的计划完整说出来,大臣们恐有非议。

  张准说完,大臣们都沉默不语。张准说的很对,技术在发展,如果将来其他国家也有了火枪火炮,乃至威力更大的武器,到时候华夏帝国再想统治世界,真的就是难上加上了。而且随着基础建设的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耗费一些藩属国或者逆国的百姓,也无可厚非。

  首辅苏升作为从死人堆里走出来,同时也是最早跟随张准的老人,表示同意张准:“诸位,这些藩属国,以往什么德行我就不多说了。难道你们希望将来再来一次交趾在邕钦廉三州大屠杀吗?你等是华夏帝国的官员,不是那些藩属国的官员。是陛下和华夏百姓给你等俸禄,不是藩属国国主与百姓给你等俸禄,这个立场我希望大家要清楚。

  文尚书,你们这些儒家官员,可能心怀仁德,这不错。但你们用错了地方,你是否知道,与豺狼是谈不得仁慈的。只要你露出软弱,那些豺狼就会像疯子一样扑过来,将你撕的粉碎。”

  文天祥面色变幻,他长期接受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张准以及帝国的对外政策下,变得支离破碎。在他想来,只要有仁德,自然四海升平,万国来朝。天朝上国即使付出一些利益,但能让藩属国赞叹臣服,也就值得了。可华夏帝国实行的现实主义对外政策,像是当头一棒,把他的天朝梦击碎了。

  张准看着文天祥以及殿中的一些官员,没有去打扰他们。他看多了这样的情景,他知道,这些人正处在思想变化的关键时刻,只能靠他们自己。

  文天祥想到自己在江南各地艰苦的战争,又想到南宋与蒙古人多年前的和睦相处。想到高丽人,色目人在华夏各地的耀武扬威,又想到曾经他们在汉唐时的温顺。想到宋军衣衫褴褛,又想到向占城交趾众多藩属国求援的石沉大海。他的目光渐渐锐利,长叹一口气之后,他站了起来,对张准说道:“陛下,臣妇人之仁了,既然有利于天下,有利于华夏百姓,那么臣愿意前那些藩属国,向他们宣扬我天朝上国的赫赫威风。愿帝国长存,我华夏子孙永不受蛮夷之祸。”

  “哈哈哈哈,好,愿帝国长存,我华夏子孙永不受蛮夷之祸。”张准哈哈大笑,满意的说道。

  “愿帝国长存,我华夏子孙永不受蛮夷之祸!”大臣们一起起身行礼,这句话渐渐从殿内传到殿外,再传到天地之间。


第二二一节忽必烈的温情


  华夏帝国成立和张准登基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大都,这让忽必烈大发雷霆。汗国们已经答应要派出援军来,若是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亲戚们知道,这群反贼竟然都建国称帝了,这让他的脸面让哪里放。忽必烈犹如困守一般,在大殿中走来走去,不时的发出调教。可是这一次,就连小黄门们都没太当回事,毕竟忽必烈发怒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随着华夏社的进攻,坏消息不停的送入大都内,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启禀陛下,燕王真金求见。”大殿之外的黄门的一声通传,将忽必烈惊醒。想到这个才能非凡的嫡长子,忽必烈心情稍稍好了一点,让身边的图鲁尔将真金带进殿来。没一会,一位衣着华丽,气态不凡的中年人在图鲁尔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此人就是真金。忽必烈的长子朵而只早卒,因此他的子女中就以真金为长子。真金生于漠北,忽必烈召中原的海云禅师入漠北,询问佛法大意。此时忽必烈妻子察必生了儿子,忽必烈请海云为其摩顶命名,海云以世间万物真金最贵,故取汉名真金。此时真金已经是36岁的中年人了。

  “不知皇儿前来,是为何事。”忽必烈和颜悦色的对着自己的儿子说道。

  “陛下,儿臣是为了邢州学派的贤才们而来。还请陛下能够饶恕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为大元使用自己的才能,以保天下安稳。”

  真金的一句话让忽必烈脸色大变,他没想到真金是为了监牢之中的汉臣们而来。要说这些天,蒙元的汉臣是遭了秧。查出与郭守敬有旧的,全部下牢。就算是没有过交往的,也都纷纷被罢职去官。现在蒙元的朝堂之中,蒙古人和色目人各占一半。

  真金像是没有看到忽必烈的不喜,继续说道:“陛下曾经教育儿臣,若是没有金连川之时的幕府,恐怕大汗之位危矣,而金连川之中的汉人幕僚更是当举首功。而今华夏社反贼猖獗,天下震荡,正是应该大力任用有才能的人的时候,为何要把这些人才关进监牢,而不去使用他们呢。

  我蒙古人善于行军作战,色目人善于理财汇通,但真正重要的治国理政还是汉人们擅长的。这些天汉臣们纷纷被抓或被罢职,朝堂上看上去正常,可众多地方与中书事务已经被延误了。请陛下三思。”

  忽必烈看着跪在地上的真金,心中想到的更多。他知道真金喜爱讨论儒家经典与历代史籍,与诸王近臣习射之时,经常讲论经典,如《资治通鉴》、《贞观政要》,还有王恂、许衡所述辽、金帝王行事要略,下至《武经》等书,其间若是看到有所得的部分,更是笑容满面。王恂、白栋等儒臣等都朝夕不出燕王府,陪伴在真金身边,而待制李谦、太常宋衜对待真金的询问,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忽必烈曾经听说,真金听到汉成帝不绝驰道、唐肃宗改绛纱袍为朱明服的故事后,大喜曰:“使吾行之,亦当若此。”又说到邢峙制止北齐太子吃“邪蒿”,真金对宫臣说:“菜名邪蒿,未必果邪也。虽食之,岂遽使人不正邪?”张九思回答说:“古人设戒,义固当尔。”

  忽必烈知道,现在朝堂之上,蒙古人实力超然一方,主要保证蒙古贵族们的地位,其他的一些事情蒙古人贵胄们是不愿意管得。而汉臣与色目人的纷争由来已久,现在汉臣们将未来压在真金身上,与色目人争的是不可开交。最近汉臣被忽必烈所排斥,以阿合马为首的色目人自然是做梦都笑醒了。

  这些忽必烈都清楚的知道,今天听到真金来为汉臣们求情,这让心中有些失望也有些欣慰。欣慰的地方是真金知道一个国家的所重是什么,也知道了知人善用。可失望的地方是,真金依然不知道为君之道。想到自己的年纪也越发大了,对于真金这个最满意的儿子,大元的未来在他的身上,忽必烈扶起跪在地上的太子,然后慢慢的走出大殿,向着大内之中的花园走去,真金不明所以,但还是小心的跟随其后。

  “燕王,你可知道,为何我要将汉臣驱逐出朝堂?我不是为了那些南面的战事,也不是为了郭守敬这逆贼之事,我是为了你阿!”忽必烈语重心长的开口说道。真金一愣,为了他?真金不解,不过还是看着忽必烈。

  忽必烈没有回头,继续说道:“我知道你重视儒家的学问,也想向历代贤明君主学习,使我大元千秋万代。可是若是如今的你,登上皇位,恐怕不出几年,大元就要崩溃了。”说到这,忽必烈转过头来,锐利的目光盯着真金,让真金吓的胆战心惊。虽然忽必烈早就透露出要立他未太子的心思,但是只要一天没立,真金就是普通的藩王。忽必烈刚刚说的话,某种意义上就是诛心之言了。

  “不用害怕,天下没有长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