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万岁约阿希姆 >

第381部分

万岁约阿希姆-第381部分

小说: 万岁约阿希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569章 风暴来临

1926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宁静的葡萄牙共和国首都里斯本突然响起了枪声,全城的电力供应被切断,绽放惨白光芒的照明弹时不时划破夜空,街道上尽是杂乱的脚步声和不明用意的叫喊声,城内居民门窗紧闭,停泊在港口的船只纷纷收起舷梯,喧闹持续整夜,许多人都不由自主地联想起16年前的那个夜晚,革命者冲击国王曼努埃尔二世的宫殿,废黜了这名即位仅仅两年、严厉镇压革命活动的君主,葡萄牙自此进入了共和时代。 

    城区的混乱虽未影响到英国大使馆的安全,但这里的气氛却异样的严肃。微弱的烛光映照着英国大使沃博尔那张饱经沧桑的脸庞,16年前葡萄牙爆发革命时,他所服役的英**舰奉命从直布罗陀出发,但当英国舰队抵达里斯本时,葡萄牙王国已经成为了历史,幸在两国官员的共同努力下,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英葡同盟关系得以延续。大战期间,葡萄牙虽未参战,却以多种方式予以英国便利,在战后的葡萄牙危机当中,这种有史以来最为长久的同盟关系再一次经受住了考验,两国利益唇齿相依,互为照应。然而此后十年间,特别是进入了20年代以后,德国、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法国相继加入由奥匈帝国、西班牙、爱尔兰初建的经贸联盟,彼此开放市场、减免关税,这个庞大的经济合作体逐渐掌控了整个欧洲的金融和贸易市场,经贸联盟以外国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于是,葡萄牙的对外贸易连年下滑,国内市场萧条、失业率增高,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同一时期,英国的经济复兴也出现了疲软势头,因为在长达几百年的殖民扩张时期,英国人发现从殖民地获取原料、在本土加工再运回殖民地销售的方式,不如把资金和设备转移到殖民地就地加工产品、就地销售商品来得轻松,大量利润从殖民地流向英国本土,导致英国本土逐渐成为了“只有钱、其他什么都没有”的资本市场。没有实体经济做支撑,再繁华的世界也只是空中楼阁,如今失去了大量殖民地及优质资源,英国仅靠资本带动只能实现一时的繁荣,难以跟新兴的工业国家长期抗衡。

    沃博尔就任英国驻葡萄牙大使的时间不长,但对这个国家的局势有着深入的了解。葡萄牙官员们的勤奋努力抵不住经济萧条、贸易逆差带来的负面影响,英葡两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未能给彼此带来有效的促进作用,来自美国的经济援助无法让葡萄牙摆脱困境,反而让它对美国资本的依赖与日俱增。这样一来,美国人离亚速尔群岛越来越“近”,德国人担心大西洋上最重要的战略中转站落入头号竞争对手的控制,不断对葡萄牙政府威逼利诱,硬是把平静的里斯本变成了大国角逐的前沿战场。

    直觉告诉沃博尔,今晚的闹剧跟德国人有着莫大的关系。一想到里斯本港口正停泊着两艘以补给为由暂时逗留的德国巡洋舰,他心里不禁泛起阵阵寒意,如若葡萄牙突然投向德国阵营,战后的和平时光没准就此到头了。

    使馆通往外界的电话线路全部中断,沃博尔已通过无线电将里斯本的异常状况通报给了伦敦,但英国外交部给出的答复却毫无实际意义,他只得在煎熬中等待新一天的到来。好容易盼到天亮,他带着两名武官乘车出发,想要前往葡萄牙外交部一探究竟,然而汽车驶出使馆不远就被一队荷枪实弹的葡萄牙军人拦住了。

    为首的军官保持着应有的客气,但士兵们眼中的警惕却没能瞒过沃博尔。

    “昨晚发生什么事情了?到处都是枪声。”沃博尔问。

    “可能是在抓捕危险罪犯……比如分裂主义者。”军官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具体不太清楚,我们只是依命令行事,我们接到了戒严命令,在戒严解除之前,任何车辆和行人不得经过,建议你们在使馆安心等候,如果是食物饮水供应出了问题,我可以代为向上级报告,相信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这名少尉军官的口风比沃博尔预料的要紧,看来是个有见识的家伙,沃博尔于是说:“使馆车辆在任何形势下都应享有通行权,这是国际惯例。”

    可是眼前这名葡萄牙军官毫不在乎地回答说:“抱歉,这是上级的命令,我们必须无条件服从。戒严一旦解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新的指令。”

    沃博尔放弃了无用的尝试,询问对方前往码头的道路是否畅通。

    军官迅速回答说:“城区所有的道路都封锁了,这会儿你们恐怕哪里也去不了。”

    这时候,沃博尔基本可以确定,里斯本发生了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因为按照正常逻辑,只有在发生军事政变,而且新政权决意背离原有政治外交方向的情况下,英国的外交人员才会受到这样的待遇。

    回到使馆,沃博尔爬上屋顶,用望远镜观察港口的情况,港湾里所有的舰船都处于停泊状态,这意味着航道已经封闭,任何舰船都不得进出里斯本,而码头上除了执勤警戒的葡萄牙军人之外,还有一些深蓝色的身影在移动,德国海军的秋季制服正是这种颜色!

