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梭时空之1278 >

第99部分

穿梭时空之1278-第99部分

小说: 穿梭时空之127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投降,或抵抗失败。”

  张弘范太阳穴不停的跳动,就没有一个好消息。阿术大军北上到底是干什么的,现在还不清楚。可如果元军到来,他肯定是被抵在最前沿与华夏军火并的。再加上华夏军兵分两路,从北方和西方两路而来,这样就把他的汉军死死的压制在扬州路了。

  “怎么办,怎么办!”张弘范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大帐之中走来走去。他想投降,但是作为灭宋急先锋的华夏军饶他不得,想要逃跑,可又被元华两方所阻。想要造反,不管是元军还是华夏军他估计都打不过!真是进退两难!想着想着,张弘范站在地图前,想看看有没有其他的活路。忽然间,张弘范眼睛一亮。

  “天不绝我!天不绝我!哈哈哈哈!”张弘范为何这般开心,原来他看见地图上标注的江都造船工坊。原来从上次从图鲁尔口中得知高丽以次充好,才让第一次远征东瀛功败垂成后,忽必烈就再也不放心将水军战船交于高丽人建造了。他下令在扬州路的江都以及泉州府制造造船,到如今江都已经建造好造船六百余艘。

  “有了这些战船,天下之大,我何处不可去!实在不行,老子连人带船降了行朝,等到华夏社和忽必烈相争,说不定还能获得渔翁之利!”张弘范自言自语到,他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下一刻,他叫来心腹亲兵嘱咐了一番。

  第二天正在准备北渡长江的阿术得到了让他惊呆的消息,张弘范率军裹挟民众,从江都登上那造好的六百余艘战舰不知去向!应该是顺着长江入海去了!阿术在蒙古众将中只有中上之资,这次好不容易得到在忽必烈面前表现的机会,这让他如何能够接受。

  “阿术大人,这张弘范的汉军已经走了,是不是我的西夏铁骑还是交于我统领。”偏偏李恒在一旁火上加油。

  “住口,这是陛下的圣旨,难道你想抗旨吗。”正在气头上的阿术,瞪着眼睛,死死的看着李恒。似乎只要李恒再敢多说一句,他就要举刀了。

  “阿术大人勿要动怒,李某也是为了朝廷着想。这江浙行省新立,民心未稳,现在军政都交给汉人,大人你能放心?不如让李某带着麾下的西夏铁骑坐镇,保证让那些汉人不敢胡思乱想。”死道友不死贫道,李恒对于阿术直接将自己的兵马征调走,是敢怒不敢言,只能乖乖就范。可是如今张弘范跑了,他心思也活络开心了,至少要把兵马要回到自己手中,再做打算。如果元朝完蛋了,已经在征宋欠下累累血债的他,无论是自立,还是投降,都要有足够的资本,所以他只能将江南的汉臣汉将一起拉下水了。

  阿术也纠结起来了,忽必烈给他的命令是将张恒与张弘范与他们的兵马互相调换,然后再用李恒去制衡江南的吕文焕与范文虎诸将,可是这张弘范率军跑了,这该怎么办。想到忽必烈命令里最后一句,授他灵机专断的权利,阿术决定了。

  “李恒,你率两个蒙古万人队,在此布防,与吕文焕,范文虎共保江浙行省。你的西夏铁骑随我一起北上!另外通知沿江水军,遇到张弘范,立刻阻拦!”阿术也是下定了决心,既然已经将李恒得罪了,就不能放虎归山。

  “是!”李恒心里恨得牙痒痒,但是还是得遵命。他知道这两个蒙古万人队只是名义上归属他,要是他为了蒙元与华夏军作战,这两个万人队肯定还是听命与他。但是他要有别的心思,估计这两个万人队第一个要他的命。

  阿术也是没办法,伯颜北上的时候,将大部分的征宋元军都带走了,现在他手里只有五个蒙古万人队,加上李恒的两个西夏骑兵万人队。要不是为了制衡江南的汉军,他可是准备将所有的蒙古与西夏骑兵都带走的。

  一番勾心斗角,阿术带着三个蒙古万人队,两个西夏万人队共计五万余人北渡长江,准备北上大都。至于他们北方的华夏军,阿术决定装一回孙子,五万余人的骑兵全速通过扬州路,高邮府,淮安路。只要一路保密,不去攻击城池,想华夏军也反应不过来。只要能将这五万多人的元军带到大都,他也算完成了忽必烈的命令了。张恒则心不甘情不愿的带着元军沿江布防。

  而已经率军离开淮安路,进入高邮府境内的张准也接到了张弘范全军跑路的消息,这让他有些无语。

  “这老家伙,还真是奸猾,看出来咱们对他势在必得,也看出来蒙古人想让他顶在前面当送死鬼,说不定还要夺他的兵权,一言不合竟然就跑了。他这一跑倒也没什么,可是竟然带走了那么多的战舰,这还真有点麻烦。”张准一边看着情报,一边对照着地图。

