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万岁约阿希姆 >

第353部分

万岁约阿希姆-第353部分

小说: 万岁约阿希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分钟之前,我们的士兵找到了袭击者的藏身地点,但可惜的是,我们没能将他生俘。在逃跑无望的情况下,他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罪恶的生命。事情不会就此结束,光靠一个人不可能将步枪带到利默里克的中心城区,不可能在准确的时间和准确的路线出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场有预谋的袭击。我以爱尔兰国王之名发誓,在找出幕后主导者之前,调查将一直进行下去,而这些罪犯将受到应有的惩处……”

    “自从我来到爱尔兰的那一天起,就有人讨厌我,惧怕我,痛恨我,甚至想要掠走我的性命,但我,爱尔兰国王约阿希姆,从不畏惧敌人的威胁,在战场上,我可以面对口径最大的战舰火炮岿然不动,可以面对几万吨战舰的撞击而屹立不倒,可是今天所发生的一切改变了我的想法。我和我的士兵们可以藐视死亡,但无辜的人民应当得到保护,不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现在这种特殊的时局下,他们都应当生存下去。如果我的死能够让爱尔兰得到永久的安宁,能够让所有的爱尔兰人生活在幸福之中,那么,我将义无反顾地投入死亡的怀抱,但即便我为爱尔兰而死,我的灵魂仍将守护这个国度,一如伟大的圣帕特里克……”

    气氛沉重的讲演结束,夏树长吁了一口气,转身走向播音室的房门,而在播音室的视观窗后面,许多人眼里噙着泪水,甚至掩面而泣。他们是为不幸死去的同胞哀悼,是被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气概所感动,他们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位愿意将生命和灵魂献给国家的君主而感到无比的骄傲。

    门外,饱经风霜的德裔官员们大多保持着固有的冷静,眼中流露出认可乃至钦佩的神色。这样的临时广播虽无法保证较高的收听范围,却是抢占舆论主动权和道德制高点的明智举措,跟英国政fu在战争时期的舆论策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而那感人至深的最后一句话也注定成为入史册的名句。

    走出播音室时,夏树已经从那个侥幸逃离战场的失意者,摇身变成了意志坚定的斗士。离开电报大楼之后,他与首相荷尔德斯、陆军大臣佩雷夫等军政要员直奔位于利默里克北区的三军总参谋部,这里属于最高等级的军事设施,戒备森严不说,还有非常坚固和完备的指挥设施,以及随时待命的轮班军官团队。如果哪天突然爆发了战争,这里将是国家首脑在第一时间掌控军事全局的首选——夏树跟执掌大权的军政要员们在此聚头,俨然给人以即将大动干戈的错觉

    三军总参谋部离王宫不远,但从电报大楼至此跟去王宫走的是两条路。夏树觉得袭击者应该有备用方案,直接回王宫有可能二次遭袭,稍有不慎,自己可就步了费迪南大公的后尘,死的憋屈不说,爱尔兰十之***会陷入混乱当中,此前种种努力全部白费,又如何对得起那日夜思恋自己的人。

    爱尔兰的军政大员们坐下来一合计,都觉得北部那些新教徒最有嫌疑,而在采取反击手段的倾向上,德裔和本土官员们的态度出奇地一致,那就是严惩不贷。唯一不同的声音反而是出自夏树之口,他不赞同以武力镇压的手段对北方的新教徒进行报复,哪怕是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也不应将打击面扩大到整个爱尔兰新教徒群体,毕竟在四百多万爱尔兰人里面有差不多五分之一是新教徒,采取极端手段意味着自损真元,甚至导致这个国家还未走向盛世就已无可挽回地转向了下坡路。

    爱尔兰王国走的是君主立宪而非君主**,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宪法的限制,内政、外交、军事等各项事务皆由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但国家成立至今,它的运行模式更偏近于君主**而不是君主立宪,这自然是跟君主的强势以及内部政治格局的特殊性有关。即便所有的高层官员觉得应该采取铁腕手段,夏树宽容怀柔的观点依然成为了御前内阁会议的最终决定。

    不过,光凭北方新教徒的能量,跟爱尔兰政fu交办无异于螳臂当车,今天这一恶**件的背后铁定还有国外势力作祟,众人一致觉得英国最有动机,他们一边派出爱德华王储前来表示友好,暗地里用阴狠的手段破坏爱尔兰的稳定,从而趁乱渔利。

    对于臣属们的分析,夏树未表反对,他心知英国人跟这件事肯定脱不开关系,但不能确定英国王室的立场是怂恿、默许亦或浑然不知——由历史的案例参考来看,这不排除是某些握有一定权力的激进官员背着王室自行其是。

