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万岁约阿希姆 >

第291部分

万岁约阿希姆-第291部分

小说: 万岁约阿希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惊魂未定,帮他们侦察敌情的士官一边挥手示意,一边压着嗓子喊道:“快撤!快撤!”

    落在地上的红色信号弹已经熄灭,但战车上的德军炮手肯定看到了步兵指明的目标方位,战车炮的攻击必定接踵而来。想到这里,史密斯尽管满心不甘,却也只能识相地带着两名士兵匍匐后撤,然而他们还是小瞧了对手的“毒性”。三人刚往后挪了数米,两发炮弹带着急促的尖啸从海面方向飞来,它们没能直接命中机关炮阵地,可爆炸的威力瞬间轰塌了机关炮周围的沙土胸墙,要是他们还在先前的位置,恐怕已经一个个倒在血泊中了。

    为了躲避四散横飞的弹片,史密斯如同平锅上的摊饼紧贴着地面,没过几秒,从前方射来的炮弹嗖的从他后脑勺上方飞过,落在了不远处的废墟中。战车炮的威力肯定不能跟舰炮相提并论,可是差之毫厘的破空之声让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惊得竖了起来。在这之前,史密斯还想着在这里尽可能多地阻击德军,等到弹药都打光了,再跟随残余部队向克瓦尔巴撤退。北方的冬天黑夜格外漫长,等到德军飞机变成了睁眼瞎,德国舰队的炮火神奇不再,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有足够的时间让登岸的德军士兵领教到他们的厉害。可是现在,史密斯突然意识到双方在这场战斗中的综合实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德军的海陆空立体攻击有着马克沁一般的杀伤效率,英军的被动防御充其量是一支恩菲尔德步枪,在这个没有太多回旋空间的战场上,马克沁对恩菲尔德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等待英军或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失败。来自海面的炮火再度袭来,弹着点离刚刚的位置不远,却差点要了史密斯的命。猛烈的爆炸震得他耳朵一片嗡响声,趁着德军炮击的间隙,他埋头往后爬行,这姿势有多么狼狈,不用想也知道。过了一小会儿,这名英军下士觉得自己似乎因为暂时性的失聪出现了幻听,排山倒海的尖啸声一阵接着一阵,时时刺激着自己的大脑。可当他不经意一瞥,看到自己的手下一脸惊愕地扭头朝南面看,立刻意识到这该死的声音不是自己的幻觉,而是德国舰队可怕的重炮射击。今日之战的开场即是以德国舰队的猛烈炮击拉启序幕的,而英军部队不分昼夜挖掘堑壕的努力也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只有为数不多的士兵在德军首轮炮击中送命,怎奈兵力不足,装备缺乏,在山德维奇的整个防御体系离理想程度还差得很远,加之战术部署的失策,使得德军第一波进攻就在北侧海岸站稳了脚跟,登岸部队气势如虹,拿下山德维奇已成定局,这个时候动用主力舰猛烈射击,难不成是要将山梁那边的克瓦尔巴也化成火海?史密斯转过头,整条山梁迸发的火红光焰映在了他骤然张大的瞳孔之中……。
………………………………

第130章 通向胜利之路〔上〕

在法罗群岛最南端的苏德岛,困顿中的英军官兵终于熬到了天黑。按照处在同一时区的格林威治时间,这时候还仅仅是下午4点。幽深的夜幕下,皎洁的月色给岛屿和海面披上了一层朦胧的银纱,山德维奇海岸俨然成了被纱幕遮掩的雀斑。在这里,可以燃烧的东西几乎都成了焦炭,到处是冰冷的残迹跟遗骸,只有那些冒着残烟的废墟和拖着伤躯的战俘还留有些许余温。

    部署在山德维奇以南的英军官兵,心情便如同这饱受摧残的山德维奇海岸,他们被德国人的迅猛进攻惊得不知所措,进而对现有的防御部署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他们原本以为德**队会在夜幕降临后停止大规模进攻,这样岛上的英军还有与之周旋的机会,怎料德国人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在舰艇探照灯的指引下,数以百计的德军士兵跨过在炮击中丧生的英军遗体,极其果决的攻上了山德维奇南侧山梁,驻守在这里的英军部队只支撑了二十多分钟就崩溃了。

    英国人以为德军速攻高地是为了保护登陆场,然而他们又判断错了。稍事休整之后,德**队猛虎下山般扑向克瓦尔巴。在德军刚刚打响苏德岛登陆战时,英军在克瓦尔巴的部队有三千多人,是岛上各处防线兵力最强的,而且为了防备德国舰队的炮击,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在此构筑了大规模的防御体系,光堑壕就挖了四十多公里,平均下来每一名士兵所挖掘的堑壕长度有近二十米,只是因为地表坚硬、植被稀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才没能构筑起堪比西线的野战工事。然而在白天的战斗中,英军指挥官从克瓦尔巴抽调了一千多名士兵驰援山德维奇,结果这支部队刚刚翻越山梁就遭到了德国舰队的毁灭性炮击,克瓦尔巴的守军实力减少了三分之一,军心士气更受到了极大的动摇。下山的德军部队一鼓作气攻入英军防线,双方沿着堑壕展开了激烈的近战,尽管德军在这样的战斗中得不到舰炮和飞机的支援,但是他们在气势上明显压过英军一头,而且拥有比英军陆战队多得多的自动和半自动武器,手枪、轻机枪加手榴弹的进攻组合在阵地争夺战中所向披靡。

