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万岁约阿希姆 >

第571部分

万岁约阿希姆-第571部分

小说: 万岁约阿希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足够大的舞台,通过打败一个足够分量的对手来现在证明自己的实力。在东北亚的陆上战场,百万苏俄军队如滚滚洪流冲破日军道道防线,展现出“欧洲压路机”的恐怖攻击力。

    压路机显然只适合在陆地上发挥作用,无论是在沙皇时代还是在苏维埃时代,俄国海军的胜绩寥寥无几,最辉煌的一刻也许被永久地定格在了18世纪初叶的大北方战争,方兴未艾的俄国海军击败了瑞典人,成为波罗的海霸主。此后历次俄土战争,俄国海军表现平平,而到了日俄战争,俄国海军更是一口气丢掉了大半家底和所有的荣誉……

    视线回到1942年的西日本海,在日本重巡洋舰“三偎”号猛烈而精准的炮火打击下,苏俄大型巡洋舰“基洛夫”号很快浓烟四起。这艘设计用于袭击敌方商船、破坏海上交通线的战舰并不适用于高强度的正面对抗,而试探性的交火稍不留神就发展成了激烈交锋。不到十分钟的功夫,苏俄战舰舷侧多座副炮和双联装高炮遭到损毁,主舰桥根部位置的几个舱室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舰上的通讯线路几乎全部损坏,不但精密而脆弱的雷达设备暂时失控,连无线电通讯也中断了,猛烈的震荡还令舰体前部的测距仪出现故障,舰艇战力迅速下降。

    被一阵剧烈爆炸震得失去平衡的舰长切罗夫上校勉强爬起来,赫然发现他已经看不清舰首的两座炮塔了,那里到处都是滚滚黑烟,而在弥漫着刺鼻气味的战斗舰桥里,军官们如无头苍蝇一样忙乱。

    “损管部门!损管部门!这里是舰桥,请迅速报告战舰各部的损伤情况!”

    参谋长瓦西列夫少校对着电话撕扯着喉咙,然而从他的反应来看,电话线那边并没有给予回应。

    切罗夫上校踉踉跄跄地回到右侧的观察位置,透过破裂的钢化玻璃,可以看到远处的灰色战舰不断闪跃着炮焰。日本人的炮弹依然在不断的落下,有一些很远,有的则近得足以威胁甲板露天战位上的水兵。

    像“基洛夫”号这样一艘现代化水平较高的舰艇,古老的传音筒仍作为备用通讯系统连接着战舰上的主要舱室。在电话线路中断的情况下,军官们迅速将其启用。传音筒那端听起来乱糟糟的,就在人们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个顽强的声音从传来:“这里是损管指挥部,情况很糟糕,电话联系不上任何人,我们已经派出联络员前往各处探察情况,灭火队已经全部出动!”

    除了让损管部门尽快清点损失,切罗夫上校不知该说什么好,这毕竟是他头一次碰上这样激烈的战斗。相较而言,“英国人”凯恩在这方面的经验就要丰富得多。

    等到切罗夫上校灰头土脸地来到身旁,“英国人”凯恩少将面色沮丧地说:“敌人的战斗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眼下最理智的选择就是全速撤退,可是……敌人的另一艘战舰正在我们的归路上等着呢!”

    眼看战局的发展对己方非常不利,切罗夫上校急切问道:“那该怎么办?”

    凯恩少将沉吟道:“释放化学烟雾!”

    苏俄舰长不解:“可敌舰装备了雷达,烟幕能起什么作用?”

    到了这个时候,凯恩少将没心思卖关子或者进行英式说教了,他直截了当的回答:“降低他们的射击精度,使我们这艘战舰尽量少受打击,特别是动力系统,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出现任何问题。以我对日本海军的了解,他们在炮战中占得先机,中途视线受到干扰,这种情况下很可能驶近我们寻找一击致胜的机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两舰距离拉近之后,突然冲出烟幕,用舰炮和鱼雷重创对手,而后借机脱离战场。”

    切罗夫上校凝眉愁思片刻:“以您的判断,我们成功脱险的把握有多大?”

    凯恩少将反问道:“以您麾下官兵应有的技战术水平,在两三千米距离发动突袭,重创敌舰的把握有多大?”