    御前内阁会议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官员们在抒发愤慨跟激烈讨论,期间不断有外界的新消息送来。德国皇室和政fu迅速对遭到袭击的爱尔兰国王表示关切的慰问,对袭击者和幕后策划者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声言支持爱尔兰政fu采取一切合法举动。紧随其后的居然是英国王室和政fu,他们在第一时间对事件的死难者表示了哀悼,并强烈谴责以恶劣手段袭击一国合法君主的行径,紧接着又发出第二份官方电报,希望爱尔兰政fu能够保持冷静克制,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将祸事引向宗教分歧。

    英国政fu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夏树遇袭后的演讲虽未指出北方新教徒跟此次袭击席间有牵连,一些激愤的爱尔兰天主教徒仍自发地行动起来。在首都利默里克,上万市民包围并试图冲击市内仅有的一座新教教堂,所幸在警察和卫戍部队的干预下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在爱尔兰的另一些地区,在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并存的城镇,流血事件难以避免地发生了,尤其糟糕的是,一些信奉天主教的警察和民兵参加了针对新教徒的攻击行动,使得伤亡情况超出了群体斗殴的范畴,一些驻军部队的倾向性举动也助长了冲突事件的发生——在天主教徒占优势的地方,前去维持秩序的军队行动迟缓,而在新教徒占优的地方,情况则截然相反。

    出于各方考虑,夏树没有发表一天之内的第三次全国广播讲话,而是借助行政和军事命令来化解危机,所幸的是,大多数冲突都是由于民众情绪的一时激化,随着政fu官员和军队的出面干预,绝大多数地方的动乱局面都在天黑前得到了控制。傍晚的时候,爱尔兰政fu通过广播发布了新的公告,当天的枪击事件只有两名利默里克市民是因中弹而毙命,其余二十二名罹难者皆因混乱造成的踩踏送命,所有的受伤者都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而直接造成这次灾难**件的枪手已被初步判定为外国人,使用的武器是一支毛瑟1898步枪。

    尽管袭击者使用的是毛瑟步枪,没几个人把抨击的冒头指向德国政fu,毕竟克虏伯的产品畅销世界,多个国家选用毛瑟步枪作为制式武器,在爱尔兰的黑市上也多有流通。当天晚些时候,爱尔兰首相秘密约见法国驻爱尔兰大使,因为从袭击者的纹身和随身携带的饰件来看,他从前有可能是一名法**人。

    大战结束后,法国的军事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大部分职业军人被迫退出现役,或卸甲归田,或干上了雇佣兵的营生,如果能够确定此人的身份,将成为追查幕后指使者的有利线索。法国政fu没有动机也没有精力去炮制一场针对爱尔兰国王的袭击,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所以只要能够证明此事系枪手的个人行为,法国政fu不必担心扯上关系,因而很快答应爱尔兰政fu配合彻查。事态终于开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就在当天夜里,爱尔兰北方几座城市的天主教堂遭到了羞辱性的攻击——不明身份者或纵火或泼漆,把天主教徒好容易压下来的愤怒又重新挑唆起来。
………………………………

第81章 国之守护〔下〕

这两天临时接到出差任务,长途奔波,又耽误更新了,抱歉抱歉,争取周末补上。。 

    一国之主,君威如神,不容侵犯。不针对某个群体采取强压惩治措施并不意味着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国王遇袭事件发生之后,在爱尔兰北部,新教徒聚居的城镇很快宣布了军事戒严令,任何人未经军方许可不得擅自离开住地,在限定时间内不得在户外随意走动,警察荷枪戒备,军队把控交通要道和重要设施。

    与此同时,在那些天主教徒和新教徒杂居的城镇骤然出现了大量军人,这些头戴短檐平顶军帽、身穿灰绿长襟外套的士兵成群结队、秩序井然,而且基本上是一个个神情严肃,但他们却没有给人以杀气腾腾的感觉。究其原因,便是这些人没有在敏感时期的敏感地区炫耀武力。一支七八人的队伍通常只有领头的士官佩带手枪,其余人皆是两手空空。

    当下形势,看到这样的军队,信奉天主教的平民们得以安下心来,新教徒也不至于过分的紧张害怕。数日之内,经由铁路、公路乃至空路运抵北方的爱尔兰军人继续增加,他们或进驻城镇村庄,或扼守车站码头。在此期间,爱尔兰政fu出面对暴力冲突中的死难者家属进行抚恤,对伤者进行无偿救治,并通过司法程序查处肇事致之人。如此这般,北部诸郡空前动荡的时局渐有稳固之势。