    不到一个小时,英军在克瓦尔巴的阵地就丢失过半。

    英国海军陆战队将领,苏德岛作战总指挥官格里尔森爵士亲临督战,并且从岛南防线带来了增援部队。这些新生力量及时投入战术反突击,这才遏制住了德军的进攻势头。英军陆战队本想利用这次反击把人数处于劣势的德军逐出克瓦尔巴,奈何德国海军步兵由攻转守的节奏很快,而且各作战单位配合默契,很快依托英军挖掘的堑壕稳住了阵脚,并以密集的枪弹火力让反击过度的英军部队付出了沉重代价。

    至此,格里尔森爵士指挥的英军部队已经伤亡近半,而德国人的后援部队还在源源不断的登陆苏德岛,此消彼长,战场形势对守军极为不利……

    山德维奇近岸海面,登陆艇和小型运输船在德国舰队与海港之间忙碌的穿梭往来,将作战人员和装备物资运上苏德岛。德军登陆部队将前沿战线推进到了克瓦尔巴,英军只能以零星炮火威胁德军在山德维奇的登陆场,除了从托尔斯港转运来的战斗梯队,从德国本土开来的陆战部队也直接前往山德维奇港集结——这个时代的德军官兵虽以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品格著称,但毕竟不是钢铁铸造的躯体,长途颠簸,身心疲倦,按照正常情况,至少需要一到两天的休整时间,如今火线上阵,往好处理解是不拘泥于常规,往坏了想是应付登陆兵力不足的权宜之计。

    是好是坏,全凭指挥官的运筹。

    逐次运送兵员装备登陆的德军船艇,绝大多数吨位小、吃水浅,在大小舰艇的直接保护下,不容易成为敌方潜艇或高速鱼雷艇的攻击目标,但搭载战斗部队和作战物资的运兵舰、运输船就不同了。最先卸空载货的十多艘舰船已经回航,但在离岸十数公里的海面上,仍有二十余艘各式各样的中型舰船,全副武装的德军士兵们顺着绳梯从船舷爬下,登上在旁等待的小型船艇,然后前往山德维奇,货船上的吊机不断将成箱成袋的作战物资转移至轻型船只,由它们运往登陆岸滩。在这些忙碌的舰船周围,德国海军的大型鱼雷艇摆开全方位、多层次的海上防御,它们之中几乎没有老迈的1898级,就连被誉为“海军战马”的1906年级也不多,在对岸支援作战中不甚活跃的1911年级乃至最新服役的1913年级加起来有十艘之多。新旧战艇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吨位、航速以及武器数量,后两者因为体型大、载重多,经过技术改装或是在设计之初就被赋予了多功能舰艇的角色,它们装备了初级型号的水下探测仪器,并在搭载了深水炸弹投具,可携带10至40枚不等的深水炸弹。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德国海军舰艇及航空部队先后击沉了37艘协约国潜艇,这在协约国庞大的潜艇群只占了较小的比例,同期协约国舰艇击沉德国潜艇41艘,从绝对数字来看,协约国的反潜战绩占优,若以协约国潜艇受到攻击的总次数计算,所反映出的情况就很不一样了。德国海军舰艇及航空部队在近四个月的时间里投入了两百多次反潜作战,消耗上万发炮弹和三千多枚反潜炸弹,舰艇和飞机的反潜行动比对手活跃许多,协约国海军之所以取得了更多的战果,跟德国潜艇的战略部署有着莫大的关系。被击沉的德国潜艇当中,有一多半是损失在了北大西洋,因机械故障无法下潜结果被敌方舰艇干掉的又在其中占了显著比例。协约国潜艇基本上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执行战斗任务时被击沉的,而且在潜航状态下被击沉的潜艇数量,协约国有29艘,德国只有11艘,两相比较,高下立分。

    为防备英军潜艇和高速鱼雷艇的夜间袭击,肩负警戒护航任务的德国轻型舰艇始终对周边海面保持着高度警惕,部署在最外围的大型鱼雷艇探照灯大亮,炮手们已将炮弹上膛,能够随时向出现在附近的可疑目标开火。尽管如此,德国舰艇的警戒防御网远没有达到密不透风的程度,肉眼观察存在的漏洞令尽职尽责的官兵们心始终悬在那里,只盼着己方运输舰艇能够早点结束任务。