    切罗夫上校想了想,发现自己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冒险一试。

    由于舰上的通讯系统此时出现了严重故障,切罗夫只好委派一名得力的军官前去传令。过了三、四分钟,储存在金属容器里的发烟剂开始释放化学烟雾,又过了一会儿,战舰烟囱里也冒出了灰白色的浓雾,这两种常规的方式一起发挥作用,很快在这片海面上形成了一道足以遮蔽视线的烟幕,再加上雨势的影响,受损的“基洛夫”号迅速从日舰的视野中消失了。

    日舰并未因此停止射击,但他们的炮火对这艘苏俄战舰的威胁确实减弱了很多。不多久,“基洛夫”号的损管部门向战斗舰桥上的指挥官们提交了一份初步的损伤报告——8门主炮中的6门暂时无法使用,但有4门有可能在半小时内恢复正常,近半数的副炮和高射炮遭到破坏,一线炮手的伤亡率超过70%;舰桥前部的探照灯和副炮控制室统统在日舰的炮火下彻底损坏,更多的设备和舱室面临大火的侵袭,舰舷水线以下也因为近失弹而增添了一些新的破口,所幸的是,由于损管处理得当,战舰的动力系统尚未受到破坏,航速仍保持在30节以上。

    听完了损管报告,凯恩少将建议道:“最好将航速降低至20节左右,让敌人以为我们动力受损,失去了逃跑的可能,那样的话,他们会相对放松警惕,而我们也可以争取到尽可能多的时间修复受损的主炮。另外,让水兵们认真检查一下鱼雷发射系统,确保它们随时能够向敌舰开火。建议定速40节、定深五米。”

    对于“英国人”的建议,切罗夫上校言无二价,一一采纳。

    苏俄战舰的航速减慢之后,远处的日舰果然放慢了攻击频率,而且没有猛追上来,只见它接连调整航向,看样子是打算绕过烟幕区,顺带跟友舰会合一处。“基洛夫”号不再埋头朝西北方航行,而是围绕自己释放的烟幕进行不规则运动,由于雷达设备受损,它无法对另一艘日舰的方位进行探测,只好通过目测观察紧盯着眼前这艘战力强大的日本重巡洋舰,而众多苏俄舰员们则争分夺秒地抢修舰上的武器设备。

    为了迷惑敌人,在凯恩少将的建议下,切罗夫上校进一步下令将航速降至15节,所有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随着两舰距离的拉近,日舰轮廓愈渐清晰,俄国人得以确认那是一艘最上级重巡洋舰——在这个时空,它是一艘不折不扣的重巡洋舰,设计伊始就是用来执行各种战斗任务的,其吨位超出基洛夫级27%,火力输出更强,防护水平更好,官兵的技战术水平也是二三流海军国家难以企及的的,更为重要的是,它装备了性能优于原始雷达系统的22号长波脉冲雷达,从而扭转了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所面临的技术劣势。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等待,“三偎”与“基洛夫”接近至六千米——离凯恩少将设想的绝地反击还差三千米,日舰不再靠近,而是凭着航速上的优势跟苏俄战舰兜起了圈子。没过多久,第二艘日舰霍然出现在了东北方海际,战斗形势的变化让切罗夫上校不得不孤注一掷,指挥战舰向“三偎”号全速突进。

    苏俄战舰刚刚冲出烟幕区,那艘等候已久的日本重巡洋舰迅速给予它无情的痛击,主副炮的炮弹接二连三的命中目标,当它将双方距离拉近至3000米时,已经有至少4枚203毫米和更多的127毫米炮弹以直接命中或者近失弹的形式对它构成了伤害,舰上多处起火,舰桥再度为浓烟所笼罩。

    “基洛夫”号刚刚向日舰投射出6条533毫米鱼雷,厄运便降临在了它身上。“三偎”号的一发穿甲弹轻松贯穿了它的舷侧主装甲带,接连穿透两层装甲隔板落入锅炉舱,导致“基洛夫”号瞬间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动力,而且引发了一场火灾。

    成功避开对方的鱼雷之后,日舰开始给予这艘苏俄战舰连续重击,203毫米穿甲弹逐个敲掉了它前部和后部的四座主炮塔,继而将火力集中到了它的前舰桥上,只用了两次齐射就彻底摧毁了它的指挥系统。在战斗的最后阶段,“基洛夫”号的舰员展现出了令人惊异的顽强,在失去全部8英寸主炮之后,他们仍利用舰上的各种武器,包括舷侧的高射炮向日舰射击。

    日舰的最后一轮齐射终于让这艘苏俄巡洋舰彻底安静下来,它的甲板上再也看不到一个活动的人影,那里俨然沦为了烈焰与浓烟的炼狱……
………………………………

第857章 新的交易

    1942年6月上旬,一支三十多人的苏俄代表团抵达爱尔兰首府利默里克。自两国建交以来,这是苏俄方面派出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代表团,现任苏俄部长会议副主席相当于副总理的布勃诺夫带队,海军司令库兹涅佐夫上将和装甲兵司令哈列普斯基上将随行,其余成员也基本上是军工领域擅长组织或精于技术的出色人物。