    从直布罗陀到里斯本有300海里航程,最快的巡洋舰也要十几个小时才能抵达,就算英国海军做出了最迅速的反应,他们又如何能够强行进入葡萄牙首都,挫败这场蓄谋已久的政变?

    1910年的无力感,在1926年依然如故。

    爱尔兰的利默里克与葡萄牙里斯本处在同一时区,只是因为经度的关系,爱尔兰首府要较葡萄牙首都早几分钟迎来日出。在被誉为“森林宫殿”的爱尔兰王宫,夏树当天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接见带着紧急事务“插队”的德国海军中将路德维格…冯…罗伊特。日德兰大海战时,罗伊特将军是公海舰队第4侦察分队指挥官,他勇猛异常,负伤不下火线,因此获得了一枚珍贵的蓝色马克斯勋章。现如今,他是同盟国联合军事委员的德国海军代表,而这个军事同盟性质的军事参谋机构从1922年开始运转,对加强同盟国各国战略合作和军事协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既是昔日的海军同僚,夏树与罗伊特的谈话得以省去了许多无用的客套话,后者一大清早从六百公里外的法国布雷斯特飞来,也绝不是为了叙述旧情。

    “葡萄牙昨晚发生军事政变,军队已经控制了首都里斯本,新的军事独裁政权将会取代第一共和国,并与德国结成军事同盟。”

    对外界而言,罗伊特的这番话具有爆炸性的冲击,而夏树身为霍亨索伦皇族的直系成员,早些时候就已经知悉德国人在密谋推翻葡萄牙现政府。以德国当前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对付葡萄牙这样一个经济低迷、社会动荡的欧洲小国本来就是轻而易举的,何况在前一次葡萄牙危机之后,德国的外交和军事情报部门就开始了秘密布局,正可谓十年磨一剑的等待,如今终于到了收获的时节,就连罗伊特这样不屑于涉足政治的职业军人也按耐不住地兴奋起来。

    如果只是单纯的通报消息,德国政府让派驻爱尔兰的外交人员前来即可,罗伊特将军的后话才是他此番的真正使命——一旦得到葡萄牙新政府的授权,德国海军将立即对亚速尔群岛展开军事行动。除部署在地中海和波斯湾的分舰队之外,德国海军将倾巢而动,确保对亚速尔的占领万无一失。

    夏树一脸平静地喝着茶,心中波澜渐起。苏俄在北高加索地区的进攻,埃及的全国性起义,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突然进攻,发生在最近半年的战事都跟美英势力有着莫大的牵连,前两者对同盟国的战略部署有着直接的影响,后者隐隐托出美英与日本之间的某种协定。既然对手连续出招,同盟国适时发起反击看起来并无不妥,可这亚速尔群岛的战略意义非比寻常,葡萄牙的亲德势力政变夺权已是对美国的极大刺激,一旦德国出兵亚速尔,威慑美国东海岸以及拉美国家,难保不会引发德美两国乃至两大阵营之间的激烈冲突,甚至是一场酝酿十年的大战!

    爱尔兰王国的独立得益于德国的出兵援助,十余年来,两国一直保持着极其紧密的同盟关系,金融、经济、技术、军事领域的合作远甚于其他同盟国家,罗伊特将军此行意在提醒爱尔兰提前进行秘密动员,以便在德国采取军事行动时予以策应。

    经过一番思虑,夏树对罗伊特说:“如若德国出兵亚速尔,行动一定要快,而且要以战争标准谨慎对待。出于战略需要,爱尔兰不宜直接出兵,而是静观英国的反应。”

    爱尔兰是否直接出兵,罗伊特这个层面的军官是没有发言权的,他仅就军事策略回应说:“我们已经考虑过跟美国海军爆发直接冲突的可能,所以做了充分的准备,潜艇部队已提前驶往亚速尔海域,登陆部队在德国西部秘密集结,一昼夜就能运抵布雷斯特,快速船队将在三天内将部队运抵亚速尔,接下来扩建机场,部署飞机,在美国海军调集主力赶来之前,亚速尔会变成足够坚固的海上堡垒。”

    这个军事方案的内容,跟十年前葡萄牙危机时德国考虑采取的行动如出一辙,而这十年来,德**队反复推演,不断完善方案细节,年复一年地进行操练,从将领到官兵、从战斗人员到工程部队,皆已对本部所要掌握的技战术要领了然于心,一如针对法国的施利芬计划。足够周全的准备虽不意味着绝对的成功把握,但至少能够让意志坚定者离胜利更进一步。……20014+d9k2s+6767509……》
………………………………

第570章 大洋争锋

“噢我的上帝……这是真的吗?不敢相信!”