    5时许,在小迪门岛北方海面实施警戒的一艘德国大型鱼雷艇在海面发现了潜望镜,由于部署在这一带的德国潜艇有相对固定的阵位,海面海况不至于让经验丰富的德国艇长们误入禁区,于是这艘1911年级德国大型鱼雷艇立即以105毫米主炮开火告警,炮手们的速射打得很准,有好几发炮弹都落在了潜望镜附近,可是这种口径的舰炮除非正好打坏潜望镜,否则很难对主体处于水下十米左右的潜艇构成直接威胁。潜望镜很快消失了,距离最近的一艘德国大型鱼雷艇拍马赶去,瞅着潜望镜出现的位置丢下了数枚深水炸弹,截然不同于炮弹爆炸的沉闷轰响让数以千计的德军官兵神经为之一紧。

    40分钟后,德国人所能预计到的最悲观的情况还是出现了,4600吨级的快速货轮“埃尔塞”号被悄然袭来的鱼雷击中,猛烈的爆炸将它的船舵、螺旋桨连同尾部的一大块船体撕裂出去,短短两分钟,这艘货舱里尚有多吨弹药以及30辆军用摩托车的货船以船首笔直朝上的姿态沉入海底,49名船员有近半数未能及时逃离。“埃尔塞”的沉没让参与护航的德国海军官兵感到羞愤,两艘大型鱼雷艇立即循着鱼雷航迹反向追踪,可是它们的被动式探测设备在水下没有任何发现——这意味着英国潜艇在实施攻击后狡猾地关闭了发动机。面对狡猾的袭击者,德国艇长们自有办法对付,他们依据鱼雷航迹以及英国潜艇的作战习惯计算出目标的大致位置,然后将这一区域切分成若干块,以信号灯召集友邻舰艇前来“围猎”。随着深水炸弹接二连三的投入水中,沉闷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海面不断翻滚着水花泡沫,而当第九十九枚深水炸弹被投下之后,探照灯的光束下终于出现了油迹和碎片。德国护航舰艇的疯狂围攻没有吓阻英国潜艇部队冒险进攻的决心,在6时52分和7时25分,又有两艘英国潜艇伺机发射鱼雷。夜幕不愧是潜艇袭击的绝佳掩护,任德国舰艇如何小心戒备,都没能遏止英国潜艇的攻击。运兵舰“瞪羚”号、远洋货轮“蛮牛”号接连成为了牺牲品,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瞪羚”号搭载的三百多名陆战队士兵有两百多人已经通过小型舰船转运登陆,余下的士兵又有相当一部分在落水后迅速获救,随舰阵亡及落水溺毙者仅39人,两艘舰船另有67名舰员水手不幸罹难。。
………………………………

第132章 通向胜利之路〔下〕

回老家烧纸,更新晚了,恳请大家见谅呀!

    法国人有着雄鸡的性格,傲慢自大、莽撞固执,勇敢坚韧、富有情调。 品 文 吧他们可以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弄得非常复杂,也可以将一件严肃的事情搞成滑稽剧;他们有时候神经大条,有时候谨小慎微;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一半是辉煌的胜利,一半是悲剧的失败。他们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循规蹈矩、最难以捉摸的一群人,人们可以嘲讽他们反应迟钝的嗅觉,可以讥笑他们固步自封的传统,却无法抨击他们的智商,“愚笨”这个措辞似乎跟法国人完全搭不上边……

    面对英国政fu抛出的以扩大远征军规模换取法国主力舰队北上作战的条件,法国人始终含糊其辞,不置可否,无论海峡对岸派来的说客有多么的巧舌如簧,拥有多艘无畏舰和准无畏舰,纸面实力远强于德国北方舰队的法国主力舰队依然停泊在布雷斯特港,并且做好了随时返回地中海的准备。

    唇齿相依的道理,法国人不是不懂,可是法罗群岛对法国海军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极北之地,他们没有把握克服天气、心理、战术等方面的重重困难,即便获胜,也必然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而且这样的胜利对法国的海洋战略没有任何明显的好处。再者,西线战事随时可能发生雪崩式的溃败,一旦法国被迫向德国媾和,实力雄厚的法国舰队可以成为谈判桌上的重要砝码。

    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调遣法国主力舰队北上都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法国海军按兵不动,英国海军无力维持北方战线,只好从法罗群岛撤出陆战部队,但是德国舰队的严密封锁让英国人的撤退行动举步维艰。夜间驶往苏德岛海域的英国快速舰艇当中,一多半在抵达近海接应撤退部队时遭到袭击。德国海军以战列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作为战术支撑,将大型鱼雷艇和高速鱼雷艇编成多个快速攻击小队,使出一击即走、走之还来的猎鲨战法,在德国舰艇的反复冲杀之下,得不到主力舰艇有力支援的英军舰船损失惨重,每昼夜从苏德岛成功撤走的陆战部队不足千人,预定在五天内结束的撤退行动,头一个星期未能达成预期目标的一半。

    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已经在苏德岛站稳脚跟的德军部队由“速攻”转为了“稳进”,后续登陆的新生力量顶替了伤亡较大的战斗部队,撤下休整的部队抽调出部分士官和老兵,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帮助友邻部队更好地适应战场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