  “社长,这张弘范跑了就算了,为何这么担心。”十四师师长张克秉有些奇怪,他是真看不起张弘范。

  “不要小看张弘范这个人,忽必烈要对付他的消息一传来,他就当机立断的决定逃跑,一般人还真没有这勇气。加上他不光带走了人,还带走了这么战舰。你想想,要是咱们正在与阿术对抗,张弘范率军从沿海任意地段登陆,截断我军后路,该怎么办。”张准担忧的回答道。这次华夏军的行动,兵力有点少。光是河x南江北行省这么大的地方,太原战区的二十多万兵力,稀释下去之后,府城能够留下数百人的守备兵力就已经不错了。

  不管张准怎么担忧,张弘范跑了已经成为事实,只能在沿海地段多加防范就是了。特别是海宁州,算是淮安路的防守重地,张准思索了一下,决定命令驻守在淮安府城的守备部队再分出一部分前去帮助海宁州防守。

  就在华元两方对张弘范跑路而感到有些手足无措的时候,张弘范正站在高高的船头上,看着匆匆而过的两岸景色,兴致高昂的他竟然还咏了一首诗,这让周围的亲兵惊讶无比。自从崖山一战之后,张弘范已经很久没有这般开心了。

  从江都登船后,张弘范下令全速前往入海口,一路上的元军水军还没有得到阿术的命令,看见挂着元军旗帜的战舰自然不会阻拦,有的还帮着维持水面上的秩序,让舰队尽快通过。张弘范一边看着,一边心中大笑。人就是这样,突破枷锁自然感到痛快。不过开心之后,张弘范也开始想下一步的计划了。

  投宋,可行。虽然已经打生打死,但是张弘范知道行朝那帮人的德行,只要自己愿意投降,以前的事情,肯定是既往不咎的。毕竟行朝已经是山穷水尽了,自己带来的舰船兵马可以增强实力。而且在大义上也有帮助,在华夏社散布行朝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华夏社后,用声名狼藉来形容行朝不算过分。

  投华夏,难以判断。相比于行朝,张弘范更加看好的是华夏社。其他的都是虚的,能将元朝打的损兵折将,而且地盘越打越大,军队越打越多,华夏社有足够的实力坐江山。可是,这个华夏社似乎对于他这种汉人帮助蒙古人镇压汉人的人,特别敌视。

  继续留在元朝,张弘范也有些难以判断是福是祸。从大都家里传来的消息,忽必烈似乎要对自己动手了。另外,元朝对华夏社几无胜仗,亡国似乎也不远了,自己要不要吊在这棵树上呢,张弘范纠结了!

  去东瀛或者南洋?张弘范更加愿意了。元军上一次征东瀛,损兵折将,那些东瀛人残酷成性,据说虐杀了不少元军。自己带着的这些人,能不能在东瀛站稳脚跟还跟难说。南洋的话,不但要面对当地土人,还要面对炎热和恶劣的当地环境。

  下了许久,张弘范还是决定先看看,让他难以决定的原因是,现在他的汉军中不光有他张家的汉军,其他世侯家的军队也有。如果他立刻动作,忽必烈肯定会拿大都城中的世侯们开刀,到时候军心不稳,就麻烦了。

  想到这,张弘范仍然觉得不太保险,想要让忽必烈不动手,自己还是要为他卖一回命呐。他的目光在地图上梭巡,想要找一个下口的地方。


第一四一节持续自由行动6(追阿术)


  阿术看着已经渡过长江的兵马,稍微松了一口气。两淮之地他并不陌生,几年前的至元十二年,他率军清剿淮西一带的的宋军,破扬州,台州,擒拿宋将力挺之,姜才,使两淮宋兵不得援助临安。朝中曾有人言“伯颜所以兵不血刃而平宋,阿术控制之力为多”,这样的评价已经是非常高了。此刻,他再次踏上两淮之地,却不是得胜洋洋得意之军,而是像当年宋军一般,只想着尽快回援都城,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将军,我们如何回援大都,是否沿着运河北上,这样速度快一些。”阿术身边的一员将领建议,大军直接通过运河两岸的官道前进。

  阿术摇摇头,他知道华夏军肯定也是沿着运河行进的,到时候两军碰头,他不想打也得打了,现在他的任务是将手下这几万精兵带回大都。他也早想好了,不走高邮府。华夏军为了宁靖地方,需要从高邮府走。但他只求速度,就不用从高邮府走了。

  “不走高邮府,这里水网密集,行军速度太慢了。我们过天长,走石梁站,到了洪泽湖边的龙窝站之后向南,这个地方地势平坦,偏僻,华夏贼军应该还没有占领,我们可以获得补给和补充。然后途径青阳站进入归德府,那里已经是华夏贼军的腹地,防备定然松懈。到时候全军强渡黄河,下邳州,不远处就是中书省了。