    英国驻葡萄牙大使馆的一间办公室里,沃博尔一手拿着雪茄,一手拿着刚送来的电报,满目惊诧,语无伦次。

    窗外,发动政变的葡萄牙军队已完全控制了首都里斯本,并对外宣布由军人组成的临时委员会接管国家政权,但整个葡萄牙并没有立即置于这群军人的管辖之下。就在几个小时之前,沃博尔还从英国外交部得到最新消息,参与政变的仅仅是里斯本的卫戍部队以及葡萄牙南方省份的部分驻军,大多数葡萄牙军队并未出现异动,也没有通电宣布他们的政治立场。很显然,葡萄牙的局势正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阶段,然而让人感到不妙的是,德国海军以保护侨民的名义参与进来,约有300名陆战兵在里斯本登陆,与参加政变的葡萄牙军队一道控制了港口及周边的海防要塞。

    针对德国人在葡萄牙的行动,英国和美国政府已经正式通过外交渠道向德国提出了最严重的抗议,要求德**队立即撤离,并各自调遣舰队赶赴葡萄牙海域。基于这些信息,沃博尔觉得这里形势还有转机,然而刚刚送到他手里的这份电报如同晴天霹雳:在葡西边境举行军事演习的西班牙军队以帮助邻国稳定局势为名,分兵多路越境进入葡萄牙!

    失去海洋霸权之后,西班牙帝国日渐没落,美西战争更是将这头早已失去尖牙利爪的老虎打回了原形,所以在后来的一系列国际事务中,西班牙总是被列强国家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甚至在大战爆发后,英法两国也没怎么把立场不明朗的波旁王朝当回事,对它表面中立、暗通德国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战后的葡萄牙危机期间,德国政府积极拉拢西班牙,但马德里的统治者却被美英两国撤走投资、断绝交易的威胁给吓住了,人们以为腐朽的西班牙已经沦落到了跟西属摩洛哥地方部队较劲都费力的地步,万万没有想到,这只病入膏肓的野兽居然敢在两大阵营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悍然入局。

    沃博尔收到的电文提及了西班牙军队越过边境的时间,距离他拿到电报已经有五个多小时了。这位退役从政的英国大使很快镇定下来,葡萄牙虽跟西班牙一样衰败沦落,但那些历经百年的边境工事可没有风化到一推就倒的地步,装备英式武器的葡萄牙边防部队是这个国家最精锐的军事力量,就算人数不及越境的西班牙军队,依托要塞堡垒抵挡一阵应该不成问题,何况西班牙军队并不真的有胆量向葡萄牙军队开火——他们的作用很可能就是给葡萄牙的政变部队壮壮声势。

    和英国的大多数官员一样,沃博尔近些年来显然缺乏对西班牙国内局势的关注。若是他们有心对西班牙的经济社会状况进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大战结束后的十年时间里,这个国家在年轻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统治下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与爱尔兰、奥匈帝国缔结经贸联盟之后,西班牙的经济艰难走出了长期的低迷,对外贸易持续增长,马德里和瓦伦西亚的工厂开始将老式蒸汽机汰换成效率更高的内燃机,以冶金铸造为主的重工业在外国资本的促进下有了一定规模的增长。随着国内经济的改善,基层劳动者的就业和待遇情况有所好转,阶级矛盾稍有缓和,社会动荡的局面由此得到了改观,王室和政府的统治得以稳固。

    另一方面,1914年对西属摩洛哥的军事行动再次暴露出了西班牙军队义务兵训练不足、战力低下,骑兵和炮兵战术陈旧、装备老化等致命问题,也让西班牙军队高层认识到步兵在山地作战中的关键作用,曾经叱咤欧陆的西班牙陆军终于开始了缓慢而曲折的军事变革。此外,对西属摩洛哥地方部落的镇压为西班牙军队锻炼了一批有才干的年轻军官,这些军官在后来与德国、爱尔兰的军事交流中拓宽了眼界。由于这批生力军的促进作用,西班牙军队的面貌逐渐发生了改变。到了1926年,西班牙军队的装备水平依旧落后于列强国家,但它所折射出的无疑是发生在西班牙帝国身上的积极变化。

    当英国驻葡大使沃博尔和他的同僚们怀着忐忑焦虑的心情观望局势变化时,仿照德国常备军建立的西班牙新军正以空前的决心向葡萄牙北部、西部、南部诸省的城市和交通枢纽推进,华而不实的西班牙骑兵很好地发挥了侦察和威慑作用,葡萄牙士兵们被首都发生军事政变、共和政府倒台的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