    苏日战争正在进行时,这样一支代表团以低调的方式来到爱尔兰,其目的自然有别于一般的访问考察。大约一个月前,苏俄海军的大型巡洋舰“基洛夫”号在日本海西北部水域与日本舰艇交战并沉没,这样的损失放在太平洋战争的任何一方都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对于家底甚薄的苏俄海军而言,“基洛夫”号的沉没是一个不小的灾难,它最大的负面影响在于苏俄高层对本国海军既定的作战策略产生了动摇,原本他们寄希望于己方舰艇能够以猎袭的方式破坏敌人的海上航运线,经此一战,他们要求海军司令部重新评估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定位,在陆军和空军能够主宰战争走向的情况,保全实力或许是苏俄海军的明智之举,那么部署在远东的水面舰艇就都老老实实缩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罢了,那个耗费巨资扩建升级的现代化要塞完全可以抵挡住任何来自海面的攻击

    得益于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稳固,时年63岁的爱尔兰老首相帕特里克皮尔斯不但神采奕奕,而且记性还非常好,每每跟人说起二十多年前的爱尔兰独立战争,只要不被打断,可以轻轻松松讲上一两个小时。俄国人漂洋过海而来,当然不是为了听这些老掉牙的故事,何况他们的革命战争规模更大,难度更甚,过程更加的跌宕曲折。真要说起来,布勃诺夫这个老革命完全可以在皮尔斯面前讲上三天三夜!

    布勃诺夫代表团此番到来,名义上是取“经”,可他们却对爱尔兰人在经济和工业方面的经验之谈兴趣寥寥。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这场经济危机来势汹汹,以制造、化工、冶炼为支柱产业的爱尔兰经济跟其他国家一样受到重创,但爱尔兰政府在推出第三波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刺激内需的同时,通过政府税收调控、官方补贴刺激等政策性举措,促使本国企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行业高端领域升级。虽然有不少欧美经济学家和社会观察家称其为“爱尔兰的计划经济”,觉得这有违自由市场的运行规律,是将君主个人意志强加于国家经济的历史倒退,但爱尔兰的数据无疑是最好的反驳至1942年第一季度,爱尔兰工业产值与1939年的峰值水平相当,剔除军工行业的偶发性影响,非军用制造、化工、冶炼行业的产值从前面两年的低谷升到了经济危机前的75%,而且产销比例接近100%,放眼世界,这无疑是一份相当耀眼的经济成绩单,而无论是称霸世界的德意志帝国,还是快速崛起中的日本与苏俄,亦或竞相向日本出售战争物资牟利的意大利、奥匈帝国,在撇开战争因素进行“经济裸奔”的情况下,都落后爱尔兰一大截。

    以夏树的阅历和见识,从这支苏俄代表团的成员名单就可以看出俄国方面的真实企图来。拒俄国人手里有莫斯科援助协定这把尚方宝剑,但签署协定的欧美国家并不是真心实意地同情和支持俄国苏维埃政权,他们乐于看到苏俄和日本两败俱伤,所以当苏俄军队在远东战场势如破竹时,德、美等国纷纷以各种理由削减或亢计划提供给俄国的武器装备,纵容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加大对日本的军火贸易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三号人物率团访问爱尔兰,无疑是想从这个经济强盛、政治稳定、军事发达而且有着一位特殊君主的欧洲强国身上找到突破口哦。

    根据爱尔兰方面的安排,苏俄代表团在集体觐见爱尔兰与威尔士的“双冠之王”后开始分组活动,库兹涅佐夫上将及海军方面的专家在爱尔兰海军总司令肖恩珀塞尔上将的陪同下参观了爱尔兰的两大造船厂和海军联合研发中心的部分项目,爱尔兰海军还专门为这些曾在北海制造过事端的俄国人举行了两臣战术演练,海军航空兵的快速反应和岸基轰炸机部队的长途奔袭看似平常,机载雷达预警系统和无线电制导炸弹这两件杀手锏让俄国同行们叹为观止;哈列普斯基上将及陆军方面的专家在爱尔兰陆军总司令威廉布兰特上将的陪同下参观了利默里克车辆制造厂和爱尔兰皇家战车工厂的生产流水线,爱尔兰军队的陆上技战术操演当然必不可少,各种强力武器让俄国人大开眼界,这其中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采用有线制导技术、可有效对付战车和坚固工事的步兵火箭。

    至于布勃诺夫和他的助手们,花费一个星期的时间游览香农河看起来有些奢侈,但能够跟欧洲最富传奇色彩的君主共度七天时间,他们所获颇丰,尤其是作为苏俄领袖斯维尔德洛夫的忠诚战友,布勃诺夫担负着发展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的重任,各种客观限制和主观解释已经让他深感疲倦,香农河一游,他才恍然意识到问题并不在于生产方式的效率和技术人员的水平,而在于国家政策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两次经济危机,一场世界大战,爱尔兰虽然未尝幸免,却在统治阶层的英明决策下取长补短,通过灵活主动的方略成为最终的受益者。爱尔兰王国成立至今不到三十年,从无到有,建立起了完备而先进的教育和科研体系,网罗了大批高尖端人才,在化学、物理、电子、医学等领域取得了大量领先世界的成果,并将相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