  此次行军,事关重大,过了龙窝站之后,不过集镇,路遇村寨,一律屠灭!”阿术看着地图,下令道。

  他身边的将军对于是否屠村不在意,但是对于华夏军在庐州路,安丰路的张一水大军表示担心:“阿术将军,行省前番来报,华夏贼军从西向东横扫河X南江北行省,领兵的是贼兵头领张一水。到时候就怕被张准贼军和张一水贼军夹击,将军三思。”

  “休要多言,陛下在大都城中多有危难,我等食君之禄,就算是危险也要尽快前行!再者说,庐州,安丰两路地域广大,与淮安路更是相隔甚远,华夏军如何沟通?我们只要全军加快速度,在他们反应之前离开,夹击之势可以避免。”阿术可不管其他人的想法,立刻下令全军立刻出发。

  这五万余人的蒙古和西夏骑兵一人双马,在不吝惜马力的情况下,速度倒也可观。只不过为了保持隐秘,他们的前进路线上都是荒芜人烟的郊野。也幸亏如此,不然沿途百姓就该倒霉了。

  阿术当机立断绕路前行,而张准也在判断他的路线。已经离开淮安路,沿着运河南下的华夏军,在兄弟部队战绩的刺激下,凭借良好的道路情况和补给,两日内三战三捷!一战下山阳,二战克宝应,三战占范水寨,距离高邮府城已经不远了。张准在范水寨内召开了下一步行军路线的会议。

  结合现有的情报,经过判断,张准和其他军官一致认为,阿术不会从运河北上,肯定会绕路避战。一路从沿海走,但是这一路地势崎岖,河网众多,速度缓慢。另一路就是绕行高邮府,避过水网密集区直接从扬州路进入淮安路,从还在元朝手中的洪泽湖附近直插淮安路到归德府。

  “张克秉,你率领你的步兵第十四师和两个新建师继续南下,攻击扬州路,一定要将沿江的府县拿下,不然江南元军有了江北城市跳板,可以随时进攻北岸。我率领张克钟的十五师为主力,两个新建师为辅助,向西过高邮湖支流,直行到洪泽湖畔的泗州,占领周边,尽量将阿术军堵在洪泽湖南。”

  商议完毕,张准立刻下令分兵两路。这里他也感觉到了兵力的问题,四十多万的两个战区兵力稀释在广大的新占土地上,已经将华夏社的控制力降到最低了。现在华夏军就像是在走高空钢丝,一旦有狂风,底下就是万丈深渊。但是已经如此,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了。一时间,阿术的大军从南向北快速前进,张准的华夏军也靠着湖泊河网保持后勤,人员依靠马匹互相结合向西狂奔,两支大军在淮安路形成了一个风暴,而风眼就在龙窝站和一旁的泗州城。

  为了将阿术军堵在洪泽湖周边,华夏军分兵后,一天内急行了一百多里。“快快!不要像个老太太。”华夏军的班长们一边行军,一边照顾着战士们。有的战士在离开淮安路的三天内,不断赶路,不断战斗,精神已经萎靡到了极点,在马上都睡着了。如果不是班长们注意,怕是光跌倒地上摔死的,都比这些天战死的多。吃饭,喝水,解决个人问题都在马上,就连张准也是如此,没有特殊待遇。

  纵然华夏军速度如此快速,可地形上吃了大亏。毕竟阿术的前进路线上,地势平坦,河网稀少,有些小河,骑着马就能直接过去了。所以,当两日后,张准军全速赶到泗州城,城内的汉军见到抵抗无望投降后,告诉张准一个让他焦急万分的消息,阿术军已于半日前离开泗州旁的龙窝站,向北而去了!

  “全军听命,留下一个团的兵力清剿周边,剩下的部队跟着我追踪阿术军!对张一水军下令,让他们全速前进,攻占庐州,安丰之后,派出一支部队前往归德府,沿着黄河布防。”张准没来得及下马,匆忙下令后一马当先,向北奔驰。身后的华夏军也是如此,没来得及在泗州城修整一刻,继续踏上追敌的路程。

  三日后,华夏军已经追到了青阳站。张准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身下的马匹也因为连续赶路而不断的口喘白沫,张准摸了摸马儿的脑袋,安慰道:“快了,等追到蒙古人,让你好好歇一歇。”这一路上,他的两匹马,已经累倒了一匹,现在他的装备也全堆积在这匹马上了。虽然在华夏军中,他的马已经是最好的了,可是也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至于其他人,更是好不到哪里去。

  张克钟同样摸了摸身下的马儿,哑着嗓子对张准说:“社长,我们已经全速前进了,可是没有阿术军的踪影,会不会他们从其他地方绕路了。”

  “不会,一号从大都传回的消息,你也看到了,忽必烈是要阿术全力赶往大都,帮助他稳定局势的,所以阿术不会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