    出乎人们意料的不止于此,遇袭之后,年轻气盛的爱尔兰国王没有躲在戒备森严的地方深居简出,他前往医院探望伤者,亲至国家大教堂祷告,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飞赴贝尔法斯特,拜会新教爱尔兰教区主教。这不是两人的第一次会面,但时局特殊,两人之间的谈话又是在没有第三者的情况下进行,他们的谈话内容以及是否达成了某种协议,引来了外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直到半个月之后,人们才从新教爱尔兰教区主教的宗教上级——英国大主教那里获得些许信息。据说爱尔兰国王告诉教区主教,他对爱尔兰子民的仁爱超越宗教界限,圣帕特里克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基督信仰,他将给这个国家带来长久的和平与安宁,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早在爱尔兰王国成立之初,这位眼光独到的爱尔兰国王就大力促成了宗教信仰自由法案的颁布,使天主教和新教两种存在分歧的宗教信仰合法共存,而此次宗教冲突暴露出了这一法案在约束力和保护作用等方面的不足,便又敦促爱尔兰政fu部门对法案进行修订。

    对待心存顾虑者能够刚柔相济,不战而屈人之兵,对待拥护者能够恩威并施,将时局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这场考验智慧和手腕的危机公关,夏树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但这还不是全部。等到事态渐渐平息下来,他杀伐果断地挥舞起了大棒。

    在追查幕后指使者的过程中,此前鲜有露面机会的爱尔兰情报部门发挥了调度中枢的作用。得到国王和政fu授予的特权,他们借助警察和军方的力量,针对袭击事件和宗教冲突展开缜密侦查,并与德国情报部门展开通力合作,从情报渠道展开追踪。法国政fu协助确定枪手身份后,追查很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继而圈定了与此有染的可疑对象。藉此机会,爱尔兰军方对多个本土贵族世家、大地主家庭甚至是在位官员实施抓捕和突击审讯。这些人当中,有的确实跟袭击爱尔兰国王一事牵扯上了关系,一经查实,不留情面地处以重刑,家产悉数没收充公。未卷入此事的,爱尔兰情报部门也针对他们里通外国、私藏武器或是偷税走私的行为进行了审问和追查,进而移交司法部门,狠狠打击了这些平日里对爱尔兰政fu执政方略阴奉阳违甚至暗中抵触的传统势力。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爱尔兰情报部门的优异表现是对王室、政fu以及军方大力栽培支持的回报,另一支处于隐蔽战线的特殊力量——爱尔兰皇家卫队,亦在历史舞台上有了第一次正式亮相。名义上,这支部队是爱尔兰国王的亲卫队,与卫戍部队一道保护王室安全,其成员皆是现役军人中的翘楚,意志坚定,忠君报国,拥有出色的格斗技巧,能够操作各种武器装备。除了一小部分人常驻首都之外,其余小队皆在各处军事基地接受训练,而且他们的训练不以防御保护为主题,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战术技巧,上可以进入战场实施渗透侦察、敌后破坏,下可以潜入他国进行秘密的军事活动。此次爱尔兰国王遇袭,跟当年败走英伦的新教组织有着莫大的牵连,但尽管爱尔兰情报部门拿到了一些证据,由于英国外交部门的圆滑狡黠,爱尔兰政fu难以通过外交渠道对其进行惩治,便遣爱尔兰皇家卫队对身处境外的敌对分子高举惩罚之剑。在利物浦,爱尔兰皇家卫队趁夜突袭了贝尔法斯特师残部盘踞的一处船厂,击毙三倍于己的警卫人员,缉捕了该组织的两名头目,然后在本国潜艇的接应下顺利返回。爱尔兰政fu随后对这两名头目进行了公开审判,并对他们施以极刑。此事在英国高层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怎奈两人身份特殊,而且爱尔兰皇家卫队在行动中没有留下明显的把柄,英国政fu仅仅通过外交渠道对爱尔兰政fu提出抗议,未将此事件的影响扩大化。

    一转眼,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刺杀爱尔兰国王的枪声已经远去,但由此引发的踩踏事件造成百余无辜平民伤亡,激化的宗教冲突更导致了大量的人员财产损失,这已然成为了爱尔兰独立以来最黑暗的一段时期,所幸爱尔兰的经济奇迹没有因为这一打击而止步,前期的投入和铺垫逐渐显现成效,利默里克的造船业全功率开启,扩建后的利默里克车辆制造公司满负荷运转,几个主要的航空制造企业开始向政fu回馈丰厚税,而在三、四月间,爱尔兰和西班牙终于签署了多个领域的经济贸易互惠协定,西班牙市场的敞开立即给爱尔兰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基础建设领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利默里克…贝尔法斯特铁路竣工,贝尔法斯特航空港落成,号称童话王国的利默里克仙境游乐园投入运营,以现代化标准修建的公路继续向偏远的村镇延伸,而在“利默里克大工地”,一座又一座崭新建筑投入使用,城市的商业规模以惊人的速度扩大,整个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官方舆论的刻意引导下,爱尔兰人开始将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